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迷谷》的一封通信 陈宣良
userphoto

2023.01.06 美国

关注


  关于《迷谷》的一封通信

                                  陈宣良 

  《迷谷》台北尔雅版,1999。                              

小按:多年前陈宣良兄这封谈论拙作《迷谷》的文字,毕竟是哲学家之见,窃以为是关于《迷谷》的诸论中最见深度和见地的文字,却因从未示人而“藏在深山人未识。”曾向某几位论者言及,都曰:何不刊发出来让大家瞅瞅?——诚哉斯言。

                                                                                                                          苏 炜

苏炜:

有多少年没有联系了?你一家人都好吧?

看了你的《迷谷》一直想给你写点什么,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你的网址。

可惜我不是文学批评家,没有办法写出内行的文字。

我欣赏的,主要也不是关于文字和小说艺术方面的,因为在这方面我是外行,虽然小马对这方面有颇高的评价。例如,她认为你在描写人在森林里的感受时,所有的感官都调动起来了,甚至包括嗅觉,现在中国的作家很少有这么写的了。

在我看来,你对感觉的这种描写,与我心目中小说的主题很一致。你刻意地想凸现的也许是环保的主题?但我觉得这点不一定很成功。在我看来,你设计了一个相当极端的场景,让人性在这个场景中得到一次充分表演的机会。从文学是人学的角度说,这种设计有非常的意义,也非常有意思。

这是一个从文明退回到“野蛮”(文化意义上的)的场景。文革作为背景,在其中生发出一种更为特殊的意味。

从某个意义上说,文明就是政治化。而文革作为一场政治运动,是我们的文明走到很极端的一种状态。当作为知青的路北平因为自己特殊的境遇被放逐到原始森林中,而遭遇到另外一些可以说与他有近似的共同命运的人们的时候,一种极端的场景就出现了。这些退出了文明生活的人,自然地退回到非政治的状态。当然,在这里生活的人,不是像鲁滨逊在海岛上遇到的野蛮人。这是一些从文明退回到野蛮状态的人。当政治从生活的场景中消失了的时候,中国的比较“纯粹”的“文化”会是个什么样子?《迷谷》中的生活给我们做了一个有意思的思想实验。

《迷谷》北京作家出版社版,2006。

这里,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种与性和婚姻有关的道德关系。由于中国的传统文明社会就是一种以宗法制度为基本结构的社会,婚姻关系在中国社会中有比在西方社会大得多的重要性,它既是一种社会的日常生活中的习俗性的规则,也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意味。这还不仅仅是指古典意义下的“政治联姻”,而是政权对于婚姻的关注一直非常强烈,因为以婚姻为基础的家庭不仅是基本的生活单位,基本的生产单位,其实也是基本的政治单位――在过去年月,没有一个家庭成员的“政治问题”是不影响到家人的。家庭关系的稳定,因此是一个“政治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权关注婚姻伦理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正是因此,当政治不再起作用了的情况下,婚姻道德或者婚姻伦理的解体成了一个很醒目的事件。这也正是我关注小说的女主角阿佩的作为的原因。从你的思想实验来看,从阿佩与她周围的几个男人的关系来看,这种伦理的解体并不意味着道德系统本身的解体,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秩序仍然存在着,例如这个集团中的人对他们死去了的首领的敬重,他们的各种禁忌,等等。这种秩序,如果从人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的角度来看,也许正是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发展到文明社会所走过的路。但是,这里的种种关系已经不是一种政治关系,从政治上说,巴灶山林里的人是平等的,这里的各种类似道德规范的法则,还只能理解为一种“文化”,如果我想以道德的眼光来看待这些规范,它实在比文革这种强烈地把一切都高度政治化的情况下反映出来的“道德”要“文明”得多了。从历史科学的概念的意义上说,极端的“文明”也可以造成极端的蒙昧。在类似文革的极端“文明”(因为极端政治化了)之中,人正是如此这般地回到了“野蛮”状态。我们实在是可以这样从这里来重新理解我们的文明之野蛮的。

西方人现代化过程,也存在一个婚姻关系不断松懈下来的过程,古典西方文学中以这个题目所做的文章实在是最多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种“解放”和“松懈”反而意味着进步,人类道德的进步与这种关系的解体之间是有一种特别的关系的。

萨特认为,性关系是人类的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这是因为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不用借助任何中介的直接的关系,因此,从人对性关系的态度中,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人类社会关系的类型。道德,作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法则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以性关系的规范为典型象征的。反过来我们也总是看到,各种丑闻中,也总是与性有关的丑闻最有打击力。



小说中,阿佩的行为与任何文明社会的道德都是不相容的。然而——直白地说,它反而似乎一直就是人类关于性关系的理想状态的表现。其实,就是莽林中的这些逃离了文明社会的人,对她的这种做法,也不是能够绝对地接受的,所以才有了小说中“斗鸡”前后那些有趣的争斗。但是,就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政治关系”,他们的矛盾——哪怕是很激烈的“见血”,也就显得非常简单,解决的办法也非常简单,它并没有变成一种毒化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东西。

我以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使是在原始人类中间,也会有你死我活的时候。但是,只要不是刻意地去“经营”各种关系,这种种的关系,无论显得多么“野蛮”,也不会像我们现代人的关系这样往往令人作呕。

《迷谷》英译本,美国小啤酒出版社版,2018。译者: 温侯廷(Austin  Woerrner)。

自然即是美。自然的关系,总是会产生某种美感。从“生活情趣”这样审美的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发现以政治化为基本特征的“文明”对于人性的破坏。中国文化的底蕴,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在这种哲学的引导之下,人对于感官享受的追求本应是一种人生最高的境界。从孔子说的 “食色性也”和 “食不厌精”,到民间传说中天仙下凡追求人间的男女之情,都说明中国人的这种世俗至上的态度。在原始生活的情况下,人们的感官本身是完全开放的,人用所有的感官去感受自然给予人的一切享受。然而,文明发展的过程,却变成了感官萎缩的过程。当食色变成了一种“政治”或者“文明”必需规范的东西的时候,它们就演变成了各种关系,或者直接说,变成了各种政治关系,食色也就脱离了它们的“自然”,脱离了它们的本性。其实,文学所要描绘的,说到底就是人的食色,而现在,我们的文学所描写的,我们的文化革命所造成的,已不再是人的感触,不再是人的食色本性,而变成了各种“关系”,而且,这种种令人恶心的关系,不仅是文学以文字描述的对象,而且成了文学“创作”行为的法则,真是双重的恶心。

你的思想实验把人的关系简单化之后,美感就自然地出现了。巴灶山林中人和自然之间所呈现的美感,是令人快意会心的。回到刚才小马所说的,你对人的感官的应用,在现当代文学的创作中应该也有双重的意义。对莽林的描述,因为张开了所有的感官,就变得“有声有色”,不仅可以直接地用电影的方式再现,而且,对莽林的这种描写就有了一种深度,读者不仅是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浸润进这样一种自然环境,对人的心灵会产生一种震撼。这样真切描述出来的情境、氛围,也使得以自然为原则的发生在这里的奇情故事,有了一种很强的说服力。现代中国的许多小说家,已经不再愿意再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了。无论写什么。都用简单的对话了事,甚至整本的小说就是一些对话。我不知道,用这样一种简单的对话方式,真的能否让文学担当起解放人的心灵的重任。

这样描写出来的自然会给人带来美感,但是,你并没有刻意美化它。从物质生活的意义上说,这种莽林中的生活之艰难,在小说中也是一目了然的。但是,正是这,更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问题:明知是这样一种情况,人们为什么还要逃离“文明”呢?他们只要愿意,每个人物几乎都是可能回到社会中来的,然而,他们仍然选择了莽林中的生活。也许,这也可以说是孔子的“苛政猛于虎”的现代版吧?

中国的现代改革的过程,实在是一个政治从社会生活中逐渐疏离的过程。按考古学家张光直的说法,中国是通过政治程序进入文明的,与西方预估技术和贸易程序进入文明是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因此,中国的政治与西方的政治从传统上说就有不同的本质。在中国,“政治是统帅”是一个传统验证了的真理,因此,在中国,我们总是自然地感到政治生活渗入到生活所有的领域中。当然,这样的现代化过程也会同时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落。但是,传统就是传统,它是不会完全消失的。从现代的生活中如何“还原”出中国文化的底蕴?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工作。你的思想实验实在很有意义。

不多写了。限于时间,我本来曾想过把你小说引出的话题,写成一个类似评论或理论探讨一类的文字的。

总之,我很喜欢你的这个东西。

散文集也收到了。我会好好读的。

陈宣良

2004/2/17

*  陈宣良,西方哲学博士,中国大陆旅法学者。保罗.萨特《存在与虚无》中译者。

输入文字

我多么想念你走在我身边的样子

想起来我的爱就不能停止

南京的雨不停地下不停

学者、旅美作家苏炜

苏炜,旅美作家、文学批评家、学者。1977年入读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赴美留学,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文学硕士,并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中心担任研究助理。上世纪90年代访学于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现为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高级讲师、曾任东亚系中文部负责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与人间的关系和距离
人性第二十【人与人之间只是利益关系】
闲谈莫论人是非
【儒风新韵第十七期】孟子论性善与性命
闲话“好色”
食色,自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