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墨画似的明清老街区,绍兴书圣故里

我国至今仍存有大量古城,

但所有古城中,

城址从始建至今完全不变的,

绍兴城确实绝无仅有。

而书圣故里

又是目前绍兴市区历史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区域,

荟萃着影响中华文化进程的绍兴名士

“书圣”王羲之

和“学界泰斗”蔡元培的故里,

也是刘宗周、黄宗羲等历代名士的求学圣地。

城区布局为前街后河,

古式台门、

里弄小巷、

石桥流水、

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气息,

可谓是“一个活着的历史街区”。

 众多名胜古迹镶嵌在街弄之间,

如笔飞弄的蔡元培故居、

西街的戒珠寺、

蕺山街的题扇桥、

肖山街的探花台门等。

漫步在这历经风雨的石板路上,

可以领略到最纯真的老绍兴味道,

如绍兴黄酒一样的香醇悠长。

整个城区是开放式的,

四通八达各个方向都能进入。

青砖白墙灰瓦,

一口古井至今仍在使用,

很有历史感的老街,

看来大多数房子还都有人居住。

陈旧的灯笼,

春节期间贴上的对联,

觉得这就是我想看到的江南水乡。

绍兴酿酒文化的越酿工坊,

可免费参观,

免费品尝的老作坊老酒,

酒坊中古老的酿酒方式依旧还在使用,

在岁月的长河里酿出一坛又一坛醉人的黄酒。

蔡元培广场

蔡元培广场附近是蔡元培故居,

一座古朴的明清台门建筑,

里面展出学界泰斗蔡元培先生的生平事迹,

大厅里一尊蔡老先生的塑像,

颇有学者风范。

蔡元培故居前是飞笔弄,

旁边的钱业会馆如今是一处钱币博览馆,

可以了解绍兴钱庄的发展历程。

沿街的一些店铺所经营的

也是一传统的手工艺,

他们所制作也是

一般人家平时所要用的一些生活用品。

而不是像大多数的古镇古街,

商铺卖的都是来自小商品市场的工艺品。

当地人在家门口摆出的小摊

街道两边是低矮的民宅,

看上去倒是有一些古风,

春节期间商业气息也不是很浓郁,

游客也并不多。

相比鲁迅故里,

我倒是更喜欢这里

更加自然和接地气的氛围。 

小桥流水人家,

还有绍兴最有特色的乌蓬船,

你都能在这里找到它的身影。

桥边绿树茂密,

桥下湖水碧绿,

仿佛是让你走在了一幅水墨画中。

穿过四通八达的巷弄,

路过寻常人家的屋前屋后,

一晃半天就过去了。

来到墨池,

吸引人的就是这一片水池,

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练习书法洗笔的地方,

因为练得多洗得多,

水都成了墨色。

王羲之的书法也终于练成了妍美流畅的新体。


浅浅的墨池,

池长约14米,

宽约7米,

池沿四周砌有栏板,

墨池在岁月的洗礼中变得斑驳陆离。

整个城区的地面都用的是青石,

这些可是上了年纪的老石板了,

都是用手工打凿的,

不像现在的青石板是机器切割的。

戒珠寺为绍兴城中八大名寺之一。

建寺前,是王羲之的住宅,

后王羲之弃宅为寺。

初名“昌安寺”。

到唐大中六年(852)起开始叫“戒珠寺”

意思是“戒律洁白,犹如珠玉”。

寺起名为“戒珠”的原因有二:

一是取《法华经·序品》中“精进持净戒,

犹如获明珠”之意。

二是阐明舍宅之本意。

王羲之为什么舍宅为寺,

这里有一段传说。

王羲之生前最喜欢鹅和珍珠。

一天他在家里玩赏一颗宝珠时,

一位僧人前来造访。

王羲之随手将珠子放在桌案上招待客人。

这时又有一个朋友来仿,

王羲之请僧人在屋内稍候,

自己出去会那个人。

王羲之回来时发现桌子上的珠子不见了,

便怀疑僧人拿了。

虽不便明言,

但脸上流露鄙夷之色。

僧人深感委曲,

却有口难辩,

回去后郁闷而死。

几天后,

王羲之家的大白鹅也死了,

刨腹一看原来是鹅吞下了珠子。

王羲之心中悔恨交加,

便舍宅为寺纪念老僧,

并亲题“戒珠讲寺”匾额,

从此戒绝玩珠之癖。

其实通过这件事,

王羲之在后面的《兰亭集序》中也有感叹:

“虽趣舍万殊,

静躁不同,

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

怏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

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

或好静,或好动,

各不相同,

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

自己所要的东西暂时得到了,

快乐而自足,

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

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感到厌倦,

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

感慨油然而生,

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

这是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在蹲下起身一瞬间就过去了,

所以我们都应该珍惜。

走在青石板路上,

浸润这里的文化空气,

一切都安安静静,

悠然自得。

在书圣故里,

你兴许会听到题扇桥的历史典故:

相传王羲之每次从宅第出来,

途经蕺山街走上小桥,

总是看见有位老婆婆

在桥头摆小摊叫卖六角扇,

但买的人却很少。

有一天,

王羲之又过小桥,

见婆婆守着扇摊,

一脸愁容,

顿生恻隐之心,

从附近店里借了一支笔,

拿起扇子,

一把一把地提笔在扇子上各题了五个字。

老婆婆一看,

可急了,

王羲之不慌不忙地笑着对她说:

“老婆婆,

你只管放心,

这扇子你拿到街上去卖,

只要对人说这是王右军题的字,

一百文一把,

少一文也不卖。”

老婆婆将信将疑,

按照王羲之的嘱咐卖扇。

不一会儿,

路人发现扇子上面有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亲笔题字,

很快便把扇子一抢而空。

有的甚至还多给了一些钱,

老婆婆高兴得嘴巴也合不拢了。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王羲之做的这件善事,

便把他题过扇的这座石桥,

改名叫“题扇桥”,

在桥堍还立了一块“晋王右军题扇处”的巨碑。

在书圣故里,

至今卖扇子的店铺还是不少,

游客们渴望能看到王羲之的墨宝,

即使不懂书法的老外也想看上两眼。

如果你想感受一下原汁原味的江南风情,

建议来逛逛没有被商业开发的绍兴老街,

来这里还可以乘坐一辆人力三轮车,

车夫会带着你一边讲解一边欣赏,

但是如果时间充裕的话,

还是用自己的脚去丈量吧。

(以上图文出自“牛粪拍手” 章国英,

图片摄于绍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浙江绍兴有条老街,房子墙上全是书法家名作,到底什么来头
绍兴最适合1日游免费景点:3处故居,2大历史街区,1处网红拍照地
绍兴八字桥、书圣故里游记
稷山 冯民选//​绍兴游记(5):书圣王羲之故里
游:绍兴王羲之故里之躲婆弄?
绍兴之旅——书圣故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