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讲座纪要| 宦游临淮 魂归琅琊:一位西汉县令最后的生命轨迹

 2017年12月13日下午,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玉海研究员执行领队彭峪,应邀为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师生举办了题为“宦游临淮 魂归琅琊-一位西汉县令最后的生命轨迹——青岛土山屯刘氏宗族墓地最新发掘成果”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系主任吕静教授主持


主持人吕静教授

土山屯墓群位于青岛市黄岛区张家楼镇土山屯村东北1公里处的岭上,为一处东周至汉代时期的古代墓群,原地表可见大型封土有14座。1996年7月10日,被公布为胶南市文物保护单位。为配合城乡基本建设,青岛市考古所分别于2011年、2016年和2017年,在土山屯墓群所在区域进行了四次考古发掘工作,共发掘古代墓葬200余座,出土文物近千件套。本次讲座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土山屯墓群的最新发掘成果,第二部分重点介绍M147这座随葬品特别丰富的县令墓的发掘情况及研究思考


主讲人彭峪领队

讲座嘉宾林玉海研究员


第一部分  

青岛土山屯刘氏宗族墓地最新发掘成果


01

如何发掘?

      彭队长给大家介绍了土山屯考古工地所使用的发掘工具,电子设备,航空测绘,用RTK建立统一坐标系统、精确记录数据,采用“四象限”法解剖封土,探沟法以及遗迹的三维建模

发掘工具

电子设备

航空测绘

RTK建立统一的坐标系统、精确记录数据

2016年发掘区域,有一处封土,采用四象限的探方法发掘,将封土分为四个象限,中间留十字隔梁,先选择西北象限和东南象限逐层清理,通过观察平剖面,寻找遗迹现象及地层关系


“四象限”封土解剖法

2017年采用探沟法发掘,通过在发掘区东部整体布置探沟,额外发现了8处被破坏较为严重的封土。

探沟法

墓葬发掘过程中,一般进行两次三维建模:器物清理完毕和墓葬清理到底。保存状况较好、遗迹较为复杂的墓葬,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发掘过程和遗迹层面进行三维建模。如M140,共进行了9次三维建模。在此基础上,初步实现了田野考古制图的电子化,通过三维模型来绘制遗迹的平剖面图,提高了田野考古绘图的效率和准确度。

遗迹三维建模

02

发现了什么?

通过2011年、2016年和2017年的四次发掘,一共清理了200余座墓葬,这些墓葬有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种。发掘出土文物共计1000余件(套),主要有陶器、原始青瓷器、铜器、铁器、漆木器、玉器和丝织品等。原始青瓷器主要有原始青瓷壶和原始青瓷瓿,这类器物在鲁东南沿海地区汉代墓葬中常有发现,产地应为吴越地区,而且很多原始青瓷器的形制并不规整,在这一带也没有发现类似的原始青瓷器,推测专门作为随葬的明器而烧造;铜器主要有铜镜、铜带钩、铜环、铜印章等,其中铜镜出土数量大,种类多,且保存状况好;铁器主要有削刀和铁剑;漆木器主要有嵌金漆七子奁、盒、案、盘、樽、耳杯和木剑、木枕、木带钩、木杖、温明、双管毛笔、木牍和竹简等。非常难得的是出土了一批保存非常完好的漆器,有彩绘、嵌金、戗金、扣器等不同工艺的漆器,漆器上的彩绘纹饰也极其精美;玉器主要有玉印、带钩、环、剑璏、佩和玉琀蝉等;纺织品残朽严重,但依然提取了纱帽、系带、鞋袜等部分织物,另有部分织物整体提取,待室内进一步清理保护。


03

还做了哪些调查研究?

在发掘土山屯汉墓群的同时对周边遗址进行调查,发现了方圆约五平方公里的汉代生活聚落。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合作,对出土木材年轮里氧同位素进行检测,以研究古代气候的变迁。与荆州文保中心(国家文物局漆木器修复中心)及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合作,开展对出土漆木器的保护、修复和研究工作。与山东大学考古系合作,对墓地出土的人骨进行体质人类学和古病理学检测。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对人骨牙齿等进行锶同位素检测,来研究墓地人口的迁徙。与上海视觉学院合作,对出土的古代织物等有机质文物进行检测鉴定


04

学术突破及重要意义

    1、土山屯汉代墓葬,大多保存相对完好。其封土下两座墓葬的结构,异于本地区发掘的胶州赵家庄汉墓和日照海曲汉墓等,为鲁东南沿海这类封土墓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积陶墓”的发现,或是一种新的葬制。砖椁加木椁的椁室结构、“人”字形椁顶、独木棺等现象,应与战国至汉代这一区域和吴越文化区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关

    2、墓群所在的区域,为秦汉时期琅琊郡地域。本次不仅发掘了一批“刘氏家族”墓葬,还在墓地北4公里处发现了同时期城址,该遗址年代跨越龙山、岳石、东周、秦汉直至隋唐,调查发现大量汉“千秋万岁”瓦当、大型柱础石、双陶水管等重要迹象,这为进一步探寻盛极一时的琅琊郡地望等历史之谜提供了重要的考古依据

    3、封土前砖构“祭台”,是国内汉代考古中首次发现研究两汉时期的丧葬制度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填补了汉代墓祭制度研究中有关实物资料缺乏的空白

    4、大量原始青瓷器、扬州风格漆器和温明、玉席等葬具的发现,为研究汉代时期鲁东南沿海与江浙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等都提供了新的物证。竹木漆器、纺织品等有机质文物的发现,在北方地区尤为罕见,将极大丰富我国北方地区汉代经济文化的研究。

    5、出土的遣册等弥足珍贵,为汉代名物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特别是温明和玉席,均是第一次发现自名,为这类文物定名的讨论提供了考古依据,是为定论。玉席的完整呈现,对校正以往一些汉代墓葬出土“玉片”的性质(通常认为是“玉衣片”),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明器墨书玉印的提取,国内罕见,为以往汉代墓葬出土的空白印面印章的研究等提供了明确佐证

    6、上计文书木牍是墓葬内发掘出土的第一批完整的汉代县级上计文书牍。这批木牍保存完整、内容详尽、文字清晰、书法工整,与尹湾汉墓、天长纪庄汉墓和松柏汉墓出土的上计文书牍,共同构建了汉代时期郡、县、乡三级行政机构上计制度的实物资料体系,补文献之不足,对汉代行政制度、司法制度和书法史研究等具均有重大意义。

      土山屯墓群墓葬布局、封土、祭台、棺椁形制、出土文物等均保存较好,构成完整的有机整体,在汉代中低级贵族墓葬发掘资料中非常罕见。其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具有鲜明的吴越文化特色,对于鲁东南沿海地区葬俗研究及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等都具有指标性意义;出土文献等珍贵文物,为研究汉代政治制度、地域文化以及物质文化交流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是一次极为重要的考古新发现。


第二部分 

宦游临淮 魂归琅琊

—— 一位西汉县令最后的生命轨迹


M147位于4号封土之下的西侧。岩坑竖穴双椁双棺结构。带有墓道,呈“甲”字形,墓道直接到墓底,墓道上凿有数目较多的脚窝。墓圹南北5.2米、东西长4.65米,墓道长7.2米,宽2.5米。墓主人为40岁左右的男性,患有严重的背部疾病,其死亡很可能与此疾病有关。墓主人的骨架和须发保存完好。随葬品有原始青瓷壶、玉温明、玉枕、玉席、玉具剑、玉带钩、琉璃七窍塞、嵌金环首铁刀、铜镜、铜印章、玉印章、木俑、木杖、毛笔、板研漆盒和一批木牍。另有大量织物,残朽较为严重。在其腰部有三枚印章,其中两枚墨书玉印“堂邑令印”、“萧令之印”可知,他在堂邑和萧县两个地方当过县令,另一枚私人印章可知墓主人的名字为刘赐。墓主人很可能在临淮郡堂邑的任上去世,最后魂归琅琊郡(M147的棺和同时期别的墓葬棺的制作工艺有很大差别,椁是在当地制造的,通过对棺和椁木材的检测就能判断墓主人是在哪里去世的)。

      其中玉印、玉席、玉温明、玉枕和木牍(竹简)尤为重要。玉印出土M147,立方体形,侧面有对穿小孔。墨书印面,分别为“萧令之印”和“堂邑令印”,应为明器。

玉席位于M147墓主人身下,保存完好,为琉璃片(铅钡玻璃)连缀的席状葬具,以方形为主,少量圆形和菱形。片上铸有柿蒂纹、龙纹和虎纹,纹饰部分贴有金箔,另有部分素面琉璃片,四角均有小孔,用以连缀。玉席与棺内底同宽,略短于棺内底。其底部铺有一层毛毡类织物,疑为承托玉席之物。

温明发现于M147棺内北侧,罩于墓主人头部之上,盒状,盝顶中央嵌琉璃璧,璧中央置包金箔木雕小龟;盝顶斜坡四角附有四只木雕包金银箔螭虎;盒身内外侧均镶嵌有琉璃饰片,盒身内放置包金虎头木枕一件,另附有木雕包金的伏羲女娲和侍女等木偶。这类器物,以前有少量发现,多位先生对其定名曾有过讨论。因本次发掘同出的遣册上有自名,故可确知此器物即为“温明”。这是目前发现的形制最繁复、工艺最复杂、保存最完整的汉代温明实物。

      共发现23枚木牍,其中9枚为遣册,6枚为上计文书木牍,另有2枚名刺和数枚空白牍。M147出土的遣册“堂邑令刘君衣物名”,其上有关“玉温明”、“玉席”和“堂邑戶口薄”等记载,尤为重要。“上计”文书牍中,《堂邑元寿二年要具薄》、《诸曹要员集簿》、《堂邑盗贼命簿》和《囚簿》等记载了堂邑县元寿二年的吏员数量、城池大小、户籍人口、犯罪人数、库兵数量、提封数量、疾病、垦田、钱粮市税、传马数量、赈济贫民、所捕盗贼及定罪情况。另有《元寿二年十一月见钱及逋簿》、《君视事以来捕得他县盗贼小盗伤人簿》、《牧君移书要》、《堂邑元寿二年库兵要完坚簿》等木牍。除此之外,M164棺中发现有一些竹简,虽残朽较为严重,仍发现其上有墨书字迹。


小结


刘赐生活的年代是汉帝国急剧转衰的时期,整个帝国已濒临崩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皇姓(宗亲?)的刘赐偏居帝国东部,虽勤勉为官(上计牍里记载有“…垦田多前三百顷八十二亩…种宿麦多前百顷…奴婢少前千六百八”),然而,面对庞大帝国的内忧外患,仍是无能为力。元寿二年的秋冬之际,哀帝去世,外戚王莽秉政。正值壮年的刘赐,终未熬过中年健康危机,在临淮郡堂邑痛苦离世,于万物凋敝寒风萧瑟的季节,魂归琅琊故里,寄望于温明温暖灵魂,伏羲女娲引领他进入另一个世界。而他身后的汉帝国在9年之后,也消亡了。通过他的个人生活经历反映了汉帝国的境遇,正所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三位专家对话现场

讲座现场


提问环节


问1:我想请教一下彭老师,刚刚你的PPT上说你们工地的考古绘图可以实现全面电子化,这是怎么实现的?

答1:我们做的这个三维的模型很简单,现在用手机都可以。先是对遗迹进行拍照片,从不同的角度,从上到下,三圈。然后购买下载一个软件Photoscan,但这个软件需要电脑性能比较高,这样可以实现正投影,包括一些剖面的各个角度都能更好地显示出来,现在国内的很多高校的考古都会用这个画图,山东大学的考古实习的绘图就实现了全面的电子化。


问2:刚刚说的一个封土下面有一座或两座两个墓葬,他们是同时下葬的吗?是最后建的封土吗?

答2:有先后关系。在第一次墓主人埋葬之后在墓穴上先建一个封土,然后在墓穴旁边有规划,怀疑是两个封土,然后第二次墓主人下葬时会在旁边稍微破坏一下原有的封土,较晚的封土叠压在较早的封土之上,最后两个形成一个大封土,这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判断他们两个应该有一定的血缘或者亲属关系。


问3:谢谢彭老师非常精彩的讲座,我对印章比较感兴趣,刚刚看到墓主人腰间的三枚印章,有两枚是用毛笔画的,有一枚是雕刻的,这个是直接用毛笔画上去的吗?为什么会这样?是作为明器使用的吗?

答3:对的,是明器。龟钮铜印印面是铸的阴文,是私印;另外两枚玉印,印面为墨书,虽然印面内容表明是官印,但其实是明器官印是衙署里用的,在衙署里放着,没有随葬到墓葬里。官印是不能随葬的,私印可以,这是官印与私印的区别。推测可能是墓主人想让另外一个世界的主宰者能够看到这两枚官印,能知道他在生前的官职,希望死后依然能够享有这个官职


问4:大家都知道竹木简牍和漆器南方都保存的非常好,比如马王堆汉墓、曾侯乙墓这些两湖地区,但是北方很少,几乎没有。像战国七雄里面我们都发现了楚简,但没有发现什么齐简、鲁简,这些都没有,发现的《论语》的这些版本,有的是齐论语或什么论语,但我们就没见过齐国的东西。这次我们发现的汉代的如果是元寿二年的话距今正好是2000年,我看到这个墓葬出土的一些漆器,虽有残片,也有很多完整器,保存得这么好,非常罕见,非常珍稀。林所长、彭老师,你们对这样的一个墓葬,它的地下水和气候有没有什么特殊,是不是与两湖地区差不多才保存得这么好?

答4:他是这样的,我们这个土山屯墓地,尤其是土山屯这个地方,它和祝家庄、王家楼还不一样,它是积岩,风化的岩石,直接在岩石上挖竖穴土坑墓,然后再造棺椁、木椁、木棺,这样它的封闭性比较好,而且有膏泥,但毕竟有2000年了,总会有渗漏下去,所以凡是出土完整的基本都是保水的情况下,一打开棺是满满的一棺清水,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出土完整的木牍、漆木器。出土时我们也会把它们放在蒸馏水中,让它们处于保水的状态,之后也需要脱水,用乙醇替换水,用乙醚替换乙醇,然后放上填充物就可以拿出来了展览了。

讲座后合影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文字/ 施宇莉

摄影/ 宫泽大、秦梦

排版/ 方筱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东青岛土山屯墓群
黄岛土山屯汉墓发掘重大战果 出土千件文物
山东挖掘千年古墓,棺中积水清澈见底,墓主人全身漆黑,他是谁?
土山屯发现汉代大墓,出土两枚玉印,破解困扰考古界上千年的谜团
历时40余年!东汉诸侯王陵徐州土山二号墓考古工作完美收官
刘贺墓内为何埋藏大量宝藏?考古专家山东释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