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讲座|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桃花”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桃花”


“花意象”是中国文学作品中重要的意象。尤其是桃花意象, 在文学作品当中,频频出现。桃花形色娇艳,许多墨客骚人都钟情于桃花,喜其形,爱其色,陶醉在花开的浪漫里,又心碎于花落的伤感中。


所以桃花在中国作品中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文人常以桃花寄托情感、抒发志向,其意蕴复杂多义,各有所指,且运用灵活广泛,在文学作品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今天就以文学作品中部分以桃花作为意象的作品为代表,浅析桃花意象所具有的象征性意义。



中国文学作品中最早运用桃花这一意象是在《诗经·周南·桃夭》中,诗中用娇丽嫩艳的花朵写照新嫁娘娇美的面容, 开桃花意象之先河。后来随着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文学形式的增多,桃花开始频繁的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成为作家托物言志的重要意象,具有了不同的思想内涵。


01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天意象


《礼记·月令》云:“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桃花是春天的使者,是春意的代名词。“竹外桃花三两枝” 充分展示了早春的景象。阳春三月,桃花怒放,艳压群芳,占尽人间春色。桃花与春风嬉戏,每一派浓浓春意。它正因为桃花的盛开代表着春天的到来,所以人们为了歌咏春天,也常常歌咏桃花。


唐代吴融曾有诗云:“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桃花妍丽灼人,为春天增添了生机和色彩,所以多被看作是春天的象征,出现在许多咏春诗词中,使得诗歌灵动而跳跃。比如陆希声的《桃花谷》中曾这样表达:“君阳山下足春风,满谷仙桃照水红。”描写出了生长在溪边的桃花绽时之态。桃花遇春风即发,遇溪水则生,所以又常与水结合,形成 “桃花流水”的意象,更是春天的代名词。


比如“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南浦桃 花亚水红,水边柳絮由春风。”

(孟郊《南浦篇》)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二))


都描写出了春天桃花流水的美丽景象。


0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美人意象


桃花的色彩艳丽,就像美丽的女子一样,娇媚可人。桃花的美人意象,最早见于《诗经·周南·桃天》篇: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天天, 有費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天天,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清代学者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说:“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桃花的颜色明亮鲜艳,姿态摇曳妖娆,犹如妙龄女子身娇体媚,所以世人常用“灿若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桃花象征女子,不仅象征美人,更象征红颜薄命之人,所以我们将象征女子的意蕴分成了两部分。 


(一)象征美人 桃花象征美人


最符合桃花美人这一身份的,应是《左传》中所写的桃 花夫人息妫(guī),她“不共楚王言”的那份傲骨和坚贞历来为人称颂,但她更惊于世人的是那眸似秋水、貌若灿桃的美貌,她出生在深秋,却让满园桃花为之盛开,带着桃花印记,仿佛桃花女神转世。她的美不仅让诸侯纷争,更在后世流传下许多诗篇。施肩吾《经桃花夫人庙》云:“不及连山种桃树,花开犹得识夫人。”便是以桃花喻美人的代表作品。


《天宝遗事》中也曾记载,唐明皇和杨贵妃都爱桃花。宫中种植了许多桃树,当桃花盛开之时,唐明皇都要摘下桃花插在玉环的头上。他说:“此花最能助娇态。 ”桃花美人,交相辉映,花艳人更娇。


  在诗词中用桃花来写美人比比皆是:


 “青帝少女染桃花,露妆初出红犹湿。”(王建《春来曲》)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韦庄《女冠子》)


“谁怜颊似桃,孰知腰胜柳。”(于滇《宫怨》)


“下春风破红意,女颊如桃花。”(温庭筠《碌碌古词》)

 

(二)象征红颜薄命之人


桃花绽时婉约绰约,楚楚可人,却花期极短,易于凋谢,所以多用来比喻红颜薄命之人。最典型的便是《红楼梦》中以桃花自喻的林黛玉。林黛玉的命运远比桃花更凄凉悲怆,桃花的结局尚是归去在一净土之中,她却只能在他人篱下只落得飘零无依、逐水而去的悲哀。一首《桃花行》是对她命薄如桃花的写照,也是她多年 凄苦压抑心声的淋漓抒发。“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林黛玉的人生一开始就写下悲剧的结局,被束缚在封建正统的牢笼之中,身不由己的无助使得内心充满愁苦,桃花的凋谢也是她孤了终生、红 颜早逝的谶语。另一首《葬花吟》更是林黛玉对自己红颜难 再、香消玉损的命运所唱的悲歌。所以桃花是林黛玉的象征, 也是红颜薄命之人的象征。  


桃花为美人盛开,亦为悲情凋落。


  在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二)中“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和(李贺《将进酒》)中“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中皆有体现。


03

人面桃花相映红——爱情象征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桃花,常常与美丽的爱情故事相依相伴。其中,最为有名的要数“人面桃花”的故事了,故事源于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人以“人面桃花”形容女子的美貌,表达爱恋的情思。若只写桃花,则诗中不见人情;若只写人面,则诗中不见色彩。“ 人面桃花相映红” 一句将花与人交织在一起。因为有美人,桃花绽放更绚烂;因为有桃花,美人才更加娇艳动人。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此后,人们便用“人面桃花”这一经典意象,来形容女子的美丽面容与娇艳的桃花相互辉映,也用于形容因不能与所爱慕的女子再次相见而产生的怅惘心情。如“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柳永《满朝欢》)


“鸦背斜阳闪闪红,桃花人面满纱笼。  ”(黄遵宪《不忍池晚游诗》其七)。


桃花也用作两人之间的爱情信物,用以歌咏爱情或者表示爱而不能相见的挂念和愁苦之情。孔尚任的《桃花扇》可以说是桃花意象的集大成者。全剧以李香君用血染成的一把桃花扇为线索 贯穿始终,体现了李香君和侯方域忠贞不渝的爱情。侯方域在给李香君的面扇上曾题诗:“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 车。青溪尽是辛夷树 ,不及东风桃李花。”自此,桃花开始 作为一种信物出现在二人爱情故事之中。后李香君以死抗田仰,血溅宫扇,不仅体现了她刚烈坚贞的傲骨,也体现了她的 爱情观,同时桃花扇也寄寓了李香君爱而不能相见的牵挂和惆怅之情。


桃花在爱情中似乎也多作悲情意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岁月的流转给人以无限的沧桑之感。桃花年复一年的重复开落与人事衰变的不可逆转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桃花在这个意义上又有了永恒之意,昭示了自然的永恒,这种永恒反衬了人事之悲。



04

桃花庵里桃花仙—象征隐逸


在古代,“桃”与“逃”同音,因此成为隐逸的象征,代表着文人所追求的一种理想世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可谓是借桃花象征避世、隐逸的先祖。他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的理想世界。这里不仅“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与世隔绝,不问世事,生活安乐祥和。“桃花源”成了作者所构画的人间仙境,也体现了作者想要摆脱世间污浊,追求人生理想的意愿,象征着隐逸。


唐伯虎有一首著名的《桃花庵歌》,隐者之情蕴含其中: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桃花的深刻意蕴绝不仅此而已,它作为一种常见的花意象存在于众多的诗词歌赋以及文学作品之中,寄托着不同的历史时期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征着不同的理想与追求。桃花,已不仅是盛开在春季的一种花朵,它以自己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积 淀绵延于数千年的中国古典文学之中,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标志,生生而不息,等待更多的人去探寻发掘。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桃花一直在演绎着自己的故事,从未停歇过,于花开花落之间悠悠地诉说着它的情怀。无论是岁月流转,还是季节更迭,桃花永远都绽放在人们的心中,而不衰败!


:1

END

1


本期责编:郑建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古代诗词中的桃花意象的粗浅认识
【转】桃花怎有“红颜薄命”之喻
桃红深处藏着半部中国古代文学史 陆纾文
稻农 | ​人面桃花 ( 随笔)
040 人面桃花相映红
桃花灼灼:绽放在文人心中的爱情之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