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玩手机会损害你的阅读能力吗?
userphoto

2023.11.08 安徽

关注
1964年,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区分了热媒介和冷媒介:热媒介提供的信息多,使用者的参与程度较低,冷媒介提供的信息少,需要使用者更多的参与。电影和书籍是热媒介,电视、讨论会是冷媒介。

读上面这段话时,你要动脑子想想才能明白,所以文字也不是特别“热”,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

按照麦老师的区分,短视频是热得不能再热了,受众只要拿着手机就等于参与了,如果再点个赞、留个言,那就是少数跟up主互动的人了。

读严肃的书还是需要很多参与的。普鲁斯特在《阅读的时光》一文中说,跟交谈不同,“读书时,我们每个人在接受他人思想交流的同时仍然保持孤独,即继续享受我们在孤独中享有的智性力量……对精神而言,阅读不过是最高贵的消遣,仅凭阅读和学识就能造就文质彬彬的心智。在阅读中,我们心灵的修养才得以形成。”

《阅读的时光》书封

人们经常看短视频,好像也能获取不少信息,但脑子是用进废退。10月19日,《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西蒙·库珀在一篇文章中说,深度阅读的时代结束了。如今批判性阅读、自觉阅读、慢阅读、长阅读减少了,人们大多在屏幕上读东西,这是肤浅、零散的阅读,“在手机上进行深度阅读就像用手机打网球一样困难”。而失去阅读能力的人也会失去思考能力,习惯于给复杂的问题提供简单的答案。

2014年,《纽约客》的一篇文章说,电子阅读已经是大势所趋,我们只能努力“成为更好的在线读者”。在屏幕上阅读时,我们的大脑要努力跟上眼睛。屏幕似乎鼓励更多的略读:当我们滚动时,我们往往比按顺序从一页到另一页读得更快、更浅。因为网上有太多的页面、太多文章,我们只能以提高阅读速度来应对。

专家说,在屏幕上,人们倾向于浏览和扫描,寻找关键词,以一种不那么线性、更有选择性的方式阅读。而在读书时,人们更倾向于沉浸式的阅读。略读已经成为阅读的新常态:我们在网上读得越多,就越有可能快速移动,而不会停下来思考任何一个想法。
《注意力危机》书封
英国作家约翰·海利在《注意力危机》一书中说:“人们在生活中经历的最简单、最常见的心流形式之一是读书……对我们中的许多人来说,读书是我们所经历的最深刻的专注形式。当我们在屏幕上阅读时,我们更倾向于浏览和略读,眼睛在信息上快速移动,以提取我们需要的内容。阅读不再是一种沉浸在另一个世界的愉悦,而变得更像是在一个繁忙的超市里跑来跑去,买自己需要的东西,然后离开。当我们开始从书本转向屏幕时,我们开始失去一些从书本中获得更深层次阅读的能力,而这反过来又使我们不太可能继续读书。就像你长胖后,锻炼就越来越难了。”更严重的恶性循环是,作者平时也是用屏幕看东西,其他作者看的都是这样的作者写出来的书。

有人要反驳了:在网络出现之前,人们也经常略读。作家阿城就说,看书时可以对角线式地阅读,斜着看关键字,基本上一页讲啥就心中有数了。

在手机上看,人们都只是飞速浏览,也许是为了减少阅读时间,保护视力。

如果很重视一本书,那最好还是去读印刷版,《纽约客》的文章说,读纸书时,一本书的实体存在——它的重量,它的感觉,它的页面的重量和顺序,可能不仅仅是纯粹的情感或怀旧意义。人们更喜欢纸质书,不是出于老式的依恋,而是因为实物本身的性质对阅读和理解有更深层次的影响。“在Kindle上阅读,就好像他们没有正确地阅读任何东西。阅读留下的更多是一种短暂的体验。”当你需要在阅读材料中建立更牢固的基础时,印刷页面的实体感可能会对你的阅读体验产生影响,而电子阅读没有同样的触感。

大家都读电子版的话,每个人的收获也是不一样的。网络世界可能需要学生比读实体书需要更强的自制力。在纸上阅读时,你可能需要监控自己一次,才能真正拿起书来。在互联网上,这种监督和自我调节的循环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如果你是那种天生善于自我监督的人,你就不会有问题。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家帕特里夏·格林菲尔德和她的同事发现,如果学生在电脑或平板电脑上阅读时,又同时处理多项任务,会减慢阅读速度,但理解能力没有受到影响。真正受影响的是他们随后撰写的综合阅读报告的质量:如果他们在没有互联网接入的纸上或电脑上阅读原文,他们的最终成果要优于那些有互联网接入的同学。如果在线读者在纸上做笔记,上网的负面影响就会大大减少。影响理解的不是屏幕,而是互联网上多任务处理的诱惑。

牛津大学的莎士比亚专家爱玛·史密斯认为,在网络时代,我们的专注力也许并没有降低,只是转移了方向。首先,深入阅读也是时代的产物,而不是人们主动的选择。“读书时沉浸式的专心并不是天生的、默认的模式。它也是习得的行为,是被一种新媒介推动的,被特定的历史和技术环境造就的。深入、专心的阅读是一种新技术的结果,那就是小说。18世纪中期,印刷铺印制的长篇小说也引发了道德恐慌。现在人们担心孩子不读书,而我们的先辈担心的是他们对小说上瘾,跟现实世界脱节,降低他们的视力和品德。”

在18世纪的阅读革命之前,人们是深入细致、反复地阅读少量作品,通常是道德或宗教劝诫的文字,这也是特定的态度和媒介决定的:在书页的边上写笔记、索引的出现帮助读者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页面,让人们能够像喜鹊一样阅读——收集那些闪亮的部分。

16世纪的读者很少从头到尾看书,也不关注其复杂的叙事,而是摘录其中的金句和思想。“现代人对长篇电视剧和多集播客的狂热表明,我们并没有失去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只是把注意力转向了不同的媒体。当我们想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我们就会集中注意力。与专注相比,分心带来了不同的可能性,而不是更少的可能性。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并不高尚。”

史密斯教授有些过于袒护当代人了。读书时我们会掩卷沉思,你看见过有人息屏思考吗?手机有电,屏幕不息。

审核/南希

排版/晓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卷有益| 大脑,为什么偏爱纸质书?
慢读书:纸书会带给我们什么?
你是互联网的奴隶还是主宰者?| 《浅薄》
当人们被“多屏幕”绑架,企业营销如何有效“跨屏”?
“不再读书”,还是一件值得担忧的事吗?
警惕沦为数字时代的“囚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