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漫谈写作(二)

6

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混得风生水起、很活跃的那些牛人、大神,他们讲话都是思维很清晰、逻辑很严密。我就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擅长深入思考,崇尚逻辑,认为这是一个知识可以轻松变现的时代——当然,前提是,那知识是正确的,那逻辑是严谨的,那思考是深入的。

就我所能看出的而论,写作对人生最大的、最永久性的贡献,是促进你的逻辑分析方法、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

按照中国哲学、文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

中国古代的文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

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当然,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诗意。正因为中国文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

照道家说,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既然再不需要了,何必用言来自寻烦恼呢?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

由于以上历史原因所致,中国人与西方人相比较,最短的那块板就是逻辑分析方法、逻辑思维能力。正是由于欠缺这块板,才导致许多读书人知行不合一:只有一个高境界,而没有达成其境界的具体可行方法,以致成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懦夫,最终不过是眼高手低,成为在社会上毫无实际事业、功绩建树的废人。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恰如人的嚼饭能力,一个人若不能自己嚼饭,就只好吃别人嚼过的饭。不过经过他人这么一嚼,饭的滋味、香味肯定比原来乏味多了。

笃信逻辑,精于推演,是一个人站得高、看得远、能够把握未来的关键。我们要有意识地通过写文章来打磨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使其完善,才不大可能去做对未来可能产生恶果的事情。

写作是将你的想法和观点系统地、有条理地整理后输出的过程,我们要通过写作来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只有想清楚,才能说明白;只有写下来,才能看出你的逻辑是否严谨,推理是否有问题。

写作是所有表达中,最缜密、最清晰、对逻辑和思维要求最高的一种。日常说话,你可以忽之在东,忽之在西,东西南北中,乱扯一通,你自己也不会知道你的思维、逻辑有什么问题。但是,写作就不行。你写着写着,就会发现,哎呀妈呀,我好像写跑偏了。是的,你只有写下来,再去琢磨一下,你自己就知道是否偏题、逻辑是否清晰、严密。因此,写作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是非常好的。

7

写作是自我驱动、自我成就、自我实现的最好方式。在所有能让你改变处境的方式中,写作是最好的方式。

所谓写作,就是把你深入思考后认为好的、有益的、正确的人生理念、价值观、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等写下来,作为参照系,照着去做、去行动,并不断地加以总结、改进、提高。

以前许多伟人、牛人、成功人士都是持续地写日记,就是他们早就明白这个道理的明证。他们就是以写日记(不公开写作)的方式来督促自己自我驱动、自我成就、自我实现的。

在最初写作的时候,你会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后来,你迷恋于疑惑被照亮、问题被解答的恍然大悟和惊喜,于是兴趣愈来愈浓,会主动去读更多的书,思考更多的问题,这样循环往复地促使你更频繁地去寻找、得到更多的解答和惊喜。如此一来,你就走在了追求智慧、卓越、成长、自我实现的路上。

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大多数人都很懒惰,只是痛快淋漓地享受这个时代的便利:大量地消费物质和信息,尽情地享受视觉、听觉、味觉等的感官刺激。少有人能正儿八经地沉静下来,去深入思考、认真写作,去输出人类精神饥渴所需要的价值观、理念等精神产品。

你要有所成就,就要反其道而行,去深入地思考、安静地写作。只有在写作过程中,你才会极为热情、投入地关注着人性、人格、境界、生活本身、生存能力、发展能力等,人生的全部问题更容易作为一个整体被你把握;同时,你自身的本质、本性、能力、境界也在与这个社会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的融合、互动中更趋完善。

写作可以说是人生的一种高峰体验,沉浸其中会获得超常认识。写着写着会发生一个奇妙的变化,你的人生“是什么样”与“应当怎么样”会渐渐地合而为一,没有任何差异与矛盾。你感知到的是什么,同时就应该是什么。是什么样是指你的潜在本性,是对本性的觉知;应当怎么样就是为实现本性而采取的行动,就是一旦你认识自己的潜在本性,就要全然去实现它、恢复它,就像一颗树的种子会迫切要求成长为一棵树一样。

只要你通过写作达到了一个二合一、同一的境界:真正懂得了、真切体验到了“是什么样”与“应当怎么样”的合而为一,你会恍然大悟——原来知行合一就是这个样子!你也就通过写作这个桥梁走在了自我实现的道路上。

中国哲学以为,一个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上完成“内圣外王”的统一,就是圣人。他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圣人的精神成就,相当于佛教的佛、西方宗教的圣者的精神成就。

但是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他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圣人不一定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就实际的政治说,他大概一定是没有机会的。所谓内圣外王,只是说,有最高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说可以为王,而且最宜于为王。至于实际上他有机会为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亦是无关宏旨的。

由于传统中国人的人生主题是内圣外王之道,所以学做人不单是要获得这种知识,而且是要养成这种人格。人不单是要知道它,而且是要体验它。它不单是一种智力游戏,而是比这严肃得多的东西。

我们这些平凡人,当然成不了圣人,也没必要成为圣人。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写作不断地自我驱动、自我成就、自我实现,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某种人!

你的人生哲学需要你生活于其中;你自己就以身载道。遵守你的人生哲学、价值观、理念、信念而生活,这是你自己的需要。你要做的事就是写下来,作为参照系,不断地加强修养、提升、历练自己,连续地、一贯地勇猛精进,使你能够与自己最想成为的那个影像合一。显然这个修养过程不能中断,因为一中断就意味着旧我复萌,前功尽弃。因此在认识上你永远摸索着,在实践上你永远行动着,或尝试着行动。这些都不能分开,所以在你身上存在着理念与践行的合命题。切记,你的人生哲学、价值观、理念不是用于打官腔的,更不是尘封的、陈腐的、不切实际的说教,也不是关在书房里、坐在靠椅中、处于你人生之外。

人生哲学、价值观、理念从来就不只是作为一种摆设的观念模式,而是要内在于、内化于你的行动的箴言体系。

王阳明悟道时说了一句话:“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王阳明年谱》) 所谓圣人之道,用我们今天的语言来表达,就是人的自我成长、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方法和过程。而圣人,就是潜能充分实现、人格臻于完善的人。所谓吾性自足,并不是说我本来就是圣人,而是说我的心性之中具备一切成为圣人的潜能或者说“圣性”。后来王门学人常说的“满街都是圣人”,指的就是这种潜能。正因为这种潜能或“圣性”是我本来具有的,所以我如果向外追求,到外在的事事物中去寻求成圣的条件和理则,那就是彻底搞错了方向。

写作并且实践和行动,走在成长为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的路上,实现自己,是人生多么美好的事啊!当然,自我实现不同于做生意,并非每一笔投资都马上要有回报。毋宁说,它更像是科学实验,每一次失败,都是向成功靠近了一步。

8

古人说,文章惊恐成,我们下笔当然要谨慎。既然是公开写作,就不是自嗨,要有敬畏心、有使命感,踌躇运笔之间不要愧对方块字,以致造成写了连自己都不满意的惶恐不安。

这个世界已经有了太多的垃圾信息,写作者的底线是不要再去创造垃圾信息。我觉得真正的写作者应该为笔下的文字负责,应该在你写的作品中,注入理想的光芒、积极向上进取心、催人奋进的正能量等比较纯净的东西,让你的文字能净化一些读者的灵魂。这也许是我的一些偏见,但请允许一个写作者有一些无害的偏见。

诚然,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着喜怒哀乐,都不是圆满无缺的,人生不如意事总有一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生活中绝大多数的负面情绪,其实都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源于我们对事情所抱有的看法。美国著名的整形医生和心理学家马尔茨,就曾经谈到他保持内心强大的秘诀,那就是——把事实与看法分开。

可见生活原本是什么样子不重要,而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人又要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生活才重要。

写作,就是要写出一些不寻常、不一样的东西,才有意味。这就要靠写作者去发现、去捕捉平凡生活中的美及诗意,并用恰当的文字表现出来。故我认为写作者最重要的能力是提炼、转化能力:把伤痛转化为力量,把苦难转化为悲悯,把平庸转化为卓越,把仇恨转化为宽容,把失败转化为成功,把绝望转化为希望,把暴力、亢奋转化为平和、沉静,……

我在小说里写的都是某一类普通人最日常、平凡的生活,但我尽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美和诗意。我们的现实生活本身已经很机械、枯燥、疲倦了,甚至是让人绝望的。我只能以写作的方式来体现出一点点的美好和诗意,这也算是种下意识的抗争吧。

当然,那种真正的、不受任何拘束的自由自在的心灵生活,才是我真心想要的。但我自从在心里把自己当成了自由写作者后,下笔还是有所顾忌的。随心所欲而不逾越社会规范,那是要有相当思想境界的人才能做到的。如我这样修为还不够的人,还是要有敬畏心,自己给自己预设一些限制的。

写了一段时间后渐入佳境,发现了自己在写作上的才华,并且获得了人们的认可,那是最好的;写了一段时间后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写作成了一种乐趣,用于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想法,同时写作成为一种帮助思考的方式,在过程中理清思路,也还不错。

我现在可能处于后一种情况,也心安理得。管他呢,坚持积累,坚持写吧,尽人事以听天命!

据说坚持写作的人,都会获得来自写作最大的祝福——清晰而准确地感知到时间的效用。无论是看到文章转遍天下,还是翻阅过去生活的记录,都能让人感知时间是如何流动的,又如何在自己身上发生效果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國哲學的精神 WORD
逻辑思维与写作(下)非演绎推理、论证、谬误、写作逻辑
心外无物 砥砺前行------基于心学的国民人格
做人最高境界:知行合一、道术兼修、内圣外王(三)
内圣外王是儒家修身为政的最高境界
内圣外王的当代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