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师傅 师父 夫子......傻傻分不清?让最深情的师徒告诉你!

       有一部电视剧,已经跨越了年龄上的差距:六十岁以上,六岁以下,看起来都毫无压力;而且,或许都不止一次的看过。若就剧情或人物交流起来,恐怕也没什么代沟......剧中没有女主人公,几乎全都是男性主人公;最为重要的两位均为男性。哦!或许说男性还不准确:一位是男性,一位是雄性......两位主人公带着其他三位主角儿,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最终实现了团队的终极目标。

       这部电视剧里,两大主人公之间的关系是......

      不去理会铺天盖地各种版本的《西游记》“解密”,孙悟空对唐僧那一声声深情的“师傅”的呼唤,那一次次不离不弃地坚守,算得上是做到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学生准则。——可能有人会觉得:你写了错字!不是“师傅”,是“师父”......果真是错字吗?我们先来看看“老师”这个今天看起来绝不会有歧义的称呼,在历史上是怎么一步步演变而来的吧!

       “师傅”这个词,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并且,其内涵与我们今天的“老师”,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左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大意就是,孩子长大了,不给他请一位老师来教导他,就是父亲的罪过啊。有点儿像《三字经》中的“养不教父之过”吧?这句话的前半句,说的是孩子生下来,如果不能让他免于水火之灾,就是母亲的罪过了。可见古代社会,在教育呵护子女的问题上,父母的分工是很明确的:母亲就是要爱护孩子,父亲则是要教导孩子。——顺便插播一句,这么看起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绝不是现代社会的信口雌黄......

       到了战国时期,“师傅”这个词儿也还一直在用。我们很熟悉的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嬴政,他的父亲秦异人被吕不韦认为“奇货可居”,最终顺利回到秦国,开始了继承王位的奋斗史。秦异人刚一回国,他亲爱的父亲秦孝文王就让他在其乐融融的欢聚场面下,吟诗作赋,吹拉弹唱。秦异人之前在赵国过的是什么日子啊?这简直是太难为人了!《战国策》中记载了秦异人的回复:

少弃捐在外,

尝无师傅所教学,

不习于诵。

       意思就是,我从小就在赵国做人质,哪儿有师傅教导我啊!吟诗作赋统统不会......

       显而易见,“师傅”,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的老师。这个“傅”字,本身就有“辅佐、辅助”的意思。比如西周时就已经设置的“太傅”一职,其职责就是辅佐君王,甚至在君王年幼时,还要担任君王的老师。古代社会里,读书人的终极目标,莫不是希望成为一代帝师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所以,在古代社会,“师傅”这个词儿,不能乱用,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当然,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变迁,发展到清代,“师傅”也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对各行各业中具有一技之长的匠人们的尊称。不过,在我们当下,似乎一定年龄之后的男性公民,都可以称之为“师傅”了......这要是放在文言文知识点中来讲解,大概算得上是“词义的转移”了......

       至于我们今天非常熟悉的“师父”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当时也是专指“老师”而言;不过后来,也用于对出家人的尊称。——这么说起来,悟空称呼唐僧,还是“师父”更为恰当不过。毕竟“师父”这个词,在感情色彩上,理所当然的占据了上风;较之“师傅”,自带“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主角光环。所以后人,包括我们今天的人,可能更喜欢“师父”这个词儿。而且在古代社会,或者今天我们的某些行当中,仍然有师父将徒弟从小就收养在家中,一边养一边教,称之为“父”也不为过。

      在古代,对老师的称呼,其实还有一例,沿自至圣先师孔子;这个名称,就是“夫子”。孔子的贡献,旁的不说,开办私学这一项,就称得上丰功伟绩。因为那时,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机会接受更进一步的“再教育”;普通民众,能有机会认识几个字,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事情了。开办了私学之后的孔子,弟子们尊称其为“夫子”;或许正是这个缘故,后来开办私塾的老师们,也喜欢别人称之为“夫子”。发展至今日,有些学问的读书人,似乎在特定的场合,大家都会称他们一声“夫子”了。

      除了这些名称,还有一个名称也与“老师”密切相关,这个称谓,就是“先生”。

       “先生”这个词儿,似乎在我们当下,更多时候是女子对旁人自称自己的丈夫;但在早年间,是一个对男性的尊称,或者说对男性教师的尊称。当然,现当代社会中,女性也可以被称之为“先生”了;但,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品德端方的博学鸿儒方可以称之为“先生”,比如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先生。

       《论语》中就已经出现了“先生”的称呼,《论语·为政》里写着:

有酒食,先生馔。

       这里的“先生”,指的是父亲兄长。意思是有好酒好菜,当然要让父亲和兄长先吃了啊。

       《礼记》中的“先生”,就有了“老师”的含义。

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

       这一句讲的是对老师应有的礼貌:当你跟着老师一起外出时,就不能够跑到马路的另一边和其他人去交谈......

       这里的“先生”,就已经是“老师”的意思了。

       后来,“先生”一词,就渐渐成为一种对别人的敬称。

      最后就要说到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老师”这个词了。

       千万别以为“老师”是个新词儿,其实历史也很悠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记载:

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这一句的背景是,当时齐国有很多夸夸其谈的人,只有荀子是一位资历很深、老成持重的宗师级的人物。这里的“老师”,其实有些我们今天“老教授”的意味了:年龄大、资历深、学问广博的学者。到明清时期,“老师”这个词,已经与我们今天的“老师”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了。

       三百六十五行里,“教师”这个行业,真的是历史悠久吧?与之同样悠久的,是教师节......

       莫说国外,单说我们国内,我们曾经的、现在的,所有的教师节加起来,总共有几个教师节?如果你只知道9月10日,大概表明你或许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是很大。因为在传统文化中,孔子是我们怎么都绕不过去的重要人物;而孔子又是被我们称为“至圣先师”的人物,教师节怎能与他无关?

       先说大家最熟悉的这个9月10日教师节。

       这个教师节的确定,是在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上通过的。之所以选择这么一个日子,考虑到与各级各类学校新学期开学临近的时间。选择这一天,可以在开学伊始,让学生们更好地体会老师的辛苦,开启尊师重教的新学期之旅。

       第二个教师节,我们说说与孔子有关的。

       其实与孔子有关的教师节,前后有两个:

       一个是目前台湾地区仍在奉行的9月28日,孔子诞辰这一天。

       一个是民国二十八年,也就是1939年,国民政府确定八月二十七日为教师节。之所以选择这一天,是因为当时误判孔子诞辰在这一天。随后日军侵华,这个关于教师节的规定,还未来得及在全国推广就泯然无声了。

       第三个教师节,也是民国时期确立的,六月六日。

       这个日子的确立,是当时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共同发起,并联合京沪教育界同仁共同倡导的,暂定每年六月六日为教师节。当然,最终并未被官方明文承认。只是在民间,曾经有过一段普及。

       最后一个教师节,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确定的日子,与我们已有的某个节日巧妙重合了。大家能猜到是哪个节日么?

       其实细细捋一下就清楚了:除夕元旦这类,肯定不可能;清明妇女节,也绝对不会。——五一劳动节。曾经,教师节与五一劳动节有过重合。只是,无论是日子的选择,还是“劳动节”的内涵,都让人看不出与“教师节”有什么关系。更何况,当时大家只知道是“劳动节”,连老师本人,恐怕也不知道这个日子居然还是“教师节”。于是,“五一”教师节,就这样,悄悄的来,又悄悄地走,挥挥衣袖,没有带走半点儿云彩......

       至于教师节,会有哪些庆祝活动,或者会对老师有什么表示呢?坦白说,师生相宜,天天都是教师节!为什么这么说?

       古代社会,“天地君亲师”,老师也是赫然在列的。古代帝王统治者,带着自身的目的性,提倡孝道的同时,也大力提倡着尊师重教。从汉代开始,因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每年在孔子诞辰之日,皇帝陛下都要亲率文武百官去祭拜孔庙。不仅如此,平日里,各个大小节日,开学的日子,学期结束的日子......只要是喜庆的节日以及重要的时间点,学生按照礼制,都应当为老师送一些礼物聊表心意。当然,这并不是提倡给老师“送礼”的意思;其本质是要表达对老师的尊重,“礼轻情意重”,才是其中正理。在很多地方,“三节两寿”,是一定要给老师送礼的:“三节”指的是端午节、中秋节、以及年节;“两寿”指的是孔子的诞辰以及老师的生日。可见古代对老师的重视啊!

       从汉代开始,祭孔,就成为人们对老师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当然,这更是对孔子表达尊崇的一种方式。似乎平常教书育人在基层的老师们,还感受不到“教师节”的味道。到了唐代,祭孔自然是照做不误的;不仅如此,规模更大更隆重。除此之外,皇帝陛下还会要求各级书院、各级政府,将各地的“优秀教师”名单层层上报,国家自然是会给予奖励的。

       到了明清时期,祭孔的规模越来越大;不仅如此,皇帝陛下也会亲自在国子监讲学。当然,皇帝亲自讲学,通常只会有一次。表达对至圣先师孔子尊崇的同时,也给予了教师一份尊重;也有自己的统治意图在其中。

       这就是我们由来已久的教师,以及教师节。

       一个社会对老师的尊重,体现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老师,学生,家长;你,我,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漫话|古代师者之尊称
中国古代教师称谓解析
为何叫老师?古代对于“老师”的这些称呼,你知晓几种?
夫子
人人都需要一个师傅
【师父 shī·fu 师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