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通读 第十七章

《道德经》通读  第十七章

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优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读《道德经》,始终不离一个“道”字,这个字所名的那个道,是整个《道德经》的核心,老子用分章的方式,在每一章里分别说“道”,或说道之体,或说道之用。老子通过他所观到的天象、物象、人象,来说道之体,道之用,道的体和用在天象、物象、人象上各有所体现,天象、物象和人象纷繁而芜杂,所以,老子首先要把这些象用典型化手法将它们高度概括并分析之,然后用分章的方式,分别说,在每一章的分别说里,把具体的道述说出来。

所以,我一直说,读《道德经》的每一章,要特别注意第一句话和第一个词。核心是道,我们记住了,第一句话,第一个词,是每一章里具体述说的象,注意到了,领会老子在每一章里讲述的道之思想就容易些,也会更接近老子的思想。

太上下知有之。

这一章开首第一句,第一个词是“太上”,它就是老子在这一章里所要讲的象,太上是什么东西呢?或者说是什么的意思呢?太上在这里指的是距离我们很远的时候,也是距离老子很远的时代。老子在这一章里,要为我们讲太上那个时代。那个时代,可以理解为人类最初的时代。人类当然有当初的时代,但那个时代没有记载,所以,没有名称,老子就把那个时代叫“太上”。不要忘了,说“太上”那个时代,实际上,是通过它来讲道。

这一句后面四个字,一个字一个意思,合在一起有一个整体意思,仔细体会这个整体意思,你就知道,老子说这句话要告诉我们什么。

下,指的是下民,当然是太上时代的下民,下民,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老百姓;知,就是知道的意思;有之,有是不用说的,老百姓对当时的一个存在之有,是知道的;有什么,就是那个“之”字的意思,之,是个代词,它指代的是什么?这也不难理解,我们可以根据这一句里的“下”去理解,这个“之”所指代的当然就是“上”,下,指的下民,是老百姓,上,当然指的就是君,臣,为官者。

那么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太上的时代,老百姓知道有君、臣为官的一些人。

老子说这句话究竟要说什么?分析一下就明白了,分析的时候,要记住,老子这是在说道。这样,你的分析就不会离题。

太上的时代,君臣和百姓之间,是什么样的呢,是老百姓知道有这么一些人,知道他们的存在,就是知道他们的有。至于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如何称呼他们,他们不是今天我们所称之谓的君臣或为官者,老百姓只知道,他们这些人在为大家做事,做什么事,做顺应民心的事,所以老百姓知道他们,别的关系,就没有了,就是说,这些人不去管制百姓,更不会去压迫百姓,百姓也不用他们管治。这样,上下虽知,但各自无为而治,十分和谐。

这不是讲道吗?老子借了太上时代的象,说那个时代上下和谐,无为而治。

这样,后面的话就很好理解了。

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三个其次,说的是太上时代之后的时代。

先是亲之誉之的时代,这个时代,和太上时代不一样。太上的时代,老百姓只知道有君臣,这一个时代,老百姓不仅知道有君臣,还亲他们,誉君臣。亲,难道不好吗?誉,难道不好吗?

老百姓对君臣或贤能的人表示一种“非亲而亲”的态度和情感,这从伦理上说,是不正常的,是不自然的,是非自然的。百姓如此“亲”一些人,有被迫的因素,这样,百姓和那些要“亲”的人的关系,与太上时代相比,就变了味了。

誉之,就是歌颂那些人,赞美那些人,起码是承认他们比自己(下民)高,而称誉他们。

在老子看来,这样的时代,是变了人类当初那个时代的自然,上下浑然的味的。

接下来这个时代就不像话了。畏之,这个时代以严酷的刑法治国治民,君臣滥施权威,百姓在这个时代里,只感到害怕,他们让百姓有了恐惧心。他们的存在,让百姓时时处处都感到不安稳不自在心有所惊所惧。从亲之誉之,发展到畏之,这就是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老子看到了这个现象,这是一个叛道反道的现象,说明人走向了堕落,走向了自我毁灭,因为远离了道,还能有什么结果,只能是毁灭。

更可怕的时代来了,侮之。高高在上的人,倚仗权势,作威作福,下民人心乖离,对上侮慢,淳厚的民风荡然无存,自然的醇厚之德,再也不是人所崇尚的美德。

让百姓亲之誉之,让百姓畏之,再让百姓侮之,这就是不能无为而治,离道叛道的结果。

亲之誉之,畏之,侮之的时代,从另一个角度看,老子认为,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先是君臣之人失信于民,而后,民有了不信之心。

人类进入到这样的时代,就出现了言教治国的局面,犹兮其贵言。这句是说,时代到了上下失信的时代,推崇言教治国,这言教只能等于说空话,无力改变现实。

最后,老子回到太上时代,说: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其实,老子借此表明,天下太平,上下和谐,只能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上,为而不恃,功成不居,不尚贤,以德化民,百姓处天下大治,而浑然不觉,这才是真正的自然而治。

老子的无为而治,并没有完全否定上下关系的存在,老子只能以太上时代的幻想告示天下,无为而治是天下太平的大道。不可离道,更不可叛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言之教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丁口论第十七章之一太上不知有之
管仲对人性的洞察:他说的这句话,和道家思想不谋而合
【开讲了】温健康想讲就讲第20: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UC头条:人类越来越辛苦, 老子是怎么分析的 (国学经典)
老子的这些话,是否与社会进步背道而驰?(附《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