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圣人文化是科学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历来就有对人群的多种分类。孔子在论语中将人分为三等,一等是圣人和贤人,二等是君子和小人,三等是盗贼之徒。孔子对圣贤是崇仰,对君子是褒扬,对小人是敦促,对盗贼之徒则是斥责和“鸣鼓而攻之”。有时,他又将人分为所谓上智、中民与下愚等三类或圣人、士、君子、小人等四等。

万世师表孔圣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圣人是后世对过去大师级人物的尊称,这些被称为圣人的人,在世的时候,他自己不会认为自己是圣人,同时代的人也不会以圣人相称。比如,孔子,后人尊其为圣人,关羽,义薄云天,后世尊称为武圣人,关帝庙到处都是。

圣人是一种人格的完美抽象,是人类追求的典范,但永远达不到,是理想化的人格。

这种理想化的人格并非毫无意义,它可以作为有高尚道德的、有胸怀天下的仁人志士的永恒追求和信仰。不要小看这些人,他们人数虽然不多,对社会的影响力、号召力,不是众多凡夫俗子可以比拟的。

儒家倡导行善积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儒家思想代表亚圣孟子

儿童的品行是可塑的,教育十分重要,特别是品德的教育要与开发智能教育同步。什么样的品质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呢?孔子说得很清楚,即是圣贤品质的培养,这是理想化的人格。一切品德教学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

当代,崇尚科学民主自由,这是现代的道德观,也是不全面的道德观念,健全的人格不只是完善个人追求,而且要有为社会、为科学献身精神。因为这样的人格是高一层级的人格。社会是人的组织形式,是把不同个性的人,按照社会结构的需要进行排列组合。虽然,圣贤人格是极少数,但普通人也需要用圣贤人格作为目标,认识它,追求它。只有社会形成良好的品德氛围,才能完成各自不同的使命,完成社会的目标。

社会目标虽然不是个人目标的简单相加,实现的是总体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虽然与自己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相当,但同样有利于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所以,一切社会目标的实现,是个体群策群力的结果,是实现个人目标的前提背景,二者不可分割又相互独立。

社会是大家的家庭

社会结构具有客观性,社会是系统,其本身结构包括作为人类个体的等级结构性,关联性,整体性。人们所处的地位与个人的个性,即能力、性格有关,这一结构有利于社会整体实现最优化。所以,个人的个性也有客观性,适合社会结构的构建。

集体劳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汉民谈《理学与人生》 :理学的人生追求与生命智慧|朱熹|国学
孔子论古圣先贤
朱康有:食居无求学有道
君子与绅士:透过两种理想人格,谈中西教育的异同
我又不是圣人别对我要求太高
论语: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7-2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