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由自在讲义(一)

大家好,今晚是我们沧浪书院绝句四期的第一课。首先给大家说下课程按排,根据学院要求,我们四期将从基础知识、遣词造句、绝句章法布局及写作技巧的逐阶段进行学习。本套讲义,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从绝句发展、形式特点、分类、格律、押韵、粘对、拗救等知识点为主要内容。第二部分:绝句的立意、构思、结构布局、意像布排及形象思维、情景相生、赋比兴、含蓄(诗家语)等及各种修辞来说明绝句的写作方法,其中我们也会穿插绝句写作的具体方法为辅的作业写作。笫三部分,是写作技法研习内容,即绝句写作实战练笔。讲课我们采用的班群发讲义与语音的模式,希望大家在讲课过程不要发图片,发作品、聊天问好等打乱语音节奏的扰屏形为,有问题大家可课后讨论,平时班群有学识渊博的辅导老看到问题会及时辅导释疑解惑学委老师带大家复习及讲解讲义中的内容,希望大家及时完作业,留给评阅老师足够的时间点评、指导、指正您的作业。好了我们井始上课。

今晚我们主要学习内容是

一、绝句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二、绝句形式的特点

三、绝句的分类

四、格律平仄的发展

一、绝句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来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的歌谣,名称大约起于南朝,盛于唐朝,当时都是四句一首,称为“联句”。有人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但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说法迥异。

绝句起源于汉魏六朝乐府短章,其名称可能来自六朝文人的“联句”。文献记载,六朝时期文人宴集,有联章作诗的风气,每人作四句五言,合成一首整诗。如果将各人所作的割断开来,单独成篇,就叫“一绝”,而绝句的称呼即由此而立。四句一绝,这个观念是自然形成的,从《诗经》以来,绝大多数诗都是以四句为一个段落。《诗经》里的诗,大多数是四言四句,古人称为“一章”。汉魏时代的诗,以四句为全篇的很少,故没有必要把四句的诗定一个诗体名词,即四句一绝还没有成为规格。但在较长的诗篇里,四句一绝的创作方法已自然形成。到晋宋以后,由于民间歌谣的影响,诗人喜欢模仿四句的民歌,就大量出现了五言四句的小诗。齐梁以后,四句一绝成为诗的规格,并给以“绝”的名称。在南朝时代,“断句”、“短句”与“绝句”都曾用以指代五言四句诗,可见在这个时期绝句就己经定名定型了。

绝句一词在六朝初起时,仅指五言四句的小诗,推广到七言,是唐代及以后的事。唐代由于音乐曲调的变化,旧的乐府诗往往不能配乐,于是乐工们常将文人创作的绝句拿来合乐歌唱,这是绝句盛行于唐代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发展情况而言,五言绝句成长在先。初唐四杰以及沈佺期、宋之问、李峤、崔湜等人,已经写出了大量情景交融、音节和婉并具有一定个性色彩的优美诗章。到盛唐,一大批名家出现。李白、王维、崔国辅构成了盛唐五绝的三鼎足,致使这一诗体日后的发展也很少能超出其范围。

七言绝句起自南朝乐府歌行。初唐时七绝数量很少,艺术上也不够成熟。进入盛唐之后,七绝有了长足的进步,完全可以与五绝并驾齐驱。代表其最高成就的是李白和王昌龄,李俊爽,王深婉,李清疏,王浓密,风格不同。而李白更能体现盛唐绝句的典型风格,王昌龄仿佛开了中晚唐绝句的先河。杜甫则是绝句艺术变革出新的推动者。

中唐诗坛,绝句名家不乏其人。但如卢纶、李益学李白、王昌龄的诗风,刘长卿、韦应物承王维、孟浩然的统绪,虽各具个性,互有佳作,但基本路子并未突破前人。韩愈、白居易等元和诗人虽然进一步发扬杜甫的创新精神,但总体上并未能真正克服杜甫创新时所面临的矛盾。境太实,意太露,工形似,少远韵,是许多中唐作品在不同程度的弊病。中唐绝句蜕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到晚唐终于获得某种程度的解决。晚唐绝句发展出了两种新的体式:一是尖新明快的议论体,一是委婉深曲的抒情体。两者都以李商隐、杜牧为主要代表。

宋元时代,通行把“绝句”称为“截句”。他们以为“绝句”是从律诗中截取一半。宋代以来人们所熟知的绝句,近体风貌占有压倒性的优势,但元明时期的诗论家仍有绝句乃“截律”之说。

二、绝句形式的特点:

绝句的字数要求非常严格,每首诗必须由四句组成,按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

五言绝句:每首四句,5字一句,共20字。

七言绝句:每首四句,7字一句,共28字。

六言绝句:每首四句,6字一句,共24字。

其中常见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较多,六言绝句极少。这是因为六言绝句,每句由三组双音步的词构成,停顿节奏为二二二,在诵读时,所有音步的时值相等,缺乏五七言诗那种单双音步交相迭代的变化感,显得单调呆板。由于没有五七言诗那种单音步的调节,因而其两联之间的平仄无法形成粘的关系,与近体诗的声律相矛盾,不符合粘对的规律。

换言之,与五七言绝句相比,由于其句式不够灵活,音律急促,再加之让富有表现力的谓词入诗困难,因此六言诗的生命力相比五言、七言就显得不够旺盛,最后逐渐被替代。所以不在我们学习范畴,只做简单了解即可。

绝句的规范性的律化是从齐梁以来,随着诗歌逐渐律化,绝句这种诗歌形式,也随之一起律化,到盛唐时,律诗的形式成熟,绝句受律诗的影响,大多数也遵循了平仄粘对的格律规则,形成了今天最常见的律绝。但是无论是律绝还是古绝都体现了如下四个方面的形式特点:

1、定言。五绝每句五个字,七绝每句七个字。

2、定句。五绝和七绝每首都是四句。

3、定韵。绝句的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最后一字必须押韵,第一句的最后一字可押韵可不押韵。律体绝句(以下简称律绝)押韵必须押平声韵,古体绝句(以下简称古绝)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

4、定律。律绝必须遵循格律规则,古绝则不遵循格律规则。

三、绝句的分类:古绝和律绝

这里我们所说的分类,是按格律进行的分类。绝句根据其是否遵循格律规则分为古绝和律绝。

1、古绝

那么什么是古绝呢?我们先看一首诗。

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先标出这首诗的平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从平仄上分析,我们看出,首句句内平仄出现了失替,一二句失对的现象,不符合格律规则要求;所押的韵字:绝、灭、雪,为九屑入声仄韵,通过绝句的四定特点的对比,这是一首不合格律而且押仄韵的五言古绝。

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标出评仄: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这首诗也不符合粘替对,一二联出现了失对,并且失粘,押的韵字是美、里,属四纸部仄声韵,所以也属于古绝。

唐朝顾况的《石上腾》

空山无鸟迹,何物如人意。

委曲结绳文,离披草书字。

标出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从平仄上,这首诗单句内符合句内交替(相间)及与邻句的对和粘原则,虽然尾句出现了一个句内自救的特殊句式(这个句式通常默认为律句),但这并不违反格律规则;韵字:迹、意、字。迹为十一陌入声韵部,意、字为四寘仄部(注:迹,为仄声部邻韵通押),像这种押仄韵、平仄又符合格律规则要求的诗,也是古绝。

李白的《登庐山五老峰 》: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标出这首诗的平仄如下:

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从这首诗的平仄格律上我们看出,也出现了失替,失对与失粘的现象,同时又是三平尾、三仄尾。韵字:峰、蓉、松为平水韵二冬平声韵部。根据四定特点,这是一首七言古绝。

宋朝诗人陈师道的《绝句》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押平声十灰韵,首句出现了五连仄,造成的原因是句内失替,是“易”失替了,才出现了四连仄,这种情况就叫三仄尾。这是一个出律单句,也符合古绝的特征,所以这首诗也是一首古绝诗。

从上面的例诗我们可以得出:整首诗的平仄没有规律可言(失替,失对、失粘),句中出现三平尾,三仄尾,可以是押仄声韵也可以是押平声韵,但不能平仄通押。像这种不符合格律规则的平声韵或仄声韵的诗,我们称之为古绝。

古绝,是和律绝对立的一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是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约束而创作的。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古绝五言特多,而七言非常之少。如何判定古绝呢?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是古绝:一、用仄韵;二、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替、不粘、不对。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

但古绝和律绝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因为在律诗兴起以后,即使写古绝,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响。

2、律绝

律绝跟律诗一样,依照律句的特点,讲究平仄,押韵严格。在押韵上,律绝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律绝可以用特定的格式。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我们先看例诗:

王勃的江亭夜月送别

乱烟笼碧彻,飞月向南端。

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我们看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是一首平起首句不入韵的五绝,韵字:端、寒,为十四寒平声韵部。单句平仄交替排列,其节奏点二四字位平仄符合格律规则,押平声韵,符合格律要求。像这种押平声韵,符合格律规则要求的诗就是律绝。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首诗押的韵字:开、回、来,是平水韵十灰韵部,属平声韵,而且的它的平仄单句内二四六字位(节奏点)的平仄交替,联句之间节奏点的平仄相对,三二句之间节奏点平仄相粘,完全符合格律规则的要求,所以这是律绝。

从这些诗例我们得出:符合格律要求,即句内平仄相间(替),联内平仄相对,联间平仄相粘,押平声韵的诗就是律绝,这也是我们写作律绝必须要遵守的原则。

四:格律平仄的发展

古绝和律绝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严格遵守平仄格律。那么什么是格律?按照我们今天的普遍理解,“格”是格式,“律”是音律。也就是说格律指的是音律上的规范,当然也还有其他规则,但最终都是为了音律服务的。它主要体现在让诗作吟诵清朗顺口,抑扬顿挫,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情感,打动读者,建立诗人和读者之间的通道。而格律诗的音律基础就是“平仄”。

平仄是古代诗人在汉字四声发音上面整理、简化出来专门用于近体格律诗创作的音调划分。我们学习诗词不但要懂平仄,也要懂得为什么要懂平仄,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赏析古诗词和创作古诗词会出现不同的平仄形式。了解一下平仄的产生和发展,这对我们在以后写诗的时候遇到一些分歧观点有帮助。

中国传统音韵学一般是指元代以前声、韵、调的系统。古诗从《诗经》之前就已经在民间产生,一直到魏晋南北朝,诗歌还处于歌谣时期的的吟唱,通过语气之间自然停顿,产生节奏和押韵的作品。那时的诗歌都是朴素的,淳朴的。到了曹魏时期,曹植在与曹丕争夺继承人失败之后,潜心佛学。在翻译印度佛经过程中,发现了汉字发音的一些规律,创造了“梵呗”,于是成为对汉字的声调、发音研究的发端。南北朝时期,随着佛学的广为传播,声韵学飞速发展,出现了很多韵书和研究者。如周頤《四声切韵》,沈约《四声谱》、王斌《四声论》等等,这些研究者们各有侧重,但是将汉字读音划分为四声是共同的认知。这个时期汉字的四声为“平,上,去,入”。

进入唐朝,宫廷诗人们开始整理并研究开创格律诗体。宰相许敬宗发现四声标注相对于格律诗来说还是复杂,于是在武则天钦定下主持编制了一部声韵书。这本书针对格律诗把四声中的“平”和“上、去、入”声分为平、仄两部分。平仄就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平仄来源。那么为什么唐人要用平仄来取代四声标注呢?简单的说,就是为了简化音律标注,更好地提取规则。给平仄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因为平声没有升降,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者微降),较短的。这样,四声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进行,那就会有“抑扬顿挫”的效果。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我们找一首例诗,分别用四声标注和平仄标注,大家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平仄在近体格律诗中的作用的不同。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我们用四声标注,得到发音起伏的关系是

上去平平入,平平入入平。

去平平去入,入上去平平。

是不是能一下子就分得清楚内在的音韵规则和平仄关系呢?

再把“上、入、去”划入仄音,标注: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两种标注法相比,第二种平仄关系更清晰明了,可以看出第一句的平仄和第二句是完全相反的,这正是平仄格律中重要的“相对”原则。所以理清平仄有利于我们理解近体格律诗的各种音律规则。有的人总觉得学习诗词,平仄关系及格式是难点,但是如果大家了解古人是如何制定平仄关系的,只需要掌握相关规则,所有格律诗的关系都可以分析推导出来的。

平仄是格律诗中最基础的部分,律诗中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中。要理解清楚平仄,以及平声韵和仄声韵的问题,就要知道什么是古汉语的“四声”。为了大家更好掌握和理解格律的平仄,我们下一讲将详细的讲下平仄声调的划分与四声关系。

下面布置作业:

沧浪书院绝句四期第一讲作业

1:绝句形式的四个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古绝?什么是律绝?

3:请判断下面四首诗是古绝还是律绝?

(一)中秋月二首其二

初唐 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二)禁中秋宿

唐 白居易

风翻朱里幕,雨冷通中枕。

耿耿背斜灯,秋床一人寝。

(三)中秋夜君山台望月

唐 李涉

大堤花里锦江前,诗酒同游四十年。

不料中秋最明夜,洞庭湖上见当天。

(四)游洞庭五首其四

唐 李白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

醉客满船歌白苧,不知霜露入秋衣。

4:请以《秋日》为题写一首七言诗戓五言诗。(选做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写古诗词(初级学习版)
教你5分钟学会写格律诗
中国诗词之基础概述
诗的分类及入门
老王谈诗词格律
如何快速掌握诗词的平仄格律--------《格律体裁连续讲》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