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业兼并重组与产能过剩背后

行业兼并重组与产能过剩背后

2013-01-30 08:47:06 中国科学报 作者:道田  微博评论 浏览次数:52
字号:T|T

1月22日,由工信部、发展改革委、国资委等多部委联手的九大行业并购重组计划宣布启动。据悉,九大行业包括钢铁、水泥、汽车、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造船、稀土、电解铝和农业等,共涉及900家左右上市公司,占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一半,总市值超过4万亿元。此举动作之大、影响之深可见一斑。

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导致出口疲软以来,我国多个行业都爆出了产能过剩的传闻,从农业、工业到信息产业,从传统产业如电解铝到新兴产业如太阳能,几乎鲜有例外,导致大量行业企业陷入恶性市场竞争,国家经济健康运行面临严峻考验。因此,多部委此番联合行动的出发点不难理解。

然而,现阶段所谓的产能过剩需要历史地看、辩证地看、动态地看。

以钢铁行业为例,2003年之前的几年,钢铁行业火暴到几乎“一天一个价”的程度。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当时我国的钢铁产量从入世前的1.3亿吨暴增至2004年的2.9亿吨。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多个行业爆炸式的增长令决策层担忧,并形成了“投资过热”的共识,于是2004年开始了令人记忆犹新的宏观调控,譬如常州耗资上百亿元、产能达840万吨的“铁本项目”被紧急叫停,戴国芳等大批“对抗调控”的商人不但黯然离场甚至锒铛入狱。然而,即使在调控的风潮中,我国的钢铁产能和效益仍不断上扬,从2005年的3.5亿吨进一步提高到2007年的4.8亿吨,大量体制内钢企在扩张中获取了暴利。

钢铁行业只是众多行业的缩影。历史其实已经不止一次让我们反思:我们对产能过剩的理解和判断是否准确到位?

实际上,产能过剩是个伪命题。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仅为50%,随着中央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当前产能的消化已成必然。

但产能过剩这个表象所掩盖的实质是,由于收入差距过大、两极分化导致内部需求短期内跟不上。高收入群体的一般需求已经饱和,对其更高端的需求,如奢侈品,国内企业大多还无法提供,而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基数仍然较大的农民群体,对于大量的工业产品还无力消费,于是市场横盘,很多行业进入盘整期。

因此,化解所谓的产能过剩,更重要的是改善收入分配、提高消费水平,充分挖掘需求,使盘整期尽可能地短暂,实现软着陆。同时,针对低端产品有余而高端产品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引导企业加大产品技术创新力度,牵引推动消费需求的升级。

从政府角色看,如果宏观调控仅仅指向产能,就会像某些时候我们的证券市场监管部门以股指作为调控目标一样可笑。市场运行的健康与否,不在于股指的高低,而在于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指能否真实地反映经济运行情况。

同理,产能过剩也只是个结果,仅仅针对产能过剩的调控无疑是粗暴而徒劳的,就像灭火没有对准火的根部,治标而难以治本。

实际上,现阶段产能过剩的背后是多个行业小、散、乱和低端重复的现状。国家推动九大行业兼并重组,意在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行业集中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比如钢铁行业到2015年前十家钢铁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要达到60%左右,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以及6~7家具有较强区域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理想是美好的,引人深思的问题是,行政主导下的企业外延式扩张能否提升企业内生的创新力进而转化为外在的竞争力?能否真正避免重组后的企业继续大而不强地存在?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恐怕更需要市场推动下的企业内涵式扩张,让市场真正起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钢铁等九大行业兼并重组方案今启动 涉及900上市公司
一根藤上俩苦瓜,宝钢武钢能合出啥味道?
【聚焦】宝钢武钢世纪大合并获批,钢铁业兼并重组大幕开启
宝武能否描摹出“钢铁超级巨无霸”?
八大行业重组是“化学”而不是“物理”命题
内陆钢铁业兼并重组意见本周出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