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震撼余华的短篇小说大师,他写下了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傻瓜”
userphoto

2022.07.25 美国

关注
文学史上,从来不缺少“傻瓜”式的形象。

《阿甘正传》中的“白痴天才”阿甘,向风车挥剑的骑士堂吉诃德,马克·吐温笔下因为一句玩笑而被人们认定为傻瓜的“傻瓜威尔逊”,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只有三岁智力的班吉,鲁迅那著名的“多荒唐之言”的狂人……

而在盘点这些“傻瓜”时,总有一篇短篇小说一定会被提及——《傻瓜吉姆佩尔》

《傻瓜吉姆佩尔》是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最负盛名的一篇短篇小说,被余华和苏童同时列为“影响我的10个短篇小说之一”,余华更是评价:

《傻瓜吉姆佩尔》是一部震撼灵魂的杰作,吉姆佩尔的一生在短短几千字的篇幅里得到了几乎是全部的展现,就像写下了浪尖就是写下整个大海一样……

当吉姆佩尔善良和忠诚地面对所有欺压他和欺骗他的人时,辛格表达了人的软弱的力量,这样的力量发自内心,也来自深远的历史,因此它可以战胜所有强大的势力。”


对于现在的很多读者来说,艾萨克·辛格也许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是将时间倒回四十多年前,辛格获颁诺奖的年代,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许多复刊的文学杂志纷纷组织译介这位新晋诺奖得主的作品。


可以说,辛格开启了“中国图书界的诺贝尔奖效应”,而他的作品,也成为了许多当代作家看向世界文学的第一片风景

也因此,辛格的魅力对中国当代文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余华苏童格非、马原、北村……一个个闪亮的名字,都是其作品的拥趸。

最近,我们将精选的辛格短篇小说集结成册,出版了全新译本《傻瓜吉姆佩尔》。

今天,就让阿信带大家一起,通过《傻瓜吉姆佩尔》这篇曾经令无数中国读者争先传阅的短篇小说,走近辛格和他的文学世界。

傻瓜吉姆佩尔

一个软弱又强大的傻瓜


我总共有七个'名字’:弱智、蠢驴、木头、呆子、闷葫芦、笨蛋和傻瓜,”觉得自己并不傻的吉姆佩尔如是说,“最后一个名字至今都甩不掉。

也许在刚翻开这本书的读者看来,吉姆佩尔的确是个傻瓜:

当小镇的人告诉吉姆佩尔,沙皇要来到他们荒凉的小村庄时,他立刻相信了;当他们告诉吉姆佩尔他的父母已经从坟墓里复活时,吉姆佩尔穿上他的羊毛背心立马去找他们。

无论他的邻居想出什么故事,无论多么荒诞滑稽,吉姆佩尔都会全盘接受。

他被欺骗迎娶了镇上的妓女艾尔卡;当艾尔卡在结婚四个月后分娩时,吉姆佩尔又被说服相信他是那个孩子的亲生父亲;他不止一次目睹妻子和他人厮混,又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原谅和相信毫无节制的妻子。

影视剧《离经叛道》讲述了一名出生于哈西德犹太教派社区的女孩的故事


也许他的善良打动了艾尔卡,她在临终前请求吉姆佩尔的宽恕——他们的六个孩子都不是他的。

她临终时的微笑好像在说:“我骗了吉姆佩尔。这就是我短暂一生的全部意义。”

艾尔卡死后,恶魔在梦中拜访了吉姆佩尔。他诱惑吉姆佩尔在面包房的面团里撒尿,以此来报复镇上所有欺骗和伤害过他的人。吉姆佩尔决定复仇,最后却还是将做好的面包全部埋进了土里

图:《离经叛道》

取而代之的是,他离开小镇,成为了一个四处流浪的讲故事的人:

“我游历四方,好人从未怠慢过我……我听过无数谎言与虚情假意,但我活得越久就越觉得其实世间是没有谎言的

现实中没发生的事情会在晚上梦见。如果没发生在某个人身上,就会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不发生在今天,就会发生在明天,第二年没有发生,或许一个世纪以后就会发生……”

“傻瓜”的隐喻


吉姆佩尔是一个傻瓜吗?

与大多数傻瓜不同,吉姆佩尔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愚蠢:他知道别人告诉他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极不可能的,但他依然因为自己虔诚的信仰和善良的品德而选择相信

当他被邻居愚弄时,他请教了一位拉比(犹太人中的学者和宗教领袖),拉比告诉他:“圣书上写:'一世愚者好过片刻恶人’。你不是傻瓜,他们才是傻瓜。因为一个让邻居蒙羞的人将失去他的天堂。”

图:《离经叛道》

当他试图通过在面包里撒尿进行报复时,阻止他的依旧是“上帝的援手”:“只要一步走错,就会失去永生。”

辛格将吉姆佩尔的一生描绘成“垃圾桶里的圣徒”,他的故事以吉姆佩尔已经为迎接死亡做好了一切准备,满怀希望地等待下一个世界作为文章的结束:

“死神一来,我就会开心地动身。不论那里是什么,一切都将是真的,没有奉承,没有奚落,没有欺骗。谢谢上帝:在那儿,连吉姆佩尔这样的傻瓜都不会受骗。


他的一生都在坚守自己的犹太信仰,当村里的人已经淡漠信仰,抛弃诚实的美德,以捉弄他人为乐时,吉姆佩尔不合时宜的善良就在这些恶意面前变成了愚蠢

吉姆佩尔的“傻瓜”映照着社会的愚蠢可笑和人们的虚伪世俗,他在欺骗和侮辱中度过了不幸的一生,但是这一切却无损于他善良、淳朴、虔诚的灵魂。

辛格经常说,他和吉姆佩尔是自成一体的


在故事里,他安排流浪的吉姆佩尔成为一个讲故事的人——“那些永远不会发生的、离奇的故事,关于魔鬼、巫师、风车之类的”——就像辛格本人一样。

也许,这个“傻瓜故事”的结尾,也隐藏着辛格对理想世界的想象:

没有奉承,没有奚落,没有欺骗。那儿,连吉姆佩尔这样的傻瓜都不会受骗。

波兰犹太人的书写

谈论辛格的作品,不可避免要谈到他对犹太文化的书写

辛格出生于波兰东部地区的一座小城镇或者小村庄,一战期间在华沙贫困拥挤的犹太居民区长大成人,他的父亲是一位哈西德虔信派的拉比。

1935年,辛格移居美国。他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从波兰到美国,从未用英语写过一个故事

他坚持使用意第绪语写作,仅通过英译本为读者熟知。

辛格故居所在的美国纽约曼哈顿岛西86街,以他的名字命名


意第绪语是什么?

这还要从犹太人被迫离开耶路撒冷说起。

一部分被流放的犹太人来到了莱茵河畔,也就是现在的德国地区。为了生活,他们开始使用希伯来文字母去记录当时日耳曼语——这就是意第绪语的开端。

这部分讲意第绪语的犹太人,后来又移民到了如今的俄罗斯、波兰、乌克兰等东欧国家境内,他们的语言与斯拉夫语融合,最终在东欧的犹太人中,形成了这种在德语表达的基础上混入斯拉夫语和希伯来语词汇的独特语言

图:多邻国


18世纪以后,在犹太启蒙运动与解放运动的影响下,意第绪语文学也曾经一度兴盛

但是,二战中的大屠杀彻底扭转了意第绪语的命运——曾经一度繁荣的华沙意第绪语作家协会在二战之后剩下的会员不到10人,全世界讲意第绪语的人数从1000多万一下子下降到300多万。

作为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期的辛格,经历了意第绪语的衰落,也观察到了犹太家庭中传统生活方式和传统道德的瓦解他期待着某种力量能将家乡长期沉睡的语言唤醒,也期待人们能够重新拾起曾经信仰的伦理道德。


他在诺奖的获奖演说中说道:我毫不羞愧地承认,我属于那么一类人,他们幻想文学能给哲学、宗教、美学甚至社会等领域带来新的天地和新的视角。

辛格从宗教、传说、寓言中汲取素材,将人心中的邪恶与欲念具象成鬼怪形象,一个个平凡人,在各种诱惑与考验中不断叩问着自己的灵魂。

在他充满着鬼怪和怪谈的故事里,我们能看见充满异域风情的东欧犹太小镇,是如何经历着信仰的碰撞的,也能看到普世价值中那些“善良的人”和“邪恶的人”,是如何被环境的力量和自己的抉择所困扰和支配

正如诺贝尔文学奖给辛格的颁奖词所说:

“他那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根植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生动描述了具有普世性的人类境况。


参考资料:

[1] 《纽约时报》辛格百年诞辰新闻稿

[2] 《重读<傻瓜吉姆佩尔>:人生在世,当欢欢喜喜》,文汇报

[3] 《论文学作品中的傻瓜形象》,于静

[4] 《希伯来语和意第绪语的千年纠葛》,Wanda-顺顺

[5] 《在哥大读非常冷冷冷冷冷门的意第绪语言文学,是种怎样的体验?》,INSIGHT视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 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解读(周末好文)
纪念艾·巴·辛格:世上可能不会再有第二个这样的故事大师
“固执是一种力量”:辛格和他的短篇小说 | 朝内166·文学公益讲座
色彩斑斓的想象力作坊 |《辛格自选集》
为你荐书:八部小说文字好
辛格:对心灵的拷问,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