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优雅的菊,尚武的刀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的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菊与刀》


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是一部通览日本文化、解读其矛盾性格的惊世之作。


 “菊”与“刀”,美与暴力,贯通整个日本民族意识的思维方式,有人说为什么不是“樱花与刀”,对于日本人而言,樱花更是一种虚无的美感上的追求,而“菊”则是日本皇室的代表;至于“刀”嘛,当然是指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对武力崇拜的追求。


实际上,《菊与刀》并不符合人类学的研究流程,因为当时局势的特殊性,本尼迪克特没有办法亲临到对立国去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只能通过研究所能找到的有关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的书和报告,当然也包括一些政府军队才能采集到的机密文件和关键信息。


也就是说,作者所收集的材料还是很有信服力的,她本人也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刻的洞察力而闻名,《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称她的理论,“对于文化人类学,尤其是有关文化与个性这个领域有着深刻的影响”。


所以,但凡想涉猎一点有关哲学的人,都必定会看本尼迪克特,而她的代表作《菊与刀》更是“人类学”这一基础人文学科的必修功课。


只不过,时移势迁,当初被美国政府视若至宝的调查分析报告,现在看来,有些浮于表面了一点,作者本人后来也承认,对日本的看法有些偏激,带了一些主观上的评判色彩,而没能进行实地考察,一直是此书的弊端。


尽管如此,这本书在人类分析学上的意义远远大于它本身的内容,用西方视角看待东方文化,尤其是东方文化中独特性很强的日本社会和民族,不得不说这种比较式的手法相当醒目。


可以说,《菊与刀》是史上描写日本文化的第一书。



日本人在性格上的两面性


在开门第一章中,本尼迪克特在解释为什么要对日本进行研究的时候,就说到了她对日本的看法:“日本人生性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有礼,既顽固又能适应,既驯顺又恼怒于被人推来推去,既忠诚又背叛,既勇敢又怯懦,既保守又好新”。


而这段话成了后来好多学者借鉴过来对日本的描述,成为了后来日本人的标签。


西方人一直对亚洲文化很好奇,尤其是日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表现出来的矛盾冲突如此之强烈,以致于西方一度认为日本人的精神层面实在难以让人理解的怪异。


因为在此书之前,美国人看待讨论别的国家和民族时,总是习以为常地用自己的视角和观念去研究,不仅在讨论日本人之所以成为日本人的国家时如此,讨论美国之所以成为美国人的国家、法兰西之所以成为法国人的国家和苏联之所以成为俄国人的国家时,莫不如此。


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意识,每个国家都误解了别的国家。


有时候一个民族拥有着一整套属于他们自己的经验和价值体系,所以他们所构想的行动方针与其他民族国家所认为的截然不同。


以前人们不给自己一个机会,去弄明白别的民族和国家的人们,他们的习惯和价值到底意味着什么。


而人类行为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学来的,一个人的行为或想法无论有多怪异,他的感受方式和思维方式都跟他的经验有一定的关联。


人类学家正是让自己最大限度地去适应所研究对象的自身文化和自己本身文化的差异,在对所研究对象日常交往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细节的探询中,了解到如何使得对方这些行为发生的文化背景和行为动机。



“各就各位”是日本文化传统意识的核心概念


日本人文化传统意识的核心思想是为了建立世界的等级秩序而存在——当然,是在日本领导下的秩序,因为日本人认为只有日本代表的真正具有等级秩序的国家,只有日本明白“各就各位”的重要性。


正如美国一贯信奉强大,日本总是强调非物质资源,对于日本来说:精神是一切,而且是永久的;物质的东西当然需要,但是次要的,而且渐行渐远。


西方国家的人无法了解亚洲文化中,这种“精神至上”的理念,尤其是日本最为其甚,他们一直认为通过某些禁忌和抵制的坚持,通过某些训练和修炼的方法,他们会将信念深入内心,克服物质上的不足。


日本的宗教信仰非常奇特,尤其是他们对于天皇的崇敬,是其他国家无法理解的高度。


 第四章标题中的“各就其位”是日本引以为傲的理念,也是日本鄙视其他国家时最常提到的一个概念。


这个理念在第三章讲得特别清楚,对于日本人来说,没有“平等”这个概念,等级分明是他们有组织的生活的准则,即使在家庭里,都必须遵循等级制度,甚至对于日本来说,家族中等级比在外面更为森严。


母亲用带子把婴孩捆在背上,在见长辈时随时将孩子的头按下去,教其懂礼节;妻子向丈夫鞠躬,孩子向父亲鞠躬,弟弟向哥哥鞠躬,女孩子要向所有的哥哥弟弟鞠躬。


这不仅是一个姿态,而是意味着鞠躬者表明对方有权利管教他所有的一切。


但这并不表明上位者就能滥施权力,在日本的传统理念中,那些被赋予行使特权的人做起事来更像是受委托者,而不是独断专行者。


日本人不会在家庭生活里学习对专横权力的尊重,也不会养成对专横权力轻易服从的习惯。


对家庭意志的服从是以某种最高价值的名义被要求的,也就是说家庭的需要总是先于个人的需要。


但并不是意味着父亲就应该掌控子女,兄长就能命令弟妹,而是因为父亲和兄长代表的是家族的权威,所有家庭成员听从安排都是从家族的利害关系出发,是以共同忠诚的名义要求大家服从。



历史的“债务人”——日本的报恩文化


在第五章中阐释了东西方文化中对于“历史和社会”中自身角色问题看法的不同。


西方人的语言习惯中常称自己是“历史的继承人”,而东方民族都自认为自己是历史的债务人。


东方人都有一种祭拜祖先的传统,这样一种行为被西方人称之为祖先崇拜,然而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崇拜,更多的是一种仪式,表示人们承认对往昔的恩情。


而且东方民族不仅对过去感恩,在日常生活与人交往当中也都是不断增加恩情债的过程,所以无论在汉语还是日语中都有许多表示“义务”的词汇。


日本民间流传的“忠犬八公”的故事,主题就是“恩情”“忠诚”


在日本,深爱着母亲的儿子会说,不忘母亲的“恩德”,这并不是专门指他对母亲的爱,而是母亲为他所做的一切,这是儿子欠母亲的,对他们来说,爱即是还债。


所以,对于日本人来,他们爱戴天皇,没有天皇就没有日本的一切,天皇对日本人有天大的恩情,因此他们要去报恩,要去还债,要去心甘情愿奉献自己的一切。


日本人以为,神风队员的每一次自杀式攻击就是回报皇恩;为守卫太平洋某岛屿而战死则被说成是在回报浩荡“皇恩”。


在日本人看来,人情是世界上最难还的债。


说到日本人的“报恩”,东方文化中有关“孝道”的部分,总是让西方人匪夷所思。


对父母恩情的报答,一直是亚洲文化“以孝为先”的核心。但日本的孝道又有所不同,日本只崇拜近代的先辈,不包括几百年的列祖列宗,或由祖上传承衍生的庞大家族。


前面我们说到日本人最难忍受欠人人情,第七章却说到:“最难承受”是报答。


什么意思呢?如果说不愿意别人施舍恩情,我们可以理解,可是为什么不愿意别人来回报呢,这就是日本人的社会价值观:做人是给别人看的


实际上他们内在并没有外面表现得那么合群和集体化,而是暗暗充满着疏离感,不愿意别人用恩情来束缚自己。


因为在日本,对恩情的报答看得太过于重了点,使人感到不能承受之苦。


可以看出来,日本在人格上的游离分裂状态,一方面在说服自己守礼,一方面又无比的狂妄不羁。


所以他们才那么在乎自己的名声,让其他国家都惊骇莫名的剖腹仪式,必须用刀横切之后再竖切。


“日本人喜欢干净、没有污秽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平静而美丽,犹如一树盛开的樱花”。


当他们一旦发觉自己的名声再也无法回复到原来的高度,就会选择极端的行为来洗清自己身上的污点,必须用特定的仪式才能表明这样做的决心。


日本的伦理准则要求人们具有极端地对义务的回报责任感和强烈的自制精神,这似乎坚决把打上了个人烙印的欲望当做罪孽,要从人的心胸里根除掉。


但同时让人更加感到惊讶的是,日本人的准则对感官的享乐非常宽容,但是享乐的范围必须有所限定,不得侵入人生的要务。


所以我们会看到,日本一方面在配偶和婚姻上十分慎重,对待感情也比较忠诚,另一方面又具有闻名天下的艺妓文化,男人们在规定的场所里自取其乐,完全不影响他在家庭里作为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的形象出现。


本书作者将不同的国家文化,分为“耻辱感文化”和“罪恶感文化”,成为了以后好多学者和作家用来借鉴的经典语句。


以道德作为绝对标准的社会,依靠启发良知的社会属于罪恶感文化;在以耻辱感为主要约束力的文化中,依靠外部的力量来约束人们行善。


而日本,则是典型的耻辱感文化。



看完这本书之后,掩卷长思,为什么作者会在那么缺乏资料信息的情况之下,还能写出如此深入人心的著作,以至于几十年来,一直被作为长盛不衰的人类学经典之作。


作者本人是一个严谨而具有敏锐洞察力的人,她并没有因为自己是美国人,而对其他民族的文化有所歧视,而在她一生的研究中,很少研究所谓的西方主流文化,多是各地方小众的部落文化。


对日本的研究,作者仍旧以不偏不倚的客观态度来描写,她的观点是:即使在西方人眼中看来极端病态的人格,在日本这样的社会仍旧有其存在的理由,完全有可能还是权威的地位。


纵观全书,作者从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入手,于生动的叙述中进行有力分析,语言富有智慧和幽默感。


这本书让我体会到美国人认真的学术研究的态度,显然,深刻的社会科学研究对国家和民族是极为有用的工具,我们可以看出学术研究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高端,“美而无用”。


实际上,任何被认为是没有实际用处的学问,只不过是人们没将它们放在合适的位置。


“一帅抵千军”,而有时候,一支笔的力量,也可以抵过千军万马。


20世纪50年代美国用此书研究日本,80年代世界用此书分析日本,如今,中国用此书认识与重新发现日本。


想了解日本这个国家和民族特性,此书是绕不过去的经典读本。


只不过,终究纸上得来终觉浅,想真正做研究分析,绝知此事须躬行!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全部内容,这是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第四十八本书。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关注慈怀读书会,每天读完一本书,把自己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文:茹果君,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想用最简洁易懂的文字,研究深层次的人性哲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菊与刀读书笔记
《菊与刀》:“理解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双面性格(日本人的性格之一)
【读书笔记】《菊与刀》何以成为经典著作?_谭天
《菊花与刀》与现实的日本国民性格
埃及不是西方国家,为什么古埃及历史却被当成西方历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