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BP世界能源展望(2017年版)发布,和油气相关的干货都在这儿了

记者丨崔茉

核心观点

No.1  受发展中国家的繁荣增长所驱动,到2035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加约30%,但部分增长会被快速提升的能效所抵消;

No.2  技术进步和对环境的关注正在改变一次能源需求结构,但在2035年之前,石油、天然气与煤炭仍是主导能源;

No.3  天然气的增速超过石油和煤炭;液化天然气(LNG)的迅速扩张很可能导致以美国气价为基准的全球一体化天然气市场的形成;

No.4  石油需求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到21世纪30年代,非燃烧使用的需求将取代交通需求成为需求增长的主要来源;

No.5  电动汽车的日益渗透和出行革命的蔓延将对未来石油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BP世界能源展望(2017年版)》(以下简称“《展望》”)中文版今日在北京发布。《展望》着眼于长期能源发展趋势,并对世界能源市场在未来二十年的发展作出预测。

《展望》预测,到2035年中国将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6%,占全球净增长量的35%。

中国是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且是过去二十年世界能源增长的最重要的来源。但是随着中国转向更加可持续的增长路径,其能源需求正在改变。

中国能源需求预计在展望期内以年均不到2%的速度增长,而过去20年为年均6%以上。

需求增速的放缓部分反映了经济增长放缓:展望期间,GDP年均增长率预计接近5%,约为2000年以来年均增速的一半。

需求增速放缓也反映了能源强度持续显著下降,这得益于中国经济活动逐渐从能源密集型工业转向更加节能的消费和服务活动,以及政策驱动能效进一步提高。

展望期间,中国能源强度年均下降3%,远快于预期的全球平均水平,到2035年将向美国水平靠拢。

煤炭在中国能源需求中的份额将从2015年的大约三分之二降至2035年的不到45%。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仍将是

拉动世界经济的主要能源来源

《展望》指出,2015至2035年,全球能源需求预期增长30%左右,年均增长1.3%。然而,能源需求的这一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全球GDP年均3.4%的预期增长速度,这反映出了由于技术进步和对环境的关注使得能效得到提升。

虽然预计未来二十年非化石燃料将占能源供应增长量的一半,《展望》预测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仍将是拉动世界经济的主要能源来源,占2035年能源供应总量的75%以上,而2015年这一比例为85%。

尽管在展望期内石油需求预期将逐渐减缓,但仍将以年均0.7%的速度增长。交通部门继续消费世界上大部分石油,2035年其全球需求份额仍接近60%。然而,到21世纪30年代初,石油的非燃料用途,特别是用于石化产品的生产,将成为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来源。

“到21世纪30年代,石油需求最主要的增长来源将不会是汽车、卡车或飞机动力用油,而是塑料和织物等其他物品的生产,这一现象和过去相比的确是一大变化,”BP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称。

《展望》称,天然气需求的增长速度要快于石油或煤炭,年均增长率为1.6%。到2035年,其作为一次能源的份额将超过煤炭,成为第二大燃料来源。在美国LNG增长的带动下,页岩气产量占天然气供应增量的三分之二。由于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供应增加,LNG增长预期会导致以美国气价为基准的全球一体化天然气市场的形成。

由于中国转向更清洁低碳的燃料,预计到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中期,煤炭消耗量将达到峰值。印度是最大的煤炭需求增长市场,其在世界煤炭需求中的份额从2015年的约10%上升至2035年的20%,增加了一倍。

《展望》还预计,可再生能源将是增长最快的燃料来源,年均增长率为7.6%;受太阳能和风能竞争力提高的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将翻两番。未来二十年,中国将是可再生能源增长的最大来源,其可再生能源增量将超过欧盟和美国之和。

石油:中国占需求增长的一半

从目前到2035年,所有石油需求增长均来自新兴市场,中国市场占一半。

交通部门消耗量约占石油需求增长的三分之二。

新兴经济体中增长的中产阶级对汽车通行的需求增加,超过了提高燃油效率和交通电气化对汽车液体燃料需求的减少效果,使得汽车车对石油的需求量为每天增加约400万桶,约占展望期间全球新增需求的四分之一。

据预测,电动汽车的数量将从2015年的120万辆增至2035年的约1亿辆(约占全球汽车总量的6%)。《展望》构建了两个说明性情景,来考虑对汽车市场产生影响的出行革命:包括自动汽车、汽车共享和拼车。

“电动汽车的影响,以及出行革命的其他方面,如自驾车、汽车共享和拼车,是与石油长期前景密切相关的关键不确定性之一。”戴思攀表示。

石油需求增速放缓与全球丰富的石油资源形成对比。《展望》推测,丰富的石油资源可能导致中东欧佩克、俄罗斯和美国等低成本的生产商利用他们的竞争优势、牺牲高成本生产商来增加市场份额。

天然气:中国进口天然气占总消耗量的比重将升至近40%。

得益于鼓励行业和发电转型的能源政策,煤炭所占份额继续缩小,并向天然气转移。主要增长来自中国、中东和美国。

在中国,天然气消耗量增长超过国内产量,因而到2035年,进口天然气占总消耗量的比重将从2015年的30%上升至近40%。在欧洲,天然气进口份额将从2015年的约50%上升至2035年的80%以上。

《展望》预测,到2035年,LNG供应将迅速增长,将占到天然气交易量的一半以上。这一增长主要来自于美国、澳大利亚和非洲的供应。由于当前开发的一系列项目正在进行中,这一增长的三分之一左右将发生在未来四年。

碳排放:

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政策措施

预计碳排放量将以低于过去二十年的三分之一的速度增长,年均增长率为0.6%,而过去二十年的年均增长率为2.1%,这反映出能源效率和燃料结构的不断变化。

如果这一目标得以实现,这将是自1965年有记录以来,任一个二十年中最低的排放增长率。然而,预计在此期间,能源使用中碳排放在基本情景下仍将增长约13%。这远远超过国际能源署(IEA)450情景的预测——即到2035年,碳排放需下降约30%才有机会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的目标。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BP:2040年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非化石能源四分天下
《BP世界能源展望》2017版
【干货】《BP2035世界能源展望》之中国数据抢先看!
BP 2030世界能源展望(2012年1月)
《大宗商品Ⅰ》——2017《BP世界能源展望》2017-2035
BP世界能源展望:未来20年6大主导趋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