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左继承的装置艺术形式及思想内涵

1、“正”与“反”

“正”与“反”

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又曰:“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宇宙万物中,无论美和丑、善和恶、祸和福、正和反、无和有、阴和阳、高和低等,这两个对立体,为对方的存在而存在,是不可分割的,这两个矛盾体即对立又统一。世间所有物体或行为,均具有两面性——正面和反面。就拿人来说吧,有前、后,左、右之分。前,即为正面,后,即为反面。另外,人的行为,又有善、恶之分。但是,其善、恶的行为是变化的,从善变恶、又弃恶变善。当然,这种行为的变化,是受外来因素的干预、或周围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又如物体,有正面和反面之分,其正面和反面是向对立的,但是,其对立的两面体,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因受老子的哲学思想之影响和启发,创造出了以古树板为主体画面的正、反两面立式装置的新种类。并且,将中国最古老的书法艺术,融入了其现代装置作品之中,也就是说,用全新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解译和阐述中国的传统文化。

这种装置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立式的正、反双面体。这表示了世间万物和行为,均具有“正”、“反”两面性,其两面体相互依存,即对立又统一。

比如:上述的美与丑、祸与福等。因为有“丑”的存在,才突显了“美”。有遭受“祸”的不幸,又有得“福”的高兴。但是,无论美丑、祸福、善恶等,不只是美是美、丑是丑、祸是祸、福是福、善是善、恶是恶,而是相互依存,并且,伴随时间的推移在相互转化。“好事”可变为“坏事”、“坏事”也可变为“好事”,“福”可变为“祸”、反之,“祸”也可变为“福”。从时间上看,是在相互转化,其实,“祸”本身就包含着“福”、“福”中包含的“祸”,只是祸与福,在不同时间出现而已。比如:人们最高兴的事莫过于中大奖,可是人们为什么在领奖时,不是大张旗鼓,而是遮人耳目,是害怕因此招来祸。不过,即是非常小心的堤防,祸该来还是来。比如:预防了抢劫,可是家庭内部由于分配不等,而产生了不可调协的矛盾,因此,原本和谐的家庭搞得四分五裂,甚至夫妻离婚。因为,事物本身就包含着双重性,不是小心谨慎就能够阻止得了的。只有,深刻认识世间事物,均有正反两面性、及相互依存的关系,对待善与恶、祸与福、悲与喜等,心态就会很平静,不会出现大喜、大悲之现象。







其装置作品除了上述的,表示事物和行为的双重性及相互依存的关系之外,其中的内容还包含了深刻的内涵及哲理。比如:《云水》这件作品,从画面上看,就是一幅山水风景画,醒目的主题“云水”二字,从上至下一笔而成,给人一种潇洒自如之感。但是,这件作品表现的不只是意境和自然情景的再现,而是其中包含了深刻的含义。则是:“云”与“水”,单从外形看是两种不同的形象,一个在空中飘、一个在地下流,其实两者是一种物质。“水”上升为“云”,“云”落地为“水”。即:水非水、云非云,水即是云、云即是水。无论“水”上升为“云”或“云”落地为“水”,均为自然界的一种变化规律。人亦如此,从贫穷到富有、再从富有到贫穷,与云、水的变化是相同的。如果,能够清楚的认知到,世上万物,无论自然界的春、夏、秋、冬,云、水、山、川等,人世间的,福、祸、得、失、贫、富、贵、贱等,都是按照自然规律来进行变化的话,不管事物如何变化,心态就会很平静,不会受到其变化的干扰。











2、“无”和“有”

老子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其意为:天下所有的东西,是从“有”(指母体)中产生出来的,而“有”(即母体),则是从“无”中产生,即无中生有。

宇宙中天体形成之初,是没有任何东西的,如:生物、植物、山、河、海洋等。之后,通过天体之间的运转变化以及相互作用,而产生出物体雏形,然后,这些物体再作为母体周而复始的循环变化而产生出万物。

“无”和“有”本是一体,是不可分割的,宇宙中所有的一切都不是永恒存在,均是从无到有再到无,无限的循环反复变化。当然,其循环运行变化的过程,不是完全的复制,而是千变万化。因此,在循环运行变化的过程中,所有的物体,以及生、植物等,有的消失了,则又有新的物种产生了。

另外,我们所说的无和有,一般来说,是从视觉和触觉上来区分的,比如: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称之为“有”,反之,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称之为“无”。但是,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的眼睛所能看到的、以及触摸到的物质只是很少的一点点,不知的物质,则是数不胜数。再有,眼睛看不见、而实际存在的例如:“气”、微生物、暗物质等,这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说它不存在吗?尤其是“气”,其物质与生命是紧密相连的。老子曰:“万物皆气化而成、气化而灭。人之生也,气之聚也;人之死也,气之散也。有,气聚而可见;无,气散而不可见。有亦是气,无亦是气, 有无皆是气,故生死一气也”

老子认为,天下万物皆由气化而成、气化而灭,如果单从万物由何而生与灭的话,更确切的说,在宇宙中,通过天体之间的运转变化以及相互作用,而产生出了万物。当然,天体的运转变化与“气”是分不开的,也可能是由于气体的作用,才使天体运转变化,总之,“气”是宇宙中最为重要的物质。人类因为有“气”才能够生存繁衍,并且,人体本身包含着“气”,同样是“有”和“无”的结合体,“气”散则人亡,人亡,躯体则不复存在。也可以说“气”是人之灵魂,灵魂则是“气”。由此可见,“无”和“有”本是一体密不可分,“无”中包含的“有”、“有”依附于“无”。

《无、有系列》作品,所表现的“无”和“有”,则体现在:书体是空的,表示“无”,从“无”中看到的造型,则表示“有”。但是,无论“无”和“有”,均为“空”。从“空”之中去欣赏不同的造型及线条的变化之美、同时感悟其中的内涵及哲理,这就是其作品的魅力所在。


另外,采用古老的书法、镂空的雕刻技术、以及现代装置艺术的表现形式,从视觉上来解译“无”和“有”。因此,我想比起单纯的用语言来表述,更为直接、明了也更具有说服力。装置艺术,是国际通用的一种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其物体形态多种多样,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没有国际之分。但是,其艺术表现形式,融入了中国符号——书法之后,就突显了地域特色,打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用其来讲述中国的故事,传播弘扬古老的中国文化。

《无、有系列》其作品,不单纯的是表现“无”和“有”,而是其中包含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是说,一件小小的作品,承载的则是深刻的哲学思想。因此,在欣赏其作品外在造型的同时,从中去领悟作品的深层含义最为重要。

通过《无、有系列》作品,来解译阐述“无”和“有”之间的关系及哲理,是其作品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当然,也是笔者对老子哲学思想的理解、同时也阐明了笔者的哲学观及对事物的看法。






3、立体的线

立体的线

线条在绘画作品中,占有着很重要的位子。线条的形态是千变万化的,其长短、粗细、弯、转、直、勾等,在作品中瞬间的变化,犹如无声的旋律,时强时弱、若隐若现、委婉连绵、高低变换,给人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线,在中国艺术作品中表现的非常突出,尤其是书法,表现的更为淋漓尽致。无论传统的甲骨文、金文、篆、楷书、行书、草书,以及现代书体等,均是由线来造型的,因此,书法艺术也可以说是线的艺术。

《立体的线系列》作品,与普通的平面书法不同,而是采用立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与《无、有系列》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说《无、有系列》是用“空”,来表现其造型及线条的变化,那么,《立体的线系列》则是用“实”来表现。

比如:《立体的线系列——飞》,其作品与《无、有系列——飞》字意相同。差异在于表现形式,一个为“空”,一个为“实”。当然,“实”之中,还包含着“空”,因此,线条之间的空间大小变化,突显了线条之美。其系列作品,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以硕大的造型屹立于空中,书体线条的粗细变化、字间空隙大小的对比,在周围环境的衬托之下,显得尤为厚重而飘逸。

综上所述,正与反、无和有、立体的线三个系列作品,其相同之处是:在其造型上均以书法为主题,其表现手段上,每一个系列又均有独自的个性及鲜明的特点。目的之一:为了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丰富色彩及造型的变化,增强艺术的表现力及感染力。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则是:用其来解读中国的古老文化及哲学思想。








  左继承艺术简历  



左继承,装置艺术家、作曲家、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1986年赴日本留学,1988年考入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院音乐学专业,1991年毕业,获艺术学硕士学位。

1992年归国,之后,一直在尝试探索现代造型艺术与音乐艺术的结合,让视觉与听觉艺术融为一体来进行同时展演,因此,1995年在京举办了国内首场现代电子音乐新作品音乐会《梦幻空间》,并且,首次将装置作品作为背景搬上了舞台。

2003年9月,在音乐会中,首次又将装置作品作为打击乐器用于了乐曲之中,产生了强大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

2013年在《天马行空—左继承新作品音乐会》中,又采用现场作画、书法与管弦乐队同时进行的展演形式,将视觉与听觉艺术融为了一体。为了达到书写内容与音乐所表现内容的统一,为此创作了新作品《唐谱墨韵》进行现场展演。另外,又创作了乐、书、画在同一首作品中展现的唢呐与管弦乐新作品《天马行空》,在现场的展演过程中,无论书、画、奏,彼此之间的配合默契完美。

作为作曲家,创作了新作品几百首,如:已公演、并出版发行的现代电子音乐《宇宙组曲》、《开天辟地》、《神秘地带》等,二胡新音乐作品《雨林竹语》、《月光下的爱恋》、《情感交融》、《路漫漫》、《山林晨曲》等,2001年——2013出版发行的管子、筚篥、唢呐新作品,如:《公元2001》、《荒漠篝火》、《天之火》、《梦幻大峡谷》、《心语》、《空旷的原野》、《台风一号》、《包尔其晨曲》、《阳春三月》、《空谷飞歌》等。

2000年——2013年出版的专著和新作品集20本,如:《蓝色梦幻——二胡新音乐》、《唢呐与钢琴、打击乐新作品集》、《二十一世纪唢呐新作品集》、《唢呐新世纪精品曲集》、《管子新作品集》、《唢呐变化音练习曲集》、《唢呐教程(一)综合训练》、《唢呐教程(二)反吹训练》等,其中的现代唢呐音乐教材系列,2011年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为“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2000年——2006年,发明了吹管乐器——“音箫”、“乐管”、“多功能唢呐”以及多种装置打击乐器,其中的“音箫”和“乐管”,于2004年,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科学技术成果证书”,“多功能唢呐”2007年获得了国家专利。

在国际间的艺术交流方面,曾分别出访了美国、意大利、奥地利、澳大利亚、印度、泰国、韩国、越南等国家。

在装置艺术方面,独创了融书法、雕刻、油画于一体、以古树根为底座、古树板为主体画面的正、反两面之全新装置作品。并且,其装置作品,于2014年9月10日,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ZL 2014 2 0178914.2这种装置作品,无论其艺术表现形式、作品内容、以及书体和画风等,均为清新别致、独具特色,古老中透视着现代、现代中蕴含着古老。



扫码了解艺术家更多信息



考级公社提供技术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道德经》有感—— 艺术品是否与其他物品一样属于现实?
乐高│艺术作品装置
装置艺术作品(转载)
装置艺术作品
宋代哲学之对耦说
考考你的想象力:Noma Bar反向风格插画系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