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加强心衰认识和综合治疗 提高生活质量


“近30年来,我国心衰的治疗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死亡率下降了60%-80%。但即便这样,严重心衰5年生存率甚至比恶性肿瘤更低。”今天下午,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发起并举办心衰综合治疗学习班,邀请沪上及日本知名心血管领域专家参与。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于泓教授说,目前临床治疗心衰的方案是有效的,但总体上还不够满意,还应加强对心衰的认识和综合治疗。

心脏作为人体的“发动机”,它持续工作为全身泵血。如果这项功能受影响,心脏泵出的血液不足以保证全身的需求,就可能引起乏力、呼吸困难和体液潴留等,这就是心衰。很多人认为,心衰是心血管病终末阶段。实际上,数据显示,经过规范治疗的患者当中,1/3的人效果很好,可能达到临床痊愈;1/3病情稳定,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只有剩下的一部分预后较差,需接受加强治疗。

哪些人容易心衰?于泓教授指出,首先,引起心衰的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都呈现增加的趋势;其次,心血管病救治手段提高,心梗等疾病的患者获救率高,但他们的心脏问题依然存在。随着时间推移,最后都可能发展为心衰;第三,心脏功能和年龄的相关性很强,我国人均寿命增加了,心衰的发病率就会增加。人口老龄化,使心衰已经不仅仅是医学问题,更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于泓教授强调,包括心内科、心外科、心脏介入、以及全科在内的医生应该通力合作,在心衰上中下游全面干预,在心衰早期、急性期、稳定期给予患者专业指导和治疗,并教育患者积极参与自身心衰的管理。

心衰最早的症状主要是容易疲劳和劳动耐力下降。患者病程较长,除了积极治疗,做好自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会上,胸科医院心外科朱丹教授罗列了几项心衰管理的常见误区:比如不重视基础医疗,不能及时发现心衰,延误治疗;心衰类型认识不够,对舒张性心衰没有概念,造成防治不当;不重视体重、血压、心率的管理;不重视原发病的治疗和诱发因素的控制;无规则门诊随访,药物调整不能达到最大耐受剂量。朱丹认为,作为专科医生,除了提高自身诊疗水平,还应联合社区医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重视院外及门诊的管理,以减少患者心衰发作,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特约通讯员 蒲欣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冬天“冻结”冠心病
GW-ICC报道|康复论坛:心脏康复最新指南解读
2019,聊聊GLP-1那些事儿
重大医疗新突破!哈尔滨医生研究证明:吃这两种药物可部分代替心脏支架手术
王新康老师:远程心电监测满足多样化健康医疗服务需求
特别策划 ▎看心血管疾病时,别忘了关注另外一个“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