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戴氏心意五行拳要论-李景福

戴氏心意五行拳,是戴氏心意拳鼻祖戴隆邦,把中国古代五行学说,应用于拳术领域而创造的心意五行拳理论体系。故而成为戴氏心意拳之精髓。挖掘研究戴氏心意五行拳理论体系,对于保护传承戴氏心意拳这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现实与深远之意义。  五行学说基本内容  五行学说史中国古代的一种朴实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属元素论的宇宙观,是一种朴素的普通系统论。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元素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对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  五行的特性: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朴素认识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论概念。  1)“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即能屈能伸之义。木具有生长、能屈能伸、生发的特性,代表生发力量的性能,标示宇宙万物具有生生不已的功能。凡具有这类特性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木。  2)“火曰炎上”。火,热也;上,向上。火具有发热、温暖、向上的特性。火代表生发力量的升华,光辉而热力的性能。凡具有温热,升腾、茂盛性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火。  3)“土爰稼穑”。春种曰稼,秋收曰穑,指农作物的播种与收获。土具有载物、生化的特性,故称土载四行,为万物之母。土具生生之义,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生存之本,“四象五行皆藉土。”五行以土为贵。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能的事物或现象,皆归属于土。  4)“金曰从革”。从,顺从、服从、服众;革,革除、改革、变革。金具有能柔能刚、变革、肃杀的特性。金代表固体的性能,用金以示其坚固性。引申为肃杀、潜能、收敛、清洁之意。凡具有这类性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金。  5)“水曰润下”。润,湿润;下,向下。水代表冻结含藏之意,水具有滋润、就下、闭藏性能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水。  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  五行学说根据五行特性,于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或现象相类比,运用归类和推衍等方法,将其最终分成五大类。  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或关系上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方法。类比也是一种推理法。  推衍是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属性,推衍至其他相关事物,以得知这些事物的属性的推理方法。包括平行式推衍和包含式推衍两种类型。  五行的调节机制  五行的正常调节机制  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是五行结构系统在正常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1)相生规律  相生即递相滋生、助长、促进之意。五行之间互相滋生和促进的关系,称作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因而五行相生关系又称“母子关系”。  2)相克规律  相克即相互制约、克制、抑制之意。  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之为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种克制关系也是往复无穷的“木得金敛,则木不过散;火得水伏,则火不过炎;土得木疏,则土不过湿;金得火温,则金不过收;水得土渗,则水不过润。皆气化自然之妙用。  在相克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克我”、“我克”两方面的关系。《黄帝内经》称之为“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我克者为所胜,克我者为所不胜。所以,五行相克的关系亦叫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  3)制化规律  五行中的制化关系,是五行生克关系的结合。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与发展。因此,必须生中有克(化中有制),克中有生(制中有化),相反相成,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相对平衡协调发展变化。五行之间这种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相互变化、相互制约的生克关系,称之为制化。  其规律是;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火克金,金生水,水克火;土克水,水生木,木克土;金克木,木生火,火克金;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水。  以相生言之,木能生火,但是木之本身又受水之所生,这种“生我”,“我生”的关系式平衡的。如果只有“我生”,而无“生我”,那么对于木来说,会形成太过,宛如收入和支出不平衡一样;另一方面,水与火之间,又是相克的关系,所以相生之中,又寓有相克的关系,而不是绝对的相生,这样就保证了生克之间的动态平衡。  以相克言之,木能克土,金又能克木(我克,克我),而土与金之间,又是相生的关系,所以就形成了木克土,土生金,金又克木。这说明五行相克不是绝对的,相克之中,必须寓有相生,才能维持平衡。换句话说,被克者本身有反制作用,所以当发生相克太过而产生贼害的时候,才能够保持正常的平衡协调关系。  五行的异常协调机制  五行结构系统,在异常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制,为子母相及与乗侮胜复。  1)子母相及  及,影响所及之意。子母相及,是指五行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所出现的不正常的相生现象。包括母及于子和子及于母两个方面。母及于子与相生次序一致,子及于母则与相生的次序相反。如木行,影响到火行,叫做母及于子;影响到水行,则叫作子及于母。  2)相乘相侮  相乘相侮,实际上是反常情况下的相克现象。乘,即乘虚侵袭之意。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正常制约的程度,使事物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协调关系。五行之间相乘的次序与相克同,但被克者更加虚弱。  相乘现象可分两个方面:  其一,五行中任何一行本身不足(衰弱),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乘虚侵袭(乘),而使它更加不足,即乘其其虚而袭之;如以木克土为例;正常情况下,木克土,木为克者,土为被克者,由于它们之间互相制约而维持着相对平衡状态。但在异常情况下,木仍然处于正常水平,但土本身不足(衰弱),因而两者间失去了原来的平衡状态,则木乘土之虚而克它。这样的相克,超过了正常制约的关系,使土更虚。  其二,五行中任何一行本身过度亢盛,而原来受它克制的那一行仍处于正常水平,在此情况下,虽然“被克”一方正常,但由于“克”的一方超过了正常水平,故也同样会被打破两者之间的正常制约关系,出现过度相克的现象。如仍以木克土为例:正常情况下,木能制约土,维持正常的相对平衡;若土本身仍然处于正常水平,但由于土过度亢进,从而使两者之间失去了原来之平衡状态,出现了木亢乘土之现象。  相乘与相克是有区别的,相克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相乘则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的异常相克现象。  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本身太过,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不仅不过去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即反克,又称反侮。侮及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  相侮现象也表现为两个方面:  如以木为例:其一,当木过度亢盛时,金原是克木的,但由于木过度亢盛,则金不仅不能去克木,反而被木所克制,使金受损,这叫木反侮金。其二,当木过度衰弱时,金原克木,木又克土,但由于木过度衰弱,则不仅金来乘木,而且土也乘木之衰而反侮之。习惯上把土反侮称为“土壅木郁”。  相乘相侮,均为破坏相对协调统一的异常表现。乘侮,都凭其太过而乗袭或欺侮。乘为相克之有余,而危害与被克者,也就是某一行对其“所胜”过度克制。 侮为被克者有余,而反侮其克者,也就是某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克。  3)胜复规律  五行学说,把由于太过或不及引起的对“已所胜”的过度克制称之为“胜气”;而这种胜气,在五行系统内,必然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报复之气),将其压抑下去,这种能报复胜气之气,称为“复气”,总称“胜复之气”。《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这是五行结构系统本身,作为系统整体,对于太过或不及的自行调节机制,旨在使之恢复正常制化调节状态。如木气太过,作为胜气则过度克土,而使土气偏衰,土衰不能制水,则水气偏胜而加剧克火,火气受制而减弱克金之力,于是金气旺盛起来,把太过的木气克伐下去,火气受制而减弱克金之力,于是金气旺盛起来,把太过的木气克伐下去,使恢复正常,反之,若木气不足,则将受到金的过度克制,同时又因木衰不能制土而引起土气偏亢,土气偏亢则加强抑水而使水气偏衰,水衰无以制火而使火偏亢,火偏亢则导致金偏衰而不能制木,从而使不及的木气复归于平,以维持其正常调节状态。故《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形有胜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故其始也,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  胜复的调节规律是:先有胜,后必有复,以报其胜。胜气重,复气也重;胜气轻,复气也轻。在五行具有相克关系的各行之间,有多少太过,便会招致多少不及;有多少不及,又会招致多少太过。甶于五行为单数,所以对于任何一行,有胜气必有复气,而且数量上相等,故《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微者复微,甚者复甚。”这是五行运动的法则。逢过胜复调节机制,使五行结构系统整体,在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的情况下,进行自身调节,继续维持其整体的相对平衡。  总之,五行结构系统,具有两种调节机制:一为正常情况下的生克制化调节机制;一为异常情况下的胜复调节机制,通过这两种调节机制,形成并保障了五行结构系统的动态平衡和循环运动。  戴氏心意五行拳浅析  昭馀世家  山西省祁县戴氏家族,是明、清季显贵望族,时称“昭馀世家”。(祁县古称眧馀)笔者据现已收集的戴氏四部残缺旧家谱考证,祁县戴姓均为一家。明洪武二年(1369),始祖戴成忠,字蕴恕,从山西代州(今代县)迁至祁县城北三十里之地,启村名为戴家堡。安居六世,家世躬耕,至七世祖戴公礼,移居县城内,身任仓官之职,八世祖戴宾,曾官至大名府通判,九世祖戴光启,为明隆庆辛未(1571)科进士,历任兵刑部给事中、河南布政使,曾奉命阅陕以西三边,故人称戴巡边;后任河南开封府尉氏县令,祖孙三代居官,政绩斐然,皆荣载县志乡贤。  清初,戴运昌以民族气节,不侍清政府而隐居故乡麓台山之宋家庄。长子戴廷栻,会博山、顾延武等群贤聚于丹枫阁,一时成为中国北方文化交流之中心。时称:“丹枫阁藏版海内共知,天下名士,南方多聚于巢民水绘园,北方则丹枫阁称极盛矣。”  戴氏家族,遵循“耕读传家、善良薰世”的遗风,世代传承,代不乏人。经笔者从县志、家谱摘录统计,明清两季,书侍官宦者有66人。其中进士2人,举人4人,监生16人,贡生6人,瘭膳痒生38人。致官从二品职官1人,从五品官职2人,正六品职官3人。  在书仕职官中,武备者12人。其中武举人,人武庠监生1人,武庠生10人;官致四品都司者2人,从五品守御所千总、例授武德佐骑尉1人;正六品侯选营千总,例授武略骑尉6人,军功议叙、赏戴蓝翎1人。  从以上初步统计数字可以看出,祁县戴氏家族,是一个文功武备的名门望族。  武术世家  昭馀戴世家,绵延至明朝后期的九世“光”字辈时,即光政、光教、光启、光肇一代时,光教,光肇始从城内外迁,光教迁于城东南十里之小韩村,光肇迀于城东南十五里之蒲桑村。  戴光教为戴宾之次子,迀居小韩村后则为小韩戴氏的立袓。其字仲立,号格斋,副贡生。可见为一文人。直至十五世,皆有痒生、儒官等记载。  十六世的戴令德,祁县乾隆四十五年(1782)县志有记载:“戴令德,字永锡,小韩村人。存心和厚,善医。有患瘫者,家苦贫,医之愈不索。谢复赠麦数石,其他行事多此类。子四人,年六十一卒。”(标点是笔者加的)此段记载刊于“饬行” 一节,说明戴令德之德行,在当时闻名遐迩。  从小韩戴氏续清雍正六年旧家谱査明,戴领德为戴隆邦之曾袓父,字永锡,妻闫氏,生子四:凌云,祥云,瑞云,锦云。  祥云为令德之次子,字子现。是隆邦之祖父。妻王氏,生一子为廷选,字玉璋,是隆邦之父亲。虽相继妻配李、张、赵、贾四氏,却只有一个独生子隆邦,可见两代单传。  说到戴隆邦,心(形)意拳界公认为一代宗师。是他创造了独具风格的“戴氏心意拳”,此拳种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戴隆邦如何创心意拳?旧县志没有,也不可能有记载;就连已发现的旧家谱也只“字”未提。这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有关,清朝政府虽然也沿习了明朝的武举制,但旨在加强国防与镇压国内反对势力。对民间习武,是明令禁止的。  唯一能发现的文字记载,则来源于民间的传抄拳谱。这是两百多年来,一代代习拳人士的显著贡献。它与“口传身教”构成了传承载体。这种传承载体由于受到社会及传承人文化素质等因素之影响,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之误差。作为当代研究者或传承者,必须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客观地分析问题,力求还历史之本来面貌,绝不可以持个人偏见而盲目评论。  笔者多年来热心于戴氏心意拳之挖掘、整理,从民间收集到戴隆邦拳谱的残存传抄复印件(以下简称传抄复印本),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公诸同好,以期共研,为保护传承戴氏心意拳尽绵薄之力。  传抄复印本首页,为《六合拳论》,文后落款为“岁在癸丑十一月十七日属于南房,西铭题。”经考证,癸丑年为1733年,及清雍正十一年。推测为终南山道人李失名隐士题写《心意六合十大要序》中的一段总论。  传抄复印本第二页至第五页,为戴隆邦之《六合拳序》,此文落款为“乾隆十五年岁次庚午荷月书于河南洛阳县马工书屋”。经考证,当为戴邦隆为马学礼所作《圣行心意六合拳谱》之撰序。但是,笔者发现落款的年代,“乾隆十五年”疑有更改的痕迹,从另一本的复印件对比,“乾隆十五年”却为“乾隆五十年”,说明原本应为“乾隆五十年”,然而,后者的干支纪年却错把“岁次丙午”抄为“岁次庚午”,大概有心人按照“庚午”干支纪年,将“乾隆五十年”对应改为“乾隆十五年”了。  为什么说“乾隆五十年岁次丙午”准确呢?其一,笔者从已掌握的戴氏旧家谱得知,戴隆邦属于祁县戴氏家族第十九世,可惜家谱没有详细记载生卒年代,只是记载:“廷选子:隆邦,字兴国。妻刘、赵氏,生二子:文良、文熊。”(标点是笔者所加)但所幸的是,祁县清康熙四年县志载《河南右布政戴光启墓志铭》,准确记载了光层生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六月二十六日,卒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二月十日,享寿七十五岁。这就为推算戴隆邦的出身年份,提供了一个可靠基础数据。因为作为戴宾次子的光教与戴宾三子的光启,不仅同辈,而且年龄差距也不大。笔者按照祁县戴氏家族与光启相差十辈推算,则得出1739年之推数,这便是隆邦出生的大约年代,为清乾隆四年前后。显然,乾隆十五年作序的可能性不靠谱。  其二,从近些年河南心意六合拳传承人之研究资料表明,公认马学礼为南派心意六合拳之鼻祖。据考,马学礼生于1731年,即清康熙五十年,比戴隆邦长26岁左右,卒于1789年,即清乾隆五十四年,享寿76岁。据资料表明,马学礼师承李失名隐士。曾行镖十余年,后被洛阳知府邀为“公差都头”。47岁时弃官归乡,在邐河办起了武学,传授心意六合拳。《圣行心意六合拳谱》是他的晩年之作。  由此推测,戴隆邦为马学礼拳谱撰著作序的年代,当在乾隆五十年。  马学礼为什么请比他小26岁的戴隆邦作序呢?这是又深一层次的考究,因现没有可供考证的真是史料,故不敢妄加推测。  戴隆邦创心意五行拳,绝非心血来潮、偶然之举,肯定有一个艰难的经历。然而,由于没有准确之史实记载,故而不可能准确予以阐述,只能从悠久的民间传说与残存的只言片语中分析推测。其一,戴隆邦之曾祖父戴令德,是一个具有善德的老中医。旧县志中,只是从表彰他为善德行的方面作了记载,然而笔者则从他行医之角度,分析,戴令德同时是一个医术高明的中医。倘若只会施医舍药,却不会治病的大夫,绝不是一个好大夫。亦即不会有很高之声望。  戴令德,一定像中国传统中医师一样,精通阴阳五行及经络学说。对后人之传承,则在情理之中。  其二,据祁县戴氏心意拳几代传人流传,戴家原有家拳,即三拳(攒拳、裹拳、践拳)、三棍(蹵棍、炮棍、反背棍)和轻功每人挂画、点穴法。虽今找不到准确文字记载,但三拳、三棍经言传身教,至今套路完整。轻功美人挂画与点穴法已失传。  其三,据河南省赊旗县“赊店历史文化研究会”编撰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赊店》一书记载:山陕会馆内,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冬十二月创建春秋楼落成纪念碑,记有建春秋楼捐银商号中,广盛号九两五钱八分。证明乾隆年间,戴隆邦之父辈,已在赊店开设有广盛号商业。又据该书记载:清嘉庆六年(1801),戴二闾(戴隆邦次子问熊)创立了广盛镖局,渐成为华中第一镖。证明到嘉庆六年时,广盛号商业转向標局业。按照中国镖局发展史分析,凡开设標局者,甚至在走镖的镖车上要插镖旗,行进中,路遇草寇常出没之地,要喊镖。戴氏能在嘉庆六年正式扯旗开镖局,说明戴隆邦父子之武功,已在中原地区有了一定影响。  其四,戴氏在水旱码头重镇赊店开设广盛号,为戴隆邦父子结识中原心意六合拳名师马学礼、李祯,提供了千载难逢之机遇。戴隆邦将心意六合拳巧妙地熔于家拳,创出了独具特色之戴氏心意拳。次子文熊心领神会,将父亲创造的心意拳,苦练到炉火纯青之地,以他为镖师的广盛号能够盛极一时,切实为家乡各大商号之保驾护航,做出了不可磨灭之贡献。  五行拳析  戴氏心意五行拳  戴隆邦将中国五行学说应用拳术,创造了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对应的劈拳、崩拳、攒拳、炮拳、横拳。  传抄复印本写道:劈拳似斧属金;攒拳似闪属水;崩拳似箭属木;炮拳似炮属火;橫拳起落似弹属土。  劈拳为戴氏心意五行拳之首,属五行中之金行。金具有能柔能刚、变革、肃杀的特性。因而劈拳应体现这一特性。  攒拳为戴氏心意五行拳之二,属五行之中水行。水具有滋润、就下、闭藏之特性。因而攒拳亦应体现这一特性。攒拳中的攒是积聚、储蓄的意思。而好多介绍戴氏五行拳的版本中,错写成“钻”字,有穿过、进入之意,离水行特性相差甚远。  崩拳为戴氏心意五行拳之三,属五行中之木行。木具有生长、能屈能伸、生友之特性。代表生发力量的性能。因而崩拳应体现这一特性。  炮拳为戴氏心意五行拳之死,属五行中之火行。火具有发热、温暖、向上的特性。代表生发力量的升华、光辉而热力的性能。因而炮拳应体现这一特性。  横拳为戴氏心意五行拳之末,属五行中之土行。土具有载物、生化、受纳的特性。因而横拳应体现这一特性。  五行拳相生  按照五行相生规律,戴氏心意五行拳亦遵循这一规律。  传抄复印本写道:金生水,所以劈拳能变攒拳;水生木,所以攒拳能变崩拳;木生火,所以崩拳能变炮拳;火生土,所以炮拳能变横拳;土生金,所以橫拳能变劈拳。  五行拳相克  按照五行相克规律,戴氏心意五行拳亦遵循这一规律。  传抄复印本写道:金克木,所以劈拳能破崩拳;木克土,所以崩拳能破横拳;土克水,所以橫拳能破攒拳;水克火,所以攒拳能破炮拳;火克金,所以炮拳能破劈拳。  人体对应五行  五行内对人体之脏腑,外应人之五官。传抄复印本指出:大指属火为心,二指属木为肝;中指属土为脾;无名指属金为肺;小指属水为肾。又指出:眼通肝属木;耳通肾属水;鼻通肺属金;口通脾属土;舌通心属火。还指出:心属火,心动火焰升;脾属土,脾动大力攻;肝属木,肝动急似箭;肺属金,肺动阵雷鸣;肾属水,肾动快如风。  说明五行对应于内脏及各经络,练功时,气在各经络之发动,表现于肢体动作之不同情况。如气发动于心经,表现在肢体为怒气如火焰之高升,而不能制熄;气发动于脾经,则体力之攻劲大;气发于肝经,动作急促如同射箭;气发动于肺经,身体动作之响声如雷鸣一般;气发动于肾经,其动作之快如同风行。故在练功时,必须做到肾起心落,水升火降,神向下走,精向上行,以调和五行。  由于五行应于人之五官,在练功时,要得真法在用心,心与鼻合多一力;心与耳合多一灵;心与眼合多一明;心与舌合多一精;心与口和多一吻;心与眉合多一神,心与意合多一艺,心与气合多一攻。  总之,练功时必须五行分明,充分利用调节机制,达到动态平衡。传抄复印本总述歌诀道:“拳法意来本五行,生克里边变化精。学者要知真消息,只在眼中一寸中。”这是对戴氏心意五行拳之高度概括。“拳法意来”,一语道破心意六合之拳理;“本五行”又道出了五行拳为本的理念。“生克里面变化精”一句,强调指出五行拳应用自如,变幻莫测,进入出神入化之境界。无论技击防身,或是强身健体,都会达到最佳效果。  最后两句,强调习功者要得五行拳之真谛,只在你心目中的每一步中。  戴氏心意五行拳之升华  出身昭馀官宦世家的戴隆邦,深受儒家思想之浸染,竟然将心意五行拳与儒家道德观相联系,提出了“心仁、肝义、肺礼、肾智、脾信”的对应关系,并把心意五行拳之追求,提升到为将才之高度,可以说脱俗不凡。  传抄复印本指出:“夫将才,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悉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临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而荣,无生以唇,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时,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不测。  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军,善用短兵,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若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奇将;气高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练如顺流,宽而能刚,兰而能详,此之谓大将也。”  综上所述,戴隆邦所创的心意五行拳,是戴家拳与心意六合拳熔合之结晶,既建立于中国传统五行学说的根基之上,又提升到儒家五常之价值追求。传承戴氏心意五行拳,对提高技击技术、增强身体素质、陶冶道德情操,有着深远之历史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晋商重武术 形意拳与晋商相互促进得发展
心意六合拳之中节功
戴氏七小形
戴氏心意拳(心意六合拳)
形意拳的起始以及李洛能对形意拳的贡献
心意拳的创立及传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