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间说话 童年

29

这就是我的童年,除了没有记忆的部分——这一部分肯定存在——除了一些我自己觉得不应该写在这里的,我的童年就是这样。我的童年是我的唯一,我在叙述的时候,有一个清晰的记忆,我如果是庄子或万妞该有多好呀,这不是说有他们那样的家庭和父母,有他们那样的一天又一天,我想说的是,我做不到庄子那样,也做不到万妞那样。庄子可以忘记他昨天说过的话,今天不来和我们一起逮螃蟹,万妞可以带一把斧头砸掉他们家桌子下面的柜子,他们两个可以不时地在我们家和我睡在一张床上。我由自己想,他们两个不会为自己堵出一个玉米秆小窝把自己堵在里面。我小时候经常这样傻想,想的结果是不可能,不是不能实现的不可能,而是根本不存在那样的可能性。我为自己唯一的童年而记述童年,我的记述告诉我,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是唯一的。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城市或乡下,都有很多同龄少年,但每个少年都是唯一的。

我的不失的唯一童年,在我过去的几十年里,失落在我的记忆里,但它们从来没有被我走丢。我在这几十年里,差不多一直在忽略,忽略没有走丢的记忆。我的忽略具体地说,是从来没有想过没有走丢的记忆意味着什么。正如你在一个地方总是遇到一个陌生人一样,你很容易忽略这个总是,因为遇到一个陌生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也许这个总是真的是一个不具忽略意义的偶然,然而,我想说的是,所有被我们忽略的存在,都具有一定的忽略意义。这个意义就是,它不仅被你忽略了那个反复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这个反复存在的可能性意义随着你的忽略也不存在了。我在几十年后,对此有所明白时,才提醒自己,去想一想这不走丢的记忆吧,我在如此提醒自己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之所以这样,一定有所意味。

意味着什么?那是童年的提醒!

童年的提醒?正如我们时常对自己说:“与人为善”,或者“不要这样”。

与人为善,这是多么有意义的话呀,又说得那么好听,可你知道吗?我们的童年,不正是真真正正的与人为善吗。我说真真正正,是指童年的我们,哪有不与人为善的心啊。还有,童年的时候,哪有“这样”过。所以,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过真真正正与人为善的时候,也都有过“不这样”的时候,如今,我们把失去的曾经真有,经过无数次的经验或教训,总结为格言,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告诫自己。人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如何解释这一问题?

这就是人的所谓长大和成长。我无意否认人的智能,但对于我们的智能,我们有过很多反省或反思,我们的反思告诉我们,人类智能所选择和走的路,有背于人性和神性。于是,我们或者为自己寻找到了“神”,让它来拯救我们,前提是信这个神,或者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改变,比如说从不善到与人为善,从这样到不这样,在不断的反复提醒下,改变自己,做一事一时的改变,或彻底、完全的改变。然而,我们的经验是,神也好,自己的提醒也好,都没有完全地拯救我们自己——我们知道没有被拯救,只是有着被拯救和自救的愿望和一定的行为。

我们有过不用拯救和不做自救的快乐人生,那就是童年,我们抛弃了这样的人生,于是,我们进入到了一个不能自救也没有谁可以拯救的时期——成人。如果说成人时期的无可救药是因为了人的智能所致,这不可能导致一个问题——人类不可救药,因为谁也无法让人类没有智能。换句话说,弃绝人类的智能实现对人类的拯救,等于对人类的灭绝。如此一来,人类只能是一边毁灭一边提醒自己少做一些毁灭自己的事,最终的结果不过是,让毁灭来得慢一些。人类最终依然是不可拯救的。

童年的没有走丢给了我一个启发:重回童年的世界。

在这里,我要说到一个概念,童年生命。从生命的意义看,童年生命和成人的生命就其本质而言是一样的,身体,大脑,心。构成生命的如此元件,童年和成人是一样的。成人的身体是童年身体的长大长高而已。

成人与童年的生命差别在于心和大脑。我们常说的童心,即没有分别的心,童年看世界,没有高下之分,没有贵贱之别。成人的心,根本上说,因为了分别,就变得复杂了。大脑是智能的产地,童年的大脑,一样有智能,童年的智能没有被后世开发,所以,没有任何功利的存在意义。成年则不然。童年的大脑智能是自然的,只有生而有之,没有后天之有。让人失去童年的做法,是过早地将各种各样的所谓知识灌输给小孩,让他们尽快失去童年。灌输给儿童的文化知识,不只塞地小孩大脑知识,还将知识的各种色彩强加给小孩的大脑,这些所谓知识的色彩,是成人世界的各种法则,比如,不好好学习,你你就......我们的文化知识具有如此色彩,这是一个历史问题。知识灌输给孩子满脑子浆糊——小孩子对知识的接受困难,一部分表明了人的大脑本不为知识所生,所以文化知识对于大脑的如此本性而言,就像浆糊一样,迷茫了人的大脑本性,而文化知识的色彩,对于童年而言,就是一种污秽或者垃圾。把这样的东西强加给孩子,童年的生命就彻底变了质。

生命的改变,从根本上说,是人对童年的丢失。成人的分别心,改变了童心的天真可爱。分别心,把我们生存的世界划分为有利和有害两个部分,我们会认为趋利避害是正当的,但如果我们到这个世界本身本没有利与害之分,就知道,所谓的利害其实是人欲的产物。人在趋利上有了无休无止的欲望,如此欲望彻底改变了人的本性。而后天培植的大脑所有的智能,则成了实现人的欲望工具。从童年反省我们自己,得出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结果,而这个结果给予我们的启发是,

我们完全用不着销毁智能,也用不着彻底铲除人心,回归到我们曾经的童真里去,不用神助,我们就可以自救了。

自救,自己如何救?教育!我们创设的教育,可以实现这样的回归与自救。我们的教育曾经实现的是让童年很快地过度到有知识有文化的成人人生,当然也可以去掉那些文化知识的糊涂和色彩,让童年更加童年。

我在这里的童年叙述,以及童年记忆给予我的启发,意义不过如此。

对于我自己而言,这一切,让我肯定了自己的愚拙,如同穿着粗布衣服可以随地而坐一样自然。虽然我感觉到自我的矛盾,但在这矛盾里,我倾向于自守。这样的矛盾是,一方面守着愚拙,一方面看着愚拙外面的许多心有不甘。但最终像躲在玉米秆小窝里那样,愿意躲在自己的愚拙里。至于外面的所谓精彩,渐渐地在我的面前,失去了它们的灿烂。

我自己的经验可否说明童年的回归可以成立?无论如何,我已经把我的童年写了出来,意义也不过如此。

2023-4-2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人把“00后”称为“早慧、早熟、早恋的一代”,孩子变了,家长跟上了吗
人工智能可以把人的精神数字化吗
生命形成智慧的自然规律
学习必知的记忆规律(中学生必看)
学哲学有什么好处/意义
人类的智能是如何产生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