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举制度:古代读书人出士通道!
■科举制度是古代的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然后为官为吏的一种制度。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说白了就是现在的公务员考试。科举制度从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为止,共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
 
■自古以来,能够当官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早在魏晋时期,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而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因为没有这样的机会。为了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考中者,就可以由此走上仕途;
﹢﹢﹢﹢﹢﹢
 
■其实,科举考试直到明朝才逐渐完备,主要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以儒家《四书五经》为准,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参照朱熹所著的《四书集注》;
﹢﹢﹢﹢﹢﹢
 
■科举考试的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之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称“举人”,第一名是“解元”;再高一级是“会试”,在礼部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生”,第一名是“会元”,第二至五名是“经元”; 
﹢﹢﹢﹢﹢﹢
 
■“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要在皇上的金銮殿举行,赴考者是贡生,由皇帝亲自主考,考上称为“进士”。“进士”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由于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称“金榜”,中了进士称“金榜题名”。二甲赐“进士出身”若干名,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若干名;
﹢﹢﹢﹢﹢﹢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另外,在明代有位叫黄观的人,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六次第一,后人用“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来称赞他,真可谓创造了科举考试史上的奇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科举考试之童试、院试、乡试、会试
清朝科举流程详解,参加科举到高中状元总共分几步? 清朝的科举制度已经比较完善,读书人从参加...
科举考试制度(下)
明朝科举考试制度
知识说:古代科举制度,你了解多少?状元?连中三元?
科举很难考?在宋朝的制举面前那都是小儿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