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亚军:和李元胜一起走进诗歌/参加邵东作协第六期“名家讲堂”有感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唐志平


和李元胜一起走进诗歌

参加邵东作协第六期“名家讲堂”有感

唐亚军

作为一名诗歌爱好者,921日,我有幸参加了邵东县作家协会举行的第六期“名家讲堂”活动。著名诗人、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得主、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元胜老师应邀来到邵东,以《当代诗歌的阅读与理解》为题,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为翘首以盼的广大诗人们“传经送宝”,让在诗歌创作之路上踽踽而行的我,感受到了一场不同寻常的“文化盛宴”。

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的明珠,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重要载体。诗人不是旁观者、是现实的参与者、思想的先驱、广大民众的代言人。李元胜老师着重谈到现代诗人技术修养普遍不足,诗人只有练好基本功,才能写好诗歌。为了便于我们能够进一步学习理解当代诗歌。李元胜老师特意选取了几首好诗,为我们细心讲解。

“把山坡上的荒草,那被/秋风加重的荒草/按在纸上/我需要这荒草/我需要这荒草/我需要能静静地按住荒草的/时间/我要窄窄按住/直到它们突起、杂乱/怎么也无法止住它们的/深秋里骇人的荒芜”《荒草》是当代诗人——人邻的优秀诗歌,但读来涩口,让我们产生含糊茫然的感受。为此李元胜老师点评道:“一直喜欢人邻低调、克制、缓慢的写作。低调有利沉潜,克制避免了追求语言效果而产生的匠气,而缓慢能让我们看到更深的裂缝。《荒草》这首小诗正好是个例子,它既写了荒草,也写书法,它们互为替身,所以汉字也面临秋风,荒草面临不安的手指,它们互相承担着对方面临的无边秋境。李元胜老师的精彩解读,给我们豁然清明之感。

著名女诗人宇舒的《写给116日的梦境,和它的消失》比较晦涩难懂:“两个没有脸庞的人/两张真切的嘴唇/一个和我一样敏感、冲动的人/我梦见了你,不顾失散了的爱惜/和老死不相往来的决定/不是我想回忆起/乱世里声嘶力竭/最终却不着一词的失散(空气里我颓然离开)/以及更早的早年/我如何在弥漫着奇妙体味的叙述里/遇见忧伤、恍惚、容易自伤的同类/不是/甚至我想,我梦见的并不是你/我只是梦见了,一个没有脸孔的/爱人,梦见我踯躅着/牵了那只瘦瘦的手,幸福得汽车/滑过减速带时的震颤,它不肯减速/它呼啸着向前,肯定就会撞碎什么/我对你说——那就让我们彼此指认吧/越过这个我们爱着,又怀疑着的世界/越过爱着,又怀疑着的人群/越过爱着,又怀疑着的彼此/这时候,天亮了/你依然是我的敌人/在找回了脸庞的清晨。李元胜老师点评道:“宇舒这首诗里有精湛的写作技艺。一场梦境,经她重新叙述,一个人和已逝之爱之间的纠结,通过梦境的场景和细节,得到触目惊心的展现。对爱情的依赖和绝望,让她仍处在这往复的倾轧之中,爱情已逝,倾轧仍在继续,重读此诗,我仍然觉得,它难得而精确地呈现了当代两性关系的复杂性。”……

通过这几首诗的点评,李元胜老师即兴提出了当代诗歌的几个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好诗?有没有简单的判断方法?二、诗歌创作要注意哪些事项?”对于这两个问题,参与听课的我们大都回答不出来。李元胜老师循循善诱道:“好诗评价的三条标准:一是创新。诗歌创作不能人云亦云,贵在挖掘别人没有写过的东西,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二是突破。诗歌创作要善于突破,不能老写旧题材,这样难出精品;三是格局,诗歌创作视野要宽,格局要大,要以“小我”展现“大我”。诗歌创作有三个阶段,要注意三个事项,即诗歌创作初期要过语言技术关,诗歌创作成长期要避免入套路,诗歌创作成熟期要有视野,见格局,不恋机巧,不弃粗砺。”

李元胜老师还谈到解读现代诗的一大特点,即优秀的诗歌本身具有不完整性,需要读者的还原。一方面是说明性的还原,另一方面则是将经验投放到空白中得到的完整性体验。诗歌在被解读之前只是“乱坟堆“,唯有在被读到的唤醒过程中,读者的解读和填充才使其完整。

李元胜老师精彩的发言深深引起了大家的共鸣,雷鸣般的掌声一次又一次在课堂上响起,经久不息。最激动人心的是,本次讲课的最后,还特意设置了交流提问环节。大家纷纷就诗歌领域存在的困惑向李元胜老师请教,李元胜老师也耐心细致地为大家梳理思路,答疑解惑,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延伸拓展。

邵东诗歌学会会长范朝阳提出的问题很有趣味,他问:“作为学员,我们想更多地了解李元胜老师的另一面,是否有什么励志的感人故事?”

李元胜老师即兴回答道:“我能成为一名作家,成为一名诗人,首先要感激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是他的鼓励,让我走上专业作家之路。所以说,鼓励有时候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一辈子都跟着兴趣在走,大学毕业后,我本来分配到工厂担任技术员,但我不喜欢工厂的呆板生活,所以我一直在等待着机会,后来,《重庆日报》招聘记者,我就去了,并且被成功录取了,这对于我是关键性的一步,让我在写作之路越走越远!”

女诗人许艳芬的问题很有代表性,她是这样问的:“一个诗人怎样才能做到创新与突破?简言之,就是一个诗人如何找到一条成为全国诗人的路?”

李元胜老师的回答颇为有趣且实用:“在这个世界上,一个普通的诗人想找到一条成为全国诗人的路,是很难的,没有一条可能的路。这需要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时需要一个圈子,有时需要一种机遇。但我们要记住,无论有无圈子或机遇,都需要有坚实的基础,把自己的潜能挖掘好,这是成为名诗人、名作家的必要条件!

众皆深以为然,交口称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李元胜:诗歌点评——荒草|人邻
【中国诗歌报(诗歌类)】诗韵清芬评汪剑平作品《门》
​​​​​​​​【安徽诗歌●同题诗选】2022年第15期(总第六十七期)
【娄底诗人】同一首诗:2018年的雪
《文学与艺术》【放歌春天】湖南锈才的诗
【金针花】唐志平:我的诗与远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