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举制的发展过程

隋唐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武勇之材皆应时需召拔而无定规。隋朝和唐朝早期,科举选士中已开始有武举的内容,但尚无定制。武举,又称武科,是古代科举制度中专为选拔武艺人才而设置的科目。武举始创于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废除于清末光绪二十七年(1901),前后延续一千二百年,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最开始的武举科目非常的多,史书是这样记载的:武则天时,武举正式确立。《通典·选举三·历代制度》云:“长安二年,教人习武艺,其后每岁如明经进士之法,行乡饮酒礼,送于兵部。”唐代武举考试的内容主要为:长垛、马射、马枪、筒射、步射、穿劄、翘关、负重、材貌、言语等。虽然科目看似很多,不过这里可以看出唐朝的武举对射术和枪法很看重。武举制度和汉朝“勇猛知兵法”的不同是,这个考试是每年都会举行的。在这之前,很多武人的唯一出路是从军打仗,自此以后武举成了他们重要的发展途径。

武举制度的创建,在中国武术史上是一件大事。武举确立武术内容,实际上是出于军事需要以及考查的方便,是对武术简要化、规范化的结果。另外,武举的创立,实际上又是对武术本身的推广。仕宦之诱,无疑能激发更多人的习武热情,其意义与影响重大深远。

宋代的武举,始于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至英宗赵曙时,才确立了三岁一贡举的制度,至南宋末,亦未尝更易。宋代的武举考试分为四个级别:比试、解试、省试、殿试,每级考试的内容都分为武艺与程文两大部分,武艺常为弓步射、弓马射、弩踏、抡使刀枪器械等科目,而程文则包括“策问”与“墨义”。

明代武举正式开始于英宗天顺八年(1464年),其考试程序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的方法和宋代大体一致,只是策论、武技考试顺序和侧重点略有不同。孝宗弘治以前,笔试策论不合格者不许参加骑射的考试。正德十四年(1519年),武举考试方法发生了改变。考试顺序变为先武后文,且考生都可以应试终场。到穆宗、神宗时,议者尝言武科当以技勇为重。

明代武学的设立,始于明初。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二月,“始置京卫武学教授一人”,管理武学事宜。英宗正统六年(1441年)五月,复设两京武学。后又“命都司卫所应袭子弟年十岁以上者,提学官选送武学”。武学的考核亦相当严格。

清朝武举基本上沿袭明末制度,在继承明代乡试、会试、殿试三个级别考试的基础上,效仿文科增加了“童试”这一环节,并且将明末成形的“殿试”进一步制度化。

由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武举逐渐脱离了时代的要求。自道光二十年(1840年)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以冷兵器为主的清朝军队在西方的坚船利炮面前节节败退。面对频繁御侮战争的失败,传统的武举考试培养的人才,以弓、马、刀、石为主的科考内容,已不适用于现代军事和新的战争的需要。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十六日,清廷发布废除武科的上谕。至此,存世一千多年的武举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武举的废除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武举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和对武术发展的贡献,也是不能抹杀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代武举制度兴衰下的武术发展
古代科举本无武科,武则天首开武举科考,都比试些什么?
古代科举的另一种考试形式——武举
道教修炼的层次自古以来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张三甲: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站着让霍元甲任意攻击却纹丝不动
浅析宋朝的武举制度的历史演变,看宋朝积弱的历史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