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台州十大徒步穿越路线
           台州十大徒步穿越路线

1、公盂穿越线路:前坑村—公盂—林坑村



 

 

 

 

  

 

                                            公盂1

                                           公盂2

    目的地介绍:
    有华东“香格里拉”之称的仙居公盂山位在浙江省仙居县田市镇,地图上叫公盂村。位于距县城38公里的西南处,是坐落在海拔600M的高山村落。公盂村四面奇峰环绕,峰顶海拔在1000M上下,村庄被山峰围成了一个小小的盆地,面积约有31平方公里。岩崖峰岗变化万千,以巍峨著称。地形构造呈多级梯状,整个公盂岩巍峨鼎立,气势峥嵘,石林崖壁,各有风采。有人说公盂就像是一幅画,一幅需要住下来,静静品味,静静享受的画。小雨过后,雾气从峡谷开始升腾,公盂成了一个缥缈的仙境,奇峰幻化成了无数的蓬莱仙岛,公盂村就成了这仙境中的天宫,置身其中,心早已飘飞到山顶,翻越到仙境。这是水墨山水画里的公盂。
    攻 略:
    D1:以前坑村为起点,约15KM后到前坑。前坑村是公路终点,沿石块铺成的主干小道前行,到公盂约8KM山路,3小时可到,不过前半程路上升很大,如遇雨天比较滑。在约三分之一路程时有一个小村可休息。当看到一个大池塘时就快到公盂了,沿池过小桥前行几十米就能看到公盂村一号的农家,公盂到了。村里约有30户人家,比较热情,可住宿和吃饭,无杂货店,有土鸡,山上有自来水(山顶的水流下来的)同时已通电。到公盂后先找地方扎营,安顿好后是午饭时间,下午休息后去公盂背,从村里出发到登顶约30分钟,但路很陡,许多路段都是人工凿出来的,峰顶海拔约1200米。晚上在村里吃土鸡,在村院里烤火表演游戏聊天....
    D2:睡到9点,吃完早饭,可以准备继续拔营前进了,从西北面的山路经过近4个小时的下山路前往本次活动徒步的终点林坑,一路风景秀丽,山路崎岖。(约有14KM山路)。大概在下午2点左右抵达林坑村,和司机会合后返回。
    沿途风光指数:★★★★ 有路可循指数:★★★ 行进难度指数:★★★

 

2、括苍山南北穿越线路:九台沟—跑马坪—米筛浪—东方村


                                      括苍山1

                                     括苍山2

    目的地介绍:
    括苍山位于台州临海境内,海拔1382.4米,主峰为米筛浪,位于张家渡镇南,山上是原始林区和自然保护区,峰顶有华东地区不多见的风力发电站,由于2001年的曙光照射在米筛浪,峰顶还建有曙光纪念碑,故使括苍山名扬四海.上括苍有公路,是简易公路,适合越野车上去,徒步登主峰有南北两条路,北坡上去的路小凌走过,从括苍山门附近上去,南坡登顶路从东南方向的黄石坦村上去,经过括苍山最富特色的九台沟地区上行至米筛浪卫峰,然后上行至主峰。
    括苍山又是全国四大风力发电场之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风电站之一,在山顶,可观日出风车阵,一轮太阳升起在数十米高,30多座白色风车之间,起场面只有新疆达坂城的风车可以和他相比,而九台沟是括苍山难免景色最美的一条山沟,数个大瀑布在其间,风车一齐转动时十分壮观。
张家渡的大白菜,高山萝卜等果品品质优良,畅销各地,还有腌腊肉、山菜干、笋咸、等土特产,是贪吃者的福音,还有菜刀、小斧头的用具不光是上山打老虎,抓野猪,更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攻 略:
    D1:以黄石坦村为起点(海拔400M)起由南坡登山,在九台沟下的修路窝棚小休,然后经就九台沟上行到米筛浪卫峰三号采风场(海拔1280M),4点前到达三号采风场,然后沿山脊天黑前横切至主峰米筛浪(海拔1382M)夜宿主峰。5:30点山顶小饭馆FB,饭后扎营。篝火晚会,游戏,聊天。上面地大云高,适合各种活动。夜深睡觉。
    D1:早上观括苍日出后,要继续睡觉者可继续睡觉。早餐后9点沿东海转东北山脊下山,11点到山脚东方村后返回。
    沿途风光指数:★★★★ 有路可循指数:★★★ 行进难度指数:★★★★

 

3、括苍山东西徒步线路:仙居东岙—外湾村—米筛浪


                                       括苍山3

                                       括苍山4
    目的地介绍:
    浙江名山之一,山势雄拔陡绝,峰峦叠障。山上长年云雾缭绕,盘山公路自白云深处旋绕而下,胜似锦带飘舞与碧海、蓝天相映,一派山海奇观。
    括苍山位于临海市境西南部。其脉由浙南洞宫山向东北延伸而来,自仙居县西南端劫贼岩岗逶迤入境,沿西南市界蜿蜒向东折北,系状山,共有千米以上峰峦150多座。21世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第一道曙光2001年1月1日6时42分54秒照耀在浙东第一高峰米筛浪上,此峰即是括苍山脉主峰,海拔1382米。位于张家渡镇西,山高坡陡,云雾缭绕,时隐时现,恰似仙岛。江南少见的大型风电场(括苍山风电场,位于山顶是全国“四大电场”之一,因相对海拔高度居世界各风电场之首而闻名。)颇为壮观。
    攻 略:
    仙居东岙村--沿老石块路前行--小庙前右拐--再右拐--外湾村--"桌岸"村--上山凹到公路--括仓山主峰米筛浪。
    沿途风光指数:★★★ 有路可循指数:★★★ 行进难度指数:★★★

 

4、临海十八潭穿越线路:龙王村—十八潭—西坑村


                                  临海十八潭1

                                  临海十八潭2
    目的地介绍:
    临海十八潭位于临海涌泉镇龙王村至东林村之间,为一条自然峡谷,溪流出口处海拨约18m,山顶溪流起点海拨约520m,溪流纵深十一公里左右,由于相对高差较大,整个溪流两岸山势相对高峻,峡谷地形复杂,且在不同地段形成高差大于15m的坎,终年瀑布不断,遇大水时节,甚为壮观。而瀑布长年累月的冲击,在其下形大小不一深浅不一的潭,传为“十八潭”。
    攻 略:
    龙王村开始徒步→12点吃饭→饭后继续穿越→4点左右到达西坑村→穿越十八潭结束
    沿途风光指数:★★★ 有路可循指数:★★ 行进难度指数:★★★

 

5、天台浑水溪穿越线路:溪下村--浑水溪--下坑村


                                    浑水溪1

                                   浑水溪2

     目的地介绍:
    “浑水溪”发源于天台华顶山南侧,经天峰(华峰)、毛竹蓬、溪下、下坑最后注入白溪水库,全长17、5公里。但由于溪流两侧山坡坡度达60-70度,水文特征多变、深潭无数、蛇虫奇多、露营点较少,加之近年来先后有不少户外者在此“败走麦城”,浑水溪又被当地人称为“死人坑”,但也引起了更多“驴友”的兴趣,竟相到此一探。
    攻 略:
    D1 溪下村--双龙瀑--C1营地
    由溪下村进入浑水溪。水中的石头大小不一,走在上边很容易滑落,建议用两点移动法找平衡。(所谓两点移动,即两腿外加一根手杖,每次只移动其中的一个点,以保持平衡。)涉水行进1、5公里,就可到达双龙瀑,瀑降是通过的唯一途径。
    双龙瀑,因一块巨石从中将瀑布一分为二而得名。双龙瀑高约7、5米,瀑布下的深潭约25米宽。由于穿越选择在10月,瀑布水流相对稳定,不会有喷溅水流出现。瀑降难度相对较低。由于左边的瀑布下面的一块平地,建议由此下降,以免弄湿装备。
    C1营地选择在瀑布边凸起的巨石上。要选在石块最高的涨水迹之上的巨石上露营。
    D2 C1营地--扁担沟--白龙潭--C2营地
    C1营地到白龙潭多为硬地路,需要不时的在大石块上跳来跳去,体力消耗较大。中间有一条“扁担沟”,沟长15米,两边是绝壁。从山上绕过去的可能性小,建议使用皮划艇或是采取索降的方式通过。
    白龙潭,是本条路线中最漂亮也是最难穿越的点,是典型的双连瀑布(瀑布分上下两层)。由于强大的水流冲蚀,形成了一个宽达30米的深潭,而在它的后面是一个更大的水潭(白龙潭呈葫芦状)。可以有两条通过路线:其一为陆路,可以从一旁的山间小路绕过去,只要保持瀑布声一直在自己的左侧就不会走丢(不要只顾着看瀑布,否则不小心会掉入水潭);其二为水路,先谴一名有经验者架设索道,其余人可借索道通过。C2营地可建在白龙潭旁,在白龙潭旁有一块15平方米的巨石,下面分由四块较小的石块架起,腾空处形成两个天然的营地。
    D3 C2营地--浑水溪与下坑溪交界处--下坑溪--C3营地
依然是沿溪前进,途中会遇到多个小型瀑布,但相对于前两天的路程要平缓一些,溪中多为碎石,不小心就会跌入水中。下午到达浑水溪的大拐弯处,在此与它的一条支流--下坑溪汇合。有此向东南方前行1个小时即可到达C3营地。C3营地建在下坑瀑旁。
    D4 C3营地--下坑村,将攀至下坑瀑的顶端,瀑布高达12米,正面上有相当的困难,建议从左侧面的山路上去,到达下坑村,结束探险。
    沿途风光指数:★★★★ 有路可循指数:★★ 行进难度指数:★★★★

 

6、温岭上堡山徒步线路:上堡村——上堡——南嵩岩


                                     上堡山1

                                  上堡山2

    目的地介绍:
    上堡山是温岭温西一座默默无闻的小山,属雁荡山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原本冰冷、无趣的群山幻化成了一片片绵延不绝的草原。“上堡山”就是桐子山,驴友们称之为“上堡山”,大概是因为它位于温峤镇上堡村境内。而我更愿意和旅游规划保持一致,称它为“桐子山”,想象若干年前,山上肯定是桐树遍野,粗大的树干直插云霄,碧绿的树叶随风摇曳,紫色的桐花招蜂引蝶,累累的桐子枝间垂坠,那是多么诱人的一副图画。此情此景,令人想起一副对联的上联: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但随着作为油漆材料的桐油没落,桐树也或砍或烧,日见稀少,只留下温西名吃—“桐树叶包”的清香弥漫在乡野村舍。据《嘉庆太平县志》“叙山”一节中的记载:“大球山,与小球山相连,危岩陡起,万仞壁立,霞驳若绘,远望层层奂采。”和当地人一样,古籍称之为 “大球山”。山下仰望,正如古籍所描绘的那样,桐子山列峰从山腰横空而出,乘势直上,平处如屏似障,陡处巉岩兀立,山峦森列,诸峰插云,高达百余米,自西向东绵延横亘数里,有百丈岩、桨桩岩等巨岩孤峰连缀期间,十分壮观。作为雁荡山破火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距今1.28亿年—1.08亿年的白垩纪,桐子山和附近的雁荡山一样,经历着火山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过程,现残存的百丈岩、桨桩岩等就是火山凝灰岩风化崩塌形成的孤峰景观。更令人称奇的是,在它的山腰处,却发育着另外一种自然景观—丹霞地貌,红色的砂砾岩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崩塌后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石墙、石峰、石柱等地貌形态,“色渥如丹,灿若明霞”。其中的位于观音堂旁边的红色巨型圆球形石块,据说就是地名“大球”的来历。参差交错的火山凝灰岩群峰,“赤城层层、云霞片片”的丹霞奇景,多种地质奇观融于一身,桐子山确实不同寻常。
    攻 略:
    上堡村——上堡山——帽岭——南嵩岩
    沿途风光指数:★★★★ 有路可循指数:★★★ 行进难度指数:★★★

 

7、大雷山穿越线路:街头—大雷山—白水洋


                                   大雷山1

                                  大雷山2

    目的地介绍:
    大雷山为永安溪与始丰溪分水岭。由仙霞岭中支小盘山延伸而来,西南连接青明尖(一名青梅尖,海拔1314米),沿西部区界蜿蜒向东北折东入境,在仙居县东北部、天台县西南部与临海市西北部形成主峰。大雷山山顶海拔1229.4米,顶峰平缓。该山曾作为天台县县山或天台山支脉,一名南高山;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作明岩山脉,以天台县西南的明岩山命名。其实,大雷山居于天台盆地与仙居盆地之间,在台州境内与括苍山、天台山鼎足而立,独成一脉。主干山脉作东北——西南走向。西南山脊挺拔,仰天坪、祝大坪岗、廿四尖背、盘龙岗、骑马岗等千米以上峰岗连绵相接。向东北伸展,经鞍头岭、大林杓山(874米),至赤峰山(804米)被始丰溪切割。溪东余脉展布于区境中北部。天台盆地以南与仙居盆地以北诸山,均为大雷山支脉。
    攻 略:
    D1:天台—街头;街头—山头下—何村—明岩洞—下金—……沿溪走到明堂,从明堂上雪上村约一个小时,有两户人家,享受简单中餐;中午用膳过后稍作休息,再继续上路。约两个小时到达小雷音寺,在向导的帮忙下前行至捣臼孔,捣臼孔这个地方有一户人家在养鸡、羊等,运气好,我们还能享受一下大餐;晚上扎营地在此;老规矩,女人烧饭,男人拣柴,晚上的篝火可要读拣些柴啊。酒足饭饱,我们的篝火晚会也就上场了,经典游戏一一来过。欢笑中看着漫天的星星回营睡了。
    D2:看日出的队员早点起来吧,简单早饭后收营,接下来的路难度较高,是冲顶的最后三小时路程。中午在山顶用餐,中餐结束后一路下撤,回程下至白水洋。
    沿途风光指数:★★★★ 有路可循指数:★★★ 行进难度指数:★★★

 

8、湫水山穿越线路:孙家村-百瀑谷-湫水大峡谷--东屏村


                                       湫水山1

                                   湫水山2
    目的地介绍:
    百瀑谷位于三门县海游镇孙家村东面,距离县城约12公里。百瀑谷为一峡谷段落,整个谷地系凝灰岩受流水割切、侵蚀形成的一个宽谷。谷宽不等,下面较宽,约100米,上面较窄,纵深约6公里。谷地两侧植被以松树为主。此谷发源于湫水山寒岩。百瀑谷山势陡峻,谷中乱石堆积,故而形成了大小瀑布数百个,故而得名。这些瀑布中最高的高度达20米,最小的不到1米,既有单折瀑,又有双折瀑,有的从崖上跌落,有的形似一条白练垂下,有的一支溪流从岩体上分出数支细瀑,特别是在暴雨之后,景观相当独特。整个谷地环境优美,植被茂密,层次清晰。
    湫水山脉起源于天台山脉,横亘于三门的中部,是三门县的主要山脉。平均海拔400米,其中主峰王戏梁高882.4米,为三门最高山脉。湫水大峡谷就发源于湫水山脉的东麓。为一条长达十余公里的窄谷。它是目前浙江省保存最大的次生阔叶林。该次生阔叶林的面积约为3万多亩。由于海拔高度不同,气候条件不一,林木分布层次清晰。山顶有黑松,短叶松,金钱松,马尾松等高山树种。山腰有杉木,木荷,山刁樟等阔叶林树种,有成片的橡仁及映山红等灌木丛。下层有板栗,野桃,猕猴桃,柑橘等经济类作物。所产的“珍眉”“秀眉”茶叶为茶中精品。此外这里还盛产金银花,七叶一枝花,独叶一枝花等药材,是著名的药材生产基地。这里茂密的阔叶林中还生长着上百种野生动物。如山豹,野猪,狼,山兔,黄鼠狼、山鸡等,溪水中也生长着大量的野生鱼类,有溪鱼,娃娃鱼等。特别是溪中所产的香鱼,鱼身细长,香而不腥,被称之为鱼中精品。谷底是一条自上而下,自西向东的大岙坑,长30余里,终年泉水长流。坑中布满了鹅卵石,也有巨石,大小形状不一,色彩光泽各异,大小卵石长年累月经流水冲洗,光滑可鉴,形成了许多象形石。大岙坑最著名景点当数龙游涧,含珠潭和九叠泉。龙游涧涧底是一整块宽15米,长约100米的白色岩石,而中间底部宽约60公分,长约十余米的岩石,呈现黑色,形如龙鳞纹。据说是源头处龙潭内的湫水山龙游出去留下的痕迹。含珠潭系两巨石夹一块珠形卵石,水流只能在珠旁孔隙中通过,水势湍急,形成上下两个深潭,水深约三四米。九叠泉在龙游涧之上,泉水冲击形成一个个深潭,水深不一。大岙坑近源头有一潭,俗称湫水山第三龙潭,又名玉溪潭。潭上悬崖壁立,瀑布飞挂,俗称湫水白帘。沿潭而下有一段长百米,宽五米的山涧,其上山岩险峻,树木茂盛。民间有关湫水山龙传说甚广。因湫水山龙名叫玉溪,所以第三龙潭又叫玉溪潭。湫水山脚旧有玉溪寺。旧时每年七月二十四,村民都会去龙潭拜祭,求雨除龙潭瀑布外,峡谷内另有双折瀑两处。一处源于双尖山。另一处源于王戏梁的滴水岩瀑布,坑水从滴水岩倾泻而下,形成上折20米,下折30米的双折瀑奇观。下面有一数丈见方的深潭,不知其深几许。大岙坑流入白溪,白溪入海口即是横渡镇铁场滩,又名牡蛎滩,盛产牡蛎,牡蛎为“下八珍”之一,有“海上牛奶”之誉,营养丰富,可入药。除牡蛎外,还盛产鱼虾蟹蚌蛤等各种海鲜。湫水大峡谷汇潭、瀑、岩、峰、林、泉于一体,集清、幽、秀、雄、奇、险于一体,是旅游、休闲、避暑、疗养的胜地。
    攻 略:
    三门—头岙(孙家路口)下车,下车后可以再包三轮车去孙家村,这里约3-4公里的路;约20分钟,该村地处百瀑谷谷底,全村以在全省各大寺院的和尚上百名而出名],向东穿过田洋即为百瀑谷的出口,沿路登山朝着高山尖(一尊30米左右高的白观音)而上,岭名白考山岭,边上就是百瀑谷,响声震天,至高山茶院折向南行至湫水大峡谷,谷口自然村叫大岙坑[产土蜂蜜],行一公里到东屏古村落参观[武举人大刀、元式祠堂、古民居等],乘车返程,距三门县城一小时,距临海小芝也-小时。
     沿途风光指数:★★★★ 有路可循指数:★★★ 行进难度指数:★★★

 

9、淡竹原始森林徒步线路:淡竹原始森林-吴山后村-天高尖--淡竹村


                                      淡竹1

                                      淡竹2

    目的地介绍:
    淡竹原始森林位于仙居县西南部,距县城45公里,是仙居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之一。景区内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完整多样的生物圈,拥有2000多个生物种类。森林分溪谷休闲区、科普观赏区和森林探险区三大主要功能区。两天的徒步探险,我们走过沟谷清泉交汇的休闲区和观赏区,进入深山老林的探险区,真正体验到原始森林的苍老和神秘。
    攻 略:
    D1:以仙居淡竹原始森林为起点,坐景区电瓶车到达终点后正式开始穿越!路过到龙潭瀑布后,景区路线结束。进入原始森林核心区。翻过一个山坡,到达吴山后村,午饭。13:15出发下午的穿越。翻一个山坡。到达天高尖的小村落,在此扎营。埋锅造饭,吃饱喝足后我们尽情腐败。早些回帐篷了,明天还有路等着大家呢~
    D2:起床吃早饭,继续我们的穿越,艰难地翻过天高尖垭口后就是一路下破了。抵达目的地,淡竹村。中饭后返回。
    沿途风光指数:★★★★ 有路可循指数:★★★ 行进难度指数:★★★

 

10、划岩山穿越线路:临海尤溪-划岩山-头陀镇


                                  划岩山1

                            划岩山2

    目的地介绍:
    划岩山位于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溪上与三屯交界处,西距黄城18公里,其主要景点为三瀑和裂谷。三瀑分下瀑、中瀑和上瀑。下瀑在海拔120米处,沿山麓溪谷上攀,于松篁丛中穿行,向峭岩右侧转几步即见。瀑高十几米,从凹凸的崖壁上挂下,飞珠溅玉。崖底有穴,弯腰可进。若逢夏日,斜阳西照,水帘会幻出光怪陆离的彩虹,煞是好看,故称水帘洞。中瀑在峭岩上面,自古“划岩”一条路,须攀峭岩左侧斜谷的“通天道”和“通天洞”才能上去。此瀑潜于游人视线之下,须借助岩壁铁索下落到涧底方可见其“真容”。瀑高30余米,若逢雨季,急湍直泻,如白龙飞下,惊天撼地;倘遇枯水期,细流从悬石洒落,朦胧中如龙须轻拂,故瀑下之深潭人称“龙潭”。上瀑距中瀑60米,此瀑与雁荡中折瀑甚似。瀑布挂于前,游人绕于后。因瀑前无大树遮蔽,晴日阳光直射无碍,瀑水如珠帘垂挂,折现出五光十色,十分赏心悦目,称为“珠帘瀑”。
    裂谷是地壳运动时留下的地裂遗迹。划岩裂谷是括苍山断裂带的组成部分,分布在三瀑之西南山岗上,阔狭不等,长短不一,直斜交互,共有十多条。狭者仅半米,隐于草丛之中,有侧身援绳而下者言,谷深十几米,谷底宽平,冬暖夏凉;谷道纵横,犹如迷宫。阔者宽四五米,仰天袒露,但见谷壁苍藤蒙络,古树横斜,黑幽幽深不可测。冬日早晨,由于地气蒸发,云蒸霞蔚,堪称奇观。
    三屯在划岩之南,以海拔500余米兀立的形似三个囤子的巨岩而得名。传说,这三囤自右至左,分别为粮食屯、刀枪屯和金银屯。巨岩左边的溪流,由于山势的落差,形成一个接着一个的瀑布,有鸳鸯瀑、卧龙瀑、天水瀑、双龟瀑、殿前瀑。巨岩下有一深潭,终年不见太阳,寒气透骨,积雪难融,有“藏雪潭”之称。巨岩中部,有一米宽左右的天然“栈道”,高处可直立行走,低处须躬身前进。传说是神鼠钻天留下的痕迹,登上此道,手紧握栏索也不敢旁视,只觉清风过耳,足底生寒,峭壁千仞,高处不胜“险” 。
    攻 略:
    临海到尤溪镇,一直向前开,看到一派出所,对面有条路,开进去,经过一座古桥,往左转弯到达于岙村,下车,往山上的公路走大约15分钟,看到路边的水泥拄,上面有写上024的字样,这个地方上公路边的山间小路,一路向上攀爬,经过通天洞,飞鹰道,上裂谷等,大约4点多下山,到达黄岩的头陀镇溪上村,整个穿越行程结束。
    沿途风光指数:★★★ 有路可循指数:★★★★ 行进难度指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凉指数五颗星!临海这几个避暑宝地,有山有水有清风,盛夏必去!
【徽州古道60】百丈冲岭古道:这里的瀑布很精彩
江南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一入秋这座小县城就变得仙气飘飘!
“神仙居”、“仙梅”,台州仙居有多仙?
十八龙潭瀑布攻略
不花一分门票钱游遍皖南,解密2019皖南游新姿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