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又见腾冲(1)——远征军 那无法抹去的悲壮
从大亮山上下来,一路到龙陵、松山、畹町、腾冲,一段沉重、悲壮的历史冲击着我们这些曾是军人的心房。
对于我,这是第二次了。
讲解员刘家勇一路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缅北滇西战役与远征军的故事。
第一次远征的憋屈、惨烈,第二次远征的悲壮、扬眉吐气……
一个个地名:滇缅公路,中印公路,驼峰航线,密支那,野人山,高黎贡山,怒江,龙陵,松山,畹町……
一个个人名:史迪威、孙立人、杜聿明、戴安澜……
一场场战役:滇湎路战役、孟拱河谷战役、强渡怒江战役、松山战役、腾冲战役、龙陵战役……
他满怀激情的讲述博得阵阵掌声。

我注意到这段尘封的历史是2005年。当年凤凰卫视在《凤凰大视野》栏目开播十集纪录片《中国远征军》,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该片全面讲述了中国远征军抗击日寇的这段历史,以远征军作战的时间为线索,在昆明、保山、腾冲、龙陵、缅甸等地寻访当年的战争印痕。


印象最深的是讲述戴安澜将军,他率部加入远征军,挥戈缅甸,不幸以身殉国,终年38岁。纪录片中,戴安澜的儿子戴复东63年后重回云南,讲述远征军出征前和父亲最后相聚的时光。


再有印象很深的,是剧组采访到的抗战老兵和归国机工。他们平均年龄都在八十岁以上。当年他们响应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号召,从海外归来,参加了由华侨组成的“南洋机工归国服务团”。为了解救危难中的祖国,他们告别了国外舒适的生活,毅然投身到抗日的烽火硝烟中,将紧缺的战略物资,通过滇缅公路运回祖国,运到前线,在这1000公里的抗战运输线上,平均每一公里就有一个南洋机工青春鲜活的生命倒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们要是生活在那个年代你们也会这样做的。”谈起往事,每一位老机工都感到非常自豪。

 
再后来,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国远征军》等等,那一段历史才展示在人们面前。
2015年有一则新闻:埋骨异域70余年后,347具 中国 远征军阵亡将士遗骸于11月5日从缅甸经由云南腾冲猴桥口岸回国。
刘家勇正是云南腾冲猴桥人。他讲到参加关怀老兵公益活动的感触,让我心生敬佩。

了解抗战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我们此行的重要内容。我们去了松山抗战遗址,腾冲的国殇墓园、抗战纪念馆。

站在松山战役遗址的山顶上,滇缅公路、惠通桥全在视野中。一下就明白了为什么会有十战松山。沿着山坡缓步前行,看着那些工事,一幕幕血战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腾冲的“滇西抗战纪念馆”,是为了纪念第20集团军阵亡将士和死难民众,于1945年7月7日落成。纪念馆附属有“国殇墓园”,是辛亥革命元老、爱国人士李根源先生取楚辞“国殇”之篇名,埋葬9000多烈士,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烈士陵园。

    纪念馆东侧高处一亭,悬挂一口大钟,亭上书有蓝字“警钟”,非常醒目!

忠烈祠前有蒋介石题、李根源书的“碧血千秋”石刻。

忠烈祠上悬挂蒋介石题“河岳英灵”匾额。 

正门上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匾额,祠内外立柱悬挂何应钦及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军、师将领的题联,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题名碑石,共9618人。

盟军战士墓

忠烈祠后的小山坡,自下而上小碑林立,有3168座,碑下均葬有阵亡官兵骨灰罐,每块碑石上刻有一位当年攻城阵亡烈士的姓名、籍贯、军衔、职务等。

     2011年9月建成的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矗立在纪念广场中心,正面以中国远征军'芒友会师'为背景创作的铸铜雕塑,背面是'中国远征军七十年祭'祭文,后面是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墓。两侧是镌刻中国远征军简介、主要战役、高级殉国将领等内容的20个侧碑。广场右前方的雕塑,是一名远征军青年战士,形象威武,目光坚定,表情充满了必胜信念。

纪念馆西侧建有133米长的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墙上镌刻着103141名参加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将士、盟军将士、地方抗战游击队、地方参战伤亡民众、协同参战部队和单位人员姓名。看着一排排的名单,心中矗立起英雄群像,肃然起敬!

     纪念馆入门大厅里,在惨烈战斗场面的浮雕前,雄赳赳的站立三人,分别代表远征军、民众和盟军,背景墙上呈矩阵式排列着1300顶钢盔。整个画面浑然一体,气势恢弘,极其震撼。

纪念馆内,历史以各类实物、图片、影像等多种方式进入参观者的视野,那段悲壮惨胜的抗战史在我们心目中变得真实清晰起来。

纪念馆展出内容分为抗战后方、御敌前线、怒江对峙、绝地反攻、逐寇出境、老兵不死、祈愿和平七个部分。展出文物12000多件,图片1500多张,是当前国内记录滇西抗战历史最权威、文物最多的纪念馆。

作为一名军人,看着、听着,心中感慨万千,那份沉重无法释然!
如今的中国已有胸怀去尊重历史,所有为了民族的独立与抗击外来的侵略者做出牺牲的人们都是英雄,都值得被缅怀!
 一遍遍念着于右任先生的那句诗“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眼已模糊……

离开腾冲时,留下刘家勇的联系方式,告诉他今年慰问老兵时别忘了通知我一声,看我能为这些当年为了民族的尊严与独立浴血奋战的老兵们做些什么……

这几天整理出一些资料: 

九歌·国殇——屈原

操吴戈兮披犀甲,
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
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
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
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
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
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
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
魂魄毅兮为鬼雄。

 中国远征军军歌

君不见,汉终军,
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
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
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
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
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
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
誓扫倭奴不顾身!
忍情轻断思家念,
慷慨捧出报国心。
昂然含笑赴沙场,
大旗招展日无光,
气吹太白入昂月,
力挽长矢射天狼。
采石一战复金陵,
冀鲁吉黑次第平,
破波楼船出辽海,
蔽天铁鸟扑东京!
一夜捣碎倭奴穴,
太平洋水尽赤色,
富士山头扬汉旗,
樱花树下醉胡姬。
归来夹道万人看,
朵朵鲜花掷马前,
门楣生辉笑白发,
闾里欢腾骄红颜。
国史明标第一功,
中华从此号长雄,
尚留余威惩不义,
要使环球人类同沐大汉风!

1、中国远征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攻英属缅甸殖民地,驻守英军无力抵抗,故向中国国民政府请求援助,为保卫中国唯一的对外联系通道——滇缅公路,1942年到1944年,中国政府先后两次派出近30万部队进入缅甸与日寇作战,在付出了10余万人伤亡的代价后,全歼缅甸日军。
    中国远征军以数倍甚至十数倍于日军的伤亡,取得一个个胜利,打通了中印公路,这是中国正面战场唯一取得全胜的攻势性作战,同时也取得了抗战中仅有的几次对日军的全歼战。中国人正是通过这种牺牲精神才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能够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是数百万抗战将士用生命换来的。
2、滇缅公路 东起昆明,经楚雄、下关、永平、保山、龙陵到畹町进入缅甸,到达缅甸的腊戍,再连上缅甸的中央铁路,直到缅甸首都仰光。其中公路全长约1150公里,在中国境内的公路长约960公里,缅甸境内的公路约188公里,铁路全长约2030公里,从昆明到仰光整个行程大约需要10天。当时美国的援助物资全部都是海运到缅甸仰光,再经过缅甸中央铁路、滇缅公路运到昆明,在1941年下半年,这是中国唯一能够从外界得到援助物资的交通线,因此被誉为“中国抗战的生命线”。
3、滇湎路战役 1942年春,日军入侵缅甸。中国应英军要求,派远征军入缅支援英军作战。此次入缅甸作战失败后,中国远征军一部进入印度,编为中国驻印军;另一部退守滇西,扩编为两个集团军。
战争经过:1942年3月18日,日军第55师团先头部队在彪关以南与第5军警戒部队接触,随后与第5军第200师发生激战,双方均有重大伤亡,双方在斯瓦河畔对峙。后因英军后撤,阵地突出,第5军各部放弃彬文那向密铁拉、敏建方向转移。16日,日军第33师团在突破英军阵地后,将英缅军第1师及战车营一部包围于仁安羌以北地区。第66军新编第38师一部驰援,与日军鏖战两昼夜,击毙日军1000余人。日军攻陷东吁后,以第56师团分向毛奇、雅多进攻。第6军先后在毛奇、垒固、和榜、雷列姆地区阻击日军,并在萨尔温江以东的缅泰边境地区,对日军进行作战后回国。第200师在和榜地区阻击日军北犯,并克复东枝。在转移途中与日军发生激战,师长戴安澜受重伤后牺牲。此后第200师、第96师经腾冲、维西向怒江东岸转移。第5军直属部队、新编第22、第38师经太洛、新平洋转移至印度东北边境雷多地区。日军攻陷雷列姆后,旋即分两路向腊戍突进,第66军逐次回援,节节失利,日军直向中国国境逼进。此后,退回滇西的远征军与滇西第11集团军各一部在龙陵、腾冲地区对日军实施反击,以一部进入日军后方游击,主力逐次退回怒江东岸,与日军隔江对峙。至9月16日,战役结束。
4、败退野人山。野人山位于缅甸北方,是密支那以北一片未被开发的原始森林,方圆约500公里。由于山大林密,瘴疠横行,山区生活着一些还处在原始部落时代的土著族群,所以被当地人称为“野人”,这片山区也就被称为“野人山”。远征军是分路撤退,总共有五条撤退路线,野人山只是其中的一路。
第一条路线:史迪威和孙立人的新编第38师约8000人从英帕尔小路撤到印度英帕尔;孙立人的新38师退到印度后遇到英方要求缴械,最终孙立人坚决拒绝,甚至摆出不惜一战的强硬姿态,再加上美方的斡旋,才没有让新38师缴械;第二条路线:林蔚的参谋团、第5军军部一部分、第5军200师和第66军约1万人从滇缅公路撤回云南;第三条路线:第6军约1万人从景栋小路撤回国内;第四条路线:新编第96师约8000人翻越高黎贡山撤回云南。
真正走野人山的只有杜聿明指挥的第5军军部直属部队和新编第22师,总共约1.5万人。杜聿明之所以会决定走野人山,首先是蒋介石的命令,5月7日、15日,蒋介石两次电令杜聿明,命令远征军“未奉命不得入印”。作为黄埔嫡系,在家长制的旧军队里,要杜聿明违背蒋介石的命令,显然不太现实。其次,当时有人传话,如果中国军队退入印度就只能作为难民身份,必须得缴出武器。第5军是当时中国军队唯一的机械化部队,也是杜聿明一手带出的精锐,如果要以缴出武器换取活路,作为军人肯定难以接受。据说当时部队进去了,走到没路走的地方,杜聿明下令把所有的军车就地烧毁,然后拿出一瓶威士忌,让大家喝了这瓶酒。大家挺奇怪的,说这瓶酒咱参谋长不是说等胜利了才喝,怎么今天就开了?杜聿明不吭声,要大家拿出自己的口缸来,逐一地把酒倒上。然后杜聿明讲咱们要走着进山了,往后也没有汽车坐了。能轻装尽量轻装,不必要的东西不用带了。说完之后他一饮而尽。在场大家伙面面相觑。看着杯子里的酒,谁也说不出话来。喝了这酒以后,部队进入了野人山。艰难跋涉了114天,整个行程超过600公里,最终只有约2000人幸存——损失1.3万人,损失比例高达86.7%,连杜聿明都身染重病,付出了二十多条生命的代价才被抬出森林。
5、缅北滇西战役 发生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0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3月,缅北滇西战役是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的协同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缅甸方面军的进攻战役。战役历时一年半,中国军队以阵亡31443人、负伤35948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5000余人,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
战争经过:1942年10月14日,驻印军新编第三十八师击破日军第十八师团一部,攻取新平洋,进入缅北。12月攻占于邦。1944年初,新编第三十八、第二十二师分别攻克大自家及太洛,3月上旬又攻占孟关和瓦鲁班。日军退守杰布山隘,凭险顽抗。新编第二十二师在新编第三十八师与美军两个营策应下,经14天战斗,攻占长达10公里的杰布山隘。随后美军与新抵达太克里地区的新编第三十师、第五十师各一部混合编为中美突击支队,继续向密支那挺进;新编第三十八师向高利前进。经月余苦战,于6月19日将上述各地全部攻克。接着,新编第三十八师向孟拱急进,新编第二十二师由西侧向孟拱迂回(参见孟拱河谷战役)。
5月22日,远征军根据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关于迅速攻占腾冲、龙陵与驻印军会师缅北,打通中印公路的电令,以第二十集团军为右集团攻击腾冲,以第十一集团军为左集团攻击龙陵、芒市。6月初,第十一集团军对日军发动全面进攻。第七十一军主力渡过怒江,向龙陵进攻,激战至21日,双方形成对峙(参见强渡怒江战役)。第二军主力渡过怒江,以一部围攻平戛,以另一部配合第七十一军进攻龙陵。远征军总预备队第八军于6月初逐次渡江,加入第七十一军对龙陵之攻击。与此同时,新编第三十八师在孟拱东北攻歼日军一部,解除遭日军攻击之英印军第三十六师一部之危,并进迫孟拱城;新编第二十二师连克孟拱外围各据点,对孟拱城形成包围。经两昼夜战斗,于25日攻克孟拱。日军残部向密支那方向撤退。缅北重镇密支那驻守日军两个联队。驻印军与先期到达该地近郊的中美混合突击支队对日军展开攻击,经过两个多月的激烈战斗,于8月5日攻克密支那.日军大部被歼,少数向八莫撤退。
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对腾冲发起攻击,日军据险顽抗,经苦战,于9月14日攻克腾冲,日军全部被歼。7月13日,第十一集团军再次对龙陵发动进攻,在第二十集团军的支援下,于11月6日攻克龙陵,日军大部被歼,少数向芒市撤退。尔后,第十一集团军向芒市、遮放、畹町、芒友进攻。驻印军攻克密支那后,经过整训补充开始南进。11月14日,新编第三十八师抵达八莫附近,在新编第二十二师和空军的配合下,经过20余天的战斗,击溃日军第二师团一个加强联队,攻占八莫。新编第三十师于1945年1月15日攻克南坎,日军大部被歼,残部向腊戍撤退。第五十师在万好击破日军,新编第三十八师连克滇缅路(从昆明起经南坎到腊戍)沿线残余日军据点,27日攻克芒友,与远征军会师,完全打通了中印公路(从雷多起经南坎到昆明的统称)。新编第三十师在新编第三十八师一部支援下,经过50余天的战斗,于3月8日攻克腊戍,27日与第五十师一部会合。第五十师另一部与英印军在乔梅会师。残余日军向景东方向溃退。至此,战役结束。
 
6、松山战役。松山,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乡,属横断山系高黎贡山山脉,由大小二十余个峰峦构成,海拔2200米的主峰顶上,北、东、南三面可俯瞰气势恢弘的世界第二大峡谷——怒江峡谷。著名的滇缅公路经惠通桥越过怒江后,在该山的悬崖峭壁间盘旋四十余公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滇缅公路的咽喉要塞,被美国军事家称为“东方直布罗陀”。
松山战役从6月4日开始至9月7日结束,共95天,号称“松山十战”。中方先后10个团2万人,共伤亡7763人(其中阵亡4000人),含失踪50人。毙杀日军超过1250人,敌我伤亡比1:6.2。
松山战役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以战役级投入和牺牲,赢得了战略级的战争目标。战役的胜利,打破了滇西战役僵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滇缅公路可以畅通无阻地运送大批部队和装备、物资及重炮兵源源通过了这个“东方直布罗陀”,向龙陵战场开去,形势立即逆转。战役的胜利,不仅大大增长抗日胜利的信心,还打破滇西战役僵局,拔下滇缅公路上最硬的钉子,为最终打通公路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
7、腾冲战役守军是日军步兵第148联队藏重康美所部及歩兵第113联队、歩兵第114联队、第146联队、捜索第56联队、野炮兵第56联队各一部约7000人。攻击部队为中国远征军霍揆彰率领的第二十集团军。
1944年5月11日远征军20集团军强渡怒江至9月14日攻克腾冲城,历时127天,所历大小战役40余次,歼灭6000余名日军,中国远征军官兵阵亡9168名,盟军官兵阵亡19名。
腾冲是抗日战争以来国军收复的第一个有日军驻守的县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远征军之:强渡怒江战役
中国远征军首战败后,为何还要二度入缅作战?
腾冲国殇墓园 缅怀先烈 激励后人
超强的一组历史珍贵图片!---滇缅公路—穿越迷雾,为了你的沧桑容颜!(图)
还原中国抗日远征军入缅作战:英早期曾不允入缅
中国远征军腾冲抗战记忆片段 - 市民论坛 - 网上柳州-网柳论坛-柳州论坛 广西柳州市网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