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把握诗歌写作的精髓和要义

把握诗歌写作的精髓和要义

——聆听邵东作协《名家讲堂》刘向东老师授课有感

唐亚军

有幸参加邵东作协举办的“名家讲堂”,面对面聆听名家的精彩讲座,直感受益匪浅。像我这样一个资质愚钝的诗歌爱好者,平时常感到诗歌创作不易,写诗难,写好诗更难,深陷诗歌创作的“迷雾”无法走出,甚至一度想放弃诗歌写作。而此次受邀前来讲课的刘向东老师则给了我“拨开云雾见青天”的信心,继而萌发了将诗歌进行到底的勇气。

刘向东老师是著名诗人、诗歌批评家、中国诗歌学会驻会副会长、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诗选刊》主编,此次应邀来邵东为广大文朋诗友传经送宝,让我们这些在诗歌创作上“邯鄣学步”的诗歌菜鸟大呼过瘾。

诗歌从古到今,一向被文艺界誉为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如何将诗歌写好呢?刘向东以《回到常识 走向诗歌现场》为题,从新诗的起源出发,引经据典,结合国内外优秀诗歌作品和自己的创作经历,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当前诗歌创作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他认为诗人在创作时应当“把自己加进去”,即以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真挚的人生感悟,通过抽象化的过程从生活现场抵达诗歌现场,并使其保持合适的距离,用语言推动诗歌走向更深更远。

通过刘向东老师的循循善诱,我深刻体会到诗歌是一种探索,一种自我运用,其最重要的成果不是作品本身,而是作者智力的发展对大脑思维功能的完善。有的诗人把作诗过程看作是数学家笔下的演算稿,工程师台案上的设计草图,物理学家手中的实验记录,画家画布上的初稿,音乐家五线谱上的音符。我由衷觉得这是非常有道理的,诗歌创作就是智力的探求,就是意识的深化,就是经验的升华和技巧发展的成长过程。

刘向东老师还鼓励我们坚持自觉地学习和借鉴古今中外一切优秀诗歌遗产,要始终保持一种兼容并蓄的求是态度,所谓兼容并蓄,就是不管它是古典诗歌、民歌、民谣、外国诗歌,或者绘画、音乐,只要能给自己以启示,都不拒绝学习、借鉴。任何诗人都不能自我封闭,矜才使气只能造成灵感之源的枯竭和艺术上的平庸,他应该像一口滤纳千百股细泉的井,而不该像一只自我隔绝、很快被舀干汲尽的桶。通过兼容并蓄,促进自己对诗歌语言技巧的自觉锤炼,创作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歌作品,以臻“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的妙境。

刘向东老师口若悬河的讲座,不止一次引起了我情感上的强烈共鸣,陷入深深的遐想中。大文豪莎士比亚曾向世人宣称:“皇宫会倒塌,生命会衰老,唯有诗永远年青。”的确,诗歌总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像一种无法拒绝的召唤。它带给我们“事物的绝妙的完美感、新颖感和亲切感”,带给我们生活的悟性和生命的激情。它是社会的正义和良知,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又是个人情感的触角,感应着内心最深沉的脉动。人生若没有诗歌则黯然失色,生活离开了诗歌则缺少了阳光和趣味。

刘向东老师的讲座,如同一把开启诗歌写作的钥匙,为我打开了诗歌创作的大门,由衷感慨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给我的诗歌创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今后唯有多多读书,累积丰富的生活经验,大力提高对人对事对生活的感受力,进一步提升思想境界,写出好诗、美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讲堂 | 刘向东:如何让事物保持完整
钱志熙:情性与句法——我对诗词创作的一点体会
学习笔记——【十九】诗之五要义
诗歌赏析 | (葛青岑)刘向东 | 六月生现代诗《无题》赏析
关于《读诗记》使用相关资料的说明
顺着风 贴着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