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通读 第二八章

《道德经》通读   第二八章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把这一章读三遍,你就会明白,老子在这一章里说的四层意思:

1、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常德。这个常德,是大道赋予人的“自性”,人不失“自性”,常德也不会失。

所以,老子说,常德不离,常德不忒,常德乃足。

先是常德不离于人,再是常德不会改变(忒,改变),然后是常德充满于人。

2、人有常德,会有三种状态:

归于婴儿,归于无极,归于朴。

婴儿状,无知无欲,与大道合;

无极状,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此三者为无极,三者混合为一,就是道,人活在尘世里,不见其色,不闻其声,不知其形,如此状态,即为无极状;

归朴,朴者为真,人之为人,因为尘世,全都失了真,归朴,即回归为人的真,为人之真,就是“自性”,就是“自性”里的道。

3、人如何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

知其雄,守其雌:雌为德,雄,喻人之智慧与能力,有智慧,但守德,就可以复归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白,分明,清明,什么都知;黑,喻浑然状。人因智慧而言、行、意有为之明,保持浑然状,将可以变有为为无为。

知其荣,守其辱:荣,名利、尊贤、富贵;辱,低下,卑微。人因智慧虽知有名利、尊贤之荣,但应信守卑下。

老子观人象,看到人在这三个方面被自己迷惑,知雄不守雌,为白不守黑,争荣不守辱。再从这三个方面重新做人,就可以让常德再返其身,所以叫复归。

4、常德之人有三为:

为谿,为式,为谷。谿者,低洼之地,能容万物,在众人之中,居低下之地,接纳一切。式,模式,规范,常德之人,应为众人楷模。谷,博大、宽广、虚空,常德之人,具有深谷一般的胸怀,可包容一切。

此三为,是常德之行,是常德之体现,是常德之象。

最后,以圣人为喻,述说常德三为之效。老子在其《道德经》里,以圣人作为行道之理想者,所表达的是行道之效。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朴,道之真;散,离散,道赋予人的“自性”之真善,由于人的离道之行,渐渐散失;器,器物,“自性”之真善散失之后的人,其生存就像器物一样,如缸如瓮,只有盛物之用,如刀如斧,只有砍伐之用;用,因,之,指代前面三为和朴散,意思是说,圣人因为为谿、为式、为谷,而不为器;官,不恃雄强,不依智慧,不称荣耀,虚心处下,信守真善,民以之为长者;长,不自生,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故能成为万物之首;圣人信守真朴,故能成为民之尊者长者。大制,喻有道之人,其身心有道,有象,而真朴之常德与人的之象,从来不会被分割开来;也喻有道之社会或时代,社会形态,与其坚守之大道,不被分割。

圣人因为有三为,真善不离散,所以,民以之为尊为长,一个人,或者一个社会和时代,是不会与真善之道分离的。

不管是人,还是时代,或社会,有道,即治;人也如此,有道之人,身心和谐,自在而清静。道象分离,人不成其为人,社会昏暗离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第28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
开心学道德经? 故大制不割
道德经第28章解读
老子与道德经的历史真相之三十一
《道德经》第28章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知雄要达到什么程度?知雄守雌哪个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