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伟:独居在投资世界的最深处(上)「投资者说」

2017-10-28 央视交易时间

张伟:老师改行炒股 钻研投资却摒弃技术

记者:胡元 贾林 摄像:金淦

今天的投资者说我们来认识一位特立独行的投资高手,经过多方联系,我们终于在四川成都找到了这位投资20多年,屡次巧妙逃顶;并在四川长虹、万科等股票上获得巨额收益的投资者。一起来看今天的投资者说。

这里是成都都江堰的一个度假山庄,每隔一段时间,几个相互认识的投资者都在这里聚会,一边喝茶一边交流心得体会。

曾茂林 成都投资者:

我是1993年入市的,从最开始的那么十多年的时间,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炒。慢慢的通过各种渠道,开始有点接受巴菲特的思想,当时我觉得这个巴菲特的思想,不是很成熟的股市到底适不适合,那个是很大的疑问。包括现在,我觉得很多人也还有这个疑问。从2002年开始,我把我的中心又集中在股票上的时候,就有点往价值投资那个方向走,恰好在那个时候我就认识了张哥,主要还在网上看他的文章。

张卫东 成都投资者:

张总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是从一个牛股的挖掘者,逐步变成现在的一个资产配置,这个变化是很大的,他在这个变化的过程当中也启发很深的。

全林 成都投资者:

价值投资真的是知易行难,知道这些东西,我们学这些东西,那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那么只要是你买几本书,基本上都能看见,都能消化这些东西。

但是要真正的把它落实在行动上面,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但是在他身上,我是真正的看他把它这么多年过来,应该是把这个贯彻的最好的,执行的也是最好的。

大家说到的张伟,在网上有一个响亮的名号:sosme。,曾经是一个物理教师。热爱教学的他本以为自己会将教师作为终生职业,但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却最终和投资挂起了钩,这一挂就是二十多年。

1992年,在下海经商热潮的影响下,张伟决定转行做贸易,从此格外关心经济动向。刚刚起步的中国资本市场自然也就引起了张伟的好奇。

当时,民间股票交易市场还很活跃。成都的红庙子市场就是那时候最火的一级半市场之一,摆摊收售股票和债券成了这里特有的风景,张伟也是参与者之一。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资本市场所带来的回报会这么高。

张伟 成都投资者:

那个差距是非常大的,我记得我在学校上班的时候,那个时候工资好像只有一百多块钱。像当时我们一个股权证,当时我们一千块钱买入,能够卖一万块钱。

当时(赚钱)感觉还是很好。但是对投资,应该说当时还没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但是只是觉得这个东西,它有意思,可能能赚钱。

尽管收益丰厚,但张伟却始终没弄明白为什么买卖股权证就能获大利,身为教师的他迫切的想通过学习提高专业知识。那时候的资本市场还是个新鲜事物,相关资料少之又少,专业的报纸也很难看到,投资的概念远没有形成。张伟只能尽可能多的查阅媒体报道,市面上能找到的专业书籍更是见一本买一本。尽管如此,他对市场上流行的技术分析理论,却始终无法认同。

张伟 成都投资者:

就跟我们学物理一样,如果它能出来一个定理,或者接近定理的东西,那么所有人都会用这个东西,所有人都能发财,这个是不可能存在的。

但是我现在回看这个否定是不是就不那么正确,可能跟我们当时对这个技术分析,这个理解有关系。但是从投资的历史过程来说,确实我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否定了这一块。所以说我们在后期的一个投资过程当中,不会再涉及到技术分析的问题。

张伟:从认同巴菲特到“批判”巴菲特

一说起价值投资,大家就会想到巴菲特。早期的张伟也是从学习巴菲特开始,但随着对A股市场深入研究,张伟却说“要打破对巴菲特的迷信”,这是怎么回事呢?

通过大量阅读,张伟对资本市场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形成了初步的投资理念,而早期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巴菲特。

巴菲特的相关书籍进入中国时间较早,和多数价值投资者一样,张伟也是从一开始就被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所折服。正是受到了巴菲特的理念启蒙,他选择了四川长虹,并且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张伟 成都投资者:

我们应该是不到十块(买入),最终卖的时候是三四十块,反正也还是有几倍。那个时候的分析,现在想起来,就是属于一个比较简单的线性分析,公司成长,股价成长。然后当时一个什么科技股、网络股(热点),当时还处在那个阶段。感觉这个说得有道理,好像又分析了一下公司简单的东西,觉得还可以,就进去了。所以当时应该说懵懵懂懂的吧,那个时候抓住了一些牛股。现在回想起来,应该完全归结于一个运气的成分。

但是随着投资经验的累积,张伟对于投资有了更深的思考:把巴菲特和价值投资划等号,这样的判断真的正确吗?巴菲特的传奇故事是不是存在被夸大的问题?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反思后,张伟逐渐意识到,很多人对于投资以及巴菲特的理解往往过于片面。事实上巴菲特的投资领域不仅局限于股票二级市场,对保险、实体企业都有涉及,他更像是一个资产配置大师。

张伟 成都投资者:

但是我们的理解,基本上把他按股神理解。实际上把巴菲特和某某股票联系起来,是一种很错误的认识,应该把他和一个完整的资产配置联系起来,才能够认识巴菲特。因为巴菲特他的资产配置能力是非常强的,实际上连他的一些文章里面也有这些思想,但是我们基本上把它忽略了,就盯住了N年N倍。

多年以来,张伟养成了一个深夜读书思考的习惯,他几乎看遍了能找到的所有投资理论书籍。张伟觉得晚上可以深入的读书和静思。如果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就会一直到凌晨,而且几乎天天如此。张伟说,对他影响最深的书,是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

本杰明·格雷厄姆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他的安全边际理论影响了众多投资者,其中就包括门徒巴菲特。巴菲特初期经营的合伙企业期间,一直运用从格雷厄姆那里学来的投资方法,为现在的伯克希尔奠定了坚实的资本基础。

张伟 成都投资者:

像这本书,应该是我们做价值投资的一本真正的经典,这本书的价值,超过所有介绍巴菲特的一些文章,这本书的作者格雷厄姆,他其实是巴菲特的恩师。但是他的东西看起来就没有那么多故事性。

所以我们往往都是,有时候阅读太愉快的一些东西,可能价值会越有限。

实际上我们接触巴菲特的东西,只是投资体系的一部分。但是格雷厄姆不一样,他的思想,基本上是一个完整的投资体系。但是这些道理都是二十年以后慢慢慢慢认识到的。

张伟:从实证中反思 万科暴赚32倍仍有误

人们常说股市的盈亏格局是“七赔二平一盈”。但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认为自己是赚钱的那一个。张伟初期也是如此,但他在投资万科的股票获得32倍的巨额利润之后,却开始认为自己的投资体系存在深度缺陷。

张伟靠四川长虹等牛股赚了大钱的股市也传开了,在网上和他交流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还有人专程到成都拜访。

但张伟并没有沾沾自喜,反而在反思后,认为自己之所以能盈利更多是市场系统性因素导致,并不完全是个人能力的体现。

张伟 成都投资者:

做投资的人那么多,几千万、几亿人都在做这个投资,走出来一两个人,我觉得这个完全有可能是一个随机的因素。70%的人是亏钱,20%的人可能就是一个很低的收益,只有10%的人能够赚钱。但是这个市场很奇怪的是,所有的人都认为自己是那10%中的一员,为什么大家都会有这样认识?因为跟我初期投资的时候一样,我们在曾经的投资过程当中,都曾经赚过钱,都曾经选过牛股,大家都认为自己有能力。

现在包括很多人还在享受二十年前长虹带给他的一些声誉。但实际上你回到那个年代,你真的对投资很了解吗?你对投资不是很了解,你偶尔选到一只股,可能你选了十只,走出来了一只牛股。这个真的不能证明你的任何能力。

2001年2月21日,证监会宣布B股市场对国内自然人开放,但2月19日起存入的外币,只能在6月1日以后入市。在此后的3个月,两市B股指数涨幅达到200%,但6月1日后却一路狂跌,上证B股指数的最大跌幅一度高达46.15%,深证B股的最大跌幅也达到45.89%。

资金可以进入了,市场却大跌。这样反常的情况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密切跟踪B股的张伟意识到,自己对于市场的认识并没有那么完整。正是在这样的反思推动下,张伟决定把每年的投资和思考判断完整记录下来。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证记录来验证自己投资理念的实际效果,并且公开在博客上。

张伟 成都投资者:

因为你要想得出来才能写得出来。而且你要写,写成体系,那么你的脑袋,你的思维也要成体系。

投资这个东西无法传授,或者说无法通过学习来完成,必须要通过自己实践,然后和这些理论发生一定共振,这个理念才能变成你的理念。一个东西你看了好像也看懂了,但是它真的不是你的理念,你无法理解到一定程度,你执行不下去。

2001年,张伟在长期跟踪万科后,开始买入万科的股票。他认为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而且已经将业务重心转向房地产行业,对公司管理层十分认可。万科也成了张伟决定实证记录后选择的第一批股票。2001年买入、2007年卖出,6年时间获利32倍。这样傲人的收益,让张伟在网上的声望更加高涨。然而眼下,他却认为这次投资经历根本算不上成功。

张伟 成都投资者:

当时有两只主要的股票,还有一只股票是叫粤照明,当时是中国的一个现金王,典型的蓝筹股。这一只股票,我们持有的周期是一样的,大概我们是赚了一个分红的收益,大概就是几个点年化。而且比较有意思的是,我们万科的仓位,实际上分配的资金还要少一点,我们在粤照明上分配的资金还是要多一点。

当时我们靠这个万科几十倍的收益率,确实我们打出了很大的名气。但是我们现在回过头来,这是一次很失败,至少是一次很平庸的故事,为什么?既然涨这么多,当初你为什么投那么少,你为什么当时在一只烂股上投那么多。

张伟告诉记者,当初之所以没有给万科更重的仓位,是因为当时房地产正处于调控状态。尽管看好万科的发展,但仍担心企业业绩下滑。相比之下粤照明就十分稳定,不但是细分行业的龙头,还享有现金奶牛的美誉。然而结果却恰恰相反,粤照明表现平平,万科A则成为当时的一大牛股。

张伟 成都投资者:

虽然后面你很成功,但是你回看你当时做这个投资是你的想法,完全是不一样的。所以表面的成功,实际上掩盖了你投资体系深度的一个缺陷。

(人家觉得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但是你内心来讲,觉得某种程度上还是一个失败的)

失败的案例,但是在这个认识也是后来才有的, 当时我们沉浸在这几十倍的牛股里。当时我是觉得很成功的,又选了一个几十倍的股票,但是你后来回头看,所以说我为什么要写实证呢?看一看里头的整个过程你就清楚了。

【本期制作:刘文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年以后才明白-梦开始的地方 - 新浪BLOG
新股民读书学习必备
投资要耐得住寂寞
巴菲特的“三要三不要”理财法
投资如何做 看巴菲特17条金句
珍藏600550,做好股收藏家,成千万富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