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中科大将单原子催化剂的负载量提高到7.5%”的补充说明!

2018年03月20日,纳米人报道了中科大曾杰和张文华团队在Nature Nanotechnology的一项研究工作(原标题:破纪录,中科大将单原子催化剂的负载量提高到7.5%!)。现补充说明声明如下:

 

1.关于标题“中科大将单原子催化剂的负载量提高到7.5%”


该标题为纳米人编辑所起,主要是希望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单原子催化剂的相关问题。由于学识有限,加上时间仓促,没有完全表达出原文的科学意义,并给部分读者造成一定误解。为了保证学术的严谨性,也为了进一步加强纳米人的专业性,特此说明:

 

1)文章的立论。本文关键在于发现了单原子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即使是单原子,也并不是“孤军奋战”。高负载量的催化剂只是作为一个研究平台,合成难度并不是很大,并非是文章的主要亮点。

 

2)近邻的定义。近邻并不只是几何上的距离,还有化学上的意义。研究人员认为Pt原子和与它配位的S原子共同组成一个活性位点。如果两个活性位点重叠或相邻,形成Pt-S-Pt或者Pt-S-S-Pt结构,则称两个Pt原子为近邻Pt单原子。否则称为孤立Pt单原子。

 

3)关于patch。文章也研究了类似硫化铂这种情况,发现如果三个以上Pt单原子聚集在一起(研究人员称为patch),那么它们反而活性不高。性能最好的还是孤立的近邻Pt单原子对这种情况。这可能是因为单原子的heteroatom effect,原子的非对称性才会产生非对称的自旋态和电荷密度。

 

2.关于单原子催化剂的概念


所谓的单原子催化剂,实际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最接近的英文单词叫做“single-atom catalyst”,最早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涛院士团队提出。类似的术语还有“Atomically dispersed supported catalyst”、“Single site heterogeneous catalyst”、“Site-isolated heterogeneous catalyst”等。


在学术界,由于学术水平良莠不齐,学术观点不甚统一,导致这几个英文术语混用比较多。因此,在中文写作环境中,为了保持统一,也因为写作习惯的原因,中文的“单原子催化”,往往是指以上几个英文术语的一个统称。


详见文章:“如何定义单原子催化剂!”

 

3.关于错别字的问题


纳米人的文章偶尔会出现一些笔误, 也有人指出我们语言组织能力不强。今后,我们将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上次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名字出现笔误,虽然我们知道化物所的同学不会真的生气,但还是要致以最诚挚的歉意!

 

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监督我们,不论是关于错别字,还是在学术传播的严谨、严肃和规范上,都不要让我们走偏啦!



纳米人编辑部

2018.03.2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科院大化所制备出高温稳定高载量单原子催化剂
吴宇恩课题组AM:用于多相催化的单原子催化剂的通用设计理念
单原子分散催化剂的三个界面问题!
低铂燃料电池的单原子和分级孔隙气凝胶限域策略
[Nat. Chem.] 石墨烯量子点负载高含量单原子催化剂
他,第60篇JACS!将纳米颗粒“妙变”单原子催化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