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半年涨36倍,政府背书、全民炒股!史上首位百万富翁玩垮法国经济


来源:SME(ID:SMELab)

作者:SME


法国人在欢笑,在敲算盘,而国家则在讽刺喜剧的嬉戏声中,土崩瓦解。

——俄国诗人普希金


由政府背书、财政部长经营的公司,发行的“保证一年至少赚3倍的股票”,你买还是不买?


怎么可能有这种好事?


然而300年前,一家名叫“密西西比”的公司,几乎让所有法国人相信了这一美梦。


那时,法国政府为它无限制发行纸币,人们疯狂地购买它发行的股票。


短短半年,“密西西比”股价就从500利弗尔,变成了18000利弗尔,上涨36倍。不过一年,它又急速下跌95%,无数法国人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苏格兰人约翰·劳(John·Law)。


有人称他是十足的大骗子、居心叵测的阴谋家;有人却将他视为优秀的金融家、“现代纸币体系之父”和理想主义者。


今天就来看看,这个苏格兰人如何让法国陷入无法控制的贪婪狂潮,并最终导致财政崩溃。


精于算计

 死囚犯变 “百万富翁” 

1671年,约翰·劳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的一户富裕人家。


他从小就在算术方面上显露出了非比寻常的天赋。14岁时,他在父亲的会计事务所中当学徒。3年后,父亲去世,他带着大笔遗产前往伦敦。不久,成了伦敦各大赌场的常客。


约翰·劳顺风顺水的赌徒生涯由此开始,他总是用周密的数学计算下注,基本没怎么输过钱,这一赌就是9年。


直到1694年,他为了一名女子杀死情敌,被关进死牢。


但很快,约翰·劳就靠贿赂逃了出来,开始了漫长的逃亡生涯。


他先后在法国、荷兰、德国、匈牙利、意大利等地方游荡。


作为技术精湛的资深赌徒,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在欧洲各大赌场里赚得盆满钵满;而“百万富翁”(millionaire)第一次使用,就是用来形容他的。

17世纪的苏格兰爱丁堡

 4万字阐述纸币、银行 

 凯恩斯是他的迷弟 

约翰·劳还以研究赌博的热情,研究各个国家的银行和金融市场。


他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成了小册子——《组建一个贸易委员会的建议和理由》。可小册子没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他又写了一篇四万字的论文。


文章中约翰·劳主张建立银行,发行纸币,并超前提出“要繁荣,发纸币”的观点,还滔滔不绝地探讨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经济的好处。


他提出,为了发行和管理新货币,应该建立一家专管财政税收的银行,并以这些税收和政府掌握的不动产收入作为基础,量入敷出发行纸币。


这比“当代经济学之父”凯恩斯的理论早了整整三百年,阐释了很多属于现代货币理论的关键概念,据说凯恩斯就是约翰·劳最著名的粉丝。

当代经济学之父凯恩斯

目前这套理论在在今天的金融学教科中稀松平常的理论,但在17世纪却是大胆甚至放肆的言论。


之后,约翰·劳辗转欧洲各个小国,宣扬他的超前理论,但都被无情拒绝。

 法国遇贵人 

   授命救经济   

小国不理他,约翰·劳却在法国遇贵人,他结识了法国摄政王奥尔良公爵,并受其重用。


当时的法国政府债台高筑,税不抵支。


1715年,收入仅6900万,支出1.32亿,负债28亿里弗尔。


它正在重铸货币,并试图将币的贵金属含量降到原来的1/5。这意味着老百姓手里的货币将迅速贬值数倍。  


雪上加霜的是,法国非法逃税的人越来越多,国民经济几乎全盘崩溃了。


约翰·劳陈述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奥尔良公爵非常赞赏,命其为法国财政部长,开始了法国经济的改革。

为全力支持约翰·劳的改革方案,这位公爵还特地颁布一项法令伪造纸币将被处以极刑,并且昭告法国民众:新发的银行纸币可以用来交税。

成立私人银行

  发行“永不贬值”的纸币  

万事俱备后,约翰·劳成立了法国第一家私人银行——劳氏银行。


这家银行发行大量纸币,并且承诺银行任何网点发出的纸币,都可以立刻兑换相当于面值的金币。


为了解除货币贬值的担忧,它还宣传保证价值不变,可以用来交税。


由于 “劳氏纸币 ” 不像贵金属那样常受政府干预而贬值,又以贵金属为担保,拥有很高的信誉 。法国国民开始对它产生信任,并逐渐使用新发行的纸币。

纸币的充沛客观上使人们手上的钱多了起来,消费能力的提升刺激了内需,使商业重获活力。


与此同时,金银币重新回到政府手中,法国政府也能用它偿还外债,居然还有余款供宫廷奢华享受。


此前的经济萧条、准备崩塌的局面仿佛瞬间迎刃而解。


与法国经济一同蒸蒸日上的,还有约翰·劳的信誉。


他的银行在法国各地都建立了分行 , “劳氏银行“ 和 “劳氏纸币 ” 深得人心 。

一年稳赚3倍

  法国陷入全民炒股的癫狂  

故事还在继续。


在那个年代,人们坚信美洲新大陆遍地黄金。


若是有家新公司能够独占这份财富,那么劳氏银行及劳式纸币,岂不能真正地永久“保值”?


于是,约翰·劳马不停蹄地向奥尔良公爵提议,成立一家“挖金”的海外殖民公司。


1717年,约翰·劳获得“密西西比公司”的经营权。


该公司不仅垄断了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法国殖民地的所有业务,还有法国烟草公司的销售权。

之后不久, 劳氏银行国有化为中央银行“法兰西皇家银行”,并被授予铸造金银币的要权。


另外,法国政府还同意密西西比公司发行债券。而约翰·劳并没有选择发行债券,而是发行股票。

密西西比公司

约翰·劳先是发行了20万股的新股票,每股面值500利弗尔,可以以公债来抵付。而当时面值500利弗尔的公债,市场价格仅相当于160利弗尔。


同时,约翰·劳还为众多股民绘制了一副无比绚丽的蓝图。他承诺,每份500利弗尔的股票,每年都会派发高达200利弗尔的红利。


更让人难以拒绝的是,倘若股民想要出手股票,只要持有期超过半年,公司便可按照票面价值(即500利弗尔)予以赎回。


也就是说,就是你用160利弗尔购买了一份面值500利弗尔的股票,半年后再赎回(价格为500利弗尔),就能稳赚340利弗尔。如果持股一年以上,每年还有200利弗尔的红利。

对于这种稳赚不亏、政府背书的生意,谁也无法拒绝它。


一时间,法国陷入全民炒股的癫狂状态。

20万新股被抢购一空。


约翰·劳的家也被围得水泄不通,人们等着他继续发行股票。

  通胀涨5倍、股票跌95%  

   “密西西比”泡沫破裂   

每次增发股票时,法兰西皇家银行都会跟着增发纸币。


不到一年内,10亿利里弗的新币被印制出来。


此时的人们,不仅疯狂地购买股票,而且也热衷于花钱。


尽管约翰·劳深知自己的密西西比公司从未掘到一点金,公司并不值那么多钱,但他看着法国日渐繁荣,更对自己的理论深信不疑:


增发纸币——刺激经济——刺激货币需求;增发纸币——换成股票——抵消国债。


就这样,股票一路暴涨,纸币继续增发。

然而,纸币的严重超发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仅半年法国的通胀率从4%暴增到23%,足足5倍之多!


当法国民众也渐渐察觉到了,手里的钱越来越多,能买得起的东西却在变少,纸币根本不值钱!


此时,人们就像一开始疯狂购买股票那样,纷纷卖掉股票。


密西西比河公司也被推下神坛,股价以摧枯拉朽之势,连续下跌13个月,跌幅为95%。


物价飞涨、股票变废纸,全民炒股的法国民众重新回到水深火热之中。


约翰·劳也从法国人争相讨好的金融学家,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让法国倾家荡产  

   背锅远走他乡  

自负的约翰·劳以为,创造货币就等于在创造财富,而事实却并不是这样。他在没有足够准备金的情况下发行纸币,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和信用体系崩溃。


而奥尔良公爵则将所有过错算到了约翰·劳头上,没收了他的所有财产,并让他离开法国。


惨淡收场时,约翰·劳留下一句话,“总有一天,世界将会是纸币的时代。”


1729年,58岁的约翰·劳在威尼斯去世。

法国人知道后,写了这样一篇墓志铭:


一位苏格兰人长眠于此,他的计算技巧无人匹敌,用简单的数学法则,让法国倾家荡产。

而密西西比泡沫也与荷兰郁金香泡沫、英国南海泡沫合称为欧洲早期的三大经济泡沫。

在历史上,每出现一次壮观的经济热潮时,贪婪的欲望便恣意泛滥。

 

在疯狂追逐金钱的过程中,市场参与者将资产的内在价值抛诸脑后,沉迷于靠不住却又令人发狂的臆想——在短时间内大发横财。

 

在每一次的狂潮中,都有一些人在一段时间赚了钱,但最终只有极少数人毫发未损地全身而出。

 

从古至今,从海外到国内,类似的剧情一再上演。


投资赚钱其实并不难。真正难以避免的是,人们在受到诱惑时情不自禁地将资金投向短期快速致富的投机盛宴中。这一教训显而易见,然而又常常被人忽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的泡沫之法国密西西比事件
密西西比泡沫事件
“要繁荣,发纸币”:一个赌徒伟大的国家实验
密西西比泡沫,百万富翁灾祸 今天咱们来聊一个把国家当赌注的豪赌客
投机活动毁掉的不仅是投机者
把一个国家当赌注的超级赌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