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技术援助到完全自研,“白鹤”一飞冲天!

白鹤滩水电站

12月20日,在建规模世界第一、装机规模全球第二大水电站——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完成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产发电。至此,白鹤滩水电站16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标志着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在长江之上全面建成。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交界的金沙江下游干流河道。它建设的背景是什么?背后有哪些故事?它是如何在技术上实现突破的?下面,让我们通过三个人来了解这座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滇军老兵的梦想

张冲,云南泸西县永宁乡小布坎(现划归弥勒市)人。曾任滇军师长,1938年参加台儿庄会战。1947年2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云南省副省长等职。

云南自古江河纵横,但它最大的问题却是缺水。受限于起伏纵横的地形地势,云南常常面临着“天上水”蓄不了、“地表水”留不住、“地下水”用不上的工程性缺水问题。农民们一年辛苦劳作,却由于缺水不得温饱。张冲不想再看到这样的情景,他回到云南,第一件事就是兴修水利工程。

1958年,国家计划在巧家县大寨公社境内的金沙江白鹤滩兴建特大型水电工程,由捷克斯洛伐克专家提供技术援助。时任云南省副省长的张冲率专家9次穿越险峻的虎跳峡考察金沙江,与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电站大坝选址、坝型等工程技术问题,还多次赴京向中央领导和有关部委汇报,为争取白鹤滩水电站早日上马建设殚精竭虑、奔走呼吁。

张冲 来源:共青团中央

据昭通日报报道,当时的巧家县与外地的交通,依靠的只有一条竣工未久的公路。从昆明市到巧家县,翻越大海梁子,绕道曲靖市会泽县全程500多公里,且多为坡陡、弯急、路窄的沙石路。张冲一行黎明即从昆明市出发,行至傍晚,吉普车才颠簸地开进了巧家县委机关的大门。在简要地听取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汇报后,张冲决定第二天便到白鹤滩现场踏勘。考虑到张冲年纪大,县城到白鹤滩不通公路,要走几十公里驿道,吃住安排不方便,县里准备了驮马、炊具、食品、炊事员、行李等。张冲一见,连连摇头,说:“不需要,这些东西都不需要。你们给我和我的警卫员一人找一床披毡,下雨可以当雨衣,累了可以当板凳,晚上往身上一裹,找个避风的旮旯就可以过夜了。”又说:“炊具、炊事员都不需要,你们找人给我烙几个荞麦粑粑,拿点咸菜就行了。”

1978年4月,张冲第9次到虎跳峡考察,在这次考察中,他彻底倒下了,当他被送往北京治疗时,已经确诊为癌症晚期。

1980年10月30日,张冲与世长辞,享年80岁。直到闭上双眼,老先生都没能看到心心念念的水电站在江上动工。按照其遗愿,骨灰撒在了虎跳峡。

2010年白鹤滩水电站正式启动前期筹建工作。张冲的梦想,也得以延续。

桥机工的荣耀

梅琳的父亲是葛洲坝机电公司的起重指挥,小时候,梅琳经常看到父亲轻轻松松地将两三吨的设备从一个地方精准转运到另一个地方,看着父亲行云流水般的操作,梅琳既羡慕又佩服,从那一刻开始,“成为水电人”便成为了她斩不断的念想。

梅琳 来源:人民日报

1995年,刚从学校毕业的梅琳成为三峡工程的桥机工,负责土建材料吊装。2002年,三峡左岸电站首台机组——5号转子完成吊装,在现场的梅琳被壮观的场景震撼,暗下决心:“我也要熟练地掌握吊装转子。”

此时,操作桥机已经7年的梅琳自觉尚不能达到要求。为了提高自己的操作技术,她每天完成基本吊装任务之余,就用一个水桶装满水,操作桥机吊着水桶来回“吊装”。“不知'吊装’了多少次,洒了多少水,只知道洒出的水越来越少。到最后,无论同一桶水'吊装’多少个来回,我都能做到滴水不洒。”梅琳说。

2003年8月,梅琳主动请缨,顺利完成外国公司制造的三峡左岸电站4号机组1500吨发电机转子吊装。当转子就位的那一刻,她听到厂房现场响起一阵阵掌声,才发现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

入行27年,不断重复的动作让梅琳的手掌覆盖了一层老茧,却也让她操纵起重机如同和自己的身体融为一体一般自如。她也成为国内为数不多可以完成巨型精密装置吊装的桥机司机,共完成16台大型转子吊装。2021年4月,已成为葛洲坝机电公司白鹤滩机电项目部桥机班班长的她再一次迎来高难度挑战,中国自研白鹤滩右岸电站13号百万千瓦机组转子吊装任务,这是她在白鹤滩水电站吊装的第三台大型转子。

白鹤滩水电站右岸首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转子吊装 资料图片

重达2300吨、直径16米的13号机组转子,已超过单个桥机的承重上限,需要两个桥机并机操作。经过前期安装团队精密的方案设计,2021年4月25日上午9时20分,转子吊装开始。

梅琳操作桥机吊起千吨转子,平移219米后,开始垂直入坑安装。“入机坑后的微调最考验操作技术,转子销钉和定子销孔的间隙是1.5毫米,操作上每次'点动’必须控制在1毫米左右。”梅琳介绍。

一个多小时后,经过入坑后的5次微调校准,13号机组转子终于吊装到位。“出于安全设计,桥机操作杆需要右手一直握住,保持挡位不能松开,当时吊装结束后右手已经麻了,手心全是汗。”梅琳说。

“几十个人的团队互相配合,根据转子降落及对接情况,与桥机驾驶员梅琳及时沟通,她在精确指令下精细操作,才能安全精准地安装到位。”中国能建葛洲坝机电公司白鹤滩机电项目部总工程师张奎介绍。

2020年11月,梅琳获得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大国工匠”称号。“从三峡到白鹤滩,我们有幸见证了中国水电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也属于每个参与中国水电建设的工人。”梅琳说。

工程师的欣慰

从梅琳在三峡吊装的外研发电机转子,到她在白鹤滩吊装的自研发电机转子,这背后离不开无数中国工程师的奋斗。

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流体力学专业毕业后,1989年,24岁的赵永智进入东方电机,从此与水电机组研发设计结下了不解之缘。

“过去,我国的水电核心技术受制于发达国家,基本靠购买进口水电机组的设计技术,再按图加工、生产制造。”赵永智带领团队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极大提高了水轮机的水力设计水平,并应用到一个又一个工程项目中。

三峡电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赵永智说,三峡左岸机组由两家联合体承制,东方电机当时只是联合体下的分包商,核心技术掌握在外方公司手中。

从三峡工程建设开始,我国用7年时间自主研发制造水轮发电机组,成功实现从30万千瓦到70万千瓦水电机组的历史性跨越,并经过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水电站建设,国产水电机组单机容量成功提升到85万千瓦。此时,设计制造百万千瓦机组已触手可及。

白鹤滩水电站装有16台百万千瓦水轮机组,其中左岸8台由东方电机研发设计。2012年,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由东方电机总经理助理赵永智及其团队接手。

单机容量百万千瓦,世界第一,也意味着毫无经验可循。

在白鹤滩水电站的设计过程中,研发团队提出了很多技术新思路。例如,传统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轴承的温度不过高,总是让它泡在油里面。“能不能够搞一个喷淋式轴承,将油喷在轴承上,既能保证轴承的温度,又能使搅拌损失最小,油雾减少到最小?”赵永智介绍,研发团队在实验台上反复实验,来达到安全性,最终得以将新技术实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第二大电站百万千瓦机组转子全部吊装完成!
全球首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心脏”安装就位 重达346吨
白鹤滩水电站第十三台机组顺利投产
我们中国算是彻底把水电给玩明白了,三峡大坝这次有伴了
世界第二大水电站又一百万千瓦水电机组投产 全球单机容量最大
青春 | 天车上的“90后”女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