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纪大并购”成就全球最大油企
“世纪大并购”成就全球最大油企
字体:[大][中][小]
编者按:今年,俄罗斯能源界的热门话题一直围绕TNK-BP最终会花落谁家,而最近这桩纠缠近半年的收购案终于落下帷幕。俄罗斯石油成为TNK-BP的新主人,而BP也因此得以在俄罗斯石油占有“一席之地”。在这场全球能源争夺赛中,到底谁是最后赢家,读者还要拭目以待。
2010年,BP遭遇墨西哥湾漏油事故
2008年,TNK-BP总裁戴德立被俄罗斯扫地出门
2011年,BP与俄罗斯石油完成总价超过150亿美元的股权置换
2003年,TNK-BP奠基,BP投资80亿美元,拥有50%股权
2008年,TNK-BP石油产量增加33%,日产原油160万桶;同时,股东间矛盾公开化
2012年10月22日,高达550亿美元的“世纪大并购”正式对外公布
中国石化报2012年12月14日讯 俄罗斯石油公司计划以550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俄罗斯财团与BP的合资企业——TNK-BP的全部股权,此次并购由于标的额巨大,被业界称之为“世纪大并购”。这不仅使俄罗斯石油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企业,而且也为BP解开了TNK-BP这个困扰其多年的心结。
俄罗斯石油斥巨资收购TNK-BP全部股权
“世纪大并购”成就全球最大油企
近日,俄罗斯石油公司计划以550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俄罗斯财团与BP的合资企业——TNK-BP的全部股权,此次并购由于标的额巨大,被业界称之为“世纪大并购”。这不仅使俄罗斯石油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企业,而且也为BP解开了TNK-BP这个困扰其多年的心结。
恩怨往事
位于西伯利亚的TNK-BP被认为是BP在“布朗时代”因冒险式扩张结下的恶果。2003年秋季,国际油价徘徊在30美元/桶的低位,时任BP首席执行官的约翰·布朗飞抵莫斯科,为该公司与俄罗斯企业合资创建的TNK-BP举行奠基仪式。当时,BP共投资80亿美元,与俄罗斯几大亿万富翁组成的AAR财团在TNK-BP各占50%的股权。
当时布朗虽然充分意识到该决策的高风险,但能在俄罗斯这个国家为BP博得一席之地,仍使他兴奋不已。布朗乐观地认为,BP这趟快车将使俄罗斯真正加入到全球能源市场。
然而,布朗的乐观为时过早。虽说TNK-BP成立后的确迅速为BP带来了可观的回报——2003~2008年,TNK-BP石油产量增加了33%,达到日产原油160万桶,跃升为俄罗斯第三大石油公司。但同样,布朗的高风险决策也逐渐暴露出缺陷,随着利益的增长,股东之间的矛盾白热化、公开化。
金融寡头与BP在TNK-BP的发展战略、项目投资、人事安排上都严重不对路,而公司对半开的股权结构也使得股东之间的矛盾成为难解的死结。俄方希望TNK-BP走国际化路线,积极进行海外并购;而BP则希望合资公司将重心全部放在俄罗斯国内的石油开采领域。事实上,从BP的角度而言,它并不是想建立一家新公司,因为帮助一家俄罗斯公司向国际市场扩张,就意味着为自己打造一个竞争对手,这是BP不愿看到的。
在争斗中,金融寡头希望BP交出运营管理权并减持股份。为此,2008年,时任TNK-BP总裁的戴德立曾尴尬地被俄罗斯扫地出门。当时,俄罗斯方面“驱逐”戴德立的理由是:这个美国人行事太过独断专行,将一个俄罗斯、BP各占50%股份的公司操作得像是一个BP在俄罗斯的分公司。
但是,BP并没有退缩,毕竟TNK-BP占了BP集团总储量的27%、总产量的29%。自戴德立被迫辞任TNK-BP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后,BP与俄方股东的矛盾冲突仍然继续。
剑拔弩张
2010年,在BP遭遇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后,BP把其在俄罗斯的发展看做是复兴之路上的重要一步。2011年1月14日,在普京的祝福下,BP与俄罗斯石油签订了合作开采与股权置换协议。双方协议合作开采俄属南喀拉海(北冰洋的一部分)12.5万平方公里海域内的深海石油,并约定截至4月中旬,完成用BP股权的5%交换俄罗斯石油股权的9.5%、总价超过150亿美元的股权置换。
对BP而言,在美国业务遭受重创后,与另一能源大国最重要的国有石油公司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无疑令人振奋。但好的开头并不意味着好的结局,TNK-BP的俄方股东AAR财团立刻对该协议表示反对,认为BP此举违反了此前与其所订的合同条款,并上诉至伦敦高等法院。随后伦敦高等法院决定交由独立仲裁机构裁决,最终协议遭到瑞典一家仲裁法庭的否决,BP竹篮打水一场空。
正是由于这一系列不愉快的合作,BP方面决定放弃在TNK-BP的资产。2012年6月,TNK-BP首席执行官弗里德曼宣布辞职,他表示:“目前该公司的股份结构已失效,双方的矛盾导致公司董事会陷入瘫痪,无法正常运作。”
这一次,戴德立终于决定要完全扔掉这只“烫手山芋”。弗里德曼辞职4日后,BP正式对外宣布:向其在TNK-BP的俄方股东通报准备出售股份的决定。虽然BP强调“不保证交易能够完成”,但外界都明白,能接盘的只有拥有非同寻常政商资源的巨无霸——俄罗斯石油。
果然,10月16日,已变身为俄罗斯石油总裁的俄罗斯前副总理谢钦飞赴伦敦正式宣告了外界的猜测成真。很快,BP董事会通过了谢钦带来的收购方案,再经过克里姆林宫的点头批准后,这桩高达550亿美元的“世纪大并购”在10月22日正式对外公布。
共赢结果
按照双方公布的声明,俄罗斯石油将斥资171亿美元,并拿出12.84%股权,换取TNK-BP50%的股权;BP则拿出48亿美元,以每股8美元的价格,购入俄罗斯石油5.66%的股权。同时,俄罗斯石油还将出资280亿美元收购AAR财团持有的TNK-BP其余50%股权。交易完成后,俄罗斯石油将实现对TNK-BP的100%控股。
交易全部完成后,俄罗斯石油将得到TNK-BP优厚的资产和可见的巨额利润,其日产量将达460万桶石油当量,超过中国石油、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第一大上市能源公司。而BP持有的俄罗斯石油股份将达到19.75%,成为仅次于俄罗斯政府(目前持有70%的股份)的第二大持股人,并可能得到俄罗斯石油董事会的两个席位。《金融时报》称,“这将有助于保障BP未来几十年在俄罗斯的发展前景,因为该公司可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未开发油气资源的部分权益”。专家也表示,虽说BP放弃了一个极具价值的资产,但同时也让它远离了复杂的政治问题。而通过该交易得到的现金,还可用于解决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遗留问题。
在双方实力均有所增强的同时,双方共同的事业也有了更美好的愿景。开采北极地区的石油,一直是俄罗斯政府新石油勘探战略的重要部分,但技术和资金上的空缺一直阻碍这一计划的进行。进入俄罗斯北极勘探也曾是BP与AAR集团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而与AAR集团的合作冲突,导致该目的始终未达到。此次双方的合作,必将在北极石油开采领域开创新局面。
俄罗斯石油独吞TNK-BP,推进能源国有化战略
重塑国有巨头 增强石油话语权
独吞下TNK-BP后,俄罗斯石油跻身国际石油巨擘的行列,力压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上市企业。《BP世界能源统计》显示,2011年,俄罗斯全境拥有石油储量882亿桶,占全球总储量的5.3%,石油产量达1027万桶/日,居全球首位。通过收购TNK-BP,俄罗斯石油可控制俄罗斯境内近50%的石油产量。
俄罗斯石油现任总裁谢钦曾是俄罗斯副总理,被外界普遍认为是总统普京的“影子”。谢钦虽负责这场世纪并购案的前台操刀,但显然普京才是这桩天价买卖的总导演。通过掌控TNK-BP,普京成功将自己的“能源国有化”战略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俄罗斯下一步的石油外交奠定了坚实基础。
寡头时代的终结
叶利钦时代,其容许拥有权势的富豪和接近核心层的野心家分割俄罗斯的国有资产,并促使他们成为俄罗斯最富裕的阶层——寡头阶层。但普京上台后,局面发生转变,特别是随着石油等资源收入的快速上涨,政府逐渐意识到必须将资源收入控制在自己手中,于是加大了对战略资源和产业的控制力度。2003年逮捕俄罗斯前石油寡头霍多尔科夫斯基、2004年肢解俄罗斯最大私营石油公司尤果斯、2005年收购另一寡头阿布拉莫维奇控制的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再到这次收购TNK-BP,普京的能源国有化战略进行得有条不紊。
专家表示,此次收购行为是普京加强对战略产业实施国家控制政策的自然延续和体现,虽说普京春季才重新入主克里姆林宫,但俄罗斯政商关系的基本模式仍将是国家和官僚阶层对经济的深度介入,并伴随着一定限度内对私有企业发展的鼓励与支持,叶利钦时代的寡头经济模式已一去不复返。
《泰晤士报》称,俄罗斯石油正是普京计划的核心——重塑国有巨头。此次收购后,俄罗斯石油的产能将大幅扩大,可为俄罗斯政府提供更多的预算内资金,这对普京体制而言十分重要。用俄罗斯政治观察家卢基扬诺夫的话讲,“对普京而言,国家对能源产业的掌控能力越大,其执政信心就越强”。
增强全球话语权
有石油作武器,俄罗斯话语权得到了增强,它可在欧洲、远东等多个市场更猛烈地向对手发起进攻,这为已发生巨变的全球石油格局增添了新变数。
自美国爆发“页岩气革命”后,其国内的石油天然气产量大幅攀升,2011年更是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在页岩气革命的狂潮下,那些过去开采不经济的非常规油气,如页岩气、页岩油的开发变得可行,而且由于开采量巨大,使得北美天然气价格远低于国际价格。
被逼无奈,俄罗斯不得不在传统的欧洲天然气市场上降低气价,以巩固原有的市场份额。一位跨国石油公司高管分析说,“俄罗斯石油急于增强自己的话语权,也许是出于应付这种局面的考虑”。因为一旦这些低价资源冲入国际市场,势必对中东、俄罗斯等传统石油出口地造成致命威胁。俄罗斯石油收购TNK-BP后,就可在欧洲、远东市场掌握更多话语权,因为受远距离运输、油品品质等因素的影响,它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冲”美国非常规油气的威胁。
在俄罗斯石油收购TNK-BP后,俄罗斯政府可借该公司在国际能源市场与各国彼此制衡,并在北极资源开发上掌握更多主动权。2011年,TNK-BP就曾打算与俄罗斯石油共同开发北极圈的资源。而收购完成后,随着俄罗斯石油在地区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想要参与北极圈开发的企业,不得不将其视为北极开发的重要合作对象。正如日经中文网所言,俄罗斯石油主导着丰富蕴藏量的北冰洋油田的开发,外资要想参与开发,必须强化与俄罗斯石油的关系。
这就是俄罗斯
随着BP在俄罗斯石油中持股权的扩大,其也被英国媒体称为“与俄罗斯政府最亲密的西方企业”。此次出售一方面可帮助BP支付2010年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持续清污成本和相关罚款;另一方面,BP也希望凭借与俄罗斯石油的亲密关系,使其在俄罗斯不断扩大的石油天然气储备中分一杯羹。
不过,《金融时报》则表示,有人担心BP是从一个火坑跳进另一个火坑,即便有了20%的股权和董事会席位,BP依然难在俄罗斯石油的运营中说上话。“他们在俄罗斯石油会有一席之地,但仅是初级投资者,没有控制权。”英国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经理斯蒂芬·索恩伯认为,俄罗斯石油是国有企业,将服务于俄罗斯政府和人民,BP在决策上不会有太多分量。
纵观TNK-BP收购事件,不难发现,造成AAR与BP今天水火不容的局面,其中不乏俄罗斯政府对BP的打压、排挤,BP曾抱怨过,俄罗斯政府对TNK-BP矛盾的不作为。事实上,对于这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局面,俄罗斯政府乐见其成。因此BP应清醒地认识到,其合作伙伴只是从AAR财团换成了俄罗斯政府,它面临的是更强大的对手,只要推行能源国有化战略的背景没有变,普京政府对外资的利用政策可能随时改变。
其实,随着资源国有化运动的蓬勃开展,国际石油公司在资源国的政治风险越来越大。在20世纪60年代初,刚成立的国家石油公司只拥有全球油气探明储量的1%,而随着资源国有化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今天的占比已接近80%,这也是失去上游资源的国际石油公司拼命挤向资源国,而资源国的国家石油公司却愈发强硬的原因所在。
就像如今的伊朗,政府还严禁外国公司获得伊朗石油资源的完全开采权。按照伊朗政府十年前创建的返销体制,无论石油公司在伊朗境内勘探到哪块油田,都必须在量产时把油田交还给伊朗的国家石油公司。
在此背景下,所有人都对BP能否在俄罗斯石油行使话语权表示怀疑。除此之外,BP一直关注的北极开发问题,也有人劝其别高兴太早。有人认为,在取得俄罗斯政府的支持后,BP也未必能顺利达到进入北极的目的,因为BP并不是唯一获得北极石油开采权的公司,在它之前,俄罗斯石油已与埃克森美孚、埃尼公司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达成了勘探开采协议。值得注意的是,在与这3家公司的协议中,俄罗斯石油的算盘打得很精,它只负责取得合法勘探开采的许可证,而勘探的成本和风险则由合作公司全部承担,BP可能也不会例外。迄今为止,埃克森美孚在北极地区的勘探已花费数十亿美元。按照收购股份比例,如果在北极的勘探取得成功,俄罗斯石油将得到大部分利润。因此,BP在北极的收益,也许远没有它预计的那样可观。
正如BP的一名知情人士所言:“从开始到现在,没人认为BP在俄罗斯的工作是一帆风顺的,合作并不是无风险的,但这就是俄罗斯。”(陆鱼 易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米哈伊尔·弗里德曼
北海石油投资热“卷土重来”
2012国际石油大事回眸
秋明油田:BP另一个伤心地
俄罗斯石油减产刺痛市场神经
乌日篇--乌克兰变局为何日本最郁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