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人与酒|饭醉党

 (祖父和祖母。这是当年我用珠江牌相机和乐凯胶片拍的。可惜,留存照片太少。)

在中国,饮酒不只是达官贵人筵席上的重要仪轨,也不只是他们肆无忌惮沉沦的借口。

其实,真正的饮酒,却隐于市,它早已浸淫成为市井乡村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最初记事时,既不知祖父善饮,也不知父母同样善饮。

那时,还是人民公社生产队,生活困苦,即便年三十,也是小酌而已。

偶尔秋收之后,全村人会餐,才会放开喝一顿。直到分田到户之后,再也毋须担心吃不饱穿不暖了,故乡才再次大规模流行自己酿酒,酒风很快重新盛了起来。

我后来才听说,祖父年轻的时候也很能喝酒。

“那个时候天不亮就跟着你太公挑着牛奶去常州卖,回家以后还得下田,晚上会陪着你太公喝酒解乏啊。”

祖父后来跟我讲古,谈到陈年旧事时,偶尔也会提到喝酒。

但我小时候却不曾见祖父喝酒。

父亲后来告诉我,祖父年轻时干活搏命得很,后来当了生产队长,大夏天中午去地里撒农药,中毒被送进了医院,动过刀,后来又得了气管炎,所以,就戒了烟,戒了酒。

不过,我开始上中学的时候,祖父的气管炎症状消失了,老人又重新拿起了烟袋,端起了酒杯。其时,祖父已近70了!

我们喝酒是高兴胡喝,逮着有喝酒的机会,大口大碗喝酒,米酒啤酒烧酒都喝。祖父喝酒,则大不一样。祖父喝酒很安静,从来不会像其他好酒之徒般兴致来了大呼小叫的。他喝酒,通常只喝自家酿的米酒和米酒吊的烧酒。他也从来不大口喝,他只是把酒倒在一个过去乡下常见的老式瓷酒盅里,倒个大半盅。这酒盅倒满了大概也就一两多酒。难得年三十特别高兴,他老人家可能会加起来喝个半碗。

不过,祖父喝酒,最大的不一样,就是频繁。尤其到了1990年代之后,祖父已年过80,他老人家每次喝半盅,却每天固定地要喝五顿酒!

早饭时,弄些咸菜酱菜,倒个半盅烧酒或米酒,就着喝完,然后吃早饭。到了上午十点左右,就着咸菜或头天的剩菜,自己独自一人小小地喝上半盅。中午吃饭时,老人照样自个儿倒上半盅,先喝起来。到了下午三点左右,祖父坐在桌子边,就着一些中午剩下的菜肴咸菜,喝上半盅。晚饭时,照旧喝上半盅。

这半盅酒,祖父能喝上十来分钟!

弟弟常跟祖父玩笑,笑话祖父的慢酒。祖父总是呵呵一笑说,你到我这把年纪试试。

祖父开始恢复喝酒之后,身体一直很硬朗。一年四季,白天或下地种菜,或在家用稻草编织枕腰(蒸煮食物时搁在锅沿和锅盖之间的物品),无事时挑着几个枕腰去卖,挣个三五块钱的。虽然我们做儿孙的都反对,但他却乐此不疲。我上大学时,他还偷偷地把卖枕腰的钱塞给我私用。

我的印象中,似乎很少见祖父身体不适的。要知道,我小时候是跟祖父一起睡的,祖父床边的痰盂罐我记忆非常深。别人都说祖父是痨病鬼啊。

祖父和母亲都告诉过我们,喝酒好啊,稍微喝一点,慢慢喝,舒筋活血。当然不能胡喝多喝,那样伤身体。每次我们在家喝酒时,祖父坐在边上,都会提醒我们。不过,我们总是当耳边风。

“酒者,能益人,亦能损人。节其分剂而饮之,宣和百脉,消邪却冷也。若升量转久,饮之失度,体气使弱,精神侵昏。宜慎 ,无失节度。”

祖父认不得几个字,没读过《养生要集》,但他有自己的喝酒习惯,心态更好,却也算殊途同归了。

祖父生于宣统二年,卒于1998年。去世前一天,还让我弟弟给他倒酒喝。

(原文写于2013年4月22日左右)

(作者系网易新闻 网易号 “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关于老朱煮酒

更多分享,敬请期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8岁宁胜娥:顿顿喝米酒 天天做家务
【经方中的:无灰酒、清酒浊酒、苦酒、烧酒】精
母亲的酒量
108岁宁胜娥:顿顿不离酒 天天做家务
武松打虎之前喝的是什么酒 ?
乡间吊酒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