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父亲对死去儿子的思念——《伤心书》精读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547号
一个父亲对死去儿子的思念——《伤心书》精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说明:
1、这是一个对经典绘本深度解读的公众号,已累计发文在五百篇以上。
2、查找是否有您想阅读的文章,可以从历史消息中输入您想要的书名搜索即可。
3、如果您喜欢本公众号,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
4、本导读的宗旨是为亲子阅读而努力、为父母深度掌握绘本精髓而奉献。
一、内容简介
一个父亲对死去儿子的思念,这位父亲用笔记录下自己,一个伤心人,从沉痛到沉沦、从倾诉到无人倾听、从自暴自弃到自我唾弃、从独自振奋到无边孤寂的所有不快乐的典型阶段。最后,他绝望的发现,无论自己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和努力,每当深夜蜡烛燃起的时候,在昏黄的烛光中,还是会感到悲伤铺天盖地。
二、绘本信息
书名:伤心书
文:[英]迈克尔·罗森
图:[英] 昆廷·布莱克
译者:林良
适读年龄:4-9岁 (仅供参考,并非绝对)
选题策划:启发精选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年1月
三、绘本精读
【封面】
解析:
《伤心书》的英文原名叫做《迈克尔·罗森的伤心书》。迈克尔·罗森是英国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曾获得“童话桂冠诗人”的称号。
1998年的一个清晨,当迈克尔·罗森像每天一样,来到儿子埃迪的房间叫他起床的时候,他发现,18岁的儿子,已经停止了呼吸,躺在床上只是一具冰冷的躯壳。埃迪不告而别,一句话都没有说就永远地离开了。
他不是要和爸爸一起踢足球吗?他不是有很多远大理想等着实现吗?他不是要当爸爸每一本新书的第一位读者吗?他怎么可以,就这样说死就死了呢?
这是任何人都难以承受的哀痛。迈克尔·罗森沉浸在伤痛、自责中无法自拔,尽管看起来是一如既往,可那种失去的无法名状的痛却几乎让他变了一个人,他许久无法创作。直到五年后他将失去儿子所有的伤心都写出来,由绘本大师昆廷·布莱克绘图,才铸就了这本震撼人心的《伤心书》,他将这哀痛化为文字,重重的墨色缓缓凝聚在封面上。
【环衬】
解析:
淡淡的卡其色才是作者最有的态度,好似看淡一切,却又触及情绪的最深点。带着残缺、枯萎、不完整的幽寂,展现出求之不得的宁静与朴实,带来的不只是一种归于平静的淡然,更有看淡一切的满足和快乐。
【扉页】
解析:
白色在西方文化中有纯洁的象征,有超脱凡尘与世俗的情感的寓意。西方文化中的白色象征意义主要着眼于其本身色彩,而在汉文化中,白色是枯竭而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象征死亡、凶兆。而纯白的背景与黑色文字结合,表示凄惨、悲伤、忧愁的日子。毛笔的自由书体更寓意着那片伤心地。
【第1画面】
原文:“这是我这个伤心人的画像。也许你会认为画像里的我很快乐。其实我是很伤心,却假装快乐。我这样做,是因为想到如果我露出伤心的样子,大家会不太喜欢。
解析:
开篇就跟读者交代,我很悲伤,我隐藏悲伤,我假装快乐。因为他自己无法面对的悲伤,世人也会不喜欢,不接纳。因为他怕大家不喜欢悲伤的他,而假装快乐。自己悲伤时还要为别人而活。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灵忧伤,谁能承担?
作者给读者一个快乐搞怪的特写,有如他惯常的搞笑、幽默形象,将一个更加深沉、广阔的自己呈现在了大小读者面前。尽管是假装的,但看似一幅哀伤自画像,更准确的说,是“对'失去’的一种美丽的解释”。尽管色彩对比明显,线条也迥然不同,特别是表现出眼睛的空洞无物。
让我们一页一页走入罗森的伤心地吧!
【第2画面】
原文:有时候,伤心来势汹汹,漫天盖地,到处都是,包围着我。最让我伤心的,是想到我儿子埃迪的那一刻。他已经死了。我好爱他,好爱他,但是他还是离我而去了。
解析:
他独自走在地平线上,灰色的身影微微佝偻,埋伏在弥漫的黑暗中。而被乌云包围的面部特写,呆滞而无物。
那时候,作者就变成了这个模样,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伤心带来的压抑漫天盖地,到处都是,包围着他。而最伤心的是想到他儿子埃迪的那一刻。
他为儿子付出了爱,但没能留住儿子的人生。而且是不辞而别,没有留下一句话。这让作者无法接受。这样的例子,现实中比比皆是。
人到中年,往昔岁月难免留下伤痕累累,有困顿、有无奈、有深深浅浅的痛,甚至有无法自拔的哀伤。作者就是这样,因儿子离别而陷入绵绵无期的伤心地。伤心是愁云暮霭,黑云压城,伤心是沉而不溺又不愿求生。
在这本《伤心书》中,罗森一改书中的他,因为儿子伤痛至极,像极了一个虚弱的斗士。
即便每一次追忆与怀想,都意味着要再一次直面悲痛、揭开创伤,但他仍旧去做,他要阻止绵亘无边的时空将他的内心风蚀为虚无的荒漠,他要不断与漠视、麻木、遗忘相对抗。这其中有无人可诉的凄凉,有独自无着的凄惶,但更多是解说“悲伤为何物”的个人体会。
【第3画面】
原文:有时候,这件事真的让我很生气。我对自己说:“他怎么可以这样说走就走,说死就死?他怎么可以这样让我伤心!”他什么话都没对我说,因为他从此不再出现。
解析:
他回顾了埃迪成长的轨迹。绘者在描画埃迪时,以简洁而完整的八格漫画回顾了埃迪由襁褓、少年、再到刚满成年的明媚快乐的成长轨迹,勾勒出一帧帧充满欢笑、喧闹、令人伤感的时光影像,而最后一张却是空白的,死神带走了埃迪,美好的时光被无情斩断,那空白就像一个硬戳在父亲心上的空洞,赋予了画面一种特有的力度与深度。
亲人的离世日常萦绕在脑海中的多是回忆,每一个温馨的瞬间都变成了一个个伤心处。
往往伤心带来的是一种怨气,“怎么可以这样说走就走,说死就死?他怎么可以这样让我伤心!”尽管这是出于对亲人的爱。而“他什么话都没对我说,因为他从此不再出现。”更加重了这种怨气。
【第4画面】
原文:有时候,我很想找个人谈谈这些心事,比如说,我的母亲。但是她早已不在人世。所以我办不到。我另外再找了几个人,把心事全部告诉了他们。有时候,我根本不想谈它。对谁都不提起,任你是谁都不说,一个也不。我自己想想就算了,因为这是我自己的事,跟别人不相干。
解析:
接踵而来的彷徨无助,找人倾诉和一个人的无奈。
母亲是第一个倾诉的对象,但她早已不在人世。又找到自己信任的朋友,大声倾诉。把心事全部告诉了他们又怎么样?没有解脱。由此“对谁都不提起,任你是谁都不说,一个也不。”更加剧了事态的发展。于是,把伤感闷在心里,封闭起来,“自己想想就算了,因为这是我自己的事,跟别人不相干。”
这样作者从有益的倾述到谁都不说,自己把伤心都扛起来。他要继续写作,看到墙上的照片,却无从下手,没法进行。
他来到高处的长桥上茕茕子立,看到的昏暗的天空和在垃圾中小鸟的觅食,这不就是作者内心的体现吗?内心昏暗,杂乱丛生。
他回忆起儿子以往生活的点点滴滴,心里有了一块“伤心地”。为了调整自己低落的心情,他找人倾诉,但悲伤却时不时地冒出来。伤心,居然是一个永不会完结的事件。
你会被作者的文字经历打动,那淡淡的伤心,深沉的伤心,渗透在生活里的伤心,却通过昏暗或明亮的画面,悠悠的文字直击你的心底。只有体验过真正深沉的伤痛,才真正懂得了悲伤情绪对人的困恼与影响。写下伤心,写下伤心对他的影响,写下伤心时所做的一切事情。
【第5画面】
原文:有时候,因为伤心,我做了疯狂的事。比如洗澡的时候大声吼叫……或者用汤匙猛敲桌子……或者鼓起腮帮子,呼呼吹气。有时候,因为伤心,我做了一些坏事。我不能告诉你做了些什么,那些事情实在太见不得人。我不应该那样对待一只无辜的猫。
解析:
因伤心而沉沦时做的疯狂事,洗澡的时候大声吼叫,用汤匙猛敲桌子,鼓起腮帮子呼呼吹气等,都是发泄内心的郁闷与伤感。在罗森的心目中,悲伤不是纯粹单一的情绪,它意味着愤怒、沮丧、无奈,它是铺天盖地的低气压,它逼人发狂,它可以捕获任何一个人,让人做出不体面的咄咄怪事,也让人不可理喻,甚至也不知道如何对待那只无辜的猫的。
人是一个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哀。但人又不是容器,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哀流过。导管只是导管。各种快乐悲哀流过流过,一直到死,导管才空了。
而罗森则说:“我的身体里,有了一块伤心地。” 哀伤不停流过,是我们中一些人的日常,而对于另一些人,哀伤已然沉淀、堆积,构筑了人生的一部分。
这本书是典型的漫画风格,但并非甜腻腻的卡通,绘者的笔触简约粗犷,仿佛随意涂抹。一条条看似随意洒脱的曲线,却仿佛有神一样,绘出清瘦而不修边幅的作者,冷色调的画面,和文字一起讲述着主人公的伤心。画面里面有灰色,但不是一味灰暗,而是配合心情的变化有鲜有灰。灰也不是硬邦邦的单一灰色,而是有明显的色彩倾向,比如有的偏红,有的偏青,是随着情节和人物心境不同而有所变化。
【第6画面】
原文:有时候,我会无缘无故地伤心起来,就像有乌云飘了过来,笼罩住我。并不是因为埃迪离开了我,也不是因为母亲离开了我。纯粹是一种说不上来的原因。也许只是因为眼前的一切,看起来不像前些年的样子。就像我的家,跟几年前就很不一样。因此,一切的起因是世界变了。我的身体里,有了一块伤心地。
解析:
无缘无故地伤心就像一片乌云,不时地笼罩住他。究其原因不是因为外部的变化引起,是内心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就像四个连续的画面,开始还昂首挺胸,精神抖擞,逐渐随着心境的变化,就像逐渐加重的乌云,脚步慢了下来,心情低落了,画面越来越昏暗。开始还是天空晴朗,慢慢变为乌云凸起,狂风大作,以至变得昏暗。这一切都是其内心伤心处慢慢浮上头来。眼前的一切因为伤心而看起来不像前些年的样子,一切的起因不是世界变了,而是身体里,有了一块伤心地。
迈克尔·罗森发现,他的心灵深处,从此有了一块“伤心地”。那种感觉就像影子一样,时刻追随着自己,让生活索然无味,让一切毫无意义,让他时而疯狂,时而沉静,似乎有一肚子的话,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这种感觉,就是“伤心”。你知道它何时而来,却不知它何时能去,它不会压垮你,却让你无法摆脱,它让你再也回不到从前的自己。
迈克尔·罗森缠绵悱恻的语言有极强的穿透力。这其中有无人可诉的凄凉,有独自无着的凄惶,但更多是解说“悲伤为何物”的个人体会。罗森无法无法控制自己的“伤心”,于是索性把它写了出来,让所有人都看到。迈克尔·罗森用温柔的文字告诉读者,伤心、愤怒和绝望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感受,尽管我们无法回避伤痛和死亡,但记忆中的快乐时光将燃起心中的喜悦和未来的希望。
【第7画面】
原文:我也曾经想过一些方法,不让伤心把我害得这么惨。比如:我告诉自己,人人都会伤心,不是只有我才会。也许连你也有一点。每天,我试着做一件得意事,然后躺在床上,全心全意、全神贯注地想着那一件事。我告诉自己,伤心跟可怕不是一回事。我虽然伤心,但是我人并不坏。每天,我做一件事情,表示我日子过得很愉快。做什么都可以,只要不叫人讨厌。
解析:
作者深陷伤心中但又极力想挣脱,他也想过一些办法,让自己远离伤心,不至于被害惨。他认为伤心不是自己的专利,每个人都有伤心之处。他背后的三个不同的人都神色暗淡悲伤;他也静静地躺在床上,用幻想美食来分散注意力;他看到恐怖的一幕,为自己的伤心定性并不可怕,也减轻了自己内心的负担;也用写作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愉快而兴奋。
这些都是让别人不讨厌自己,树立一个可爱的形象,那个英国绘本奇才在《我们去捉狗熊》中塑造的那个无忧无虑、快乐幸福的的老顽童。
罗森又下意识地向读者,特别是孩子们传递一种观念:悲伤不是哪一个人的过错,悲伤的人也绝不是一个人!相反,正是这种难以纾解的情绪,把一个喜欢搞怪的、自省自持的罗森,变成了深沉动人的诗人罗森。
【第8画面】
原文:有时候,我写一些东西谈论伤心。伤心何处是?伤心处处是。它会一路走过来找上你。伤心何时有?伤心时时有。它会一路走过来找上你。伤心是谁人?谁人都一样。它会一路走过来找上你。
解析:
他透过自己的经历,写下伤心,表达伤心、疗愈自己。
他清醒的认识到,伤心处处是,伤心时时有,谁人都一样。认识到自己的伤心不仅仅是自己的不幸,认识到每人都会有,不论何地何时。伤心也是我们每个人必不可少的情绪,它同样也需要我们看见,需要我们一次一次的表达。伤心并不住我家,它不过是一个喜欢串门的坏小子,而且它只有那一套把戏,把它看透了,它就走了。伤心是一种情绪,它来临时,连饭也吃不下,有时狂躁的想打人,感觉内心被人狠狠的攥了一下。这就主观地疗愈着自己,让自己从伤心处慢慢走出来。
伤心处处是,伤心时时有,谁人都一样。回想我们自己过往经历,当伤心来时,可不就是这样吗?伤心来自那通电话,孩子拉也拉不回;伤心来自朋友,时刻都会发生;凌乱的卧室,支楞呆板的眼神,伤心之人,谁也躲不过。这才是一个勇敢的伤心人,他既在伤心之中,又冷眼旁观一切,自己才是那个伤得最深的人。
孩子大多看不懂这本书,因为他经历的生离死别还不多,他体味的悲欢离合还太少,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但这本书,就是想让他们明白,现实生活中不是只有阳光、雨露和鲜花,还有苦难、意外和命运的不公平,不是每个小天使,都能平平安安地成长为一个大人。我们要让自己每天都快乐,我们也要珍惜每一次的挫折和失落。伤心,是一种健康而正常的人类情感,每一滴眼泪都是有价值的,悲观的种子会开出娇艳的花朵。伤心,和善良、美好、幸福、快乐一起,构成了这个我们真实而饱满的人生。
【第9画面】
原文:我还写道:伤心是一块地,幽深没亮光,如同床铺下面,那个小小地方。伤心是一块地,高爽又明亮,如同一片艳阳天,在我头顶上。当它幽深阴暗,我不敢向它靠拢。当它高爽明亮,我愿变成一阵清风。我写的这最后一篇,说的是我不喜欢这个人世。我希望自己赶快消失。
解析:
作者对伤心做了深刻的阐述,伤心地既幽深没亮光,让人不敢靠拢,又高爽明亮,如同一阵清风。表达了作者的已经认识了那片伤心地。
书中的他像一个虚弱的斗士,即便每一次追忆都意味着再一次直面悲痛、揭开创伤,但他仍旧去做,他要阻止绵亘无边的时空将他的内心风蚀为虚无的荒漠,他要不断与漠视、麻木、遗忘相对抗。这其中有无人可诉的凄凉,有独自无着的彷徨,但更多是解说“悲伤为何物”的个人体会。
本书是为了纪念罗森的儿子埃迪创作的,不过,它的诞生又和一群普通的英国孩子有关。埃迪去世后,罗森仍旧常去校园,跟孩子们说起儿子的一些小事。孩子们饶有兴致地刨根问底,罗森便把埃迪的死讯告诉他们。结果,孩子们又煞有介事地讨论起了这件事。也许,孩子们热切关注他人命运的那份认真激励了罗森。于是,他写下了这篇质朴的文字,既哀悼爱子,又慰藉自身,同时也将它献给所有哀痛过和哀痛着的人们。
这本书最独特且迷人的地方在于:他不曾以“上帝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样的陈词滥调来试图抚慰哀伤。他的治愈力就在于并不试图安抚,而是真实面对人的体验——这种真实强烈、悲伤,又美丽。这本书为我们开辟了一个体味悲伤的园地,一个能让他们在虚弱乏力时找到些许慰藉的园地。这个园地并不只是肃穆、静默的,而是充满了可以亲近的生动细节。
【第10画面】
原文:但是有时候,我发现自己也很爱看些东西:看站在窗口的人……看起重机,看电车载满乘客从面前驶过。
解析:
尽管是这样被悲伤折磨的一个伤心人,也仍然是生有所恋的,他喜欢看站在窗口的人们,喜欢看载满乘客的电车从面前驶过。作者已经从伤心地中走出来,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发现爱……
这些画面,被绘者涂抹上温暖的色彩。正因为眷恋生活的美好,悲伤的罗森才有了活下去的勇气,这勇气正如结尾的烛火照亮了暗夜。这些充满欢笑、色彩丰富的生活片段,时时穿插于伤心人的自述之间,不断破除着悲伤的灰暗,令人伤感,也鼓励人勇敢。
这本《伤心书》,画面并不漂亮,不像水果糖般卡通动画的可爱,倒像是一坨干蘑菇,线条好似柴草,色彩也不光鲜。关键在于内容,讲述了一个父亲对死去儿子的思念。这样的话题在成人间讨论也不轻松,况且是给孩子看的。
童年应该是纯净无比、无忧无虑的。用这些负面的情绪和信息给他们看,比如悲伤、恐惧、死亡,孩子并非完全不能触碰,关键在于接受的程度和方式。关于“伤心”这件事,很多人都希望给孩子营造一个无忧无虑、只有快乐的世界。但这并不是世界的真相,即便是孩子的生活也不都是快乐。怎样让孩子更加深刻的理解伤心呢?这本《伤心书》就是最好的选择。
【第11画面】
原文:接下来,我会想起一些事情:想起母亲在雨中走路……想起埃迪走在街上,笑啊,笑啊,笑不停。
解析:
经过内心的疗愈,作者开始了回忆,找回了记忆中的美好,他想起在雨中为自己撑伞的母亲,想起埃迪走在街上快乐的样子,这次心境完全不一样了,都是美好的回忆,没有忧伤。色彩也已经由灰暗变得明亮温暖。
每个人都有伤心的事情,悲痛的情绪,看自己如何疗愈自己。也许孩子们经历较少,对伤心体会并非那么深刻,但仍然可以通过这本书明白,有些情绪是自己无法控制的,也无法马上摆脱,但这并不是自己的错,大人也会样。
【第12画面】
原文:想起埃迪在学校戏台上扮演老人。想起跟他在沙发上、沙发旁,玩足球守门员教球。
解析:
儿子过往的记忆,充满了喜庆和快乐,看到了儿子无比快乐的瞬间。滑动的绿色,闪耀的红色,忘情的孩子,一静一动都是爱。这些美好的记忆,让色彩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虽然只看到了作者的一双手,但我想他已经能够正确对待伤心了。
悲伤使人度日如年,痛苦会持续很长时间,遇到悲伤的事情,就慢慢来吧!每个人都有一本伤心书,每个人身体里都有块伤心地。当遇到悲伤的事情,应付悲伤都有一段轨迹。无伤心不成真正的人生。悲伤来了,让我们好好表达,好好别陪伴。每一次的表达就是看见与陪伴,让悲伤流动起来。
【第13画面】
原文:想起过生日……我喜欢过生日。不限于我的生日——别人的也算。祝你生日快乐……还有余兴节目。
解析:
他想起生日蜡烛的温暖,不管是自己过生日,还是别人。纪念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日子,这暗含着开心、快乐和成长。
还可以不在陷入孤独,而是和所有人共舞了。余兴的节目更让人开心,可以更持续、更随意和更开心。
【第14画面】
原文:还有蜡烛。一定会有许多蜡烛。
解析:
一个好多人过生日的跨页,各色各样的蛋糕排成一字型,相信燃烧着的生日蜡烛具有神秘的力量,让每个人许下的心愿,在一口气吹灭所有的蜡烛后,便能如愿以偿。
所有人都期待着,都在关注这一时刻。作者站在后面,深情地凝望,微笑以对,表情显得有些沉重,是假装快乐吗?是否想起和儿子过生日的场面?背后同是笼罩着厚重的云团,在作者心中是阴霾,而在其他人心中却没有感受到。
【第15画面】
解析:
他绝望的发现,无论自己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和努力,每当他独处时,每当深夜蜡烛燃起的时候,在昏黄的烛光中,还是会感到悲伤铺天盖地而来。可见伤心处还需要更长时间的疗愈。
但是在这本书中,这位父亲用笔记录下自己——一个伤心人——从沉痛到沉沦、从倾诉到无人倾听、从自暴自弃到自我唾弃、从独自振奋到无边孤寂的所有不快乐的典型阶段。在一幕幕日常画面中,细密地渲染一个男子的丧子之痛:书中的伤心人,或径自穿越一个城市的春夏秋冬。
把这部作品分享给曾经有过悲伤的人或正处在悲伤痛苦中的人,你最伤心的时候,都做过什么呢?或者,不停的说,用漫无边际的倾诉把自己藏起来;或者,一言不发,用沉默把自己封冻起来;再有,就是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我以为,逃离伤心的方法就是,不去触碰伤心。但是,伤心的人总会在某个时刻彻底崩溃……
迈克尔温柔的文字告诉我们,伤心、愤怒和绝望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感受。尽管我们无法回避伤痛和死亡,但记忆中的快乐时光将燃起心中的喜悦和未来的希望。
【封&底】
解析:
书的封底有一句话:“伤心是谁人?谁人都一样,它会一路走过来找上你。”
作者在这本书中,写下了自己的伤心,以及这些伤心对他的影响,还有他为了试着化解伤心所做的一些事情。它告诉大家:不论你是否体验过真正的深沉的伤痛,书中叙述的一切,都一定会打动你的心。
《伤心书》所表现的正是原汁原味的生活。我们因伤心而懂得珍惜美好,也因流出伤心的泪水而纾解内心的压抑。拥有伤心的能力,我们才能继续爱,我们才能更加勇敢。没有伤心,不是人生。这也是成人必须教会孩子们接受的一种生活经验,谁不会失去亲人呢?伤心是正常人所拥有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情绪。
这让我想起之前一度低落的状态,那时候觉得一切都是黑暗无光的,很难走出去,不停的否定自己。看完这本书后,有些释然,人人都有伤心事。
四、作者信息
迈克尔·罗森(Michael Rosen)1946年生于英国,他是诗人、剧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我们要去捉狗熊》一书不但连获英国数项大奖。2004年,他与昆廷·布莱克合作的《伤心书》成为焦点之作,先后被译成了九国文字。因为对英国儿童文学的贡献,迈克尔于2007年获得“童话桂冠诗人”荣誉称号。
昆廷·布莱克(Quentin Blake)1932年出生于英国,是英国当代儿童文学界最负盛名的插画家和作家,几乎获得过英国国内有关儿童读物的各项大奖,包括凯特·格林纳威大奖。1999年,昆廷·布莱克成为第一位“童话桂冠诗人”荣誉称号的获得者,该奖为表彰终身在童话界的伟大的插画家和作家,后来获得者有安东尼·布朗、迈克尔·罗森等。2002年,他获得国际儿童读物最高奖项安徒生插画奖。昆廷还是英国出版品最丰富的插画家,例如《天上的帆船》《小怪兽》等,代表作还有《伤心书》、《光脚丫先生》等。
说明:本文属原创,未经作者同意,不可转载和移作它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来看看这个父亲的故事吧!
清明节丨用6部包含爱和勇气的绘本,告诉孩子如何面对生命与死亡
10部成人读了也要潸然泪下的童书 |前十网
记得这个爷爷吗!他给网友带来了无限快乐的表情包!而他的人生让人心疼....
《高兴死了!!!》
“Nice爷爷”知道自己在中国火了,再现表情包名场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