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剂量

     古老相传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 此话不无道理。从单味药而言,量变超出一定限度,必然会引起质变,故剂量不同,功效有别。中医治病的根本不是病,而是人,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差异,药物剂量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疗效,甚至可以完全相反。例如:

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0g以内明显,30g以上就趋向抑制,对血压的影响更神奇,15g以内可升高血压,35g以上反而降压。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轻剂---25g用于升举阳气;中剂---10克左右疏肝解郁;重剂---20克以上透表泄热

白术常用量能健脾止泻,大剂量3060g,则能益气通便。

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薄荷 在逍遥散中仅用3g,以疏达肝木;而在苍耳子散中就重用至15g,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桂枝用量不到5g,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g,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川芎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庳子宫。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g,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9~12g,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g历代认为是治疗头痛之要药。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达30g之多,若减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1015g。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川芎引经少阳胜于柴胡,用量不宜多,一般在4.5~6g,治疗顽固性头痛时,剂量宜大,有效量在30g以上,最多可用至45g,配伍得当立竿见影!

枳实小剂量能使心脏兴奋,大剂量使之抑制。

艾叶常用量能温经止血,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出现中毒性肝炎35g可开胃,8g左右温经止血、止痛,大量则引起胃肠道炎症。

槟榔用以消积、行气、利水,常用剂量为615g,而用以杀姜片虫、绦虫时,即须用到60120g

白果定喘汤白果用量在21枚(约为25g左右),动物实验证实,定喘汤中白果重用的定喘效果优于常规剂量。

浙贝母 915g,有清肺热、润肺躁、清热化痰之功。用于外感及内热咳嗽。1830g有解毒散结之功,用于治疗肺痈、乳痈、瘰疠、发背及一切痈疡肿毒。

半夏止呕、除湿 10~15g 开胃 15~30g 安神大于30g;小剂量6g降逆和胃,中剂量15g化痰开结,大剂量30~60g(宜用姜半夏30g,生姜30g开始使用,逐渐加量至60g)可镇静止痛。

蝉蜕常用量为56g,治破伤风时需用2510.

苍耳子少量则轻而上至颠顶,重用则通下走足膝

苍术--麻黄许公岩对积湿为病以苍术、麻黄二药为主,两药用量配伍不同其作用有异:如两药相等,剂量是:10g10g,临床常见能发大汗;苍术倍于麻黄则小发汗;苍术三倍于麻黄,常见尿量增多,有利尿之作用,剂量是:18g6g;苍术四倍于麻黄,虽无明显之汗利,而湿邪能自化,剂量是:12g3g。药物之间的比例,关键在于药物之间的比例,并非药量越大,疗效越好。

当归功能补血活血,适用于血虚血瘀诸证,然而当归在复方中,小剂量应用则补血,大剂量应用则活血。如当归补血汤即由黄芪30g,当归6g组成,后世在应用补血的总方四物汤时,当归用量也不超过10g;归脾汤、八珍汤中,当归的用量仅3g。而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作用治疗脱疽的四妙勇安汤,当归的用量竟达60g,主要是取其活血止痛;治妇女产后瘀血内阻的恶露不行,小腹疼痛的生化汤,当归的用量为24g,也取其活血止痛,祛瘀生新之效能。再如治妇人胎前产后气郁血瘀诸疾的佛手散,当归用二至三两者,乃取其活血之用,使瘀去新生、血有所归。由此可见,当归用于活血,剂量宜大,可用至15g以上。前人谓其气味俱厚,行则有余,守则不足。故重用则行血之力更甚。若用于补血,剂量宜轻,39g即可。血虚者每致阴虚,阴虚则生虚热,当归气味辛温而主动,重用则每致动血,切不可重用,否则适得其反,病家服后每致口干、烦躁、失眠、头晕更剧,甚则鼻衄。

丹参大剂量--失眠

代赭石918g有镇胃降气、止呕止噫之功,适用于胃气虚弱的呕吐、呕逆、呃气、胃脘满实等。2430g用于治疗实证气喘及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等证。

大黄致泻。其致泻成分为葡萄糖甙元,番泻叶甙AC,主要为蒽醌衍生物。36g可止泻,915g可泻下;,两许--疔毒之毒热甚盛者二两--癫狂其脉实者--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肝炎,随用药量增加而各项指标复常时间缩短,认为30g可作为常规剂量。大黄粉0.3g以下有止泻作用。其机理为大黄鞣酸的收敛作用掩盖了含量甚少的致泻成分的作用。鞣质的D-儿茶精抑制大肠内细菌生成酶,阻断吲哚类的产生而止泻。

茯苓25g以下无明显利尿作用,达30g才有利尿作用,100g时利尿作用最强。

附子1-轻量-阳虚2~3-重量-祛风湿、止痛--《伤寒论》(一枚炮附子的重量约12克。)制附子120-300克水煎3-5小时有甘温补脾肾之阳,温补中下焦元阳之气,无辛燥热之弊。

防己小量能使尿量增加,而大量则作用相反,汗防己小量则增加尿量,大量尿量反减少20

桂枝在桂枝汤中用9g,取其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之功,以祛除在表之风邪;而在五苓散中用量不到5g,则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

合欢皮量小可以安神,量大可以化痰。

黄连、龙胆草用12g能健胃,增进食欲,36g可燥湿泻火解毒,大量则会刺激胃壁引起恶心、呕吐

厚朴多用则破气,少用则通阳--叶天士。

决明子36g治疗急性结膜炎、麦粒肿、角膜云翳、虹膜炎等;912g治疗老年性哮喘、胃炎、胃溃疡、急性肾炎、急性泌尿道感染。2030g治疗急性胆道感染、胆囊炎、慢性胰腺炎、高血压等。

鸡内金粉3g,用于治疗体虚遗精、遗尿等,尤其对肺结核之遗精有较好疗效。4.512g用于调理脾胃、消食祛积,尤其适用于因消化酶不足而引起的胃纳不佳、积滞胀闷,反胃呕吐等。1518g有化坚消石之功,可用于泌尿系结石及胆石症。

苦参58g有利尿消肿作用,用治肾炎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心脏性水肿等,并有平喘止咳作用,可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1015g治疗细菌性痢疾、钩端螺旋体病及各种皮肤病;3060g,可用于外治感染、各种原因所致的失眠症。

人参常用量为510g,用于复脉固脱时可用至1530g

连翘诸家皆未言其发汗,而以治外感风热,用一至二两,必能发汗,且发汗之力甚柔和,又甚绵长。曾治一少年风温初得,俾单用连翘一两煎汤服,彻底微汗,翌晨病若失。------《医学衷中参西录》

龙胆草小剂使用有开胃建胃之功,大剂则清肝胆湿热效著。

龙骨、牡蛎610g有摄汗作用,对鼻衄、月经过多者有止血作用,治疗高血压有潜阳之功;1215g,对支气管哮喘有定喘作用;20g,有安神作用。

麻黄少用通阳消徵,多用发汗利水;用其升提之功,用量不少于9g;独用剂量15~50g。麻黄的用量一般是2~9g,小儿多用炙麻黄,也可与等量甘草同用,小儿用量不宜超过3g。冬季用量宜大,夏季用量宜小,素有鼻衄、高血压者禁用!治疗水肿时常比一般用量较大,可由9g渐加至15g,(个别的还有时逐渐用到20~25g,最多用至30g,生石膏相应增加到60~90g)这时要配用生石膏25g45g(生石膏与麻黄之比约为31),以减少麻黄的发汗作用而达到宣肺利尿的作用。注意:肺虚作喘、外感风热、单臌胀、痈、疖等证,均不可用麻黄。

马兜铃常用量能止咳,用量15g时可致呕吐,30g以上可使呼吸抑制,血压下降。

木通常用量能利水通淋,用量60g以上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小便不利。

麦芽催乳、回乳有以下三个观点:生麦芽通乳,取其生发之意,量在30g以下;炒麦芽回乳,取其炒枯之意,量在60g之上。生、炒麦芽均可单独用于回乳,量60120g。生麦芽、炒麦芽混用用于回乳,量各为60g

胖大海14枚,有开肺解表、清热利咽之功,用于风火犯喉而致的声音嘶哑。1215枚有通便之功,可用于头目风热疾患,合并有大便热结者。

牵牛子少用可泻下通便,祛除肠中积滞,多用则峻下逐水,攻逐腹中积水。

肉苁蓉612g,有补肾助阳、益精血之功。适用于阳痿不孕、腰膝冷痛、筋骨无力等证。1518g有润肠通便之功,用于肠燥津枯之大便秘结之证。本品助阳而不燥,滑而不寒,是一味既补阳又益阴的药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秘籍】《中药不传之秘》几十种中药不同量效果不同的用法,值得重视!珍藏备查!
中药传方不传量
中药用量不同效用有别
中药”不传之秘“量大量小”效不同!
[转载]中药不传之秘——中药不同剂量用法
中医不传之秘:中药用量不同效用有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