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沙丘》牛逼是因为导演,原著不过是粗糙爽文


路西法尔

 
「凡事起始之时,必细斟细酌,以保平衡之道准确无误。」

《沙丘》的原著作者弗兰克·赫伯特在这部科幻巨著的开篇如此写道,不曾想这句话却成为了笼罩在每个试图翻拍《沙丘》导演头上的「魔咒」。

鬼才导演佐杜洛夫斯基最早筹拍电影版《沙丘》,但他显然没有处理好预算与艺术效果之间的平衡;雷德利·斯科特报出五千万美元的天价预算故而找不到投资人;大卫·林奇勉强交出一部成片却成为职业生涯的最大污点,一气之下连署名都放弃了……

《沙丘》(1984)

在丹尼尔·维伦纽瓦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之前,至少有三位「大师」级的导演在《沙丘》前折戟沉沙,这三个影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就像抹布一样擦拭着《沙丘》的金字招牌,见证着这座「科幻史上最难翻拍的经典」。

以上的叙事大部分由2013年拍摄的纪录片《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奠定,该片又名《旷世奇片之死》,讲述了佐杜洛夫斯基雄心勃勃却胎死腹中的《沙丘》拍摄计划,部分看过这部纪录片的影迷相信,如果当初让他放手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剧本拍出来,《沙丘》将取代《星球大战》的影史地位。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但是,这难道不是许多人有意无意共同地构建起来的一个神话吗?在这个神话里有抱负远大、才华横溢却不得施展的孤胆英雄——佐杜洛夫斯基;有衬托英雄伟业的次要人物——大卫·林奇;有价值连城的宝藏——《沙丘》;还有人人憎恨的恶龙——唯利是图的影视业寡头,唯独缺少的是常识:

给佐杜洛夫足够的钱《沙丘》就能成功吗?大卫·林奇的失败仅仅是因为他没有剪辑权或者风格不适合太空歌剧吗?投资人的担忧真的没有道理吗?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2013

也许在回答一切问题之前,首先要问的问题是:《沙丘》为什么难拍?

在网上你能找到的答案大概率是:《沙丘》的故事太宏大、人物关系太复杂、思想太过深奥以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影特技手段还不成熟等等,除了最后一点理由具备事实基础外,其他的都是借口。

其实《沙丘》翻拍难以成功的真正理由只有一个:原作本身不好看。

沙丘六部曲

小说版的《沙丘》出版于1965年,而小说的构思开始于1959年,当时弗兰克·赫伯特的身份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记者、没上过大学的兼职作家,小说完成之后遭遇过二十次退稿才得出版,但出版后大获成功,连获星云奖和雨果奖。

原作的主舞台设定在厄拉克斯——一颗遍布沙漠的星球,这个星球盛产一种叫做「香料」的特产,可以使人永葆青春,也可以用作宇宙飞船的染料,而且全宇宙只有厄拉克斯才出产香料,所以厄拉克斯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沙丘》(2021)

小说的主人公保罗的父亲是一位公爵,帝国的皇帝派公爵去统治厄拉克斯,但这实际上是一个计谋:皇帝嫉妒公爵的威望,于是交给他这个重要的工作,如果公爵无法维持供应,皇帝就会以此为借口把他除掉。而且厄拉克斯原本是公爵的宿敌哈肯尼家族的领地,被剥夺了财源的哈肯尼男爵对公爵恨之入骨,也在伺机将公爵除掉。


果然,公爵一家一来到厄拉克斯就遭到了暗算,公爵被杀,保罗的母亲带着他流亡沙漠,在那里保罗收服了沙漠原住民——弗雷曼人,在原住民的支持下终于为父报仇,除掉了哈肯尼男爵。

大卫·林奇版的《沙丘》情节至此结束,而维伦纽瓦版的《沙丘》则刚刚拍到保罗和母亲加入弗雷曼人。


这个故事是不是有点眼熟?主人公天赋异禀、背负血海深仇、遇到的对手一个个纳头便拜……

这是标准的「爽文」套路啊,所谓「爽文」就是完全是围绕主人公的欲望而编织的文本,当代的网文产业早已经把「爽文」的套路摸清了,完全可以实现标准化、模式化的生产,相比之下由于成书很早,《沙丘》的某些段落甚至还显得格外「质朴」,如果电影还有续集的话,某些权斗情节恐怕会让今天的观众忍不住喷饭。


也许有人会质疑:既然《沙丘》原著水平有限,为什么会大卖呢?为什么会得星云奖和雨果奖呢?其实想一想「歪嘴战神」那个系列能有多火,就能明白「汤姆苏」型主人公对读者的杀伤力有多大。

雨果奖本身就是一个大众奖,只要捐三四十美元就能成为美国科幻协会会员,从而获得投票资格。星云奖设有外审专家,所以资格审查更严一点,但1966年——也就是《沙丘》得奖的那一年,该奖才第一次设立,当时的各种规章制度还不完备,评审委员会处于草台班子状态,摆乌龙很正常。


往深了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科幻文学都是一种边缘文学,放到历史长河里,雨果奖和星云奖的获奖名单中不乏灵光闪现的佳作,但一些格调不高的庸作混迹其中也非怪事。

所以今天媒体上铺天盖地地将《沙丘》吹嘘为「经典」,说白了只不过是一种商业宣传,《沙丘》绝非文学史意义上的「经典」,在科幻这种类型文学的历史上,也非常平庸,被严重神化和高估。


弄清这一点之后,故事就有了另一面:佐杜洛夫斯基是一个有想法的导演,但他不知道该如何控制成本,也没有掌控大制作的经验,他的支票并没有都用在最恰当的地方,比如以每分钟十万美元的天价片酬邀请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出演宇宙皇帝,真的有必要吗?

又比如力邀已经息影的奥逊·威尔斯出演哈肯尼男爵,甚至为此聘下他最喜欢的厨子——真的有必要吗?

以佐杜洛夫斯基的风格,即使制片方允许他胡天海地地花钱,把影片拍出来,也多半不会是一部像《星球大战》一样脍炙人口的作品,更可能是像《圣山》一样在小范围内受到狂热追捧的怪诞晦涩的电影,什么样的制片人能接受这个结果?

《圣山》(1973)

佐杜洛夫斯基失败了,却备受赞扬;林奇至少拍出了一部完整的影片,却被钉在了耻辱柱上,当然林奇版《沙丘》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很糟糕,林奇本人将此归咎于自己没有剪辑权,大众也接受了这种说法——说到底还是资本的错嘛。

但看过影片之后,必须承认最糟糕的不是剪辑,而是马戏团一样的拙劣特效,而科幻片的特效恰恰是最吃经费的部分。说白了林奇的处境和杜佐洛夫斯基是一样的:没有钱而已。诡异的是,华丽的特效光环褪去之后,没有人承认自己热爱的作品其实是一个糟糕的故事。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2013)

不过话说回来,糟糕的故事也可以成为一部优秀的影片,《星球大战》的故事内核不过是一个干瘪的家庭伦理剧而已。它之所以被观众喜爱,不是因为庸俗的主线情节,而是因为乔治·卢卡斯塑造了一个想象力炸裂的幻想空间。

漫步行走在一个陌生的星球上,欣赏着闻所未闻的植物、宛如恐龙般的壮丽怪兽、异星种族的奇风异俗——这才是1977版《星球大战》至今仍令观众心潮澎湃的根本原因,特效会过时、故事会被遗忘,但天行者卢克第一次拿起光剑时的悸动永不会被观众们忘记。

《星球大战》(1977)

从这个意义上说,维伦纽瓦版的《沙丘》才是星战三部曲的真正继承者,维伦纽瓦那标志性的巨物崇拜,汉斯·季默气势磅礴的配乐,都为电影版《沙丘》增添了原著中并不存在的崇高美感。

虽然影片节奏慢吞吞地就像是沙漠观光片,虽然在长达两个半小时里没有一场真正的高潮戏也缺乏刺激的动作场面,但是这个时代的观众缺乏刺激的动作场面和奇观轰炸吗?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情节之外,甚至引向画面之外,去留意精神世界的神秘角落,这似乎是《沙丘》改编的唯一生路。


维伦纽瓦借鉴了信仰美学中的崇高,但缺乏信仰的象征内核,能够将采矿车一口吞下的沙虫确实很壮美,但是看久了,真地也只是很大而已……这注定会造成某种割裂。

同时他又保留了林奇版的画外音解说,对于没读过原作的观众这当然更加友好,但是也破坏了神秘的氛围。

就像是维伦纽瓦曾执导过的《降临》,在特德·姜的纯语言学科幻题材中硬塞了一个「外星人入侵地球,世界末日一触即发」的俗套主题。《沙丘》的制作成本高达1.65亿美元,维伦纽瓦可以放手去做杜佐洛夫斯基画在纸上的、林奇没有去做的特效,但他依然要为了收回成本而向市场喜好妥协,仍然要小心翼翼地恪守「平衡之道」。

《降临》(2016)

所以尽管《沙丘》算不上是一个高水平的原作,尽管维伦纽瓦的《沙丘》远称不上完美,但是我仍然想为他献上掌声。在这个故事里没有英雄也没有恶龙,只有走在钢丝绳上尽力拍摄出高质量作品的从业者。

忘掉可有可无的情节吧,作为电影的《沙丘》已非小说《沙丘》的复制品,自由地去看,去听,这是当代观众早已生疏的本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幻片第一神坑,又拍砸了?
2020最期待的片子,没有之一
《沙丘》首发预告:超越恐惧,维伦纽瓦用“诗意”挑战不可能
用拍《沙丘》的钱拍《三体》,能成吗?
《沙丘》新鲜感受,速听
史诗级“烂片”??《沙丘》全球票房破61亿,网友:我看不懂,但拍得很震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