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志平:乡村振兴如何书写“诗和远方”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乡村振兴如何书写“诗和远方”
——关于“邵东车马灯”提升中国年味的调查与思考
九三学社昭阳支社 唐志平

乡村振兴包含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所以乡村振兴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久久为功求实效。邵东文脉深远,景色美丽。不但享有“金针之地”“百工之乡”“商贸之城”“民营之都”的美誉,更是“中国农民画之乡”“中国红色革命老区县”“中国楹联文化县”“湖南省篮球之乡”“湖南省诗歌强市”等。具有600多年历史的“邵东车马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让“诗和远方”的乐曲更动人,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力促乡村振兴,提升浓郁的中国年味,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就要聚焦文化振兴要先行、打造“文化强市”“文旅名县(市)”“散文大市”、全域旅游基地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庚续红色血脉,繁荣文化事业、文旅产业,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多优质文旅产品,提高老百姓生活品质。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活化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民间文化的“活瑰宝”。近年来,邵东市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繁荣兴旺群众文化、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决战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人们记住乡音乡愁乡韵,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彰显了无穷的魅力、无限的生机。

(一)“邵东车马灯”溯源。“邵东车马灯”历史悠久,是邵东民间的传统小戏,起源于明代,迄今有600多年历史。融入当地的传统花鼓调,逐步发展成为流行的民间戏曲表演形式——“车马灯”。这种表演形式在建国初期十分流行。

车马灯又叫走马灯,一支车马灯队伍全套配齐达96人。车马灯由若干盏(通常36盏)上面带框罩、下面连举把的马灯组成,另加传统戏班配套。表演前有两骑马老生,后有两驾花车,由两名短衣车夫推着,车内各坐一名花旦舞花扇、唱花鼓。“邵东车马灯”曲调有《拜年调》《四门求财》《正月子飘》《绣麒麟》等300多个,表演的主题是四季耕作和民间风俗,除走马灯(窜出“半边月”“8字阵”“九曲黄河”)外,还有唱调子和数课子,用锣鼓、二胡、唢呐等乐器伴奏。历史渊源可以上溯到三国时候刘备率领麾下关羽、张飞、赵云营救甘糜二位夫人的典故。车马灯里红脸黑脸的角色,对应的就是关羽、张飞,“四哥哥”(“三化子”)原型是赵云。两位“车子姑娘”,对应的是刘备二位夫人。举马灯的,对应当年打着火把的士兵。车马灯在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在邵东极为盛行,几乎家喻户晓。它以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传承至今,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顽强的生命力,作为我国民族民间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2015年5月,邵东县人民政府公布将“邵东车马灯”列为邵东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20年6月,邵东市文化旅游广体体育局认定我为“邵东车马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二)“邵东车马灯”巡演。2022年, 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总体部署和《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的通知》精神,为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中国年氛围,让人民群众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感受浓厚的家乡年味,邵东市文化馆、邵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决定在2022年春节、元宵节期间组织开展“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让“邵东车马灯”重出江湖,再展昔日之雄风。

是年元月,我接到通知后,立马筹备组织成立邵东市野鸡坪镇黄家村车马灯队,参与70余人。农历2022年正月,车马灯耍起来了。应邀分别奔赴市里城区、街道社区、企业厂矿、乡镇村组巡演,传达喜庆、表达祝福,累计演出10晚100余场次,每场吸引了数百人观看,最多时有近1000名观众。让“蛰伏冬眠”“深藏闺阁”20余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其中,正月初三晚,我带领车马灯队在黄家村孝义组宁北平家浩浩荡荡出灯……在完成本村乡贤宁爱林老板家的表演后,租乘2台中巴车来到仁风村仁风桥街上著名乡贤——广西桂林、北海建筑巨头宁慕亲老板新修的“蒸水宁居”豪华别墅登门恭贺新春,受到宁总的热情接待和当地村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正月初七下午5时许,车马灯应邀来到邵东市区时光别院、金泉华府、龙熙府邸巡演,为广大市民带来了一场场丰盛的“视听盛宴”,让这个春节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儿。正月十四日晚,车马灯在佘田桥镇人民的热切期盼中,来到湖南隆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莲湖锁厂、邵东市诗词协会主席刘陆武家等地演出。有的群众驻立街道等候,有的百姓燃放鞭炮迎接,有的观众“追灯”不撂一场,每场观众近1000人。

2023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共演出13晚150余场次,所到之处,热闹非凡。有的群众听说车马灯要来了,早早地吃了晚饭等候;有的市民从乡里到城里、又从城里到乡里,几乎场场观看;有的“追灯族”开车从怀化市洪江等地赶回专程观看车马灯……1月28日(大年初七)晚上,在邵东市星城花园,车马灯队伍在大坪演出,为市民表演窜灯、唱调子、数课子、传统民俗小戏等,加以车、马、乌龟精、蚌壳精、罗瞎子、波奶几、媒婆、唐僧师徒、许仙、白蛇精、青蛇精等角色,形式生动活泼,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让大家感受到春节的浓浓年味。

1月29日(正月初八)晚上,车马灯队应邀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荫家堂等地,开展民俗展演庆新春活动,非遗和文物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一场丰盛的“视听盛宴”“文化大餐”。连续几晚,我们先后到了佘田桥镇、杨桥镇、野鸡坪镇人民政府和大禾塘街道、宋家塘街道等政府机关院落演出,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春风春雨喜相伴,“好戏连台”闹元宵。2月5日上午, 2023年邵东市“民俗闹元宵· 文化进万家”活动在昭阳公园举办,让市民在“车马灯” “猜灯谜”“花鼓戏”等传统民俗中欢度元宵佳节。我们的车马灯队冒雨进行了游园和表演,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三)“邵东车马灯”反响。为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邵东车马灯”,在这两年的巡演活动中,我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既负责抓总、又担纲主演,带头饰演“打岔”的“三花子”。妻子胡玉莲协助后勤,儿子、儿媳和2个女儿关注点赞。大弟唐志超是花鼓戏演员,参加戏曲表演;二弟唐福宏,邵东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每晚莅临司鼓;小弟唐志勇从部队转业至海南省广电文化旅游体育厅,先后担任机关党委副书记和办公厅主任,春节假期亲临现场指导窜马灯。四位亲兄弟、四个小家庭,都热心组织和参加耍车马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赢得了大家的一致称颂。“阳春白雪”高雅,“下里巴人”怡众。“车马灯来了,这个好,这个美,这个乐,有历史、有内涵、有文化……”每到一地,观众驻足翘首,好评如潮。2022年,“邵东车马灯”巡演,邵东电视台、邵东发布,《邵阳日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中国新报融媒网、新华财经网、人民网等全国30余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抖音号、视频号、朋友圈,几千万的点击率,刷爆了手机,我也成为了“网红”。2023年,我又着实 “火”了一把!“邵东车马灯”被列入全省“文旅大戏湘味年”名录,人民网、中新网、《人民日报》公众号、“学习强国”平台、《湖南日报》、新湖南、湖南经视、《香港商报》、《邵阳日报》、邵阳电视台、邵东发布、邵东电视台、新邵东等30多家媒体又予以了报道……车马灯,业已成为邵东的“非遗品牌”“民俗品牌”“文化品牌”。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经过千百年来发展与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与象征,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与历史意义。因此,保护、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挑战与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专业人才。文化遗产保护既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渊源的见证,也是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形式,由于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开发保护工作量大,需要有专业人才来保护。并由专业保护人才培训专业表演人才,车马灯等非遗项目的演技才会越来越高,才会更具魅力和生命力。

二是缺乏传承体系。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后继乏人,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灭绝。许多民间艺术属独门绝技,口传心授,往往因人而存,人绝艺亡。传承人群青黄不接,这导致一种“人亡艺绝、人死歌绝”的现象。因此,保护传承人和提高人们的观念,要比保护简单的物质更复杂。如今,传承人老龄化现象严重,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绝活濒临消亡。以前,非遗传统技艺是一门糊口的手艺,传承人一般是从小开始接触技艺,并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技艺。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年轻人很难静下心把精力放在需要多年时间磨炼的一门技艺上。这种情况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社会文化问题。因此,建立规范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传承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缺乏经费支持。民族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大多分布在农村,还有很多项目濒临失传,需尽快调查挖掘,进行抢救性保护,要全面普查建档,需要一定的、大量的经费、车辆、设施设备和人力,缺乏足够的普查专项经费制约了普查工作的深入开展。此外,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开发工作也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

四是缺乏表演技巧。黄家村车马灯演出,粗看队伍壮观、场面喜庆热闹,细看提升空间较大。譬如:“花子”与“车子姑娘”的唱词有时候混淆,男女对唱变为合唱,字正腔圆不足,有些时候,乐队未奏开场音乐和引子音乐,演员就先唱起来了;“花子”讲好话、打课子,旋律节奏把握不是太准,过于偏快,应宜缓勿急,配合击鼓点和敲打间奏锣鼓,演员可停顿歇气,互好操作,显得有板有眼;个别举马灯人员年龄偏大,激烈窜灯时跟不上队伍,又担心摔跤受伤;吹打乐单一、司鼓有时乱点、很少运用“三击头”“五击头”等起板锣鼓扎花、吹奏与敲打曲牌不多、《挂牌锣鼓》《全起板》等表演锣鼓甚少。

三、今后的发展方向

通过亲身经历和实地调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略谈几点意见与建议:

一要加强非遗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因此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必须组建一支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招揽人才时需要选择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并且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并组织定期的培训,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人才招揽与培训机制,为非遗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逐步将非遗人才往专业化、职业化、科学化上发展,通过组建非遗“专家小组”的形式对每项非遗进行有针对性地传承与发展。

二要多种渠道筹措非遗传承经费。非遗传承经费的短缺,是制约和阻碍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因素。增加非遗传承经费,让非遗项目有资金扶持,让非遗传承人有经费支持,对于非遗项目的保护和非遗传承人开展工作都是一种鼓励。一方面政府还要加大力度给予更多的财政或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非遗传承协会或组织可以通过寻求与企业合作、向社会大众出售非遗产品、众筹等多种渠道筹措非遗传承活动经费。共同保证非遗传承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

三要健全配套非遗传承奖惩机制。目前,在非遗保护传承过程中缺乏刚性的奖惩机制。对非遗传承保护缺乏定期的、长效的评估检测,包括传承人的活动开展、贡献程度、传承项目的保护实施情况等。奖惩机制的有效完善,一方面对积极参与保护传承的代表性传承人是一种鼓励、支持;另一方面及时发现保护传承中的问题,对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传承人可酌情予以批评或者更换传承人。

四要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宣传力度。在不少地方、不少人心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依然较为模糊,更别提加强非遗保护意识。需要充分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特定节日,通过制作非遗宣传版面、出版非遗宣传书籍等形式,借助网络媒体、微信平台等,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系列宣传推介活动,从基层抓起,从娃娃抓起,进一步扩大非遗宣传范围和非遗宣传人群,让非遗保护意识根植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五要开发非遗项目打造非遗产业。要传承传播非遗资源,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产业化运作。政府对适合生产性开发的非遗项目,应加大政策与资金的大力扶持。通过建设非遗展览区、非遗旅游景点,非遗工坊、非遗村镇、非遗街区示范点等进行商业开发,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使文化产业经济的大力发展。

六要兼容并蓄促进非遗与时俱进。一些非遗项目之所以无法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和喜爱,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些项目无法附和当前年轻人的喜好。非遗项目应该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前提之下,结合当前广大群众的喜好进行技艺创新升级,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非遗项目的影响力和生命力。车马灯,曾经是邵东农村春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大餐”,也是一代代邵东人的美好记忆。“邵东车马灯”曾一度沉寂了20多年,让许多人深感可惜。去年、今年春节,车马灯重出江湖,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凸显了非遗旺盛的生命力。“邵东车马灯”应尽快逐级申报为邵阳市市级、湖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并且努力争取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邵东非遗资源丰富而独特,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前人智慧、赓续文化薪火、增强人们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重大作用。我坚信,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在传承人和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加大资金投入、挖掘文化底蕴、加强人才培养、强化保护机制、凝聚抱团力量,进一步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打好文化创意牌、非遗品牌牌、非遗与旅游融合牌,是功在千秋、利在万代的宏伟事业。历久弥香,彩云长在有新天,这种契合人民群众美好需求的优秀传统文化一定会更加焕发出璀璨的光彩。


(作者系“邵东车马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邵东市文联副主席、邵东市作家协会主席。)

 

左向群,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邵阳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邵东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邵东车马灯
何俊良撰联

且将三国传奇,推一对篾车,啸两枝竹马,排几盏明灯,风骚四里,村姑小调软依依,花子插科村野醉;

欲把千家欢乐,慰四方羁旅,承万代乡风,递满山故事,马屁一流,古汉大锣响当当,人间爱味古今同。

何俊良,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邵阳市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邵东市楹联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物质文化遗产
平舆县 非遗进乡村 传统文化展魅力
铜陵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马灯”传承
西江千户苗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探索和实践
浅谈城步县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中国·青州欢迎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