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土坯房—时代的烙印

文/龙秀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国家正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百姓的日子过得拮据而艰辛。吃喝穿戴政府都按人口,按数量供给于百姓,城乡差距较大,光从外观的住宅上就能体现出来。乡村小镇随处都坐落着土墙瓦面的土坯房。除了单位的职工住宅外,能住上砖石到顶瓦房屋的寥寥无几。

那个年代的苏北地区尤为贫穷,而我的家,就居住在苏北最北边连云港下面的杨集小镇上。

从杨集供销社东边的巷子向北,走到巷尾就到了我家。我家的小路对面是供销社的洗澡堂,洗澡堂是杨集周边方圆十几公里以内唯一的一所公共浴室。洗澡堂门前有一个小广场,小广场是杨集街远近闻名的露天书场。

我家原先是和奶奶以及几个大爷都居住在供销社身底下的祖宅里,由于镇上新建供销社,选上了我家的祖宅位置。一拆迁,就把一个大家庭分成了几个小支,各自都选好喜欢的位置,各奔东西的分散开来。

由于那个年代的经济条件所致,小镇上的居民,大部分人家建造的是土坯房。土坯房虽然简陋,但也有它的优势,因为墙体厚,太阳晒不透,还能避风挡寒,有冬暖夏凉的舒适感。那时候,虽没有驱寒防热的电器,但也没感到冬天有多冷,夏天有多热过。

拆迁时,由于哥哥姐姐们还小,家境和普通的小镇居民一样,只盖了两间土墙瓦面的土坯房,旁边搭一间小锅屋。

我是拆迁房里的第一个新生儿,这新建的土坯房,自然也就成了我的同龄伙伴。

七十年代初期,由于我们兄弟姐妹四人渐渐大了,两间土坯房也略感拥挤。妈妈亲自动手,给家里又增添了两间土坯房。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盖土坯房拓土筋(砌墙用的长方体土块)的过程,感觉挺好玩。而拓土筋也是费工费力的大工程,土筋要做够盖两间房的数量,要耗费两个多月的时间,如果遇上阴天下雨,时间还会拖延得更长。

我家周边的泥土粘性好,属于黄油泥,砌成墙体结实而耐久。这给妈妈挖泥省跑了很多的路,我家向北二三十米远的小河边随便挖,都是粘性好的黄泥。

妈妈天天一个人挑着两只水桶,带着铁锹,把泥一锹一锹挖到桶里,又一桶一桶把泥挑到洗澡堂门前的小广场上。挑到大大的一堆够做一批土筋时,拉来了准备好的麦壤(小麦的外壳子)倒在黄泥一起,用铁锨把泥和麦壤慢慢拌均匀。然后,把泥堆中间拔个大塘,再到河边挑水倒进塘里,用铁锨一下一下翻拌,使水均匀的渗透到泥土里。

泥水拌匀后,妈妈就脱掉鞋子赤着脚进到泥里踩拌,直到把泥踩拌细腻的黏糊在一起为止。她借来了长方体的土筋模具,宽大约一尺左右,长大约一尺三四左右,厚大约有三四寸。模具放在打扫干净的地面上,把模具里倒满泥,用泥抹把上面的泥刮平整,轻轻拿掉模具,再拓下一块,就这样周而复始,把地面可用的空间整齐的拓满土筋。

土筋被太阳晒凝固到大半干后,铲起来挪到一起立起来继续晒。腾出地面再拓下一批。

几岁的我,看妈妈拓土筋忙碌,天天在她前前后后的雀跃,一步不离的看她挖泥、和泥、挑水、踩泥、拓土筋。还经常心血来潮的脱掉鞋子冲进泥里乱踩,喷了满裤子泥浆后,提着裤腿就往河边跑。

那时小,太顽皮,帮不上妈妈什么忙,反而添乱。也根本不能理解妈妈的辛苦。而她再苦再累也不言语,哪怕手磨出水泡,肩头担出淤血,脚被刺扎破,也从不喊父亲和我们小孩子去帮忙,天天都是一个人默默的劳作。

土筋似干未干的时候,最怕那些小捣蛋鬼搞破坏。那个年代小孩子除了扮家家、躲找找、踢毽、跳绳、捣拐、打溜溜蛋,没有更多可供我们娱乐的东西。

特别是男孩子,脑子里尽蹦出些五花八门的怪招,大人一不注意,就会搞出一些蹊跷八怪的事情,来充实他们的好奇心。

广场上只要有谁家拓土筋,土筋上就会留下他们一溜深深的小脚印。当回头再看到自己恶作剧的战果时,心里还暗暗自喜。

当然,我妈妈起早贪黑拓的土筋也没有幸免于难,有多少土筋上都留下他们的小脚印。

到了八十年代初期,哥哥姐姐们都离开家去了外地工作,我独打独开的包揽了一个房间,成了土坯房里的小霸主。

爱美的我,很早就知道把房间打扮美美的。每年春节来临前,都会买来几十张大白纸,用面粉做一盘浆糊,把大白纸一张一张粘贴在墙上,又买几张明星画贴上,那灰暗的土坯墙面一片雪白,房间一下子变成了明亮的小天堂。

那些年,虽然生活不算富裕,但在这温馨的几间土坯房的小院里,留下了我童年、少年、青年时代最美好的回忆。

到了八十年代末期,我出嫁后就离开了我同龄的土坯房。四五年后,妈妈也因病离开了那个她亲手精心建造的土坯房的家。

她这一走,也带走了我心中家的那份幸福和快乐。虽然父亲还居住在里面,但每次回去,心里总有一种失落感,感觉没有曾经的那份温馨和祥和。屋里也平添了几许苍凉,让我无心长时间在那里逗留。

后来,二哥工作多年后,积攒了余钱回到老家,把土坯房重新翻盖成砖瓦房。在这新房里,父亲也只住了年把就走了。

从此,和我同龄的土坯老屋永远的消失在我的视线里。土坯房里父母膝下的那份温馨和幸福,再也无处寻觅。

童年的故事就像一幕美丽的神话传说,在血脉里流淌。那片古老的土坯老宅,也随着老一辈那代人的身影沉眠于地下。

小镇的土坯房,给那个清贫的时代,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献铎:四十年前社旗县尧良公社二三事
第152篇:土坯房
家乡的土墙
拖土坯
中国·林州 土坯房
泥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