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博正文
#回首望千年# 古代中国人非常重视名声,就是社会对自己的评价。其中,以朝廷颁赐的“谥号”最为权威。谥号当中,最光辉荣耀的,叫“文正”。

   自宋朝到清代,得此号者寥寥可数,司马光与曾国藩名在此列。这个故事当中要讲的,是另外的一个人。这个人与前面两个人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在于——起点非常非常低,成就非常非常高。他就是范仲淹。
  
   范仲淹,宋朝人。他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贫寒苦困,带着嗷嗷待哺的儿子,无所依靠,万般无奈之下,改嫁他人。

   少年的范仲淹在长白山求学,没有地方居住,只好住在寺庙里面。因为家境贫寒,没有足够的粮食供给,每天只有两升粟米。范仲淹就把粟米熬成稀粥,装在盆子里,放在室外。北方天气寒冷,很快稀粥就冻成了冰块。范仲淹用刀将冻粥割为四块,早上拿两块,下午拿两块,然后把自己在外面采摘的野菜切碎,和粥混在一起煮熟,用来充饥。

   这样的生活,范仲淹过了三年。后来,终于考取了进士,职务做到国防部长(兵部尚书)。
  
   艰苦卓绝的环境和遭遇,没有消磨掉范仲淹的意志,而是让他变得坚强和洒脱。他是宋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浪漫诗人。他的名著《岳阳楼记》,震烁千古,流传至今;他的思想境界,淡泊高远,烛照五经。用范仲淹生前写的一幅对联形容他最为恰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东轩笔录】魏泰
  
   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经宿遂凝。刀割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荠菜十数茎于盂,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后登进士,为兵部尚书。溢文正公。(《五朝名臣言行录•参政范文正公》引)
  
   关于范仲淹好学事迹,欧阳修在《范碑》中记载云: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南郡入学堂,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居,人所不堪。而公益自刻苦。
  
   范仲淹作词大大拓宽了晚唐五代词人的意境,唐人有边塞诗,他有边塞词。感情沉郁顿挫,凄伤哀婉,铅华洗尽。试看其《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有四个儿子,长子纯佑、次子纯仁、三子纯礼、四子纯粹。范仲淹治家如同治国,家风严谨,四个儿子个个才华出众,诗文书画名噪当时。 次子范纯仁,字夫,哲宗时任宰相。
  
   少年时,纯仁酷爱读书,父亲门下招揽了不少青年才俊,如胡瑗、孙复、石介等,纯仁与他们交往密切,日夜在一起切磋学问。夏天蚊子很多,纯仁独自点着油灯,在蚊帐中读书。天长日久,范纯仁的蚊帐被灯烟熏成了黑色。
  
   范纯仁功成名后,夫人将这床蚊帐拿出来,对孩子们说:“这顶黑乎乎的蚊帐,就是你父亲刻苦勤学时熏黑的啊。”

【宋史】 卷三百一十四 列传第七十三

   范纯仁,字尧夫,资警悟,八岁,能讲所授书。仲淹门下多贤士,如胡瑗、孙复、石介、李觏之徙,纯仁皆与从游。昼夜肄业,至夜分不寝,置灯帐中,帐顶如墨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仲淹的什么善行使自己家族八百年长盛不衰?
他死于1052年,他的事业却传到了1947年
大宋励志传奇人物——范仲淹
范仲淹“划粥”
经典文言文赏析|范仲淹食粥心安
断齑划粥--范仲淹_名人故事_成语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