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脏学说与气化关系
userphoto

2023.03.09 江苏

关注

作者:邹学熹

五脏学说就是研究五脏的气化活动,所以应该对自然和人身的气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气化是气机生化的简称,所以又称生化。气化二字始见于《内经》,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各从其气化。”

气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整个脏腑的气化活动,是指的广义的气化;局部的气化活动,则指的狭义的气化。

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这里的气化二字,则仅指的肾中阳气对膀胱水液的蒸化作用,故属于狭义的气化范围。

中医重气化这一思想从《内经》就开始了,如《素问》九个大论,就奠定了气化学说的基础。《伤寒论》阐述了六经气化。金代刘完素,以气化之理阐述了六气病机,所著《素问玄机病原式》一书,可视为谈气化的专书,提出的亢害承制论可视为谈气化的专论。

此后,张从正、朱丹溪、王纶、汪机皆推崇刘氏之学,对气化都有不同发挥。易水张元素则从脏腑的气化活动,来分析寒热虚实的病机。李杲传元素之学,阐发了土者生万物之理,创立了脾胃论,从生理、病理方面

大大阐发了脾胃的气化活动。赵养葵以命门之火来说明脏腑的气化关系。张介宾更以脾、胃、命共论元气,阐发了元阴元阳的气化作用。喻昌著《大气论》,则以胸中大气立论来说明人身的气化活动,因为这个大气不是宗气和膻中之气,而是胸中的阳气,是支持全身气化活动的动力。

近人张锡纯本喻昌之说论大气,又掺入东垣之论,制升陷汤以升补下陷之大气达于胸中,维持人体的气化活动。以上说明气化与五脏密切相关。

若天地之气化正常,则阴阳调和,五行承制;发生异常变化,则阴阳失调,五行偏颇,气机升降岀入逆乱。人体也是这样,气机调和,则阴平阳秘,五脏元真通畅;若正虚邪凑,则发生病变。

所以,中医论疾病是和邪正联系在一起的,而邪正的斗争,则不外一气的消长进退,一代的消长进退,便可引起虚实存亡的变化,研究这些气化活动,《素问·六微旨大论》提出了一个纲领说:“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 

《天元纪大论》更具体说,在天部当察“气有多少”,以了解 “阴阳失调”;在地部当察“形有盛衰”,以了解“五行偏颇”;在人部当察“相召”和“损益”,以了解“气机逆乱”。


一、气有多少与阴阳失调


从中医病因学的主体来分析,不外六淫七情的病变。六淫为患,不外寒热两端,寒邪首先伤人阳气,热邪伤人阴血。伤寒就是按阴阳之气的多少来分六经,温病则以阴阳之气的多少来分三焦或卫气营血,归纳起来,达一寒一温的病变,仍属于“气有多少”这一体系。

至于七悄所导致的五脏的病变,仍不外阴阳两种变化:如喜则气散,怒则气上,惊则气乱,乃气机向上向外亢奋的表现,故在病变上应该属阳;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忧则气郁,乃气机向下向内消沉的表现,故在病变上应该属阴。


由此可见,无论外感内伤,都应细致分辨阴阳虚实水火的变化。如阳气偏多,则出现阳盛则热的病变;阴气偏多,则出现阴盛则寒的病变。阳气偏少,则出现阳虚火衰的病变;阴气偏少,则出现阴虚内热的病变。万物疗法公众号提示如果病变达于极点,则可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甚则阴盛格阳,出现真寒假热证;阳盛格阴,则出现真热假寒证;阴阳离决,则出现阴阳离决检证。

以上这些都是阴阳之气的偏多偏少,失去平衡所引起的病理变化。

二、形有盛衰与五行偏颇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形,指五行,乃把地部有形可征之物,按五行分为五大类属,以了解形体的盛衰情况,由于有盛有衰,就出现了五脏气化的太过和不及,因而五行之间就出现了生克制化失衡的情况,结合到人体则五脏之气偏盛为实,就会发生五脏有余的 病变,偏衰为虚,发生五脏不足的病变。


从形体盛衰到五行偏颇,《素问·六微旨大论》说:“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乱。”这就是说,五行必须相互承制,即相互依存制约,才能维持气机正常的生化,故曰:“承乃制,制则生化”。道家绳疗提示如果结合到五脏气化活动来说,必须维持五脏之间阴阳的相对平衡。

假设这种平衡受到破坏,五脏气机发生偏盛偏衰,则引起太过和不及的病变。这就是经文所说的“害则败乱,生化大病”、“外列盛衰”、“亢则害”了。编辑万物疗法

刘完素专门作了《亢害承制论》来阐述这个问题,认为相互承制保证了事物永远求得相对平衡,从而维持集正常运动。所以,他说:“夫五行之理,甚而无以制之,则造化息矣。”如春令“风木旺而多風,风大则反凉,是风兼金化制其木也;大凉之下,天气反温,乃火化承于金也;夏火热极而体反出液,是反兼水化制其火也。”

由于这一关系的存在,气候才不致太过或不及,万物才能生化不息。人体脏气之间的关系,亦复如此。如心火过胜,则可影响肺金,而作为肺金之子的肾水,又能制火的偏盛,以资助肺金。这样互相依存、互相制约,才能维持五脏之间的协调统一,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若这种遭到破坏时,也就是一气偏盛,而他气不能制约时,就要发生病变。如火气过甚而克制肺金,金不能生水,水不能制火,火多水少,就形成热病;水多火少,就形成寒病。

他说,“是以水少火多,为阳实阴虚而病热也;水多火少,为阴实阳虚而病寒也。”不仅如此,还可在五运之气偏亢过度时,出现“制己之化”的假象。如湿气过甚而见筋脉强直,即“湿极反兼风化制之”的假象;风气过胜而见筋脉拘急,即是“风极反兼金化制之”的现象(他认为筋脉拘急属燥金劲急之象)。

又如恶寒战慄是寒病的本象,但热气过甚,也会出现寒战振慄的假象。这是“火极反兼水化制之”的现象。凡此兼化都是假象,万不能认假作真。他说:“木极似金,金极似火,火极似水,水极似土,土极似木。故经曰:'亢则害,承乃制’,谓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也。俗未之知,认似作是,以阳为阴,失其意也。经所谓:'诛伐无过,命曰大惑’。”


三、损益相召与气机逆乱


观察气机活动的方法,在天部则察“气有多少”;在地部则察“形有盛衰”;在人部则察“气的损益相召”。《素问·天元纪大论》说:“上下相召奈何?”“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上下相召,指天地之气互相呼应,交于中部,以进行生化,人掌握这一气化盈虚,与时消息的规律,从而损之益之,以为养生防病,探索病理之用,故曰“上下相召,损益彰矣。”至于相召和损益过程,则按《素问·五常政大论》分“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繁育,气终而象变”四个阶段。

气始而生化又称化始,言气机开始生化,则天感地应,阴阳相引,天之阳气相感,地之阴气相应,如果明阳合和,五行相生,气机则生化正常;若阴阳失调,五行偏颇,则气机逆乱而发生病变。火攻开锁疗法提示这就是《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说的“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

气散而有形又称化机,这是气化正在进行的阶段。其活动规律归纳起来,不外升降出入四种形式,而各种形式的气化活动,都必须在一定场所里进行。编辑万物疗法

所以,《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分之,生化息矣。”也就是说,升降出入的气化活动,在任何场所(器即场所)里都可以发生,场所即生化活动的空间(宇指空间)。大循环指灸导引术提示如果这个场所不存在了,则升降出入的气化活动也就停止了。

所谓“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此即古人“因形察气”之法,以看得见之形,去察看不见之气化活动,中医诊断就是本此“有诸内必形诸外”的原理建立的,所以强调辨证。证就是外见之形,从而推测体内的病理变化,确定在何经何脏,是升降出入那方面的病变,以作为论治的依据。

气布而繁育又称化成,即言万物在此气交之中,各有不同性质,不同的活动情况:如果果件相合,则生化日盛,从形体之生,以致生生不息,生于无穷;同时气亦随之而化,以致化化不已,化于无限。这种从一气之活动而不断生生化化,则品类众多之物,皆各依其特性彰显于自然界了,这便是气化的最后完成,即“生生化化,品物咸彰”之象,这就是气布而繁育。编辑万物疗法

由化到变,由成到败,称为气终而象变,即“物极必反”之义,所谓“物之生,由乎化;物之极,由乎变”也。

由此可见,人和自然不仅一气相通,还存在共通规律,古代医家所以也借天例人,从自然结合到人体。既然升降出入的气化活动无器不有,则人身也不能例外,从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肝气主升,肺气主降,心气主浮,肾气主沉,脾胃之气可升可降,能浮能沉。再把五脏分开来看,

肺有宣发与肃降的功能,这就是肺气的升降,肺气失宣则胸闷,肺气不降则喘咳。

肝的疏泄功能,就是肝气的升降,疏指肝气的条达,就是升发之意,泄指泻其肠胃壅滞,就是通降之意。肝失疏泄,便会发生气机郁滞,出现木不疏土的病变。

心主血,其液为汗,所以汗液的出入,与心血有密切关系。因汗液主由心血蒸化而成,故汗之有无取决于血之盛衰。《灵枢·营卫生会篇》说:“血之与汗,异名而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肾主水,关系到精的储藏与尿的排泄,这是肾在气化方而最明显的出入作用,发生病变则可引起遗精或癃闭等证。

脾胃的升清降浊,主宰着人身气机的升降:若胃之浊气不降而上逆,则引起呕吐、呃逆、嗳气、胀满等证;若脾之清气不升而下陷,则可导致泄泻、脱肛、阴挺、带下等证。

脾胃主受纳运化,主宰着人身之出入;若胃不能受纳水谷(包括腐熟),脾不能运化精微转输各部,则引起多种病变。若升降正常,出入有序,则五脏安和;升降失常,出入无序,则五脏乖戾。由于五脏相关,气化一体,所以升 降出入的病变往往是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的。

《读医随笔》指出:“内伤之病,多病于升降,以升降主里也;外感之病,多病于出入,以出入主外也。……升降之病极,则亦累及出入矣;出入之病极,则亦累及升降矣。故饮食之伤,亦发寒热,风寒之感,亦形喘喝,此病机之大略也。”万物疗法公众号提示由于气机活动有变有化,有盈有虚,所以因形察气之法,在天地则应之于阴阳五行,在人体则见之于气血五脏,故经曰:“上下相召,损益彰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 第十四讲《脏气法时论》
大气一转 其气乃散 ——学习方药中先生气化理论的体会
《医学纲目》
中医入门歌诀
《医学纲目》五运六气总论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十三黄帝素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