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旗渠》还原
userphoto

2022.12.21 宁夏

关注

《红旗渠》还原

1

红旗渠修成的时候,我十二岁。那时候我在河南老家上初中,那么大的一件事,我应该是知道的,但我敢肯定的是,我没有为这件事感动过,年龄小只是一个方面。感动属于情感方面的行为,自然的情感,或者说真情实感,是需要启明的。小孩子受到惊吓的哭泣流泪是情感的自然表达,这样的真实到了十二岁差不多就进入到了“人情练达”的阶段,很多事情是惊动不起情感的自然流露的。我十二岁的时候,从情感看,尚处于懵懂阶段。即使当时跟着别人说“这是河南人的骄傲”,但在骄傲和红旗渠的伟大之间,并不存在我自然情感的联系。我跟着别人这样说,不过是学人口舌。在后来的岁月里,我和很多人一样,把我的情感、思想,甚至感觉套在语言的形式里,在如此自以为的成熟习惯里,我曾经有过自我的沾沾自喜。如今,我意识到这一辈子是多么的肤浅和鄙陋。

我的老家在河南洛阳下属的新安县正村公社上庄村,从地理环境看,我的老家算是丘陵地带。我九岁开始挑水,这件事是我永远的记忆。这件事一直是我觉得最应该做的。我九岁的时候,老家遇到的旱情应该和林县差不太多,村子里的两口井有一口彻底地干掉了,另一口趁着干涸被淘过两次,每天也渗不出多少水。我们在邻村的水井边排着长队厚颜等待,直到把邻村的水井也等待干涸之后,我挑着两只空桶,到离村子约五六公里的山沟里去接泉水,山沟叫西沟,西沟的山脚下原有一条小河,也干涸了,向下走有一处泉眼从石缝里沥出一线细流。我和一些人每天守候在那细流旁边。老长一个上午接上两桶水。下午的时候,那细流就变成了滴水。我不知道那泉眼里的水都去了哪里,又怎么还能在上午的时候沥出一股细流。西沟山不高也不厚,肚子里的泉水储存量也不大。我也不知道这样的沥出能维持到什么时候。我年龄小,挑这两桶水走五六公里的路,要歇上无数次,一去一回差不多花一天的时间。我和所有去这么远的地方挑水的人一样,都不会为自己做这样的事感动。唯一的愿望是能每天接到两桶水,挑回家去。西沟与我们村有着很深的落差。七三年,几个村子联合起来在西沟挖了一个井,之前请人探测地过,结论是地下水的储存量不小,可供几个村子用。然后筑了一道抽水工程,把水引到了村子的最高处,在那里建了一个水塔,村子里的人每天早晨七点时分在水塔开放的两个小时里,接水挑回家。我们把从水塔里接到的水叫自来水。可我那时候,很担心那个水塔。因为我知道,水塔里的水是从西沟的井里抽上来的,还有那个抽水管道,还有电和抽水机。那时候,我知道黄河,可它离我们村那么遥远。我因为牵梢拉煤,到过离黄河不远的地方。一道长坡下去,三十多公里的山路,下个没完没了,在我的感觉里,黄河几乎把我们村抬高到了天上。一个地方没有像黄河那样的天河,缺水是无可救药的,我那时候常这样想。

从我老家到林县约350公里,我们在豫西,林县在豫北。不足千里之地,红旗渠在我十二岁的时候,只是一个听说。我不知道当时的一些事,与红旗渠有没有关系。那一年的冬天,没有过好天气,每天都飘着雪花。两个大队五个自然村在一个岭上开建一个水利工程。县里的住队干部叫赵相贤,是我们县教育局局长。人有些胖,个子不太高,他有一天挑着两个箩筐摔倒在雪地上,走在他后面的是一群妇女,这些女人不便扶他,只顾着哈哈大笑。他自己慢慢地从地上爬起来,中山服上沾了不少泥巴。他也不去管它。有人说,局长你没有摔着吧,今天你就回去歇着吧,工地上也不缺你一个人。赵局长说他没有摔着,路太滑了,你们也小心些。女人们一个个都不小心,很快就走到局长前面去了。春节前,那个工程完工了,两个多月里,五个自然村的人挖成了一个偌大的大池塘。竣工那天,赵局长向大家描绘了这个池塘的前景。从这个岭的北面铺设一条通水管道,延伸到几十里外的畛河,把畛河水抽引上来,储蓄在这个池塘里。然后,从这个池塘引出五个管道,分别通向五个自然村,因为岭高,只要一开闸,池塘里的水就可以自动流向各个村子里去。那个冬天,赵局长一直住在我们村,和大家一样,每天在那个池塘里挑土盘土。我只有十二岁,盘不了土,只能挑土,上架子板,我比赵局长走得稳一些,我九岁开始挑水,走惯了坑坑洼洼的路。每天出工挣工分,我年龄小,每天只能挣到六个工分。每一次,盘土装箩筐的人看到是我,总是不把箩筐装满。五个自然村的男女劳力,全都集中在那个岭上。那个开挖的池塘被分成五份,每个自然村的人分开自干,不窝工。岭上飘着五面旗帜,大小一样,飘了整整一个冬天。红旗下,人影蹿动,号声鼎沸。

我高中毕业那年,那个大塘从来不曾蓄过水。据说那个提灌工程太大了,计划有所改变。我一毕业就去了范沟修建水库。范沟离轸河近,修建的那个水库在几道山脉的下游。范沟所处的那道山戛然而止,两边的两道山脉缩短了相距的宽度,继续向下延伸。水库是要在这两道山脉中间筑起一道大坝,把三道山脉里的泉水拦起来,另一个水源是每到雨季,三道山岭上的雨水全都汇聚在这座水库里。几年前我们开挖的那个大塘,其蓄水要从这个水库里提灌。这比从畛河提藻可以节省很多路程。

在范沟水库,我们队派去的五个人,年龄差不多一样大,我上过高中,队长让我当领队。我们不仅年龄相近,关系也都很好,我们在一起干活也很好。第一天,那个年龄最小的家伙把我从人力上掀翻到山路上,拉我到水库工地医务室,大夫说,再磕重一点,我的左腿就算废了。幸亏那个膝盖骨没有受到重大伤害。他们四个人听如此严重之说,都表示活不用我干了。我知道,他们不会真的不让我干活,过两天,我的腿不那么疼了。大约十天时间,我们五个人在整个水库工地上,竟然干活出了名,因为年轻,拉着土车子或上或下比别的人快了些。这个工程是全公社的人在一起干的。总指挥叫王惠民,是公社副书记。指挥部在大坝右边的半山腰。我们每天都能看到那个总指挥站在大坝上不停地走来走去,不停地帮着民工倒土推车。他人很亲切,有一回,那个把我推翻的家伙刚把车子拉到大坝上,裤带挣断了,不得不停下车子,总指挥以为我们累了,过来把两手搭在车板箱上,说,小伙子们,累了吧,来,我帮你们推。后来知道是怎么回事,就笑说,原来是这样啊,下午,我给你带一条裤带来。下午他果然带了一条裤带来。有一天收工后,他去水库下边洗手洗脸,手表忘在了地上。过了两天,他想起来。本想算了,肯定找不回来了。过了两天,有人把表送到指挥部,说这表看着像王书记戴的那一块,送指挥部来,如果不是书记的,那就麻烦找找失主。

有一天,指挥部的人来对我说,让我们去放炮,大坝需要石头,让我们注意安全,并且看好山上哪个地方的石头好炸,好收集。他说指挥部想来想去,这个活我们几个人干起来最放心也最适宜。我们问,放一天炮,算多少个土方。指挥部的人说,这要看你们炸下来的石头多少,肯定比你们拉土计的土方多。我们应承了下来。放炮要先打眼,还有到山上去,并且,要趁大家收工后才能放。我们的干活时间就不能正常按点了,大家干活的时候,我们到山上去打眼,别人收工后,我们放炮炸山。那四个人说我干这个活不在行,幸好,第二天,指挥部把我抽了去量土方,过了一段时间,又让我拿白灰到两边山上写标语,大坝筑到大半的时候,我在大坝的正面用石头摆出了一行大字,兴修水利,为人民服务,然后用石灰水把那些石头涂白。

水库两边的山崖上出现了用石灰刷白的大字标语,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很高兴去做这件事。没有问给我怎样记工。当时我为自己能量方和写字做宣传有些沾沾自喜。

五十年过去了,当我这几天看《红旗渠》的时候,当年林县那些朴实的农民让我切切实实看到了自羞。大凡舞文弄墨者,一个个酸臭味十足。我写字的时候,不属于文墨之类,如今虽读过几本书,也不是。我不想让自己滑到文人的沟渠里去。读书写东西,算是自己的爱好,可这个爱好,让我越来越瞧不起自己了。记忆里的那些沾沾自喜,让我明白所谓的文人是如何由不得自己滑落到与劳动者对立的酸臭泥淖里的。《红旗渠》的水生和大海,什么时候,为他们实实在在所干的事情有过一丝娇情。

一边看着《红旗渠》,一边看到记忆里当年在山崖上刷标语的自己,我那忍不住的流泪,不只是为林县人的感动,还有为自己的泣哀——在这五十多年里,竟然陶醉在虚假的文墨气息里,不知道踏踏实实干点实事的真滋味。

范沟水库的大坝筑成了,还有那个岭上的那个大塘,可我盼望的引水工程,一直到我85年离开家乡也没有见到切实的下文。

我在想这件事,原来是那么简单。林县人当年不是跟着哪个人或哪些人学习看齐,他们太需要水了,真心想改变缺水的面貌。做再艰难再伟大的事,都不会有自矜的心情。不骄傲,不多心,一心做自己要做和想做的事,于是把红旗渠建成了。我十二岁的时候,不知道这些,可我知道,不管是挖池塘,还是修水库,差不多是向林县人学习的行为。学习也没有什么不好,可实实在在干一件事是需要真心的。在自己的心上插一面旗帜,拨弄着那面旗帜哗啦啦地飘动,不等于自己的心动。

所以,红旗渠,一条天河修成了,天河之水流到了林县,而范沟水库的水却爬不上那道岭。

2

12岁的时候,不可能“还原”《红旗渠》。五十年后,《红旗渠》像一个遗腹子一样迟迟落地,父本什么样,红旗渠水流汤汤,却道不来当初模样。看红旗渠的人不少,看《红旗渠》的人也许不在少,但实在的结论不过是四个文字:人工天河。

我很清楚,人工天河这四个字的现代意义——不管是倡导还是别的什么,都不过是一个口号——一个似乎不可少的口号。

那些在红旗渠边上走过一段风景的人,其情怀多么像一首诗所写的那样:你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说不清是站在桥上还是在楼上。

但我敢肯定的是,不管这些人怎样去了红旗渠——自驾还是随团,或者集体考察——都不过是过日子。在那繁琐的平常日子里,改换一下活着的节奏和口味,比如说从广州或海南飞往安阳,可算是下怀异地,平常日子的口味自然是不太一样的,于是红旗渠边上时常有着笑声,甚至讴歌和赞赏。现代化的日子需要一种情调,而这情调的来历不管山不管水,不管多苦和多难,都不过是这日子有情调的一种资料而已。

对此,你还什么可说,我还有什么可说,谁都无话可说。因为你也如此,我也如此,大家都如此,就只剩下一件事,看谁的口味变换的频率高,变换得更新奇。红旗渠,不过是这变换中的一个点缀。

我如今早已不是12岁。我从《红旗渠》里看到红旗渠,12岁的很多无知,改写为今天的老泪纵横。我看到的是五十年前的太行山,看到的是五十年前的太岁岭,看到的是五十年前的河南林县人,看到的是我12岁时挑着箩筐在池塘里干活的那些男男女女。看到的是在雪地里摔了跟头的教育局局长,他穿着中山装,和干活的人一起挑土,白衬衣上印着汗渍和泥痕。如今想起那些这样的细节,竟然有一种感动。可在我无知的当年,没有谁觉得那是什么高尚和骄傲。

用今天的骄傲眼光来看当年的林县人,是对他们的侮辱和蔑视。

《红旗渠》是不会有多少人看的。先是青少年一代的那些人。他们要看的先是有牌子的那些,比如说香港的明星,再比如说美国或韩国,还有很多类似的牌子。吃的穿的用的,中国的东西吃不饱,穿不暖,用起来不如意。他们不会说话的时候,不知道美国,不知道肯德基,也不知道红旗渠。后来。他们很快知道了美国,知道了肯德基,依然不知道红旗渠。如果你让他们看,并且告诉他们那都是你该看的,他们看都不看,对你说:那是奶奶炒的土豆丝,我不吃,我只想吃肯德基的土豆泥。

你不可以去问他们为什么这样说,应该去问问自己,还有自己这一代人,去问问自己这一代人里的一些人,美国和肯德基真如你们告诉孩子们的那样吗?

红旗渠,你在五十年后,输给了中国青少年们的土豆泥。

而让我们的青少年知道美国和肯德基的一些人,也在《红旗渠》里改写着红旗渠。

我流泪:我们还有红旗渠吗?一千五百多公里的流水,灌溉的是林县的农田吗?滋润的是当下林县人的现代化生活情调吗?

红旗渠,我心里的一条渠,当年林县人千锤万凿的一条渠。

3

林捷的存在,是一个必然。

林县太缺水了,缺到了林县人不能活的地步。活下去,这是林县人生命的呼唤。

活下去,要有水。不是到有水的地方云活。林县人不背自己的家乡,不离自己的根。让自己的家乡有水,把水引到自己的家乡来。穷则思变,不靠天,靠自己。

林捷,是如此民心的归集者。

心有所归,民当有所集。民不集,其心不齐。民集,当有归集之人。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毛泽东是全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在毛泽东的身上,归集着全中国人民的思变心,翻身不再做农奴的心。

全中国;那时候的中国人,一片散沙;那时候的中国人,没有觉醒;那时候的中国人,不知道出路在哪里;毛主席,他是救星,是如此中国人的救星。毛主席知道中国人的出路,知道人民,才是世界的创造者,人民才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他把中国人民团结了起来,他建立了人民的党。他带领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改换了天地,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让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毛主席的伟大唤醒了中国人民,唤醒了世界人民。毛泽东把人民推到了世界的主人位置上,让人民当了家,做了主。

林捷不是,他不是林县人的救星,他是林县人民要有水喝的民心的归集者,是林县人的带头人。林县有如此民心,林县人需要一个带头人。林县人不是一盘散沙,林县人心有所向,众望可归。所向民心,需要主心骨。民之力,需要一杆具体的红旗召唤。

林捷是那面红旗。

林捷,以千古罪人之心,归集着林县人的不靠天有水喝的民心,如果他不能带领林县人民引来永久流不尽,永不干涸的河水,他就是林县的罪人。罪人之心,是林捷一人之心,林捷的一人之心,是整个林县人的民心。县委书记,为林捷带领林县人自己创造人工天河带来了方便。毛主席共产党的人民之心,在林捷身上,是具体的体现。

林捷以林县人民之心归集者的罪人之心,与那些共产党内的变异者势不两立。因为他知道:

1、他必须站在人民一边;

2、他不能做官场的屈服者;

3、在官场与人民之间,他是人民。

这是62-69年的林捷!

这是新中国河南省林县的县委书记!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培养起来的人民公仆!

这是全中国老百姓心中的领路人!

4

于是:

人民!不分男女老少的人民!

在太行天险,在国家处于穷困,在得不到政府政策和精神上的支持,在有人百般阻挠,与引水入林之间:

他们齐声呐喊:自力更生,改天换地,不怕牺牲,艰苦奋斗!

老人来了,年轻人来了,男人来了,女人来了,父亲来了,孩子来了,林县人来了,不是林县的人来了。

他们用钢钎,用铁锤,用双手,用肩膀,用骨肉,用坚定的心,克服了万难,他们在太行山上,献出了十一条生命,开凿出了一条人工天河。

这是民之心,这是民之力!

那一代林县人,用他们的如此之心,和他们的如此之力,书写了林县人真正的富强是什么。是人民的齐心合力,是共产党和人民的同甘苦,共患难。林县人用这样的富强,引来了漳河水,富强了林县人的千秋,富强了林县人的祖祖辈辈。

这是林县人真正的富强,也是中国人真正的富强。

2022-12-2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电视剧】红旗渠 31集全
春游《红旗渠》
红旗渠| 林县人民是真英雄
【望安山文学】徐广忠||《红旗渠》的启示(散文)
老照片:带大家看看当年林县人民是如何修建红旗渠的!
60年代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珍贵老照片,真的太不容易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