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胎来了,我们的父母怎么办?

       “老人把女儿三年带俩娃,暴瘦十多斤还患上了抑郁症。”

       打开“百度”,就看到了这条新闻。不由得想起了一位邻居阿姨。

       十年前,桂霞阿姨是很多家长羡慕的对象:她有着两个“别人家的孩子”。

      女儿和儿子以优异的成绩分别考入重点大学,毕业后还顺利地找到了不错的工作:薪资不错,福利不错,地方也不错——儿子在北京,女儿在成都。

       紧接着,一双儿女先后踏入婚姻的殿堂,桂霞阿姨更加笑得合不拢嘴;尤其是在儿子为她生下一个孙子、女儿为她生下一个外孙女之后......那时候,她每天都乐呵呵地出现在大家面前,一副心满意足的模样。不多久,桂霞阿姨就去了北京:因为儿子儿媳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照看孩子。于是儿子打电话,言辞闪烁,但中心意思就是希望老娘能发挥余热,给他带一段时间孩子。作为奶奶,她觉得自己责无旁贷,二话不说就进京了。

       后来很少听到桂霞阿姨的消息,她在北京似乎住了很久;前段时间总算回来了,却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大概因为我和她儿女年龄相仿还略大一些,她扯着我说了很多:

       给儿子看了很久孙子,每天生怕磕着碰着惹儿媳妇不高兴;变着花样做饭,生怕孙子营养不均衡;天天带去公园散步,可是又很担心一眼看不住......两三年了,她真有些累的吃不消了。终于,看起来是个休息的机会来了。——女儿打电话,邀请她去成都。

       她犹豫了几天,先偷偷和儿子通气;儿子很干脆答应了:老娘如此辛苦,也该去放松一下。后来她又和儿媳说,儿媳是有些不开心的:“孩子谁看?”儿子就说他辛苦些,媳妇儿也就不多说话了。

       兴冲冲来到成都,一路上都想着得让女儿女婿带着自己好好逛逛。据说成都小吃还很多,也得多吃一些才好。可是没想到,刚被女婿接进家门,女儿就对她说:“妈,我们俩正好有个休假,准备出去玩;孩子没人看,就辛苦你了!”她张了张嘴,说不出什么话......

       两周以后,她又回到了北京。儿媳妇有些不满又有些开心地说:“妈,你可玩好了吧!这两周可累死我们了!”

       后来,因为她整夜整夜睡不着,大把大把掉头发,儿媳总算把她“放”回来了......

       我心中感慨万千,却不知该说些什么:在我们周围,这样的故事绝不是个案吧!

       隔壁班有个学生,每天作业写不完,还一副睡不醒的样子。班主任家访了一次才知道:孩子和爷爷生活在一起。祖孙俩租一个很小的地下室,一盏昏黄的灯,影影绰绰根本没办法写作业;住在这里的人员成分很复杂,即便是半夜也消停不下来,孩子根本休息不好。问起他的父母,爷爷先是摇头,后来说“打工去了”;问及多久回来一次,爷爷看着孩子的后背,轻声地说:“在外面,不回来了”......

       后来学校组织老师们给这孩子捐了款,因为在同一年级,我们几乎每个月都会去看一次,自费买一些基本的生活物资:大米,油......只是我想,无论多么感同身受,也无法体会孩子爷爷内心的伤痛与疲惫。

       父母生养了我们,如今,还要为我们的下一代殚精竭虑。

       据统计,2岁以下的孩子,70%由祖辈照料着;2岁半到3岁以上的孩子,40%以上由祖辈照料着......二胎放开了,我们的父母,负担更重了。

       以前我们总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今,这一条似乎需要修改成:“不孝有三,只生不养为其一”吧!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场景:

父母给孩子吃一块糖

       我们就会说“不要给孩子吃甜食,容易长蛀牙”;

       若父母说“偶尔一次,没什么关系”;

       “以后牙不好,就怪你”这句话立刻跟上。

父母带孩子去公园玩,不小心碰了一下

       我们就会说“不要只顾着和那些老头老太太聊天啊,孩子这么小,不盯着你放心啊!”

       若父母辩解说“并没有,只是一时不慎”;

       我们就会说:“怎么可能,反正是不小心”。

若孩子成绩差了,眼睛有些近视了

       我们就会说:“都说了,不要给他看电视,他学习的时候更不能看......”

       若父母说“只是在他上学的时候看,他学习的时候是在一旁监督的”;

       我们就会说:“反正电视在那里,就是赤裸裸地诱惑啊!”

       ......

       生了孩子,任务似乎就完成了;把孩子甩给老人之后,年轻的父母就成了监工:

孩子不听话了,怪老人太溺爱;

孩子不写作业了,怪老人不监督;

孩子和自己不亲近,怪老人太自私......

       想起以前看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提到“二十四孝”他觉得其中有一些,比如“老莱娱亲”,不是教孩子使诈么;比如“郭巨埋儿”,这也实在太惨痛了些;比如“卧冰求鲤”,这也太不爱惜自己不是更大的不孝么......虽然细思极恐,但至少还是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吧。而现在,“二十四孝”早已不复存在,如果有,也已经颠倒了过来——变成父母对子女、甚至孙辈了......

       怎么忍心,让我们的父母养育了我们之后,还要带着我们的不满与抱怨给我们带孩子?毕竟,他们将我们抚育长大;毕竟,我们也会有老的一天。

       同事中有一个闺蜜,张波。她不仅自己带孩子,而且与婆婆的关系十分融洽,我和大红都很好奇,追问她的婆媳关系。

       张波和我们说,她生下儿子后,婆婆才出现在医院里;来了之后,给了两千块钱,就离开了。那时候她也是要气疯了,硬忍着不发作。

       出院后,她和老公因为没有经验,手忙脚乱。好在老公很心疼她,很多时候半夜起来换尿布、喂奶的都是他。可即便如此,她心里对婆婆也十分埋怨。尤其是当老公的弟弟生了孩子后,婆婆跑去给弟媳带孩子,她内心的不满达到了顶点。

       可是后来,她渐渐放下了,一方面是老公对她的体贴,更重要的却是她体会到了自己带孩子的快乐。陪伴着儿子一天天成长,在儿子的世界里她是最重要的人;即便爷爷奶奶很疼爱自己的儿子,可儿子却是一天都离不开自己的......弟媳就截然相反——孩子和自己不是很亲,晚上睡觉一定要和奶奶一起,都四五岁了依然如此。

       婆婆自然是内疚的,虽然没说,但她体会得到;婆婆也竭力地想补偿他们,她也能感受得到。可是她发自心底感谢婆婆给她这样一个养育儿子不断成长的机会。

       我们问她:你会要二胎吗?

       她说:有可能吧!但也不一定。毕竟带孩子真的是挺累的啊......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其实都想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儿女。

       为此,当我们看到有人一把年纪了,不仅不肯劳动挣钱,还奢侈地消费着父母的退休金时,我们会义愤填膺,觉得这样的人太不孝顺。

       诚然,这样的“啃老族”肯定是不孝顺的;但让父母以六七十岁的年龄帮我们带孩子呢?

       他们也想晨练散步,他们也想茶余饭后休闲;他们也想有自己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哪怕什么事儿也不做的发发呆......他们这一辈子,哪个阶段不是拼尽全力地奋斗着?他们当年养育我们时,依靠的何尝不是他们自己?到老,又怎么忍心让他们拼命呢?——这并非危言耸听,医院数据显示:很多老年人的失眠焦虑,正是由看孙辈造成。

       如果今天还要收集“二十四孝”行为,我想:把父母的时间还给父母,不做精神啃老族,当在此列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人该不该帮儿女带孩子?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值得每个人深思
三位婆婆倾诉:不想带孙子就要给钱,老人真是太难了
投票|我就是不想带孙子,有错吗?(一位老人的困惑,看完心酸)
婆婆的心声:“遇上厉害的儿媳,其实我没那么想过年”
“新型啃老”正在来袭,比“旧型啃老”更可恨!老人反夸子女孝顺
“她是你小姑子,你得给她喂奶” 面对“亲情绑架”,儿媳刚性回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