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归根曰静

归根曰静

《道德经》十六章有这样几句话:

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先从这几句话中最容易理解的句子说起: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这句话好理解,说的是老子观物象。什么物?万物。老子观万物的什么:并作。作,是生发的意思。并,一起。你看,到了春天,春风化暖,山青了,水秀了,草木绿了。这就是万物并作的景象。

吾,指的是老子自己,以观其复。以,介词,它后面有省略,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或此。之或此指代的是万物并作。原来,老子说他是借万物并作的景象观更深的东西,这更深的东西就是,万物的复,复指的是回环往复,万物从并作开始,不断地回环往复。那么万物的如此回环往复,回到了哪?

简单地说,从生发回到枯萎,再从枯萎回到生发。或者说从荣回到枯,从枯回到荣。荣是枯的复,枯是荣的复。

这就是芸芸众生,就是万物的复而又复。芸芸众生就是如此常恒而生生不息的。

万物从并作到各复归其根,这是第一复,就是由荣而枯的复。万物的第一复该如何理解呢?或者说,万物的这一复有什么意义呢?

万物这一复的第一个意义是,归根。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我们看草木,春天生发,秋天叶落花败,老子在这个表面的复之景象里,观的是什么,是草木叶落花败的最本质的东西,草木把外在的繁华丢开了,回到它们的根上去了。把它们的不自生之为集中在归根上。

接下来一句很也理解,归根曰静。

看到了吧,草木不再争奇斗艳,不再叶茂花盛,热闹没有了,繁华不再。枯萎的草木,一派安静。这就是静,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静是什么,是归根。是什么让草木如此安静?

归根。

草木为什么要这样,要归根?

静曰复命。这是第一复的第二个要义。

归根安静之后 ,草木以此恢复它们的生命力,不归根,不安静,就不能恢复生命力。这不就是劳逸结合吗?逸的时候,当然是安静的,逸必须安静,需要安静。

复命曰常。这是第一复的第三要义。

万物只有在不断的复命过程里,才能常恒,才能生生不息。这就是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更容易理解了,万物知道如此常恒之道,万物是真正的明达。万物知常,万物为明。

回过头来看开首两句:至虚极,守静笃。

这两句话是对这章经文后面所观物象的道之概括。从万物并作的“静曰复命”之物象看,所谓的道,就是能守深静,达到虚无之极的境界。如此才能像万物那样,常恒而生生不息。

2022-3-2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道德经》微学精讲【35】第16章——【致虚极】
修身篇02 第十六章 致虚极
《原易》
译本最多的中国古代哲学著作
老子指微 - 第四章
致虚静,心魂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