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代“连中三元”者

宋代:陈尧叟、孙何、王曾、宋庠、杨寘、冯京、王岩叟、彭汝砺。

陈尧叟(961年—1017年5月10日),字唐夫,阆州阆中(今四川阆中南部县大桥镇新井村)人。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己丑科,28岁陈尧叟高中了状元。己丑科进士186人。且是连中三元(即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获第一名)

陈尧叟有人才、文才、干才,政绩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宋史》对他的评语是:“体貌英伟,博闻强记,奉对明辩,多任知数。久典机密,军马之籍,悉能周记。”陈尧叟一生中最大的一个成就之一,便是两宋马政制度的创立和完善,以至于后世史学家谈宋朝马政,首推就是陈尧叟。《宋史·卷284·列传第43》《续资治通鉴·卷第47·宋纪47》、《东都事赂》有传。

孙何(961—1004),字汉公,北宋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

荆门知军孙镛的长子孙何少时聪颖能文,10岁就懂音韵,15岁便能写文章,尤其喜好古文。写文章必本经义,曾著有《两晋名臣赞》、《宋诗》二十篇,《春秋意》、《尊儒教议》等传诵一时,与当时有名的大才子丁谓一南一北,齐名天下,时人称为“孙丁”。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壬辰科进士353人。孙何中头名状元,而丁谓榜列第四。丁谓颇有点不服气。宋太宗幽默地说:“甲乙丙丁嘛,既然姓丁,中第四名也不冤枉,有什么好怨的!“举进士,开封府、礼部俱首荐,及第又得甲科”(《宋史·孙何传》)。

景德初(1004),孙何与晁迥、陈尧咨并为知制诰,任期内病重,真宗曾派太医为其诊治,不愈而逝,享年43岁。真宗十分惋惜其英年早逝。

  孙何重视礼教,与人友善,但性格急躁,不能容物。

  著有《驳史通》十余篇,文集四十卷等传世。

王曾(978年12月27日-1038年12月12日),字孝先,青州益都县兴儒乡秀士里(今山东省青州市郑母镇)人。

王曾八岁而孤,由叔父王宗元抚养成人。他才思敏捷,自少勤奋学习,曾拜同里张震为师,自此有擅长作诗文之名。

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壬寅科进士38人,王曾中殿试第一名,他此前在咸平中(998~1002)解试、省试中亦为第一。殿试唱名之后,翰林学士刘筠对他开玩笑说:“王状元就凭这三场考试,一生吃穿不尽!”王曾严肃地回答道“我王曾平生之志不在温饱。”著名文学家杨亿读了他殿试时所作的赋后,叹道:“这是当宰相的材料啊!”金殿传胪后,王曾被授予将作监丞,向叔父王宗元报喜。他信中写道:“曾今日殿前,唱名忝第一,此乃先世积德,大人不必过喜。”王曾《宋史·王曾传》曰:“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魏泰《东轩笔录》卷十四曰:“王沂公曾青州发解,及南省、廷试皆为首冠。”又据欧阳修《归田录》卷二,王曾是咸平五年(1002年)的状元。

天圣九年(1031年),王曾以彰德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百姓们张挂他的画像进行供奉。

宝元元年(1038年),王曾罹患疥症,同年十一月十四日(12月21日) ,王曾在左仆射、资政殿大学士之衔判郓州(今山东东平)任上逝世,享年60岁。仁宗为之辍朝二日,追赠侍中,谥号“文正”。

  王曾端厚持重,浓眉大眼。在朝为官,正直敢言,进退有礼,他平时寡言少笑,人们都不敢以私事向其请托。 大臣范仲淹对王曾说:“公开地任用贤人名士是宰相的职责,您德高望重,惟缺这一点。”王曾答道:“作为执政大臣,把恩赏全揽到自己身上,那怨恨归谁呢 ?”范仲淹叹服,时人称他为贤相。

皇祐年间(1049年-1054年),王曾去世十余年后,仁宗亲篆王曾碑首为“旌贤之碑”,又改王曾葬地郑州新郑县临济乡为“旌贤乡”。被后人视为仁宗朝第一贤臣。大臣赐碑篆,自王曾开始。

宋英宗嘉佑八年(1063年),北宋宋仁宗时名相王曾名列第一,与吕夷简、曹玮得以配享宋仁宗庙庭。

宋庠(996-1066),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来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双塔集村(今河南商丘民权县双塔乡双塔集村).宋庠初名宋郊,字伯庠,后因御史李淑言其“姓符国号,名应郊天”,郊和交同音,交含有交替的意思,宋仁宗命其改名,宋郊因而改名宋庠,更字公序。

宋庠参加省试《良玉不琢赋》时,号为擅场。胥偃是主试官,他看到宋庠的试卷极为喜爱,料定必是二宋兄弟所作,但文中有一处重叠押韵有“怀奇擅名”及“而无刻画之名”之句。胥偃深感可惜,即自改“擅名”为“擅声”一字,然后列此卷为第一。待开启试卷时,果然是宋庠所作。宋庠得到这个不光彩的省试第一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宋祁两兄弟,同举科进士。礼部奏宋祁第一,宋庠第三,刘太后(章献皇后)不欲以弟先兄,乃擢宋庠第一,而置宋祁第十,故有兄弟“双状元”之称。甲子科进士曾公亮207人。宋庠又得到这个不光彩的第一.

宋庠从应考举人时,与宋祁以文章学问名扬天下,他生活节俭不好声色犬马之类,读书读到老也不厌倦。他擅长考证书中的讹谬,曾校定《国语》,撰写《补音》三卷,又编辑《纪年通谱》,用以区别正闰年月,该书为十二卷。还有《掖垣丛志》三卷,《尊号录》一卷,《别集》四十卷。他天性忠厚,曾说:“叛逆狡诈、依恃神灵、残害他人、恃才傲物,我终生不做呵。”

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70。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英宗为宋庠用篆文撰写墓碑曰“忠规德范之碑”。

《宋史卷284·列传第43·宋庠传》记载:“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天圣初,举进士,开封、试礼部皆第一。”又据《湘山野录》卷上,而他又是仁宗天圣二年的状元,这样他应是“三元及第”

杨寘(1014一1044),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字审贤。

杨寘少年时,很有才学,乡试即为第一。庆历二年(1042)壬午科,杨寊进京赴考,国子监、礼部皆第一,崇政殿殿试,仁宗临轩启封,见名喜动于色,对辅臣言:“杨寘也”。遂擢为第一,朝内公卿相贺,以为得人。壬午科进士榜眼王安石432人。《宋史·文苑五》有附传,说他“少有隽才,庆历二年举进士京师,试国子监、礼部皆第一。既试崇政殿,帝临轩启封,见名喜动于色,谓辅臣曰:'杨寘也。’遂擢第一”。

壬午科状元殿试第一本为王安石,因考官见其卷中有犯忌之言语,而第二名,第三名已有官职,故将列第四名杨寘的考卷作第一进呈。

杨寘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颍州,因母亲病逝,未及赴任。丧事办完不久,杨寘亦一病不起,日渐羸弱,终于撒手人寰,年仅30岁,可谓才华未展,英年早逝,时人甚为惋惜,仁宗特地降旨抚恤杨寊家属。司马光《涑水旧闻》卷九亦曰:“杨字审贤,两为国子解元,贡院奏名、殿廷唱第皆第一,未除官而卒。”。

冯京(1021-1094),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冯京从小天资聪颖,好学上进。在1048年8月至1049年3月举行的乡试、会试、殿试中皆第一.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己丑科进士498人,冯京及第的状元。这一年他29岁。 《宋史·列传第七十六·冯京》:“冯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人。少隽迈不群,举进士,自乡举、礼部以至廷试,皆第一。”另《涑水旧闻》卷九和《鹤林玉露》卷四“冯三元”条皆有记载。在官场上,冯京是一代名臣,以办事效率极高而著称,后来官至宰相。冯京去世后,哲宗皇帝还亲自去他家里祭奠。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己丑科科考仁宗皇帝最宠爱的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有心将状元的桂冠置于外甥石布桐头上,临考前,又是递条子又是打招呼,以重金收买了监考,阅卷官员,志在必得。可是却有明白人告诉他,这届考生中有个叫冯京的比较牛,得提防点儿。张尧佐下了死命令,但凡有冯姓的考生,一律不准列入准考名册和应试名单。冯京面对甚嚣尘上的小道消息,灵机一动,将冯字的两点来了个乾坤大挪移,他把“冯”字的两点移到“京”字旁,“冯京”便变成“马凉”了。

殿试结束后,主考官把名次排好,交给宋仁宗,皇上看了看没问题,就开始最后一个步骤——拆开封看看有没有要避讳的。结果一拆开,第一名——沈遘,皇上一看,这不是太庙斋郎吗?都已经当官了,不能再当状元,于是就把卷子放在了一边,再拆开第二名——马凉,皇上一看,这个人没印象,应该不是做官的,就让他当状元吧!

再说主考官在一边也盯着呢,只要一出现冯京的名字,立刻就会向皇上报告他的“劣迹”,所以当“马凉”的名字一露出来的时候,主考官赶紧伸长脖子瞅了瞅,“马凉”?确定不是“冯京”,就没说话,按照皇上的意思把马凉定为了状元,而沈遘则换到了榜眼的位置。

宫廷里,“马凉”中了状元,百姓中,众人却知道中状元的是“冯京”。于是民间便有了“天下中冯京,天上中马凉”,“张氏权威无用,不中冯京中马凉”之类黑色幽默了。”“错把冯京当马凉”也成了一句有名的谚语。

王岩叟(1043-1093),字彦霖,大名清平人(山东省临清市)。小时候,说话还不清楚就已经识字。仁宗担心词赋导致经术不明,开始设置明经科,1061年(宋仁宗嘉佑六年)岩叟18岁时,首应明经,乡贡及南省、殿试都是第一名。《宋史"王岩叟传》载:“岩叟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 一生才华横溢、刚直不阿,政绩卓著,建树颇丰。其为人做事高风亮节,受到司马光、苏辙、吕公著等大臣名士的高度评价。司马光认为他进谏没有隐瞒,称赞他说:“我寒心战栗,担心有不测之祸,王公处之自如,至于再三,有时接连十几次上奏章,一定要实行他的话而后已。”工书法,正书遒劲浑厚。著有《易诗春秋传》《韩魏公别录》。传世墨迹有《秋暑帖》、《与知府安抚左丞资政札》、《尺牍》等。其上书文稿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大部为《全宋文》所收录。

彭汝砺(1041一1095),字器资,祖籍江西袁州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滨田村)人。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乙巳科,彭汝砺顺利通过地方乡试,来到京城参加礼部省试。主考官为翰林学士冯京,乙巳科进士200人。他对彭汝砺的试卷特别满意,定为第一名(省元)。此榜科考,由于英宗尚在守仁宗皇帝丧,不举行殿试,以省试录取情况为准。于是,彭汝砺就以省元的身份不经殿试获得了状元,时年24岁。后“二元”合二为一.

彭汝砺以气节相尚,膺有士望,为宋朝一代直谏名臣。胸怀坦荡、刚正不阿一直是他做人的准则,令人敬佩。 读书写文章,志向远大,言行取舍,必定符合义理,与人交往,必尽诚敬。文命词典雅,有古人之风范。所著《易义》、《诗义》、《诗文》五十卷,《鄱阳集》等。《宋史·彭汝砺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个与状元失之交臂的人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选举典  第九十五卷
陶幸 | 南通状元第一人——王俊乂
宋朝历科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录
中国历代状元考9——宋代状元1宋代列表
陔馀丛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