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近血远血

     近血为症状名,指便血之先下血、后排便者 。出血部位离肛门较近,先血后便,血色较红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病脉证并治》:“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景岳全书》谓:“血在便前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广肠,或在肛门。”肠风、脏毒多见之。近血可见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及直肠癌肿或息肉、痔疮、肛裂

参见肠风、脏毒:

肠风

肠风系指一种以便血为主症的疾病 。《黄帝内经·素问·风论》:“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后世用其名而含义不一:

1.肠风指大肠久积风冷所致的便血。《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大肠中久积风冷,中焦有虚热,……风冷热毒,搏于大肠,大肠既虚,时时下血,故名肠风也。” 可用卷柏散、内补散等方。

2.肠风泛指内痔、外痔、举痔、脱肛、肛瘘出血。《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槐角丸治五种肠风泻血: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弩肉如奶名举痔;头上有孔名瘘。”

3.肠风指因风邪而便纯血鲜红的病症。《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亦称为风利。《证治汇补·下窍门》:“或外风从肠胃经络而入害,或内风因肝木过旺而下乘,故曰肠风。”其症便前出血如注,颜色鲜红,肛门不肿痛,或见腹痛、肠鸣。外风可选用槐角丸或柏叶汤;内风宜选用胃风汤或人参胃风汤。

4.肠风指以湿热为主因的下血。《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肠风者,肠胃间湿热郁积,甚至胀满而下血也。宜槐花散,或四物汤加阿胶、山栀、地榆。而其条分缕判,则有风入大肠,留滞不散,夹湿而成者,宜加减四物汤;有阴分虚,血不循经而成者,宜四物汤、地榆散合用。”

脏毒

1.脏毒指一种内伤积久所致的粪后下血。《医学入门》卷五:“自内伤得者曰脏毒,积久乃来,所以色黯,多在粪后,自小肠血分来也。”以粪后下血污浊色暗为主症,可伴见胃纳不振,身疲乏力,舌苔黄腻,脉濡数等。治宜清解热毒为主,选用槐花散、脏连丸、黄连解毒汤、清胃散、防风黄芩丸等方。郁滞重者,亦可先用调胃承气汤加减,次用清化之剂。

2.脏毒指肛门肿硬类似痔漏的病证。《血证论》卷四:“脏毒者,肛门肿硬,疼痛流血,与痔漏相似。”

远血为病证名,指便血之先排便、后下血者。出血部位离肛门较远,先便后血,血色紫黯,或黑色稀便,或大便的颜色发黑 。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景岳全书》谓:“血在便后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于胃。”

因脾气虚寒,不能统血所致者,症见血色暗黑,唇淡口和,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等。宜用黄土汤温阳健脾,坚阴止血。

因阴虚火旺,壮火食气,脾阴虚而肺气燥,失其敛摄之制者,宜用人参清肺汤。

因肝经怒火,肺经忧郁,以致血不藏摄者,用归脾汤加山栀、麦冬、五味,或用丹栀逍遥散加阿胶、桑寄生、地榆。

若虚损不足,下血过多,脾气不固,肾气不强,面色萎黄,手足厥冷,六脉微弱虚浮者,宜大补肝脾肾三经,用人参养营汤补脾,胶艾四物汤加巴戟、甘草补肝,断红丸补肾(见《血证论·便血》)。

摘自:医学百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槐花散【主治】肠风下血,或便后出血,或便前下血,或粪中夹血,血色鲜红者
医学入门
二、大肠病辨证施治
【针知识】这血淋淋的教训,还好有针灸来拯救它!
湿毒久痢:一妇年四十余躭饮无度,多食鱼蟹积毒在脏。日夜二三十泻便与脓杂下。大肠连肛门甚痛,用止血痢药不效。用肠风药益甚。盖肠风有血无脓也。服热药腹愈痛血愈下。服冷药注泻食减,服温平药则若不知。年余待毙
偏方验方 验方新编 卷七脱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