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正的出路,不在于离开哪里,而在于你内心的觉醒和作出的选择

文:小于一

不公平是存在的,但请不要让阶层限制了你对未来的想象。

1.

为了回答'出身的阶层能不能决定你的未来'这个问题,英国有个青年导演拍摄了一部引人深思的纪录片《56up》。

纪录片记录了来自不同地区和家庭的14位孩子从7岁到56岁的人生经历,结果非常残酷真实,14个人里只有一个孩子通过教育跨越了自己的阶层。

该纪录片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与沉思,因为它揭示了这样一个现象——出身对生命的意义和质量起到的几乎是决定性作用。

英国有个谚语叫'给我一个7岁的孩子,我可以告诉你他长大之后的样子”。

中国也有类似的话叫'3岁看小,7岁看老'。

没看纪录片之前我一直认为这是在描写儿童性格对人生的重要作用,现在看来更像是家庭阶层对一个人命运的影响。

因为小孩的性格、习惯与认知背后是家庭各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2.

中国导演郑琼从2009到2015年,拍摄了类似的纪录片《出路》。

与其说它是纪录片,它更像是一部追问普通人命运的社会学研究报告。

纪录片记录了三个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社会、经济背景的小孩,每个人都要找自己的出路。

马百娟,12岁,来自一个不知名的山沟。12 岁才上小学二年级,是学校里年龄最大的学生。

2008年全家的开销一年不超过50块钱。早饭是凉的馍馍放在热水里泡一下。

课上老师在讲我的家乡真好,书本里是家乡的各种美好变化,可是现实生活却是上学要走几十里路,放学回家要喂猪做饭,干很多农活。

她在作文里写自己长大了要去北京上大学,打工挣钱,一个月挣一千,买面,因为家里的面不够吃。

父亲认为她最好的出路就是找个对象,靠女婿活着,读书多了没有用。

徐佳,19岁,城镇小青年,高考复读生,第二次复读成绩和第一次考的分数一样,于是决定第三次复读。

家人认为出门没有文化在城市打工会受很多屈辱,所以即使爬在地上也要供孩子读书。

文化水平不高的亲戚安慰他'努力上学就行,不用带思想包袱'。

自己说因为压力大有一段时间冒汗,手发抖,完全做不了题目,害怕失败,虽然很在意结果,但是安慰自己说考的好不好没关系。

上大学在村里是了不起的一件事情,虽然想过放弃,但是为了完成已去世父亲让他上大学的心愿,坚持了下来。

最后考上了湖北工业大学,毕业签约了之后说自己心理有模糊、落空的感觉,

袁晗寒,17岁,央美附中辍学生,在北京生活的她从小就读最好的幼儿园,初中和高中。

认为女儿天性不适合学校教育的妈妈主动为女儿在央美附中办了退学,轻易的放弃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优质教育资源。

辍学在家后大部分时间是看电影和画画,恐慌的不是没事干,是会不会一直没事干。

她没有想过以后自己会是哪个阶层的人,只要不会饿死就行了,而且她认为没有人会饿死的。

她在南锣鼓巷看中了一年两万租金的门面,便自己装修开了一个小酒吧,随后又考上了德国有名的艺术学校。

假期因为呆在家没有意思,就到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实习,没有明确好下一步的打算,觉得德国发展的太完善,给每个人固定了要做的事。

纪录片最后写下这几条信息:

2014年5月,马百娟嫁给了她表哥,16岁。

2015年元月,袁晗寒在北京注册了她的'艺术投资公司'。

2015年10月,徐佳还在最初面试签约的电力公司工作。

3.

鲜明的对比油然而生,这让我想起了心理学的马太效应,它源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的一则寓言。讲的是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越多,少的越少的一种现象。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越富。

郑琼说拍摄的初衷是认为中国的社会有很多人并不了解另外一群人的生活,不认为这个片子是要表达一种隔阂,而是要去达到一种融合,对不熟悉的某一段生活,达到一种了解。

拍摄中,导演郑琼曾让徐佳看过袁晗寒的一些片段,徐佳说:'每个人的命运都不一样,有很多东西是不公平的,但是这是你没有办法去改变的,我现在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存在,但是我会努力去改变这个现状。'

现实中一类人把自己处于极大焦虑中努力的状态,把自己的天花板定在一些人的现状上,却没看到别人所处的位置其实是几代人不断奋斗的结果。

比如只看到比尔盖茨现在如何成功,却没看到他母亲是IBM的董事,在1968年美国很多高校都没电脑的情况下,他所就读的私立高中就有一台计算机,可以让盖茨和他的朋友学习Basic编程。

另一类人认为多数穷人家庭各种不良习惯与认知导致了后代大概率无法跨越阶级,直接否认了努力的意义。

担忧后代起跑线不如别人,不如做些自己能做的事情,尽力做好自己这一代可以为家族阶层改变能做的事情。

努力也赶不上别人,难道就不努力了吗?

4.

纪录片中的徐佳在面对巨大压力的时候,家里没人可以为他提供正确的开导。

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只能靠自己不断尝试,可是经过坚持后来也算签了对他来说不错的公司,结了婚,有了相对体面的房子。

虽然教育和生意的边际效应都在递减,但这对多数人来说还是提升阶层的主要途径。

努力了之后你可能看不到很大的改变,但是不想努力请千万别找一些自我安慰的借口。

龙应台曾说:'孩子,我让你用功读书,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有选择的权利,可以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出身是没办法选择的,但是只有你努力了你才会有更大的选择权力。不公平是存在的,但请千万别让阶层限制了你对未来的想象。

不要和别人比较,如果要比,请你站在徐佳的角度同时能看到马百娟和袁晗寒。请你和过去的自己比较,问自己是否做到了问心无愧。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我很喜欢的《肖申克的救赎》中经典台词:'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部纪录片告诉你:你越不努力,就越没出路
3个阶层,3种人生,她6年的跟拍记录,令人揪心!
6年跟拍3个孩子,巨大反差,暴露了中国家庭最大的心酸
《出路》:我们出生,就在不同的起跑线上。揭露原生家庭的影响。
不应被低估的纪录片《出路》:你嫌弃的现在,是无数人羡慕的将来
纪录片《出路》揭露残酷现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