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安中的平静

4月27日,上海黄浦江滨雨后的火烧云

1

失业在家已经整整一个月了。不时有人来问:你最近还好吗?我挺好的。虽然外面的世界动荡不安,某种程度上似乎我的生活也是如此,但在不安中也总归可以保有自己片刻的平静,因为我一贯以来的生活就是这样。

也有人说,维舟在失业后看来心态变了——据说是变激烈了,但也有人判断相反,说是变丧了。说这些话的人并不认识我,我也无从得知他们是怎么得出的结论,也许就像“疑人偷斧”的故事那样,当他们知道我失业后,看我网上的片言只语时就自然推断那是因为“失业”所造成的变化。实际上,那些留下来的同事也叫苦:裁员后工作强度更大,经理以上级别还要减薪10%。时局如此,谁又能说比谁更轻松呢?

当然,不可否认,现实的压力是实实在在的。已经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本来一家老小七口人就只有我一个人养家糊口,就算有点存粮,也总不能坐吃山空。不过这些年来,在压力和动荡下生活,本来就是我的常态,长久以来,对我来说,读书写作本身就是为了对抗这种压力和动荡

5月20日,收到公司寄来的劳动手册后,去社区中心办了失业救济金手续。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之前还有朋友说:“你如果不好意思,就让嫂夫人去代办。”那倒没什么抹不开面子,这本来就是我应得的,但办完手续时,突如其来的一瞬间,也确实闪过一丝羞耻感,也许这是深植在内心中的社会价值体现:“失业”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似乎无论如何是一件缺乏尊严的事,也是一个人应当竭力去避免的

想想我这一代人还是相当幸运的,相比起来,父辈和祖父辈一辈子所经历的风浪都大得多——事实上,也许1840年之后就没有哪一代中国人能平静地渡过自己完整的人生。如果想要“平静”,不能寄望于外部环境,只能向内寻求

很多认识不认识的朋友都给我介绍工作机会,有人帮我投简历给了猎头,有人建议我去甲方,有咨询公司来找我,也有人说我这样倒不如试试去国际学校做老师,还有朋友说以我的兴趣的知识背景,去做出国游的导游也很适合。当然,还有人问我有没有想过自己创业,但更多人则劝我不要再回本行了,因为大环境实在太差——十几年来没这么差过。

我也认真地考虑过,只是5月里占据内心的念头还是“我想先休息一阵”,甚至都急不起来。我已盛年不再,人生过半,需要停下来想一想。生活的压力确实迫在眉睫,但像这样的间隔期也是我多年来没有过的。我清楚地知道,在这个社会上,“做自己”是有时不免任性,常常是奢侈,更需要付出代价,但只要这个代价不是难以承受,那我愿意付

乡下老家种的一窠黄鸢尾

2

5月初回了一趟崇明岛老家,住了四天,也和母亲坦白了失业的事。她默默听完,说:“我倒不怕你饿死,只怕现在大环境差,你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到时心里有失落感。”

她说的这个,我理解,就像很多人退休后也会“失落”一样,但我本来也没想过干一辈子本职,做到50岁也就差不多了,现在只是比原计划提早了几年,倒是读书写作可以一直做到老。确实,人需要工作,但到最后,我们更需要的还是生活。

多年前看过日本电影《明日的记忆》,因为渡边谦饰演的主角是做广告的,不免格外有代入感。他在中年之际忽然开始记忆衰退,以致连连出错,无法正常工作,到末尾,已经连自己妻子都不认得。两个人在初遇时的深山里重逢,最后那一幕,我看了好几遍,哀婉动人,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悲哀与深沉,寥寥几笔就勾勒了出来。

有时想想,我的人生可能也就再有三四十年,而以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很遗憾,到时再也看不到了——这就像看一部电影,我只能看到其中一段,不知道结尾会是怎样。但这没办法,因为历史本来就无始无终,时间之流中,我们都是过客,只能活好自己所经历的这一段。

以前曾读到德国剧作家席勒的一句话:“诗歌的永恒必腐蚀在真实生活中。”可想对他来说,“诗歌”代表的是纯粹的、超越性的灵知,但在中国文化中从来没有这样绝对的对立存在,我自己也并不排斥琐碎的日常生活,倒不如说,规律性的家务活动本身也是脑力劳动之余的休息。

当然,我也承认,这难免会消耗不少时间。居家生活久了就会发现:自己的时间好像并没有比上班时“多出来”10个小时(算上以前上下班时间的话),因为每天做家务、买菜、接送孩子、辅导功课、跑步骑车,也不知不觉消耗掉不少时间。但我还是相信,真实生活哪怕一地鸡毛,也不必然是腐蚀性的,我们也没办法在它之外安顿心灵。

我的书桌

3

自从月初在小房间里安顿好书桌,这里就成了我每天独处的角落。

我从15岁起就一直早睡早起,那是高中时代住读三年养成的习惯。现在每天大抵6点前醒,可以坐下来写一段,等孩子醒了,吃早饭,送去上学,买菜回来继续写。虽然最近家门外的宾馆一直在喧闹地施工,但如果不是状态太差,午前通常能写完一篇,午后有时还得再写一篇。

当然,总有些时候状态不大好。除了像回乡、返城路途劳累之外,有时是为了忙孩子的事,有时要陪妻子看病,还有两天,是我自己躺倒了——5月18日因为自己新装配的自行车座椅别扭,大概扭了腰,只能平躺;5月29日又因为前几天连着憋了三篇长稿,久坐伤腰,又平躺了半天,实在不好意思公众号连着两三天不更新,就贴了一篇旧作。

这个月一共写了12篇稿子给媒体(或作序),同时公众号还要维持更新——原先根本没想到会写了这么久,2月5日开始复活这个沉寂已久的公众号,原本是因为被豆瓣禁言后许多话无处宣泄,未料那段时间里思绪纷繁,也就以几乎每天一篇的频率维持下来了。

今早醒来,原还打算先写一篇书评,结果6点多发现昨天那篇《权宜主义的国度》评论区被关闭了,不免心底里一沉;到8:09,正在烧水,又收到通知,这篇被删了。本来还庆幸5月都没被删过——4月有2篇,3月3篇+封号7天,2月最惨烈:24天内有9篇被删,另有3篇大幅修改后才发出,还有1篇死活都发不出来。

每次这样,还是不免颇有点打击创作欲望的。也是这个月,公众号更改了规则,不是按照文章发布的时间顺序,而是按你常读的公众号来推送,结果是如果你不常读的那些号,哪怕是新发的文章,也会沉到下面。这显然会促使公众号更加两极分化,无法频繁更新的号也就可能渐渐淡出了,以至于不少人以为是被限流了,没看到我的文章被推送。

对于个人来说,长期维持每天1篇的更新速度几乎都是不可能的。虽然之前我一度每天都有很多话想写,但个人状态总有波动,有时还被打击创作欲望,与此同时规则又不利,这也可算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缩影:就算你以为只是个人爱好,但要想做好,就会发现背后都是推着你奔跑的压力

不知这样的规则变更起了多大作用,当然自己这个月写的大概也不如前,结果是:阅读量过1万门槛的,本月仅2篇,而4月有7篇,3月4篇,2月5篇。如果不被删,本来应该更多冲万的,如3月那篇《孙杨的悲剧》,2小时9690就戛然而止;昨天这篇也定格在9993这个数字上,再没能攀高了。

此前就有朋友说:“你不如索性别找工作了,就在家读书写作,说不定更有成就。你写公众号能养活自己吗?”——答案是不能,在通常情况下,公众号写一个月的赞赏收入,也就相当于日常给媒体的两篇稿子的稿费。那位朋友也清楚,她说,你可以写公众号,但红不了,你写得深,太小众了。

这一点,也有读者和我私信说过,觉得我写的大抵是“知识分子写给知识分子看的”,“老百姓读不懂”,甚至他推荐了朋友读,他们也觉得没意思,因为太纯知识化了,现在倒是那些用口号忽悠人、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说些让他们顺耳的东西,能挣钱多,“你要看清楚当下中国90%以上就是那些素质极低的群众”。

也许是这样。但说实话,我既不指望靠公众号“挣钱多”(这不现实),也不想写那些侮辱读者智商的文字,更不知道怎么去讨好别人的口味——就算想做大概也做不到。有时一篇文章激起的反应完全是我意料之外的,而我自己觉得写得不错的,却应者寥寥。我能做的,只是尽力而为写好自己能写的。以不变应万变,这也算是“不安中的平静”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漫之幸
每日一禅:现在很多人因为生活、工作的压力,内心焦躁不安,经常患得患失
40岁失业后,我当了父母的“全职护工”:人到中年,开始啃老
下周失业,房贷每月5千压力大得睡不着觉,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说】“失业”100天的我和电影
你今年的收入下降了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