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一富家少爷身患怪病,请名医诊治,名医进屋就说,快去拿马桶

'四万万人齐落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句诗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我们对清朝的印象,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度。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毫无生机的时代,也出了'单传扁鹊卢医术,不用杨高郭玉针'这样的济世名医——叶天士。

天生的宽厚良善让叶天士救治了很多身无分文的穷苦病人,无以为报的他们将叶天士悬壶救人的事迹口口相传,名医用马桶治病的故事也就流传至今。

耐住寂寞,守住清贫

'夏至亲人离,凄雨传悲音',在叶天士仅仅14岁的时候,他医术的启蒙人,父亲叶紫帆早早的离开了他,甚至还来不及把一身的医术倾囊相授,给叶天士留下的,不过是家徒四壁。

年幼的叶天士来不及悲伤便抗下了生活的重担,开始行医以便维持生计。'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自身医术的不足使年幼 的叶天士早早的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而此时他父亲一个姓朱的门人怜悯他的身世,开始传授他父亲所长的医术,叶天士的求学之途正式开启

叶天士在医术方面的悟性堪比天上星宿转世,没过多久便青出于蓝胜过他老师许多,在朱某的建议下,抱着'学问无穷,读书不可轻量'心态的叶天士开始四处行医游学,六年间先后拜周扬俊等十七余位名医为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许是是叶天士人生的准则,即使在在丰富自身学识的期间,叶天士也从未停下他治病救人的脚步

受到医者仁心的父亲的影响,外加父亲离世后所度过的清寒的时光,叶天士对穷苦的普通人充满着同情,常常分文不取,他妙手回春的高超医术也让他在百姓之间获得了鼎鼎声望。

不论何地,每当出现了当地医者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之时,病患就时常盼望着叶天士的到来。

奇人趣事,妙手回春

药圣孙思邈曾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写道,'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无论贫贱,每个人的生命都同等可贵,医者当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叶天士深以为然,救治了无数令人头痛的疑难杂症。

相传清朝有一富商的公子,年纪轻轻得了一种令无数上门诊治的医者摸不着头脑的怪病——无法进食。富商为此散尽千金,耗费了不知多少的名贵药材也不见成效。就在走投无路之时,有人向富商举荐了叶天士,富商闻言便亲自登门拜托叶天士出诊。

心肠慈悲的叶天士在听说后立马赶往富商家中,只进门望望便有了头绪,随后差仆役拿入马桶置于公子卧房,待到浊臭之气遍布房屋时,许久未进食的公子竟突然有了食欲。在公子饱餐一顿后,叶天士便让富商撤出公子卧房的香炉等物,果真不出几日,公子便痊愈如初。

名医用马桶治疗怪病的趣闻一时间在坊间流传开来,虽然当时有不少人觉得叶天士行医的过程像是'传闻附会,往往涉于荒诞',但民间依旧将叶天士视作'天医星'下凡,叶天士的声名也就因此更上一层楼,成为当时鼎鼎有名的良医。

授业解惑,桃李芬芳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求学路上尝尽人生悲欢的叶天士在享誉全国后,无数对救死扶伤满怀热情的学子踏破门槛向叶天士求教。清史就曾以'大江南北,言医者辙以桂为宗,百余年来,私淑者众'记载过这一盛况。

对于虚心求教的从医之人,叶天士向来是来者不拒,因材施教,培养了不少当时颇负盛名的医者,他膝下二子叶奕章,叶龙章也是当时闻名一方的良医。

相比一些胡乱用药的庸医,叶天士开方十分严谨,胸有成竹方才施之一方,他对学生的教导也常提及。甚至于弥留之际还在教导他的学生与子女,'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

许是一生对弟子上心,或是临终之言出自肺腑,又或是他本身声名太旺,在叶天士逝世后,他的学说依旧得到当下名医的大力宣扬,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中医学术体系——叶派。

无论是幼时不耻下问的懵懂医童,还是晚年桃李天下的绝世神医,叶天士从未改变过初心,依旧以行医救人为己任,医者仁心不过如此。

著书立说,流芳百世

以马桶治顽疾,虽说是趣事一件,却也只能一时为人称道,传道受业,也只能解门下弟子一时之惑。被后世传颂的叶天士不仅仅只是医术精妙,他呕心沥血之作《温热论》才是他流芳百世的根源。

古装剧中常有主角感染瘟疫撒手人寰的场景,一旦出现传染性极强的疫病,达官显贵尚且有一丝被救治的希望,普通人似乎只能默默等待着死亡的降临,绝望而又无助。即使显贵如爱新觉罗.福临在天花的面前也难逃一死,没有护理条件的普通百姓在疫病的面前就更显无助。

为此,无数悲悯天下的医者将自己四处行医的经验倾注笔下,帮助普通百姓与死神搏斗,叶天士也是其中的一员。幼年丧父以至家境贫寒的叶天士对穷苦的生活深有体会,在饱览医书,实践医术后,自己撰写医书留世的想法便一发不可收拾,《温热论》便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比别人看的远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医书的撰写仅仅靠自己的实践探索是远远不够的,前人的经验对于叶天士来说尤为宝贵。

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基础上,叶天士对疫病的根源进行摸索,发现'温上受,首先犯肺',进一步区分了伤寒和温病之间的区别。在此之后,清人不再只用对付伤寒的方式防治温病。

文/映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天士:富商购得名贵药材,重金聘他治病,他却用马桶治好了病
富家少爷被大夫宣告无可救药,谁料,名医叶天士妙手回春
清朝一富商独子身患怪病,看了好几位医生,却越来越虚弱。富商害怕香火中断,于是去请
清朝一富商独子身患怪病久治无果,名医听闻大喊“快拿马桶来!”
清朝一富家少爷身患怪病,请名医诊治,名医进屋就说:快去拿马桶
名医叶天士,为拜师学医而隐姓埋名,终于成为江南第一名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