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统家训】鸣沙山敦煌藏卷 开童蒙《太公家教》
《太公家教》虽有“太公”,但却与姜太公没有丝毫关系。它是唐宋时期广为流传的童蒙训诫读物,在已发现的敦煌文献中就保存有很多唐代手抄本。
至于作者,有人认为,“太公”或许是战乱时期流落乡野的落魄文人,文中就曾提到“余乃生逢乱代,长值危时”。大师王国维则认为最初并无“太公家教”这样的篇名,大概是后人从文中所列“太公未遇,钓于渭水”中摘取。虽然编写者身世成谜,但其关于仁义礼信等德操的规范,明确而坚定。

 

开篇作者即明确了自己的写作原因。
尽管生逢乱世,自谦平生所学不足扬名立万,甚至不堪为人师,但仍希望以启发“童蒙”为目标造福后世,为此编书一卷以流传。
每个人能力有大小,但最终决定成就高低的是态度。
开疆拓土是功勋,开蒙启智是功德。
 


开蒙第一步,修身立世。修身第一要义,戒贪戒欲。
俗话说,罗网之鸟,悔不高飞。吞钩之鱼,恨不忍饥”,不能克制欲望而心生贪念的恶果往往令人难以承受,但悔之晚矣。虽然大多数人无法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但至少可以适度。
修身第二,泛爱尊贤,待人宜宽。
古语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原则问题之外,不妨对身边的人多一些宽容。毕竟,能将温暖带给每个人的除了太阳,还有我们自己。或许没有什么能量能支撑永动机,但个人心念的力量,可以实现永动的温暖。
修身第三,身须择行,口须择言。
无论是“祸从口出”,还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的力量古人早已说尽。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妨从“说什么话”开始。


开蒙第二步,处世为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交际范围越来越广,如何与人相处,这是《家教》关心的第二个问题。
处世第一,事君尽忠,事父尽孝,事师如父。
“孝悌”是人之本,本立而道生。虽然我们早已无君臣之分,但仍有父子师徒。做事尽忠职守,面对父母师长恪守孝道,这是为人的根本。
处世第二,礼尚往来,知恩图报。
“来而不往非礼也”,尽管孔子十分厌恶阳货,但仍会谨遵礼数对其进行回礼与回访。尤其是面对别人危急中对我们施以的援手,更要感怀在心。
处世第三,居必择邻,慕近良友。
孟母三迁,正是担心周围环境给儿子成长带来的不利影响;走向社会,谨慎交友至关重要。管鲍之交是双赢,共同助力齐桓公实现春秋霸业,留名千古;但同出一门的孙膑与庞涓却自相攻伐,两败俱伤。


开蒙第三步,博学广识,多技傍身。
“人生不学,冥冥如夜行”,一个人可以没文凭,但不能没文化。明朝初年文人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陈说自己早年翻山越岭的艰苦求学,最终也为自己赢得了“开国文臣之首”的赞誉。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家教》为此也提出了另一种可能:“多言不益其体,百技不妨其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技多不压身。

 

“将军之门,必出勇夫;博学之家,必有君子”,显然,最好的家教,莫过于言传身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敦煌遗书0310太公家教殘卷
沈乐平| 敦煌遗书百讲(47):敦煌书法传习的两个层次
【六·一儿童节】古代敦煌的儿童读什么?
【书画世界】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敦煌古籍零拾》(唐五代写本)
家训宝典补遗之三:《太公家教》中
易经直解:蒙卦第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