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评 | 影响因子无罪,可怕的是期刊对影响因子等指标上瘾


最近有媒体发表了题为“学术杂志的评价标准到底是什么?”的报道,评述了各种期刊评价方法。我无意批评影响因子,包括同样有评价功能的CiteScore或者Altmetric,实际上这些期刊”评价“办法提供了很多有趣的数据,多方位展示了期刊的现状。我只是想阐明一点:影响因子(或者其他XX因子)对期刊评价的权重太高,可能会导致科技期刊其他方面的投入不足,造成期刊的畸形发展。

每年都会有针对期刊的各种指标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排名,并被冠以“中国科技期刊XXXX”的名义发布。可是,到底是谁才有资格评论学术期刊?学术期刊是为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传播服务的,这也是很多期刊的宗旨,所以能够评价学术期刊的只有从事学术研究和学术传播的人群。

我们在追捧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可是科研人员又是怎么想的?影响因子高的期刊,都有自己的风格,一言不合就退稿,很多刊的初审退稿高达到90%。这篇稿子2年内可能没有引用,退稿!这篇稿子不属于热点领域,引用可能不高,退稿!这篇稿子的作者好像没有发表过什么高被引的文章,退稿!期刊发表体量有限,退稿!(或者推迟到明年发表)

如果说高影响因子的期刊给了作者更高的论文被引机会,但对整体科研人员来说发表的机率却小到可以忽略。还是WOS数据库的数据,2016年共收录564万+篇的论文,但影响因子排名前20的期刊只发表了4000多篇,平均第刊发表200多篇论文(如下图):中国影响因子排名前20的期刊,平均每刊的发文量只有100多一点(如下图)。
 


不同的期刊可以有不同的追求,但如果期刊都以提高影响因子为目标,就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了。最近几年有了PlosOne,Scientific Reports这些发表体量非常大的期刊,但很多人却不太礼貌的眼光对待,在这样的期刊上发表论文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讲。

也有人不拿期刊的影响因子来评价期刊的文章,更多的是关注被引次数,当然这也不尽客观。有些很快就被引,而且引用次数多,但有的论文要多年之后才会有人引用。引用次数的多少,时间的快慢,都难以说明论文的价值。一篇论文虽然没有人引用,但作者借此完成了科研的起步,并渐入研究佳境,如何来评价这篇文章的价值?

在我看来,一本优秀的期刊应该能够提供快速、高质量的同行评审,规范、准确的出版,便捷、广泛的传播方式,以及不太高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至于期刊的影响因子,跟一项具体的科研工作能有什么关系呢?

好像说了很多影响因子的坏话,但我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作为办刊人和科研人员不要过于看重影响因子,影响因子不高的期刊上也有好文章,反之亦然。期刊需要影响因子,同时也需要别的东西。

一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就像一片森林里的植物,长得快的树价值也不一定高,长得高的树也不一定人人都需要。如果森林里真的都是一种树,鸟儿会少很多。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晓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176-1063424.html



- END -


来源:王晓峰科学网博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SCI、期刊影响因子和ESI的本质是什么?
[学术与投稿] 学术量化分析的十原则
【科研工具】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与SCI论文的辩证关系
诺奖得主“别把影响因子当回事”的建议不适用于年轻科学家
学术 | 科研学者也不一定了解SCI
影响因子越高,文章就越好?还真不一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