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间说话 童年

26

现在可以来谈谈我小时候所受的教育这一问题。

从我自己看,我已经写下的四万余字,是我对童年的回忆。回忆是什么,是对记忆的叙述。我敢肯定的是,我对童年的记忆,只是我童年岁月里很少一部分,每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某一个阶段的记忆,都是一样的:只记住了一少部分,更多的则是被记忆有意无意丢失了。我想说的是,从我们的童年看,记忆特意留存的那一部分,对于一个人极具教育意义。只不过,每一个人遇到的童年各不相同,所以,如此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唯一的,它不具有普遍性的意义,不能拿来定义教育就是这样或是那样。

在我的记忆里,我的童年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叫挨打,一个部分叫孤独。我说的挨打,不是指我爹打我,我爹打我只是我受教育的一个象征。换句话说,一个人的童年,会,并且应该受到一种教育,是挨打教育。而直接负责这一教育的人,就是一个人的父亲。父亲表达的是一个人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必须接受的一个环境。可以把它叫作父亲环境。我们小的时候,从台阶上摔下去过,被蚊子叮过,或者被水呛过,吃东西被噎住过,受到过欺侮,等等,这都是父亲环境。在如此环境里,我们具有了一定的生存免疫力。而这种免疫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内容,从情感看,有无奈,有恨,有麻木,有宽容,等等,如此等等的东西汇聚成人的生存免疫机制,父亲环境差不多完成了它对一个人的教育意义。

但父亲环境的教育,是因人而异的,没有完全一样的父亲环境,我在这里所说的父亲环境,从语言看,具有概括意义,这个概括意义,不是它具有的的真正教育意义,它的真正的教育意义,只有它作用于一个个体的人时才能得以实现。

我在三、四年级时,不去学校,因为学校里不上课。这一事实,可以归入父亲环境。这个环境,对于那个时代的人而言,属于相同的遇到。但这一相同的遇到,在我身上所发生的教育意义,和发生在万妞庄子身上的是不一样的。当时,有千千万万的人有着相同的童年遇到,但可以肯定地说,它所发生在千千万万人身上的教育意义是各不相同的。

这是因为,在这个时代式的父亲环境里,每一个人都要遇到另一个更为具体的父亲环境。拿我来说,我八岁的时候,上完了二年级,实际上,我已经上了两年半的学,郭老师教我认识了不少字。我父亲有一些书,锁在他的柜子里。这是我个人的特有的父亲环境。这个特有的父亲环境,还包括我家门前的田地,以及田地里堆着的那些玉米秆,还有那棵杮树和石头堆。

我们这样认为父亲环境,不难看出的是,父亲环境不会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事,应该如何与人相处,应该如何说话和有所想。它把一个逼到你必须去的地方,在那个地方,你可以成为这样或那样的人,不管你成为什么样的人,身上都有它的烙印,不管深不管浅。

父亲环境,表达着鞭挞和被鞭挞,由于鞭挞的方式不同,被鞭挞的感觉也就不一样。我父亲拿他的鞋子和鸡毛掸子打我,给予我的被鞭挞感觉是痛和无奈,而我在地窖里点着煤油灯看书,以及玉米秆小窝里(躲藏自己),感觉很自在,忘记了一切。

如果说教育有可谈的意义,唯一的可能性在于,如何把父亲环境的鞭挞的痛苦性变得淡一些,或者取消它的这一效果。然而,为什么父亲环境必须具有这种鞭挞意义,或者说,取消它的痛苦意义,是否还具有教育的意义,这也是因人而异的,所以,任何教育方式,都只有具体的意义,而很少普遍性。

父亲环境给予我的教育意义,让我走进自己的孤独。人生最根本的意义是活着,因为你活着来到了这个世上。一方面,谁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谁就有义务照顾你的活着,另一方面,这个世界给了你自己活着的自由和权利,你不仅能够并且你必须享受这样的自由和权利。享受的意思是你在行使自己活着的自由和权利时,是快乐的,自在的。人的如此享受和活着就是人生的意义。

活着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活着的多种多样,样样都可以既是享受,也是痛苦,孤独也一样具有两面性。有些人不能在孤独里活着,有些人离开了孤独会感觉到活着的痛苦,我属于后者。所谓的教育是让每一个人能确切地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生活的方式,不是教育能够提供的,生活方式是人与这个世界共同创造的。可以肯定地说,人在这个世界上所创造的生活方式,十分有限,或者说,人到现在,还没有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人只能继续创造。这种继续有本可鉴,这个本就是人已经为自己创下的生活方式,这种已然的生活方式,有的具有继续的意义,有的必须给予当机立断的取消。可以继续和必须取消,表明了人只能还要寻找适合自己并能够保证更完善的生活方式。这不是教育能够做到的,教育只能是在已有的生活方式里,为每一个人选择其适用的方式。这是教育可以做到的,也应该做到。

孤独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任何一种生活方式一样,它以快乐为宗旨,从而体现了生活趋向于美好的意义。要实现这一宗旨,必须寻找到与它相匹配的孤独内容。孤独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孤独内容。看书,独处一处,这是我的孤独享受,但另一个以孤独为快乐的人就未必如此。能提供一个人享受孤独自由的是生活环境,作为父亲环境的教育,承担着这方面的部分责任。这也是该谈的教育问题。

我的童年告诉我,这是实现教育的最佳阶段。上面我已经说到记忆,我的那些童年记忆最有意义的是它以深藏的方式,成了我一生不论什么时候前行的一个影子式的导引。这是记忆的最本质的意义。那些失去的记忆,多数是被我们的行为习惯消灭的,因为我们不想背着它们,耽搁自己的人生前行。而所谓的人生前行,只有三条路,不管走哪条路,都需要轻装,十恶不赦之人和忠厚老实的人一样,如果背着沉重的包袱(对于选择如此生活方式的人来说,高尚的道德就是一种包袱),就无法作恶多端。这个世界之所以多的是不正不斜的人,是因为,多数人童年记忆的丢失和所记不相上下,丢失的记忆放纵了自己,留存的记忆管束着自己,有时候管束大于放纵,有时候,放纵大于管束,于是,一个人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童年的记忆,其本质是自我教育。记忆是自我的,记什么,不记什么,也是自我的。童年的记忆,不像日记本,日记可以自觉地写,童年的记忆不了。无论如何,童年的记忆都会对自己具有约束的作用。

童年给我的另一个启发是,童年的我处于无知阶段。我不得不说,无知是美好的,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无知都是美好的。首先,无知意味着公平,绝对的公平;无知恢复了这个世界的本来面貌:混沌一团,你所看到的世界,尽管有高有低,有上有下,有冷有暖,但这一切,对你没有任何影响,你不会为它所动,世界的混沌状态,让你安静,让你无畏无惧;最后,无知意味着你置自身之外,一个不知自身的人,绝对不会像一个成熟的理性之人那样,在三个世界上无一天宁日。我的童年,所做的许多事,一如草木的春荣冬枯一样,多属于无知的自生自长。

不幸的是,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是成人主使的世界。在成人的世界里,我们必须融入到他们当中,这就是这个世界最终给予我们的教育。当我们慢慢地走出无知之后,教育就成功了,这个成功的代价是,放弃了天真的童年。这时候,我们再去看看我们所受的教育,正是我们小时候的无知里具有的天真。所谓的教育,其实应该是大人们对失去的找回。大人们生怕我们也会像他们那样慢慢失去应有的东西,于是,就把那些他们自己丢失的东西写在课本上,让我们把自己刚刚丢失的无知天真再以背诵的方式拣回来。

我想起了孔子的《大学》,孔子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的大学,就是大人之学,大人学什么,学把自己弄丢的明德再找回来,丢失的明德落满了污垢,把那尘垢擦拭干净,让明德复明。这说的难道不是大人吗。由此看来,童年是真正的无知,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而我们的教育,是在不断的剥夺每一个人童年的无知权利,再想办法恢复人的无知的南辕北辙。

今天,如何改变这种教育的自我相悖,是我想谈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是从我的童年受到启发而有的思维。

2023-4-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个人都只拥有孤独的自己
其实,孩子真的跟你不一样
时间在你自己,不因环境变化而就不是自己的
女儿拒见“大仙”被父爆打:愚昧无知的父母有多可怕?
爸爸学会这样做,孩子怎会不优秀?存一辈子都学不够!值得珍藏
金霞:第一次说,再见,201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