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期中物理押题卷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期中物理押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物理量是矢量的是(  )



A.速度 B.路程 C.时间 D.长度



 



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



B.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



C.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作质点



D.质量和体积都很大的物体有时也可以看作质点



 



3.下列关于摩擦力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存在弹力的接触面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弹力



C.存在摩擦力的接触面间一定存在弹力



D.发生相对运动的接触面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4.一学生在百米赛跑中,用了16s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7.5m/s,则它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m/s B6.25m/s    C6

.75m/s    D7.0m/s



 



5.关于摩擦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D.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6.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是零



B.速度为零,加速度就一定为零



C.速度很小,加速度一定很小



D.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一定越大



 



7.物体自楼顶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落到地面的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物体从楼顶落到楼高一半处所经历的时间为(  )



A

     B
    C
D



 



8.如图所示,为两个质点AB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速度图象,AB同时同地开始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沿不同的方向运动     BA的加速度小于B的加速度



Ct1时刻AB两物体速度相等      Dt1时刻AB两物体相遇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9.一个物体从距地面125m高处自由下落,这个物体到达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      m/s;这个物体在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m/s



 



10.质量为1kg的物体停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3N,动摩擦因数为0.2.现给物体施加一水平方向的外力F,则当F=2N时,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f1=      N;当F=3N时,物体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f2=      N.(g=10m/s2



 



11.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5s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s的时间使质点匀减速到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      m/s,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



 



 



三、实验题(本题共10分)



12.(10分)(2015·南京期中)(1)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时,要用到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是一种      仪器,其电源频率为50Hz,常用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      (选择直流电或交流电),它们是每隔      s打一个点.



2)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让纸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是      



A.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   B.先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让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310分,1410分,1512分,共32分.解题过程中要有必须的文字说明及相关的原始公式,直接写出结果按零分计算.)



13.(10分)(2012·普宁市校级期末)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2m/s2.试求该质点:



1)第5s末的速度.



2)前5s内的平均速度.



3)第5s内的平均速度.



 



14.(10分)(2015·南京期中)一根轻弹簧原长为X0,当上端固定,下端挂质量为m1的砝码,静止时,弹簧总长为X1,求:



1)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为多少?



2)当挂质量为m2的砝码静止时,其总长为多少?



 



15.(12分)(2009·崇文区期末)某市规定:卡车在市区内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km/h.一次一辆卡车在市区路面紧急刹车后,经1.5s停止,量得刹车痕迹x=9m.问这车是否违章?



 



 



一、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6.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质点在同一直线上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S1    B.乙比甲早出发时间T1



C.乙的速率小于甲的速率 DT2时刻甲乙相遇



 



17.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瞬时速度的是(  )



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m/s,以790m/s的速度击中目标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过程中的速度是40km/h



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km/h



D.小球第3s末的速度是6m/s



 



18.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较它在开始运动后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经历的位移大小之比是135



B.中间时刻的速度之比是135



C.最大速度之比是123



D.平均速度之比是123



 



19.如图所示,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重为G的木块,受到一个竖直向上,并逐渐增大的力F的作用,但F始终小于G,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就是重力



B.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随F增大而增大



C.木块对地面的压力随F增大而减小



D.木块受到的重力随F增大而减小



 



20.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3m/s2,对任意1s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1s末的速度比该1s初的速度总是大3m/s



B.某1s末的速度比该1s初的速度总是大3



C.某1s末的速度比前1s末的速度大3m/s



D.某1s末的速度比前1s初的速度大6m/s



 



 



二、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其中2111分、22

14分.解题过程中要有必须的文字说明及相关的原始公式,直接写出结果按零分计算.)



21.(11分)(2015·南京期中)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时,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如图1所示,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 7个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每隔0.10s 测一

次速度,计算出打下各计数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如表中所示





 
 
 
 
 
 


 
 
 
 
 
 


 

计数点


 

 

B


 

 

C


 

 

D


 

 

E


 

 

F


 

 

瞬时速度m/s


 

 

0.192


 

 

0.384


 

 

0.576


 

 

0.768


 

 

0.960


 


1 )将表中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变化的关系图线(图2).



2 )由图象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3 )推算出记数点G的瞬时速度.





 



22.(14分)(2015·南京期中)一平直铁路与旁边一条公路平行,正当列车以20m/s的初速度前进并以﹣0.1m/s2的加速度刹车时,前方155m处的自行车正以4m/s的速度匀速向同一方向运动,试判断列车会不会追上自行车,如果追不上,求两车相距最近时的距离;如果追上,从刹车时开始计时,求列车与自行车相遇的时间.



 



 



三、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0分,共计25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23.(2011·武进区校级一模)某一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x1到达A点,接着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x2到达B点,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D.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



 



24.(2015·南京期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3m/s2,对任意1s来(  )



A.某1 s末的速度比该1 s初的速度总是大3 m/s



B.某1 s末的速度比该1 s初的速度总是大3



C.某1 s末的速度比前1 s末的速度大3 m/s



D.某1 s末的速度比前1 s初的速度大6 m/s



 



25.(2014·沈阳期末)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由A点从静止释放,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vBvCvDvE=1

2



B.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tE=2tB=

tC=
t
D



C.物体从AE的平均速度

=vB



D.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vBvA=vCvB=vDvC=vEvD



 



26.(2009·广州一模)如图所示,轻质弹簧连接AB两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B的上端通过细线挂在天花板上;已知A的重力为8NB的重力为6N

,弹簧的弹力为4N.则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和细线受到的拉力大小可能是(  )





A18N10N     B4N10N       C12N2N       D14N2N



 



27.(2015·南京期中)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PQOQT的面积分别

s1s2s1=s2).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  )





A.若s0=s1+s2,两车不会相遇   B.若s0s1,两车相遇2



C.若s0=s1,两车相遇1 D.若s0=s2,两车相遇1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其中2111分、2214分.解题过程中要有必须的文字说明及相关的原始公式,直接写出结果按零分计算.)



28.(2015·南京期中)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记数点,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1)计算ABCDE各点的瞬时速度,



2)在图2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小车的vt图象,并根据图线求出a



 



29.(2015·南京期中)如图所示,甲、乙、丙三辆车(车身的长度不计)行驶在平直公路上,车速分别为6m/s8m/s9m/s.当甲、乙、丙三车依次相距5m时,乙车驾驶员发现甲车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作匀减速运动,于是乙也立即作匀减速运动,丙车驾驶员也同样处理,最后三车均未发生撞车事故.(不考虑司机的反应时间)





问:(1)要使甲、乙两车不相撞,乙车的加速度至少应为多少?



2)要使三车均不发生撞车事故,丙车作减速运动的加速度至少应为多少?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期中物理押题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物理量是矢量的是(  )



A.速度 B.路程 C.时间 D.长度



【考点】矢量和标量.



【分析】物理量有两类:矢量和标量,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而标量

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解答】解:



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速度是矢量,故A正确.



BCD、路程、时间和长度都是标量,故BCD错误.



故选:A



【点评】矢量与标量最显著的区别:矢量有方向,而标量没有方向.



 



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



B.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



C.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作质点



D.质量和体积都很大的物体有时也可以看作质点



【考点】质点的认识.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解决本题要正确理解质点的概念:质点是只计质量、不计大小、形状的一个几何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的科学抽象,能否看作质点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



【解答】解:A、质量很小的物体它的体积不一定能够忽略,不一定能看成质点,如原子的质量很小,在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时候是不能看成质点的,所以A错误.



B、体积很小的物体它的体积不一定能够忽略,不一定能看成质点,如原子的体积很小,在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时候是不能看成质点的,所以B错误.



C、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不一定可以看作质点,如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在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时候是不能看成质点的,所以A错误.



D、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大,在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所以地球可以看做质点,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质点是运动学中一个重要概念,要理解其实质,不能停在表面.



 



3.下列关于摩擦力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存在弹力的接触面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弹力



C.存在摩擦力的接触面间一定存在弹力



D.发生相对运动的接触面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专题】受力分析方法专题.



【分析】弹力产生的条件;摩擦力定义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解答】解:A、存在弹力的接触面间如果没有相对运动,则不存在摩擦力.A错误.



B、跟据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B错误



C、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包含弹力产生的条件,故有摩擦力时必定存在弹力.C正确.



D、如接触面光滑,发生相对运动的接触面之间不存在摩擦力.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产生摩擦力的条件和摩擦力的定义,要区分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



 



4.一学生在百米赛跑中,用了16s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7.5m/s,则它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m/s B6.25m/s    C6.75m/s    D7.0m/s



【考点】平均速度.



【分析】已知位移(100m)和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由题知:s=100mt=16s



v=



故选:B



【点评】解本题注意排除瞬时速度的干扰,挖掘关键字词:百米赛告诉位移、160s末到达终点告诉时间



 



5.关于摩擦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D.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来源:Zxxk.Com]



【专题】摩擦力专题.



【分析】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有时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有时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有时是阻力、有时是动力,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也可能产生静摩擦力.静摩擦力可以作为阻力,也可以作为动力.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



【解答】解:A、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不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故A错误,D正确;



B、静摩擦力可以作为阻力,也可以作为动力,故B错误;



C、摩擦力的方向有时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有时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有时是阻力、有时是动力,故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摩擦力种类和方向,抓住产生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以及摩擦力的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解答此题.



 



6.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是零



B.速度为零,加速度就一定为零



C.速度很小,加速度一定很小



D.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一定越大



【考点】加速度;速度.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即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加速度的方向不变,速度的方向也可能变化.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一定不变.



【解答】解:A、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是零,例如匀速直线行驶的飞机,故A正确;



B、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如自由落体运动的开始位置,故B错误;



C、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即速度的变化率大小,速度很小,加速度不一定很小,如枪筒中的子弹在火药爆炸的瞬间,故C错误;



D、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即速度的变化率,不是速度的变化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对于加速度与速度关系的理解是考试的热点,抓住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及定义式是关键,做题时可以通过列举实例的办法来加深对其理解.



 



7.物体自楼顶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落到地面的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物体从楼顶落到楼高一半处所经历的时间为(  )



A

     B
    C
D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



【分析】设楼顶到地面的高度为h,物体从楼顶落到楼高一半处的速度为v两次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及速度时间关系即可求解.



【解答】解:设楼顶到地面的高度为h,物体从楼顶落到楼高一半处的速度为v则有:



    
2gh=v
2



    
2g

=v2



解得:



t=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自由落体运动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8.如图所示,为两个质点AB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速度图象,AB同时同地开始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来源:学科网]



AAB沿不同的方向运动     BA的加速度小于B的加速度



Ct1时刻AB两物体速度相等      Dt1时刻AB两物体相遇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位移时间图线斜率表示速度,根据斜率的正负判断运动的方向,图象的交点表示相遇,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



【解答】解:A、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根据图象可知,斜率都为正,都沿正方向运动,方向相同,故A错误;



B、由图线可知,AB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都为零,故B错误;



C、图象的交点表示相遇,则t1时刻AB两物体相遇,此时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斜率表示的含义.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9.一个物体从距地面125m高处自由下落,这个物体到达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 50 m/s;这个物体在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25 m/s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



【分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h=

gt2求解时间,由速度公式求出速度;根据v=
求平均速度.



【解答】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

s



到达地面的速度:v=gt=10×5=50m/s



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
m/s



故答案为:5025



【点评】本题关键明确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然后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基础题.



 



10.质量为1kg的物体停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3N,动摩擦因数为0.2.现给物体施加一水平方向的外力F,则当F=2N时,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f1= 2 N;当F=3N时,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f2= 2 N.(g=10m/s2



【考点】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专题】摩擦力专题.



【分析】当外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处于静止,摩擦力大小等于外力大小;当外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

物体处于滑动,则摩擦力等于动摩擦力因数与正压力的乘积.



【解答】解:当外力为2N时,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所以物体处于静止,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等于外力大小,即为2N



当外力等于3N时,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所以物体处于滑动状态,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则大小为μFN=0.2×10N=2N



故答案为:22



【点评】学会区别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且大小的计算.同时知道最大静摩擦力要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11.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5s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s的时间使质点匀减速到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 5 m/s,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2.5 m/s2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匀速运动的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解答】解:质点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a1t1=1×5m/s=5m/s



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故答案为:52.5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



 



三、实验题(本题共10分)



12.(10分)(2015·南京期中)(1)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时,要用到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是一种 计时 仪器,其电源频率为50Hz,常用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 交流电 (选择直流电或交流电),它们是每隔 0.02 s打一个点.



2)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让纸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是 A 



A.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   B.先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让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专题】实验题.



【分析】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电源频率为50Hz,常用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它们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使用时应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打点,然后释放纸带让纸带,如果先放开纸带开始运动,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纸带上可能有很长一段打不上点.



【解答】解:(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电源频率为50Hz,常用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它们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2)开始记录时,应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打点,然后释放纸带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如果先放开纸带开始运动,再接通打点计时时器的电源,由于重物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同时先打点再释放纸带,可以使打点稳定,提高纸带利用率,可以使纸带上打满点,故BCD错误,A正确.



故答案为:(1)计时,交流电,0.02       



2A



【点评】对于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工作原理,我们不仅从理论上学习它,还要从实践上去了解它,自己动手去做做,以加强基本仪器的了解和使用.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310分,1410分,1512分,共32分.解题过程中要有必须的文字说明及相关的原始公式,直接写出结果按零分计算.)



13.(10分)(2012·普宁市校级期末)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2m/s2.试求该质点:



1)第5s末的速度.



2)前5s内的平均速度.



3)第5s内的平均速度.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平均速度.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v=v0+at求出5s末的速度.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求出前5s内的平均速度.



3)求出4s末的速度,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求出第5s内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学知识有:



1)第五秒末的速度:V=V0+at=10+2×5=20m/s



2)前五秒内的平均速度:



3)第4秒末的速度:V4=Vo+at=10+2×4=18m/s



第五秒内的平均速度: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v=v0+at和平均速度公式



 



14.(10分)(2015·南京期中)一根轻弹簧原长为X0,当上端固定,下端挂质量为m1的砝码,静止时,弹簧总长为X1,求:



1)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为多少?



2)当挂质量为m2的砝码静止时,其总长为多少?



【考点】胡克定律.



【专题】弹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专题.



【分析】本题应用胡克定律:F=kx,注意在应用时:x为形变量.找出各个物理量代入公式即可.



【解答】解:(1)当弹力F等于m1g时,形变量x为:x1x0,代入胡克定律F=kx得:





2)当弹力F等于m2g时,设弹簧的长度为:x2,形变量x为:x2x0,代入胡克定律F=kx得:





答:(1)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2)当挂质量为m2的砝码静止时,其总长为



【点评】本题是胡克定律的简单应用,找出各个物理量,代入F=kx即可.



 



15.(12分)(2009·崇文区期末)某市规定:卡车在市区内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km/h.一次一辆卡车在市区路面紧急刹车后,经1.5s停止,量得刹车痕迹x=9m.问这车是否违章?[来源:学科网ZXXK]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根据刹车的时间和位移,求出刹车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根据

求出卡车的初速度,从而判断其是否超速.



【解答】解:卡车在刹车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平均速度为:





末速度v=0,根据

得:



v0=12m/s=43.2km/h40km/h,知卡车超速.



答:该卡车违章.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灵活运用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



 



一、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6.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质点在同一直线上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S1    B.乙比甲早出发时间T1



C.乙的速率小于甲的速率 DT2时刻甲乙相遇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根据位移时间图线初始位置坐标判断甲乙出发点相距的距离,以及出发的先后顺序.根据图线的斜率比较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A、由位移时间图线知,初始时刻甲位置坐标为s1,乙位置坐标为0,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s1.故A正确.



B、甲在0时刻出发,乙在T1时刻出发,知乙比甲迟出发T1时间.故B错误.



C、乙图线斜率大于甲图线斜率的绝对值,则乙的速率大于甲的速率.故C错误.



DT2时刻甲乙的位置坐标相同,则甲乙相遇.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斜率表示的含义.



 



17.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瞬时速度的是(  )



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m/s,以790m/s的速度击中目标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过程中的速度是40km/h



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km/h



D.小球第3s末的速度是6m/s



【考点】瞬时速度.



【分析】瞬时速度对应的是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的速度,平均速度对应时间或位移.



【解答】解:A、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子弹经过枪口位置的速度,击中目标也是某点速度,故是瞬时速度,故A正确;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全程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



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对应某个位置,是瞬时速度,故C正确;



D3s末对应一个时刻,是瞬时速度,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8.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较它在开始运动后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来源:学科网]



A.经历的位移大小之比是135



B.中间时刻的速度之比是135



C.最大速度之比是123



D.平均速度之比是123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分别求出1s内、2s内、3s内的位移之比,从而得出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和平均速度之比.根据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得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之比,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最大速度之比.



【解答】解:A、根据

得,物体在1s内、2s内、3s内的位移之比为149,则第1s内、第2s内、第3s内位移之比为135.故A正确.



B、第1s内、第2s内、第3s内位移之比为135.则平均速度之比等于13

5,因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之比为135.故B正确,D错误.



C、根据v=at得,最大速度之比为123.故C正确.



故选:AB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



 



19.如图所示,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重为G的木块,受到一个竖直向上,并逐渐增大的力F的作用,但F始终小于G,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就是重力



B.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随F增大而增大



C.木块对地面的压力随F增大而减小



D.木块受到的重力随F增大而减小



【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专题】受力分析方法专题.



【分析】F总小于G,所以木块一直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分析后判断支持力的变化即可,还考察到了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分,主要区分点在看这两个力作用在几个物体上



【解答】解:对木块受力分析:木块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F和支持力N



F总小于G,所以木块一直处于平衡状态,所以:N+F=G,即:N=GF,当F逐渐增大时,N逐渐减小,而重力不变,即: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均减小.故C正确,ABD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BD



【点评】本题是平衡条件的应用,顺带考查了牛顿第三定律,考查的都比较简单,明确平衡力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即可



 



20.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3m/s2,对任意1s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1s末的速度比该1s初的速度总是大3m/s



B.某1s末的速度比该1s初的速度总是大3



C.某1s末的速度比前1s末的速度大3m/s



D.某1s末的速度比前1s初的速度大6m/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3m/s2,知在任意1s内的末速度比初速度大3m/s



【解答】解: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3m/s2,知某1s末的速度比该1s初的速度总是大3m/s.故A正确,B错误.



   
C
、根据vv0=at,知某1s末的速度比前1s末的速度大

3m/s.故C正确.



   
D
、根据vv0=at,知某1s末的速度比前1s初的速度大6m/s.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3m/s2,在任意1s内的末速度比初速度大3m/s



 



二、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其中2111分、2214分.解题过程中要有必须的文字说明及相关的原始公式,直接写出结果按零分计算.)



21.(11分)(2015·南京期中)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时,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如图1所示,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 7个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每隔0.10s 测一次速度,计算出打下各计数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如表中所示





 
 
 
 
 
 


 
 
 
 
 
 


 

计数点


 

 

B


 

 

C


 

 

D


 

 

E


 

 

F


 

 

瞬时速度m/s


 

 

0.192


 

 

0.384


 

 

0.576


 

 

0.768


 

 

0.960


 


1 )将表中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变化的关系图线(图2).



2 )由图象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3 )推算出记数点G的瞬时速度.





【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专题】实验题.



【分析】1)根据所提供数据,利用描点法可正确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变化的关系图线;



2)在vt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来源:Z_xx_k.Com]



3)根据速度公式vt=v0+at可求出G的瞬时速度.



【解答】解:(1)利用描点法得出图象如下所示:





2)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因此有:



=1.92m/s2



3)从BG,根据运动学公式vt=v0+at,有:



vG=vB+at=0.192m/s+1.92m/s2×0.5s=1.152m/s



答:(1

)图象如上所示;



2)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1.92m/s2



3)记数点G的瞬时速度为1.152m/s



【点评】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22.(14分)(2015·南京期中)一平直铁路与旁边一条公路平行,正当列车以20m/s的初速度前进并以﹣0.1m/s2的加速度刹车时,前方155m处的自行车正以4m/s的速度匀速向同一方向运动,试判断列车会不会追上自行车,如果追不上,求两车相距最近时的距离;如果追上,从刹车时开始计时,求列车与自行车相遇的时间.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追及、相遇问题.



【分析】火车追上自行车时火车的位移等于自行车的位移+两者间距离,根据各自位移时间关系求解即可;



【解答】解:假设火车能追上自行车,火车的位移等于自行车的位移加上两车间的距离,故由题意有:



=20t0.05t2



x=vt



当他们相遇时有:x=x+155;即:



20t0.05t2=4t+155



解得:t1=10st2=310s(舍去);



因为火车的初速度为20m/s,加速度为a=0.1m/s2可得火车停车时间为200s,故能追上



所需时间为10s



答:能追上,所需时间为10s



【点评】本题抓住追及相遇问题的位移特征展开讨论,即位移再次相等时相遇或超过



 



三、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0分,共计25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23.(2011·武进区校级一模)某一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x1到达A点,接着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x2到达B点,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D.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专题】压轴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A点的速度;由x=at2可求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解答】解: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故A点的速度为

;故A正确;



B、由x=aT2,可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故B错误,C正确;



DB点的速度vB=vA+aT=

,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在解题时要注意该结论的使用.



 



24.(2015·南京期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3m/s2,对任意1s来(  )



A.某1 s末的速度比该1 s初的速度总是大3 m/s



B.某1 s末的速度比该1 s初的速度总是大3



C.某1 s末的速度比前1 s末的速度大3 m/s



D.某1 s末的速度比前1 s初的速度大6 m/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即数值等于任意1s内速度的增量,而不是倍数关系.



【解答】解:A、由v=at可知,加速度为3m/s2,任意1秒时间内,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3m/s.故A正确.



B、加速度为3m/s2,物体的末速度不一定等于初速度的3倍.故B错误.



C、前1s末与该1s初是同一时刻相,隔1s时间,故某1 s末的速度比前1 s末的速度大3 m/s,故C正确.



D1s末与前1s初的时间间隔是2s,由v=at可知,v=6m/s,即1 s末的速度比前1 s初的速度大6 m/.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本题考查对加速度含义的理解能力.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25.(2014·沈阳期末)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由A点从静止释放,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vBv

CvDvE=1
2



B.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tE=2tB=

tC=
t
D



C.物体从AE的平均速度

=vB



D.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vBvA=vCvB=vDvC=vEvD



【考点】平均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本题是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不同位置的速度、时间等物理量的比较,根据选项中需要比较的物理量选择正确的公式把物理量表示出来,再进行比较.



【解答】解:A、根据运动学公式v2v02=2ax得物体由A点从静止释放有v2=2ax



所以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之比vBvCvDvE=1

2,故A正确;



B、根据运动学公式x=v0t+

得:



t=



物体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BtCtDtE=1

2



,故B正确;



C、由于vE=2vB



物体从AE的平均速度v=

=vB



C正确;



DvBvCvDvE=1

2,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不等,故D错误.



故选:ABC



【点评】本题对运动学公式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对所有的运动学公式不仅要熟悉而且要熟练,要灵活,基本方法就是平时多练并且尽可能尝试一题多解



 



26.(2009·广州一模)如图所示,轻质弹簧连接AB两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B的上端通过细线挂在天花板上;已知A的重力为8NB的重力为6N,弹簧的弹力为4N.则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和细线受到的拉力大小可能是(  )





A18N10N     B4N10N       C12N2N       D14N2N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牛顿第三定律.



【专题】计算题.



【分析】A受力分析可求得A受地面的支持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求得地面受到的压力;



对整体受力分析可求得细线受到的拉力;因弹簧可能伸长也可能压缩,故弹力的方向有两种可能,则分情况进行计论即可得出正确结果.



【解答】解:A受重力,弹簧的弹力及地面的支持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若弹力向上,则支持力F=GAF1=8N4N=4N,若弹力向下,而支持力F=8N+4N=12N



对整体分析,整体受重力、拉力及地面的支持力,若支持力为4N,则拉力F2=GA+GBF=10N;若支持力为12N,则拉力F2=GA+GBF=2N



故有两种可能:4N10N12N2N



故选BC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并能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二是明确弹簧的两种可能性,压缩或者拉伸.



 



27.(2015·南京期中)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PQOQT的面积分别为s1s2s1=s2).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  )





A.若s0=s1+s2,两车不会相遇   B.若s0s1,两车相遇2



C.若s0=s1,两车相遇1 D.若s0=s2,两车相遇1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此题是追及与相遇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分析清楚两物体的位移关系.两物体的位移之差等于初始时的距离是两物体相遇的条件.



【解答】解:由图线可知:在T时间内,甲车前进了s2,乙车前进了s1+s2



A、若s0=s1+s2,则s0s1,若s0+s2s1+s2,即s0s1,两车不会相遇,故A正确;



B、若s0s1,即s0+s2s1+s2,在T时刻之前,乙车会超过甲车,但甲车速度增加的快,所以甲车还会超过乙车,则两车会相遇2次,故B正确;



C、若s0=s1,即s0+s2=s1+s2,两车只能相遇一次,故C正确.



D、由于s1=s2.则若s0=s2,两车相遇1
次,故D正确.



故选:ABCD



【点评】对于图象问题:



1、抓住速度图象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物理公式的函数表现形式,分析问题时要做到数学与物理的有机结合,数学为物理所用.



2、在速度图象中,纵轴截距表示初速度,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抓住以上特征,灵活分析.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其中2111分、2214分.解题过程中要有必须的文字说明及相关的原始公式,直接写出结果按零分计算.)



28.(2015·南京期中)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记数点,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1)计算ABCDE各点的瞬时速度,



2)在图2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小车的vt图象,并根据图线求出a



【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专题】实验题.



【分析】根据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BCD的速度,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AE的速度.



作出速度时间图线,结合图线的斜率求出加速度a



【解答】解:(1B点的瞬时速度为:



C点的瞬时速度为:


=1.225m/s



D点的瞬时速度为:


m/s=1.575m/s



因为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x=3.50cm



根据x=aT2得:a=



A点的速度为:vA=vBaT=0.8753.5×0.1m/s=0.525m/s



E点的速度为:vE=vD+aT=1.575+3.5×0.1m/s=1.925m/s



3)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为:



a=



故答案为:(10.525m/s0.875m/s1.225m/s1.575m/s1.925m/s;(2)如图所示,3.5m/s2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注意练习纸带的处理以及应用图象分析问题的方法.



 



29.(2015·南京期中)如图所示,甲、乙、丙三辆车(车身的长度不计)行驶在平直公路上,车速分别为6m/s8m/s9m/s.当甲、乙、丙三车依次相距5m时,乙车驾驶员发现甲车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作匀减速运动,于是乙也立即作匀减速运动,丙车驾驶员也同样处理,最后三车均未发生撞车事故.(不考虑司机

的反应时间)





问:(1)要使甲、乙两车不相撞,乙车的加速度至少应为多少?



2)要使三车均不发生撞车事故,丙车作减速运动的加速度至少应为多少?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要使乙车不追上甲车,临界情况是速度相等时两车距离为零,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和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列式求解乙车的最小加速度;同理要使丙车不追上乙车,临界情况也是速度相等时两车距离为零,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和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列式求解丙车的最小加速度.



【解答】解:(1)对甲、乙分别分析,根据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有:





代入数据有  



解得

(注意在t=5s时,甲乙都还在运动)



甲停下来通过的位移



乙停下来通过的位移



由于s+5s,肯定不会相撞.



2)对乙、丙分别分析,根据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有:





解得



从而得出t=10s



乙停下来花t=

,乙早就停下来了,所以乙的位移为x=



丙的位移x=

,解得



答:(1)要使甲、乙两车不相撞,乙车的加速度至少应为



2)要使三车均不发生撞车事故,丙车作减速运动的加速度至少应为1.45m/s2



【点评】本题难点在于有三个小车,关键要分两次求解,明确速度相同时有最小距离,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很重要.



 







 



20161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大学市北附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匀变速直线运动章节知识点详细总结(3)匀变速直线运动
2012-2013学年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带解析)
抚宁六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月考试卷(备卷)
高中物理备考综合热身辅导系列——基础训练1 位移 速度 加速度
红对勾 高三物理总复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